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49|回复: 0

医疗救治工作摆在首位,党中央全力救治患者并分享诊疗方案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4027
发表于 2024-11-12 16:48: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要把医疗救治放在第一位,在科学精准救治上下功夫,最大限度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要加快药物研发进程,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

“我们要尽力防止轻症患者转为重症,切实提高治愈率。”

……

党中央抓住疫情防控的关键节点,审时度势、科学研判,采取果断有效措施,不断完善诊疗方案,全力以赴救治患者。

自1月15日国家卫健委发布第一版COVID-19诊疗方案以来,“国家版”诊疗方案现已更新至第七版。中国的多语言诊疗和防控方案及时与全球180个国家分享。 、1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

2月8日,在武汉雷神山医院,一名患者走进病房。当晚,武汉雷神山医院收治了第一批转院的COVID-19患者,之前进驻的第一批医疗队员也开始了相关救治工作。新华社记者 肖一久 摄

2月14日,武汉江夏方舱医院的医护人员做好迎接患者的准备。当日,位于武汉市江夏区大华山户外运动中心的江夏方舱医院开始收治患者。这是武汉第一家以中医为主的方舱医院。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方舱医院成为决战疫情的关键一步——

“所有船舱全部关闭!我们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3月10日下午,随着最后一批49名患者康复出院,武汉首家投入使用的武昌方舱医院在运行35天后关闭。截至目前,武汉市共有方舱医院16家,收治患者12000余人次。所有小屋均已关闭。

每一个“方舱”都创造了中国抗击疫情的经验,托起了承载希望的“生命方舟”。如今,美国、意大利、西班牙、阿根廷、伊朗、巴西、菲律宾等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出现了“洋版”方舱医院。

对此,医学领域权威学术期刊《柳叶刀》发表社论称,中国建设的方舱医院对于缓解医疗卫生系统的巨大压力至关重要。

将中医药贯穿抗疫全过程,堵住从轻症到重症的大门——

4月16日,在武汉奋战80多天的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撤离武汉。临行前,他最想念的是江夏方舱医院的“好朋友”。

武汉江夏方舱医院是国家中医医疗队接管的第一家方舱医院。张伯礼担任总顾问,北京中医院院长刘清泉担任院长。

564例患者接受了中西医结合“全覆盖”,中药汤剂结合推拿、针灸、太极拳、八段锦……江夏方舱医院最终实现了“零重症、零死亡、零死亡”。零感染。”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全球轻症病例转为重症的比例约占13%。江夏方舱医院的实践表明,中医药干预对于我国阻断疫情、减少疫情传播发挥着关键作用。” ”张伯礼说,中西医结合治疗是中国方案的亮点,方舱医院一万多名患者普遍使用中药。”医药方面,每个方舱医院的转化率基本在2%到5%左右。



全国4900多名中医师奔赴湖北,精选以“三药三方”为代表的中药,帮助全国7.4万多名确诊患者,有效率超过90%。

疫情没有国界,病毒是人类共同的敌人。正如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所说,“中国疫情形势出现逆转,中国抗疫举措通过实践取得显著成效,值得借鉴”。

1月30日,海军军医大学医疗队重症监护室的医护人员在工作休息期间给自己打气。新华社发(陈晨 摄)

始终小心谨慎,不放弃每一个生命

4月24日,武汉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重症和危重症病例数已清零。

“我真的很想见到那些救了我的人!” 4月16日下午,95岁的徐爷爷来到武汉市中医院汉阳分院,向两个多月前收治他的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张某询问。 Jun等人表示感谢。

张军说,徐爷爷入院时病情严重。老人担心自己占用医疗资源,甚至一度表示要放弃治疗。

“我们绝对不会放弃任何一个病人,该收治的病人我们都会收集,该收治的病人都会收治。”张军说,“特别是这些老人,为国家建设做出了很多贡献,我们不能忽视他们。”

重症、危重症患者是所有战疫“娄山关、腊子口”地区最难攻克的。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接受采访(2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3月11日,呼吸内科主任张继先摄于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新华社发(柯浩 摄)

我们将继续保持谨慎,全力以赴救治每一位患者。在这场严峻的疫情斗争中,党和政府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履行了不惜一切代价保护人民健康的庄严承诺。

经过近百天,湖北重症、危重症病例从高峰时的万余例清零,总体治愈率达94%。超过3,600名80岁以上的COVID-19患者成功治愈,其中包括武汉80岁以上的患者。患者治疗成功率接近70%。

只要有一线希望,无论付出什么代价,都决不放弃。

4月13日下午,最后一批205名江苏支援湖北医疗队撤离武汉。中央指导组专家、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院长邱海波不在场。

邱海波等20名重症诊疗多学科专家在援鄂医疗队逐步撤离后继续留在武汉,担任国家专家督导组成员,攻克最后一个“危重症堡垒”。



查房、救治、疑难、危重、死亡病例讨论……他们穿梭巡查武汉集中救治重症患者的传染病ICU病区,指导“红区”战斗、“抢夺”来自死亡前线的死亡几乎每天都在上演。生活故事。

邱海波表示,新型冠状病毒具有非常奇特、隐蔽的特点,这对重症病例的救治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在最具挑战性的场景中给患者最大的生命机会,是ICU医生的使命。”

不要放弃每一个生命! ——只要需要救援,所有药品和设备都会尽可能安排好;进行多学科会诊,采用恢复期血浆、干细胞、单克隆抗体等先进治疗方法;从几十万到上百万元,重症患者的费用很高,医保会按规定报销医疗费用……

2月4日,医护人员将一名患者送往武汉火神山医院病房(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肖一久 摄

2月24日,中药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房配制中药。新华社发(周牧 摄)

“三点治疗,七点护理”。为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大批护士从最微小的细节做起,用专业、精细、科学的护理方法救治重症COVID-19患者。

面对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传染性强的危重症患者,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护士长郑佳带队备战雨天当天,积极备战,加强训练,带头做好感染控制工作。

2月10日至3月30日,通过专业治疗和精心护理,郑家和团队所在的ICU病房共收治了75人。其中,4例ECMO患者成功脱机,12例患者插管。气管拔管...

疫情发生以来,中日友好医院已分5批共派出153名医疗队员驰援武汉。重症监护组由80名护士组成,负责50张床位重症患者的救治和护理。

“我们最大的愿望是所有患者都能早日康复,不断提高医疗救治效果。”虽然已经撤离,但支援湖北医疗队的中日友好医院护理组组长赵培宇仍然惦记着武汉。

每一位患者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每一次坚持都会增添生命的希望。

4月7日,首批国家中医医疗队领队、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琪(中)等三名首批国家中医医疗队队员顺利完成驰援湖北医疗队抵达北京西站,安全返回北京。目前,首批国家中医医疗队队员已全部安全返回北京。新华社

4月7日,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长王晨抵达后挥手致意。当天,中日友好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国家援鄂医疗队157名队员圆满完成任务,安全抵达北京。新华社记者 张宇伟 摄

截至4月25日,据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通报,现有确诊病例801例,其中重症病例51例。

“疫情发生以来,我们一直奋战在第一线,在最艰难、最困难的时刻我们没有退缩,我们将继续战斗到胜利的最后一刻。”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张继先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智道时空】 ( 京ICP备20013102号-16 )

GMT+8, 2025-5-12 09:31 , Processed in 0.06270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