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1|回复: 0

中国何时能成世界第一强国?苏联的历史经验或可借鉴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5740
发表于 2024-11-13 10:51: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什么时候成为世界最强大的国家?这可能是很多中国人感兴趣的话题。但这如何才能实现呢?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也位居世界第二。上一次占据这个位置并紧追美国的是前苏联。回顾过去老大哥的经历或许能提供一些启示。

▲苏联领土比冥王星还要大(1991年苏联地图)

1945年8月15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逐渐平息。这时,人们发现北半球出现了一个巨大的超级大国,其势力范围从温暖美丽的柏林、布加勒斯特、华沙、列宁格勒、莫斯科、巴库、伊尔库茨克一直延伸到寒冷阴森的萨哈林岛。

出于对西部边境安全的担忧,斯大林将手伸向西部边缘地区,将苏联领土向西扩展至不冻港柯尼斯堡。控制这些地区可以弥补大平原上“自然国界”的缺失——这些边缘地区在苏联手中将形成一个广阔的缓冲区,任何双方的入侵者都必须首先越过这片区域。我们可以到达苏联地区。

苏联进行曲

我们的苏联人将惩罚全世界

从欧洲到涅瓦河并向东

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都会响起这样的歌声:

首都,伏特加,我们的苏联熊!

我们的苏联人将惩罚全世界

从欧洲到涅瓦河并向东

地球上的每个地方都会唱起:

首都,伏特加,我们的苏联熊!

所有站在这里的国家,

我们已成为一体,

深鞠一躬表示感谢——

来自世界上最强大的政权/国家!

以上歌词节选自《苏联进行曲》。虽然它们是美国人创作的,但却是冷战时期红色苏联强大威慑力的真实写照。

▲苏联军队的钢铁洪流一直是西欧国家令人畏惧的存在。

到1950年6月,美国有591,000名现役军人,其中包括10个作战师。其中36万人驻扎国内,其余23.1万人分散在海外。当时苏联军队的兵力几乎是美国的十倍。

然而,即使在1980年苏联官方公布的数据中,军事预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也不到3%。他们希望全世界相信,即使是这个数量也比不上苏联人在政府商店购买的东西。消耗的糖果量足以支撑一台与美国规模相当的军事机器。



▲苏联装备虽然便宜,但数量巨大。要维持这样一支军队,成本一定是巨大的。

然而,谁会相信苏联的军事预算只有这么一点点呢?

苏联在军事上花了多少钱?即使到了1991年,穷途末路的苏联仍然保持着多项军事世界第一、第二的记录。其GDP达到美国的51%,年军费开支达到美国的67%。美国人认为,苏联的实际军费开支已经占GDP的15-17%。

当时苏联军队有现役军人423万人,位居世界第一,是美国的230%。苏军拥有坦克5.4万辆、步兵战车2.4万辆、装甲运输车7万辆、自行火炮6022门、自行多管火箭炮7979门、榴弹炮17087门、核弹头3.5万枚。这些数字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一。

▲1959年,苏联探测器首次拍摄到月球背面

按道理来说,国防部账上的钱叫军费。但苏联的制度特别是经济制度与西方完全不同。除国防部支出外,国家对科研院所的行政拨款、对军工工厂的技术经费等投资,对承担军民科研生产任务的单位的行政拨款是较大的隐形军事投资。因此,苏联的军费开支有很大一部分没有列入国防开支,而是列入了其他各个部门的预算。

比如,苏联为了保守秘密,不惜成本,在偏远地区修建封闭城市,在最偏远、最荒凉的地区修建全新的城市。这里的居民都是军事研究人员。他们不需要做任何其他事情,也不需要考虑成本或商业化。他们只需要研究那些超级项目就可以了。

▲苏联不计成本的投入,创造了许多不可思议的创意和高品质武器,也为灾难埋下了基础。

黑海的海军基地塞瓦斯托波尔、太平洋沿岸的符拉迪沃斯托克的符拉迪斯克、波罗的海沿岸的加里宁格勒、生产军需品的下诺夫哥罗德、生产装甲车的彼尔姆、导弹研发基地萨马拉就是这样一个秘密城市。卫星、火箭、洲际导弹、钛合金核潜艇以及其他各种奇妙的武器系统都诞生在这样的地方。

克格勃和囚犯为他们建造了整座城市,并配有城墙。这些城市所需要的一切生活用品、娱乐设施、牛奶、巧克力、鱼子酱、西红柿、伏特加、香烟都是专门提供的,都是普通苏联人享受不到的特殊待遇,而且都是专门运输的由专门部门负责,不计成本。

苏联的所有资源都属于国家。各个设计院集中所有人才,不计成本地研制核导弹、核潜艇、飞船、卫星、战略轰炸机……这些研究成果当然都是国家的。

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彻底压倒美国,苏联研发了很多吃金兽级的白象武器,比如钛合金材质、使用液体核反应堆的共青团核潜艇。结果,当第一艘船问世还在测试时,就因为技术的巨大飞跃、不成熟而沉没在1800多米深的海底。

▲160公里外看到的沙皇邦巴蘑菇云。蘑菇云的上端厚56公里。

冷战时期,苏联发明制造了许多震惊人类的武器,比如50兆吨的核弹,甚至在自己的领土上引爆了一枚来测试威力。导致整个北部地区所有无线电通讯中断,方圆4000公里范围内的飞机、导弹、雷达和通讯设备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面对这些前所未有的武器装备,别说是美国,整个地球都在颤抖。与苏联直接接壤的中国,二十多年来承受了苏联强大的军事压力,不得不整体做好战争准备。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小学仍然有核武器预防教育。课程。

▲废弃的航天飞机似乎是苏联时代的一个缩影

然而,让美国人胆战心惊、彻夜难眠的苏联最终还是垮台了。巨额军费的拖累可以说是一个重要原因。

从源头来说,苏联所有的强大武器装备都是在封闭或半封闭状态下由科研和生产人员研制和生产的。所有技术均保密,相关技术不会流入任何民间机构和企业,所有资金不会流入任何民间机构和企业。都是单向投入,不考虑效率,唯一的产出就是武器本身。



简单地说,苏联本身就是一个军事大国,其核心有超过400万现役军人,其次是庞大的军事科研机构、为军队服务的重工业,以及少量的轻工业和农牧业。牧人员任职前三名。 。

以军工为核心的重工业绝对优先。其他方面,实行低收入、低消费和政府福利政策。与此同时,私营经济和商业发展几乎停滞。就连我们现在这么高兴看到的房地产开发,在苏联也是没有的——苏联时期的配置。房屋是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六层“赫鲁晓夫故居”。从这些方面来说,可以说苏联一直处于战争动员状态。

苏联的高科技被运用到军事领域。同时,房地产、教育、医疗等都是国家作为福利免费提供的(质量不太好),没有私人企业或商业公司赚钱和使用。 。出口产品有武器和石油。还需要在核武器、对外援助、扩大势力范围、太空竞赛等方面与美国竞争,还需要亲自打阿富汗持久战……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从根本上改变经济和金融。它无法持续。

▲好女人无米之炊难。缺点太深了,戈尔巴乔夫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

苏联最终的解体很大程度上就是这个军事投资黑洞造成的。戈尔巴乔夫时代,为了提高国企生产效率,克格勃甚至被派去禁酒、上街赶工时间。四处游荡的工人和干部也无济于事。

但反过来想,同样是冷战时期,美国的军费投入比苏联还要多,而且比重也不小。美国为何发展得这么好?事实上,借鉴美国军工的历史经验以及美国市场对军工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美国军工工业建立在私有制和市场经济基础上,分工高度专业化。主承包商负责武器系统的设计和集成,由少数军工寡头垄断。许多中小企业参与配套生产。具有“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并购重组、军民融合等特点。

美国武器研发的基本模式是直接竞标私营高科技公司和武器研发公司。一方面,增加就业、提高效率。另一方面,很多军事技术也被这些民营企业投入民用(因为企业希望利益最大化,投入资源开发技术,物尽其用,摊薄成本),比如民航客机。 、芯片、GPS导航、家电……不仅极大促进创新,还创造新税源、新就业岗位、新产业链,实现国家充满活力的健康发展。同样在军备竞赛中,美国经济越来越活跃,科研创新能力越来越强。

▲无人机产业是军民融合的典范

鉴于此,我国近年来也一直在进行类似于美国军工体制的改革,如北方创业、北方国际、广核科技、中国船舶、中航机电、中航黑豹、中航动力、中国动力、中国直接控股等,都是结合我国改革实践、借鉴美国军工发展经验的军工企业。从市场上获取资金,进行高效的企业运营,吸引更多的人才,及时将先进的军事技术转化为能够创造更多财富的产品,形成一个能够造血的良性循环,而不是一个只吞噬一个人的无底洞。大量资源。 。

▲吸取苏联的教训,今天的中国已经很少有苏联式的狭义“军工企业”了。

“可持续发展”始终是一个国家前进的金科玉律。为了好看,如果在某些方面搞大攀比,那就要吃很多苦。国防建设实际上是一种投资。美国的成功在于,它要么可以从这种投资中产生经济利益,并能够通过民用市场收回它,要么可以通过形成军事力量来保护海外利益,并通过贸易赚回来,确保它创造军工、科教、经济等领域形成良性循环。在彼此的潮起潮落之下,美苏冷战的胜败其实已成定局。

▲军民融合、可持续发展,才是王道。

二战的结局和美苏争霸给今天的中国和中国人民带来了非常重要的经验——如果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就纯粹追求军事力量,或者以军事力量为目标主要方向,你要么在热战中被击败,要么你被击败。像德国和日本一样,它们要么会像苏联和东欧那样被冷战拖垮。

追赶强者、实现超越,必须走正确的道路,脚踏实地前行,跟着美帝过河,默默发财,埋头建设,开拓进取。外部世界,内心充满活力。如果你足够努力,事情自然会水到渠成。 。

更多有趣好玩的军事文章、视频、图片、电影、游戏,请关注“军事军事次元”微信公众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智道时空】 ( 京ICP备20013102号-16 )

GMT+8, 2025-5-15 08:27 , Processed in 0.07682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