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21|回复: 0

长安夜书房:阅读的美妙,思维的跃动,你站在哪一层看世界?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0

回帖

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57568
发表于 2024-9-25 17: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长安夜书房

有时,阅读的美妙,在于作品的深度,在于读者的沉浸。好的文字,能让你领悟平凡事物的真谛,从欣赏中获得感悟。深邃的挖掘、荡漾的情绪、崇高的情趣,都蕴藏在一卷文字之中。即使是一本老书,也弥足珍贵,因为它能让人不断质问心门。

作家的乐趣在于制造迷宫;读者的乐趣在于走过迷宫。这和“笑着出谜语”和“懂事解谜”类似。今晚的《长安夜书房》让我们在阅读中体验到思维的飞跃,犹如一场心灵的探险。如果思维有八个层次,你愿意站在哪一层看世界?

夜自习室里的私人音乐

-“灵魂”-

01

在生活和工作中,当我们处于一种困难的思维模式时,我们通常会感到力不从心,仿佛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这时候,很多人就会得出结论:我不善于思考!其实,让我们困难的并不是思考本身,而是我们的思维模式是错误的。这些错误的思维模式就是思维谬误,一旦植入到我们的脑海里,我们就会自动强化它们,弱化与之相悖的东西,从而认为世界上所有的海都会让人沉沦,所有的海水都是蓝色的,这就是思维谬误。一个人要想成功,思维方式首先要正确,否则无论你有多忙,在忙碌中都可能事与愿违。我们来记几个例子,来说明这一点。

例1:某夜市有两家米线摊,摊位相邻,座位相同。一年后,A挣钱买了房,B却还是买不起房。为什么呢?原来,B的摊位虽然生意不错,但是刚煮好的米线很烫,顾客要等15分钟才能吃完一碗。然而A摊位,煮好的米线在端给顾客吃之前,会先用冷水浸泡30秒,温度刚刚好,顾客吃的时候很快就吃完了,腾出座位来接待下一位顾客。我们可以从这小本生意的经营思维中得到启发:为顾客节省时间,等待更好的服务体验,这样顾客才会不断主动接近你。

例二:有人问农夫:“你种了小麦吗?”农夫:“没有,我担心不下雨。”那人又问:“那你种了棉花吗?”农夫:“没有,我担心虫子把棉花吃了。”那人又问:“那你种了什么?”农夫:“什么都没种。我要平安。”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是:对于一个不愿意付出、不愿意承担风险的人来说,他自然是一事无成的。

例三:在一个小镇上,一个商人开了一家加油站,生意很好,进出小镇的司机都愿意过来加油。第二个商人来了,开了一家快餐店,等待加油的司机经常买一份快餐带走。第三个商人来了之后,开了一家超市,很快这一带就繁华起来。在另一个小镇上,一个商人开了一家加油站,生意很好。第二个商人来了,开了第二家加油站。第三、第四个商人来了,也开了加油站。为了抢生意,几家公司陷入了恶性竞争,最终都失败了。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是:盲目地抄袭、重复别人的路,也可能堵死自己的路。

例四:一个人骑自行车,双脚使劲蹬,一个小时只能跑10公里左右;如果这个人开汽车,轻轻踩油门,一个小时可以跑100公里左右;如果坐高铁,闭上眼睛,一个小时可以跑300公里左右;如果换乘飞机,不耽误吃饭喝水,一个小时可以跑1000公里左右。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是:人还是同一个人,同样的努力,不同的平台和载体,结果是不一样的。

说到底,人与人之间最根本的区别就是思维模式的不同。人的思维模式越大,人生能走得越远。人的思维水平决定了你如何看待世界、如何看待自己。

02

曾国藩说:“谋大事,重在格局。”还有一句话叫“格局决定胜负”。可见一个人的思维格局和水平有多么重要。看一个人,首先要看他的思维格局。

热播电视剧《金子不留名》中,有一段周莹选儿子的故事。周莹想在二叔、四叔的五个孙子孙女中挑选一个继子。为了公平起见,她举行了“选子大赛”,比赛分为三轮,第三轮最有意思,是比赛怎么花钱。每个孩子分得20两银子,要求很简单:一小时内花完,要花得有分寸。

花钱很容易,但“花钱花得好”真的没有标准。孩子们对“花钱花得好”的感觉就是让姑姑周英满意,但怎么让姑姑满意呢?一个孩子说,买让姑姑满意的东西。玉林买了一个打折的玉镯,转卖可以赚两倍,而且玉镯越卖越值钱,两年就能值两百两银子了。他两年能想得出来,真是见识广博,眼光高远。玉锦买了人参当归,虽然现在人参当归正值高点,他买不是为了比赛赢,只是想让姑姑有个好身体。玉童买了吃的、玩具,如果花钱花得开心,那当然花得值了。玉生买了几车草料,拉到兴坪至少能赚三两银子。至于玉成,因为根本不想做周莹的儿子,直接把二十两银子送给了四个哥哥,然后就开心的去玩了。玉成被问到这件事时,他很自信的说:“我哥哥们的钱都花光了吗?如果花光了,就等于我把我的钱都花光了。我把钱花在哥哥们身上,只要他们花得花得花得花得花得花得花得花得花得花得花。”



赚钱靠本事,但一个人花钱的方式,更能显示出他的思维格局和水平。周莹评价:玉琳眼光长远,玉生善于算计,他们两个以后做生意都是拿手好戏。玉童不把钱当回事,玉锦善良细心,将来一定能把吴家的招牌打得响亮。但他们都是把钱花在物上,而玉成把钱花在人身上,出乎我的意料,他这么小就懂得用人。周莹透过现象看本质,为他们指明了以后的人生道路,指明了人生的高度。果然,电视剧的大结局定格在了周莹在船上与玉成的告别。后来,改名怀贤的玉成从泾阳出发,飞向了更广阔的天空。

一个人的思维模式决定了你的人生高度。人与人之间的区别就在于思维层次的不同。你的思维方式会决定你的选择,而你的选择可能决定你未来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大学毕业后,赵强如父母所料回到家乡,进入了一家大型国企。这些年来,他一直没有动过,至今只换过一次工作,但还是在这家国企。进入职场后的最初几年,赵强学习刻苦,努力工作,进步很快。但几年之后,长期做着同样的工作,人就变得懒惰、疲惫,开始安逸度日,不再努力进取,对生活失去了斗志。赵强的三十岁,就像在玩“找凳子”的游戏,大家都围着凳子跑,但当他快三十岁的时候,音乐突然停了,大家都开始坐下来。

赵强不想一个人站着,只好将就着找个离自己最近的凳子坐下,但赵强的弟弟赵亮却恰恰相反。赵亮一直都清楚自己想做什么,毕业后按照父母的要求回到家乡,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但这并不是他所追求的,他向往激情澎湃的岁月,不想过温水煮青蛙的生活。赵亮喜欢研究电脑,早就规划好自己的未来在北上广的IT领域。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早早就布局好了职业规划,现在的稳定,只是在为未来积蓄力量。

趁着这段稳定的时期,赵亮如饥似渴地抓住一切学习的机会。业余时间,他自学了电脑、网络知识,还选修了一些电脑课程。很多次深夜醒来,哥哥赵强看到哥哥赵亮房间里的灯还亮着,他不是还在看书,就是在电脑前。后来,时机成熟了,赵亮就悄悄辞职去了北京。母亲知道后,好几个晚上没睡好,语重心长地劝赵亮:外面的世界很危险,工作不容易,生活艰难,还是待在家乡别出去。但母亲的眼泪最终还是拦不住赵亮的脚步,他义无反顾地离开了。30岁的弟弟赵亮在北京有房、有车、有家、有爱、有喜欢的工作。赵强和弟弟赵亮是同一个家族的。他们有着相似的专业、相同的学历,但30岁左右的年纪却截然不同,不得不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在于思维模式和水平的差异。

许芳以前喜欢在淘宝上买便宜货、打折货、送礼。后来她发现便宜的衣服穿不了两年,送的礼物要么质量差,要么真的没用。便宜没好货,卖家总是比买家精明。再说,在淘宝上花了几个小时浏览挑选的东西,往往都不合适,还不如直接去商场买,贵不了多少,关键是省时间和精力,不如把这些时间花在一些好的事情上,比如看书、陪家人、陪自己。许芳不断反省自己,观念也逐渐转变。

现在的许芳思考问题的方式和以前大不相同。剩菜剩饭要扔掉,强行留下有害健康;衣服是用来穿的,餐具是用来用的,买来不就是为了用吗?这些被压在箱子最底下的高档物品,是不是我不配用?如果经济条件允许,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尽量用钱来解决,因为时间比金钱更宝贵。金钱是有灵性的,善于利用,就会越花越多;如果不善于利用,总是只在乎眼前的蝇头小利或者喜欢贪图小便宜,又怎么会有大局观?许芳用这些钱买了书,买了课程,不断投资自己,终于能力和地位都得到了提升。

虽然每个人的思维模式都有局限性,很难改变,但并不代表不能改变。只要跳出原有的思维模式,不断修炼,同样可以突破局限。一个人的思维模式决定了他人生的高​​度。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就在于思维层次的不同。

一起读经典

《思维的八个层次,你处在哪一个层次?》一文是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梁漱溟1928年的一篇经典演讲,他的演讲系统地阐述了他关于思维、思想、理念的看法,值得我们反复欣赏。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八个思维层次,你处于哪一层?》

哲学不是人人都能学的,没有哲学天赋的人,不配学哲学;如果强行学,学了一辈子也不会有什么成果。学哲学和科学不同,不仅需要天赋,还需要努力才有成功的希望。哲学研究的问题,既近在咫尺,又遥不可及,随处可见,却又深奥难懂。我走上这条路,只是因为我喜欢问问题。从十四岁左右开始,就一直有问题占据着我的脑海,从一个问题转到另一个问题,一直在思考如何解答,不解答完就停不下来,就这样一路走来。能问问题,然后想着去解答,大概就是学习的起点吧。

思维有八个层次,你处在哪个层次呢?当你面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理由时,你的脑子里就会没有理由,心里会忐忑不安,但又放不下,它会占据你的大脑。也许大部分的学习都是从这种感觉开始的。所谓的学习,就是能把问题的原因说清楚,有自己的想法。看似每个人都有想法,其实跟没有想法是一样的。因为大多数人的脑子都是乱的,别人说什么就跟着说什么,对不同的意见点头表示赞同,跟没有想法是一样的。

第一层级:形成自己的见解。如果你认真思考一个问题,你就会对这个问题有自己的见解,形成自己的判断,你可以称之为见解,也可以称之为偏见。我们的观点可能很肤浅,但即使很肤浅,那也是你自己的观点。哲学的真理是什么?就是偏见!如果你有见解,你就会把它当作普遍真理。因为你坚持自己的观点,所以你会极端排斥别人的观点,不肯承认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真理,你可以称之为见解,也可以称之为偏见。知识是什么?有见解就是知识!你有没有知识,并不取决于你读了多少书。

不要被过去的哲学家吓倒。我们的观点可能很浅薄,但浅薄是好的。你要知道,虽然浅薄,但那毕竟是我的。很多哲学家的哲学也是浅薄的,正因为浅薄,所以好。因为是自己的,即使不深刻,也是自己的见解,亲切有趣。所以说出来,能感动人,能感动人就够了!

第二层:发现无法解释的事情。没有知识的人,不是没有道理,没有理论,而是没有问题。把古今中外的哲学都学了一遍,道理很多,却没有问题,弄得自己束手无策。有了自己的主见,才有自己;有了自己,才有别人,这时你才会发现身边的人跟你意见不一样。这时候你感觉到各种冲突,各种矛盾,各种不合理,各种道理。所以第二步你要用脑子了。面对各种问题,自己解释不出来道理,不愿意随便跟风别人,不敢轻易自信。这时候你就走在学习的正路上了。



第三层:融会贯通。从此以后,你不会轻易放弃前人的思想和当代人的意见,只要和自己有一点不同,你就知道要注意。看到和自己有相同思想的人,你就感到亲近,看到和自己有不同思想的人,你就感到疏远。有分歧,就要设法解决;有疏远,就要设法了解。这样,古人今人的思想就会慢慢融入自己。你最初的见解,就会成为你未来大学问的芽苞。从这个芽苞中,你可以汲取养分,向上长出枝叶,扎根在土壤里。上面的枝叶茂盛,下面的根深蒂固,知识就建立起来了。这是读书的唯一正确方法。会读书的人说话,是讲自己的话,不堆积名词,不引用他处的话;相反,越是引用书本的人,越是不会读书。

第四层:知己知彼。古人云:“学而知己,方知己之不足。”这话没错。我怕你不留心,留心了才知道,要谦虚。你刚开始的浅薄的了解,还不足以解决问题。学习的进步,不只是认识的提高,更需要心智的精进,态度的谦卑。谦虚、深思熟虑,是学习的必要条件。最糟糕的问题,就是说你什么都懂。我问你,柏拉图懂吗?懂。佛家懂吗?懂。儒家懂吗?懂。老子、阳明也懂;康德、罗素、柏格森……都懂。他们都谈得如胶似漆。对于前人的学习,千万不要说你什么都懂。因为你觉得自己不懂,所以可以除去一切浅薄的看法,以完全的谦卑去寻求了解。

一个常见的问题是:我头脑简单,却说别人头脑简单;我浅薄,却认为别人浅薄。我毫无思想地批评、攻击别人,可以说是有意无意地陷害别人。反观这种人,遇到不同的意见、不同的观点,我总是怀疑对方比我聪明,怀疑对方一定有我没有的知识,否则,他为什么不和我做出同样的判断?怀疑他的思想一定比我更深邃、领悟更深邃,否则,为什么我这样看,他那样看?我希望大家永远记住这两句话:一是“我忧他高于我”;二是“我忧我低于他”。我二十岁的时候,先进入了佛家思想,后来又进入了儒家思想。因为心里很担心,所以我留意了人们对佛教和儒教的批评,并试图了解其他的道理。

第五层:以简单驾驭复杂。你考察得越多,考察得越深,你就越不会再有零碎的知识、零碎的见解,你的头脑里会充满一个连贯的系统和完整的组织。这样你才算成功。只有到了这个时候,你才能以简单驾驭复杂,你才能拥有很多知识,而不会觉得太多。一切系统化的思想,在你的头脑里都很简单,仿佛只有一两句话。一切伟大的哲学家,没有多少话要说,只有一两句话。本来就很复杂很沉重的宇宙,在他手里却轻得无比,所谓重则化为轻。

如果一个学者说他肩上的知识负担很重,那是错的;如果他说他起初觉得自己知识很多,但现在知道自己一无所有,那是对的。你看得越清楚,就越觉得没必要说。最好什么都不说。你心里知道,但你不能大声说出来。另一方面,知识少的人说话多,思想不清的人用名词多。如果一个没有学问的人看到这些,真的会害怕!其实,当真理清楚的时候,名词可以用,不用,随意用。

第六层次:运用自如。一个人是否有知识,看他能否解决问题。比如,一个人学武术,十八般武艺都学会了,而且能百般施展。但是,当他去打仗,被要求挥舞宝剑时,他才发现,他所学的一切都白费了。如果不能解决问题,说明他的知识不完善;如果掌握了知识,说明他能解决问题。真知识的人,知识可以充分运用;假知识的人,知识根本用不上。

第七层次:诸山小,尝过学习的苦与甜,能看出别人的意见和建议的得与失。自己很清楚自己哪里浅薄,哪里先进,自己有什么价值,自己处于什么位置,因为自己以前就是这样,经历过深浅、精粗等各层次。

第八层:通透。经过深思熟虑,心里什么都清楚了,说出来的话都透彻透彻。你如果按照我的方法修行,按照这个路子走下去,坚持下去,就能去掉俗气,去除障碍,就能逐渐进步。至于我,我不能说我有什么学问。

以上八个层次,前四个,确实是我修行走过的路;后四个,充其量只是隐约可见——只可见,不真实。我年轻的时候,梦想做事、做出成绩,却轻视学习;二十几岁、三十几岁的时候,有过一些深入的思考,但也很仓促;这些年,我的问题转向了实际的、具体的社会问题。用脑子的方式不一样了。最后,我要郑重地向你们声明:我从来就不是一个学习的人,更不是一个做事的人。我想了很久,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大概是一个问题的人吧!

逻辑思维是目前最为人熟知、最有效的整理思路的方法。当我们陷入一个问题而无法解决时,就需要用逻辑思维来整理思路。希望通过今晚的分享,大家能够帮助自己构建内心地图,让我们更容易找到解决方案和突破口。

夜读主题曲播放列表

- “你曾有过的冒险梦想” -

-胡夏《變化》-

-郁可唯《合适的时间》-

-李健《深海寻觅》-

长安夜书后记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如果你唯一的工具是一把锤子,你会把每一个问题都看成钉子。”这句话很好地说明了有限思维的可怕。人们一旦形成固定思维模式,每当遇到问题时,自然就会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去思考。人的“自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内部同时存在着各种声音、观点、立场……它们之间常常存在许多冲突。有时我们决心朝着某个方向前进,但不久之后,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其他的想法抵消了原来的动机,导致我们放弃之前的想法,导致“身份”发生改变,然后事情就半途而废了。如果不能有效地整合“内在”,我们往往会陷入思维瓶颈,变得迷茫、纠结、迷失,不知道自己现在的状态是好是坏,做的决定是否正确,分不清哪些事情是短暂而微不足道的,哪些事情对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

有人说冬天是寒冷而凛冽的,积攒了季节无尽的苦涩与甜蜜。其实,冬天是一个非常鲜明的季节,有着独特的意境,此刻若能感受到寒冷中的意境,或许便能吸收一种力量。“理想只是旅途上的路标,而非旅途的终点。”在如今我们生活的时代,理想也在“升级”。人是可以改变的,关键是要找到“升级”的方法。“思维是行为之子。”人生最需要升级的,是自身的思维层次,也就是一个人看待世界的方式,以及应对各种事件的模式。思维有八个层次,你愿意站在哪个层次来看世界、看自己呢?人生一切最重要的事情,首先都受限于思维层次。努力提升思维层次,可以影响全身,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具体的改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智道时空】 ( 京ICP备20013102号-16 )

GMT+8, 2025-5-3 08:10 , Processed in 0.06374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