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2|回复: 0

六国论教学反思:探索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提升文言文学习能力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0

回帖

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59453
发表于 2024-11-7 02:48: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六国教义的反思(上)

1、备课时的注意事项

1.学习情况和教学情况分析

《六国论》是一部注重说理的历史理论。对于高中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不是很有趣,并且很难在课堂教学中脱颖而出。主题明确,教材注释很详细,难点不多。更适合学生自主开展合作探究学习。我在文言文教学方面比较薄弱,所以选择了这篇课文来挑战自己。

2. 基本思想

⑴注重活动,提供让学生充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努力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的统一。

⑵ 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既强调过程,又强调结论;它不仅教授传统内容,而且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

⑶适当使用多媒体。

3. 学习目标

⑴利用参考书理清课文;

⑵ 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总结要点;

⑶探索理性文言的论证技巧。

4. 课程安排:一课时

5. 学习准备

老师在课前准备阅读材料。学生准备一本常用古汉语单词词典。课前预读:节选苏辙的《六国论》、节选李祯的《六国论》、史料《七国兴衰》、几段褒贬文章。 《六国论》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六、教学方法

⑴教学方式:答疑、讲解、指导、测试。

⑵学习方式:自主学习、讨论。

7.主要步骤: 四步两课: 四步:首先介绍新课,感知课文。二是互相提问、解答问题,合作学习。三是探索讨论,学习论证的艺术。四是理解写作意图,总结课文。重点是“两个事件”:一个讨论(文字问题)和一个辩论(本文的论证是否有漏洞)。

二。教学过程回顾

1. 计划教学时间:45分钟,实际时间:49分钟。教案计划的步骤落实完整,组织比较清晰,重点比较突出。凸显了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征。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越来越活跃。

2、清理文言文部分进展顺利。学生多次朗读课文并充分提问,满足了学生的实际需要。

3、延伸探索部分主要包括两个问题。一是思考“行贿必亡”论中所使用的艺术手法;二是探讨“不行贿者受贿”的说法。它是完全强大的还是有漏洞的?第一个环节进展比较平淡,缺乏特色。第二个环节引导得更好,所以比较成功,学生能够大胆说出自己的意见。

4.有两项作业可供选择,一项是阅读,一项是写作,都可以作为《六国论》的课后延伸。无论选择哪一种,学生都必须积极思考,不断深入探索。

5. 谨慎而有效地使用多媒体。七国形势图配以动画效果,给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贯穿整堂课。几道文言测试题可以加快课堂节奏,提高学习效率。其他与课堂无关的材料,虽然图片很精彩,也被丢弃了。

三、对今后教学的思考

1.语文教学是一门技术。教师必须具备基本经验,能够掌控课堂并引导学生完成任务。前提是教师必须非常了解学生。就像经验丰富的农民对土地和农时的了解一样,选择何时播种、何时浇水的最佳时间很重要。教师要准确把握课堂上的每一分钟,熟练处理好每一个环节。否则,上课就不会顺利。今年我教高中生,用一年级的学生。我对学生的情况了解不多,这对我的课堂节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关于如何处理同样的问题有很多知识。如何体现文章的个性?对于文学常识,是应该听老师精彩的介绍,还是让学生自我介绍呢?一堂课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达到了让学生心碎的高潮?当学生的探索能力越来越好时,如何推动他们更深入地思考,让高中语文课达到应有的深度?结论如何引导课堂探究更深入?台上的几分钟是台下长时间学习和探索的结果。名师授课,如名家表演,自然流畅,水到渠成。在这方面,我的教育和经验积累还有很大差距。

3、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这个班的一个学生问了一个我没有准备好的问题。 “六国”是一个历史理论。除了历史理论,还有什么?”幸好另一位同学找到了相关资料,帮我解答了,不然我只能说“回去查一下”——可惜他当场答不上来。因此,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就必须不断学习,充实自己。

4、无论是新课程还是老课程,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永恒的目标。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应避免肤浅,注重实用性;真正要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同时,教师也应该参与学习,与学生共同成长。

三尺讲台,既甜又苦。我想把教语文课当作一门艺术,让它给学生带来终生的享受,给自己带来安慰。

对六国教义的反思(第二部分)

10月31日,我上了高二语文第三册第一部古文的第一课,苏洵的《六国论》。本来我们是打算让老师先教这一篇古文的,这样我们就可以从中学到一些教学经验。但我真的非常喜欢这篇文章。不仅仅是文章本身的艺术魅力,更重要的是作者忧国忧民的磅礴气息,也深深地影响了我。所以当老师让我选一篇课文时,我就迫不及待地选了这篇,就像我之前不假思索地选择了第一本现代课文《纪念刘和真君》一样。

文章不长,500字左右,是一篇思路清晰、情感激昂的政治论文。本辅导班预计3节课。文章虽然不长,但是涉及到两个背景,一是六国灭亡的背景,二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背景。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作者借古讽今的目的,必须介绍这两个背景。当然,这并不难。学生很喜欢这样的故事背景。我的安排是,在第一课中,我先在导论时简单概括一下六国灭亡的背景,然后再结合文字详细介绍六国灭亡的原因;在第二课中,我会详细讲授文章的内容,然后穿插作者写这篇文章的背景。此举安排得很好,得到了指导老师的肯定。然而文言文教学还有一个非常麻烦的环节。不能省略,但学生不喜欢听。这是文言词语的讲解,包括词性的使用、文言句型等。因为这是第一节文言课,所以我只能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把文言文放在第一堂课。中国话。介绍完毕,作者介绍,听完,读完了,我就开始讲解了。这句话完全是我精心准备的灌输解释。我没办法,因为我根本没有经验。

第一堂课结束后,老师给了我一个小建议:“我们能不能在特定的语境下解释文言文?学生们接触文言文的时间不长,在第一堂课上讲文言文似乎有点太唐突了。”讲这么多的中文古典知识,比如外语单词,学生们恐怕接受不了这样的讲课;我注意到,当你讲这些单词的时候,很多学生都不太擅长。看看二班上课的时候能不能把文字先放在一边整理一下。”老师的意思是在特定的上下文中解释单词。按照现代语文教育的观点,文章的内容离不开词语和句子。具体词语的意思必须结合具体的上下文来把握。这一点,我很早以前就想过,但并没有这样准备。因为如果这样的话,每一堂课都不会完整。但指导者是教育者,没有固定的教学方法。他并不关心每节课是否完整,只要有利于学生接受即可。这是我比较欣赏的一点。课间休息时间只有10分钟。他的话打乱了我的备课计划,但调整起来并不困难。 《六国论》太熟悉了,不用看书也能完全解释清楚。而且在整理线索的时候可以穿插一些小故事,这样应该就能很好的把握。第二节课二班的时候,我把讨论文字的时间都花在了整理文章的线索上。它是完全独立的,但并没有偏离基本面。可能是二班基础比较好的缘故吧。再也没有熟睡的学生了。所以第二堂课比第一堂课更成功。 ,

古典散文一般比较好讲,因为篇幅不长,可以串联讲,但一定要注意重点。然而,要让文章生动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的。毕竟学生们已经不喜欢古代的东西了。但如果我们能够将当时人们的感受具体化、人性化,让学生尽可能地与他们产生共鸣,我们也可以处理那些让人提不起兴趣的词语(比如通过一种幽默)。的掌握方法)。课堂效果肯定不会差。

六国教义反思(三)

苏洵的《六国论》是传统名著,历来被选为教材。这次教学《六国》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合作探究的能力,并在议论文写作方面做一些实验。在方法上,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发挥主体地位,积极参与课堂,快乐学习。

这堂课的大致流程是:首先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单词的发音,然后介绍苏迅的情况。学生共同探讨课文中的疑难问题,找出单词和句子的重要知识点,小组成员发言,其他小组的学生进行补充批改,根据参与情况和个人成绩给出小组和个人的分数。团体成员的素质。最后,教师对本节所学知识要点进行总结和强调,对小组的评价结果​​进行点评和总结,并给予表扬和监督。最后完成作业:巩固文章中总结的单词、句子等知识点。

我对这堂课的感受是:总体来说,学生能够按照我设计的程序进行合作探索和提问。同学们课堂上表现积极,发言热情,气氛热烈。不时有学生和老师欢声笑语;教学目标基本完成,最后一节课有点仓促,主要是学生发言的语言准备不够严谨,过于偏重枝节问题,影响了教学进程。同事们也认可了这堂课,觉得这堂课很成功。

本班的收获和问题如下: 1、合作是快乐教学的关键。这种合作既有老师的正确指导,也有课堂上学生的合作探索。枯燥的学习因为合作而充满乐趣。快乐和劳累的工作因合作而激情再现; 2.巩固和落实非常重要。部分学生语言不严谨、最后环节着急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学生没有认真讨论内容、课前预习不够深入。 。 3、有压力,就会有动力。讲课的压力促使你认真准备,收获上课的乐趣。对于学生的学习也是如此。只有有一定的压力,他们才能取得进步。问题是:需要长期的实践,才能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顺利完成教学过程。我对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还不够熟练。课堂上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合作探究的评价标准和细节尚不完善,教学过程不够熟练,表达不够流畅,而且由于上课人数较多,课堂也有些僵硬。

我今后的想法是:我们应该继续把这种好的教学模式应用到课堂上,让老师和学生参与并收获课堂和学习的乐趣。我相信,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更加科学化、精细化,学生的学习将会得到提高。和老师在一起的生活将会充满阳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智道时空】 ( 京ICP备20013102号-16 )

GMT+8, 2025-5-5 22:53 , Processed in 0.08661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