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0|回复: 0

杨浦滨江: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的华丽转身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0

回帖

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59450
发表于 2024-11-7 22:05: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杨浦滨江原来只有工厂和仓库。” 92岁的全国劳动模范、“七一勋章”获得者黄宝梅大半生都在杨浦滨江工作和生活。如今,她工作过的国棉十七厂已成为游人如织的上海国际时尚中心。

一百年前,杨浦滨江孕育了近代中国第一批民族工业,被联合国称为“世界上现存最大的滨江工业带”。如今,机器的轰鸣声已经被键盘的敲击声和市民的笑声所取代。 “工业锈带”变身“生活秀带”。

从“民生”到“民心”,杨浦滨江每一个细节都蕴含着城市的温暖,宜业、宜居、宜游、宜游。从这样的细节中,直击人心,让参观者兴奋,让观众开心。 ,居民们高兴极了。

国际一线时尚品牌利用百年工厂作为时装秀和全球首秀的场地,国际雪联城市越野滑雪中国行、公民文化节等群众活动一一上演;卡其公园进行了三维改造,孩子们骑着滑板车。玩;青山北侧建有150平方米的空间,作为“杨浦滨江阳光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上海造船厂、杨浦大桥、上海国际时尚中心、复兴岛等区域形成了一条联动滨水的新旅游线路……近年来,杨浦先后推出了五个规模不同、但又紧密相关的示范区。彼此,探索理想的生活场景,让大家在这里诗意地生活。

党群服务站的“新”志愿者

“现在我们一转舵,就可以看到杨浦江边的这些景点和遗址了,我们可以点击下面的按钮,看到历史与现代的交汇……”今年,在杨浦江边的一个党群服务站杨浦滨江来到我们聘请了一位“新”志愿者。在导师的帮助下,他第一次尝试向外界解释。这位“可爱新人”叫小侯。他是一名大学学生,和许多同龄人一样,也面临着找工作的问题。

在党群服务站,他担任临时解说员,为市民和游客讲解;在区图书馆,他是一名“临时图书管理员”,帮忙整理图书、扫描二维码借阅等。“我只是想多磨练自己,接触更多的人,充分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这样“我可以扬长避短。”小侯说道。

这些志愿者工作都是小侯居住的社区——平凉路街道第一睦邻中心乐业空间联系到的。

下午三点,小侯忙完工作回到家。他的母亲王丽已经在收拾屋子,迎接顾老师的家访。事实上,小侯家族与这个乐业空间有着悠久的历史。因为这里的工作人员在小侯父母找工作的时候也给他们提供了很多帮助,而顾老师就是其中之一。

顾老师,本名顾艳英,来自平凉路街道第一睦邻中心乐业空间,是一名求职顾问。 2019年,她在求助后认识了王丽。那时的王丽已经人到中年,脾气很坏。他每次进公司,几个月后就离开公司。家里有两个孩子,但收入极不稳定,导致家庭关系非常不和谐。无奈之下,她找到了幸福的创业空间,顾彦英的帮助如春风化雨。

“顾老师接待我的态度非常热情,让人平易近人,有家人般的感觉。”王丽回忆说,“每当我在工作中遇到什么困难时,他们都会耐心地给我出谋划策。”我们每天晚上都会互发微信。 ,每周走访谈心,时刻关注招聘信息。在顾艳英的努力下,王丽终于在2020年4月加入了一家物业公司。

求职者成功入职并不意味着案件“结案”。一方面,顾彦英从日常交往中得知,王丽的丈夫侯其雷的就业也不顺利。她决定让侯启磊也走上就业之路。司机、保安、监控装置……顾彦英“开疆拓土”,让侯启雷广泛尝试,过程中耐心指导。

当个别求助者找上门来时,我们不仅要着眼于个人情况进行辅导,还要着眼于他们背后的整个家庭。这是乐眼空间求职顾问的“职业病”。用他们的话说,这是一幅“全家福”。 “很多时候,家人的情绪和就业状况也是导致他或她工作不稳定的重要因素。”顾雁影说道。

今年2月,侯启雷在工厂流水线上找到了一份工作,而王力已进入稳定就业第三个年头。随着收入稳定,不再依赖低保,一家人在乐业空间的帮助下走出了困境。

杨浦滨江沿岸,9个主题鲜明、特色鲜明的党群服务站全面建成投入运营,平均每700米就有一个站,为市民和游客提供多元化、贴心的服务。正如这些党群服务站“串成一条链”一样,我区各类娱乐空间充当了求职者与企业之间的桥梁,链接着丰富的资源和专业的就业指导,缓解了“就业与就业的双重问题”。 ”。 ”,一步一个脚印推进,让越来越多的求职者拥有了一条踏实扎实的就业之路。



旧城的“重生”激发垃圾的“重生”

旧建筑改造是我区最大的民生工程、民生工程。 “那些曾经瞧不起他们的‘又老又穷’的人,现在已经变了很多了!”杨树浦口岸沿线居民见证了江浦路街道蒋家浜城市更新征地项目的“前世今生”。这是我区首个以货币安置为主的征收基地。 3000多户“原住民”搬走后,在旧基地上建成了新的国际社区。

区城市更新办不断探索创新,采用“跨区域包装”模式,推进剩余零散二级老旧住宅改造,为杨浦滨江腾出发展空间,也打造城区适合商务、居住、娱乐、旅游。环境奠定基础。

无论你内心渴望什么,未来都是可期的。位于杨浦滨江核心功能区的129、130地块,改造后将成为集商业地标、总部经济、文化休闲、公共空间于一体的滨水客厅。

老城区的居民迎来了新的生活,却不愿封存过去丰富的记忆。除了视频记录之外,还有其他存储载体吗?我区老城区的记忆为废旧艺术品的再生注入了灵感。

“创意拼贴设计将时尚杂志元素与收集的老社区元素相结合,希望形成视觉对比强烈的艺术效果,创造创作者对‘拆迁记忆’的理解和表达。”王独一是控江中学辅导员艺术总监、市创新实验室高中文创中心主任,同时也是一位跨界设计师、插画家。在她看来,老城区承载着我区发展的记忆。无论她去过多少次,总有说不完的故事。

杨浦滨江是上海工业发展的缩影,也是上海城市更新的体现。杨浦滨江片区控江中学市政创新实验室文创中心开发了《废物循环利用设计》系列课程,充分运用跨学科知识,着力思考城市更新的内涵,引导学生通过认知、行走和参与来参与。整个资源回收利用过程,是对可回收塑料废弃物进行艺术化改造,将其变成展品和艺术品。

泡泡呼吸灯是用杨浦滨江百七咖啡馆的废弃咖啡杯制成的;云肩由食品包装、服装外包装等拼贴而成;这些多肉植物是由废弃的饮料瓶制成的,这些瓶子实际上是塑料的,并经过喷漆。其他方式创作……这些作品由控江中学文创中心开发的《废物循环设计》文创导航课程孵化。废物在孩子们手中获得了“第二次生命”,他们的疯狂想法不断变为现实。

去年,上海启动了以“垃圾分类新风尚,绿色低碳新生活”为主题的全市案例征集活动。控江中学“可回收废塑料艺术再生”入选20个“新时尚”示范行动案例。

在“锚定”与“解放”之间,一本百年中国工业进步的三维教科书被翻开。

2022年11月25日13时30分,长江口二号古船被特种打捞工程船“奋力”号“拥抱”,顺利驶入“新家”——长江口二号古船旧址一号船坞。位于杨浦的上海造船厂。古船“落脚”的上海造船厂本身就是一座工业遗产。其前身是1900年由外商创办的瑞荣造船厂,在近代史上赫赫有名。

今后,一号坞区域将建设覆盖整个古船沉箱的临时考古站,在杨浦上海造船厂旧址建设长江口第二古船博物馆。可移动的古船与不可移动的上海造船厂相得益彰。这段相互印证的历史,让沉没了数百年的古船有了名副其实的回家的感觉。

城市历史文化遗存是过去智慧的积淀,是城市内涵、品质和特色的重要标志。杨浦滨江的“内涵之深”,源于其巨大的工业遗产。滨江南段有工业建筑66栋,面积超过26万平方米。滨江岸线的重建和建设并不亚于考古发掘。在“锚定”与“自由”之间,精心巧妙地进行加减设计,既保留了工业时代的“铁锈色质​​感”,又呼应了新时代的美好生活。

2020年9月,第一批全国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名单公布。全国仅选定6个地点。我区以“生活秀带”为主题入围。目前,上海滨江地区共有不可移动文物古迹50处,优秀历史建筑17处。这些古老的建筑如今被赋予了新的活力。修复后的毛马仓库现已成为上海国际摄影节等多个大型艺术展览的首选地;明华糖厂仓库经过保护性修缮,成为上海新地标。时尚潮流的聚集地;永安宾馆老楼正在加紧打造全球首个技能博物馆,打造世界技能展示中心和合作交流平台……



在巨大的电站辅机厂房门口凝视历史,走进昔日的灰仓水池品尝咖啡和书香,站在“老巴比伦空中花园”将河边尽收眼底,沿着杨浦江边散步。每一处都被精心保存并融入自然生态。工业质感就像一本易读的三维教科书,讲述了中国百年工业进步。

“步步变风景”是滨水空间的变化

“哪里有群众需求,哪里就推动基层党建创新实践。”据杨浦滨江人人之家党群服务站解说员徐杰回忆,这里最初是路过市民的休息场所,后来家长带着孩子来读书。杨浦滨江党群服务站也像老建筑一样不断被“更新”。秦皇岛路码头站以传承红色基因为特点,雨水花园站以科普、绿色生态为特点,电站辅机厂站以介绍洋浦的发展变化为特点……这些方大众服务站以“基础服务+特色服务”为基础,转变为市民和游客的“活力能源”供给站。

倪学龙是杨浦滨江区居民。每天早上到河边散步已经成为他的习惯。 “天气好的时候,我会去河边散步。累了,我会去党群服务站休息。我会听几位解说员的专业讲解,学习一些知识。”很多其他地区的游客也来打卡学习。”倪学龙笑着说。

大型落地玻璃窗让您转身即可欣赏河景。走进去,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木质书架,上面摆满了上海旅游手册。右侧是大显示屏,将海岸线的地标建筑尽收眼底。市民游客可以转动面前的船舵,控制屏幕上景物的变化,聆听语音导览,加深对历史的了解。

杨树浦宾馆秦皇岛路码头党群服务站是杨浦滨江打造的首个党群服务站,诞生于2018年。

这是青年周恩来的历史形象。他在法国期间,包括他在内的法国勤工俭学先进分子,在学习俄国十月革命经验的基础上,牢固树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考察欧洲工人运动……”秦皇岛路码头原为黄埔码头。党群服务站以“语音导览+人工讲解”的方式,带着市民和游客重温那些传奇岁月。

“想和杨浦滨江合影吗?只要你站在这块智慧屏前,就能做到……”张谦是党群服务站金牌解说员。多年工作在一线,她见证了杨浦滨江的快速发展。

“我感受最深的变化是人们来杨浦滨江的时间缩短了。”杨浦滨江建设者、土生土长的杨浦市民钱亮表示,随着地铁18号线、杨树浦路拓宽工程、江浦路过江隧道的建成,市民来滨江变得更加便捷。 “另一个变化就是杨浦滨江变得更好玩了。”

2019年底,在素有建筑界“奥斯卡”之称的世界建筑节上,杨浦滨江公共空间示范段荣获“年度景观奖”。

随着太阳在杨浦江边升起,晨练的人们有的沿着江边奔跑,有的成群打球,有的悠闲骑行……平均每隔700米就有一个党群服务站。就像家门口的“接待室”一样,市民和游客不仅可以深入了解杨浦滨江的红色历史,还可以坐在茶几旁享受悠闲的午后时光。城市公共空间更新成果惠及广大民众,成为“地标”。

不过,这些“更新结果”仍在更新中。今年,杨浦区民意征集工作继续在全区范围内推进——在现有的杨浦滨江党群服务站嵌入相关功能和元素,同时加快民意征集深入社区、公园、社区等。 “金种子”在杨浦开花结果,结出累累硕果。

“我们的网站一直在更新,举办了很多红色党建活动,增加了很多智能电子设备,还设立了意见征集屏。市民和游客来到这里,可以在屏幕上写下对杨浦滨江的建议和意见。我们后端工程师会及时采用。”张谦说,“很多人说杨浦是人民的杨浦,上海是人民的上海。我们希望将这种人文精神传承下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智道时空】 ( 京ICP备20013102号-16 )

GMT+8, 2025-5-5 22:48 , Processed in 0.18037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