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20|回复: 0

保护·传承·发展——民族元素文创平台蒙古秘史的传奇与价值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1550
发表于 2024-11-6 15:46: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保护、传承、发展——民族元素的文创平台

蒙古秘史

写于 765 年前的《蒙古秘史》是蒙古民族现存最早的历史文学经典,被中外学者誉为解读草原游牧民族的“百科全书”,并于 1989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名著。《蒙古秘史》始于成吉思汗的第 22 代祖先(约公元 700 年),结束于 500 多年后的成吉思汗之子窝格台汗的第 12 年(公元 1240 年)。这本书记录了蒙古民族发展的历史背景。

《蒙古秘史》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学和文献价值,以及完整、系统的文化价值,吸引了世界各地众多研究人员的关注,在国际学术界引发了一股持续至今的研究热潮,形成了一门专门的学科“秘史”。

《蒙古秘史》的出版和流传极具传奇色彩,其中有许多高难度的谜团。现存最早的版本是将明代的汉字音译成蒙古文文本,被称为“天书”,像岩画一样难以破译。新华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汉化版《蒙古秘史》是其第一本畅销书,使这本“天书”开始真正走进寻常百姓的家中。

蒙古语原版早已失传

《蒙古秘史》写于 1228 年、1240 年、1252 年、1264 年、1276 年和 1324 年。这是因为当时的蒙古帝国采用的是 12 生肖年,而 12 年是一个循环,至于书中提到的“鼠年”年,众说纷纭。目前,许多学者都认为这本书写于 1240 年。

根据历史学家的说法,《蒙古秘史》的原始版本是秃鹰的蒙古文字。因此,该书的写作风格与历史上所有中国历史书籍完全不同,具有很强的游牧语言特色。作者在《蒙古秘史》中鲜明的思想倾向,不仅通过描写的具象性自然而然地显露出来,而且经常专门展开抒情的章节,以作者的语气或作品中人物的语气直接表达他内心的想法和感情,从而达到情感雕琢人的目的, 用情怀塑造形象,用情怀歌颂历史。比如,书中比较典型的是成吉思汗在分封爵、赏功英雄时对卫兵的赞美,并采取了民歌重复、循环唱歌的手法,感情真挚而悠长



“在漆黑阴沉的夜晚/躺在我的圆顶周围/安详祥和地睡着我/让我坐在这大椅子上/在星光灿烂的夜晚躺在我的宫殿周围/毫无恐惧地躺在这个高处/躺在这个高处/在风雪的寒冷中/在倾盆大雨中/站在我的毛毡周围,永不休息/让我坐在这个快乐的座位上/这是我的忠诚的守卫。

《蒙古秘史》作为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世袭家谱,当时被称为“金书”,都珍藏在皇宫中,由皇帝代代相传,元朝末年,朱元璋率军北上,围攻元朝的首都(今北京), 元朝末代皇帝吐帖木儿来不及扛着《蒙古秘史》,便匆匆逃走。朱元璋率军攻占元都后,又得到了这本元朝皇室的祖传秘籍。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他命令人根据《蒙古秘史》编纂《元史》,只用了 331 天。后来,蒙古文版的《蒙古秘史》神秘失踪,至今仍下落不明。

中文音译已成为一本千年古书

今天保存下来的《蒙古秘史》既不是秃鹫蒙古文的原书,也不是古汉语的历史,而是一本不同于一切历史书的奇书。

明朝洪武年间(1368~1398 年),朱元璋根据当时元朝朝廷保存的《蒙古秘史》原文,命翰林仆人说火元界,命令编辑马义赤黑用汉字拼写蒙古语。后来,蒙古文版的《蒙古秘史》神秘地消失了,但中文音译的明代版本幸存下来。

清朝时期,明代版的《蒙古秘史》被全书收录在《永乐正典》中。自清代以来,张牧、何秋涛、叶德辉、顾光启、钱大新、洪军、谢载山等汉代译者在《秘史》的雕刻、校对、注释、翻译和研究方面,撰写了许多有价值的题词、注释和其他研究论文。

自19世纪中叶以来,《蒙古秘史》的中文音译引起了世界各地译者的关注,并被翻译成俄文、德文、日文、法文、土耳其文、捷克文等多种语言出版。在蒙古人民共和国(今蒙古)、前苏联、日本、欧美、日本和欧美,许多人仔细研究了这些文字,并撰写了许多专著和论文。100 多年来,逐渐形成了一门国际学科——“蒙古秘史”。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蒙古秘史》这一蒙古民族珍贵的历史和文学遗产深受党和人民的珍视,《蒙古秘史》的蒙文和中文版本在中国多次出版和发行。本世纪以来,一些蒙古知识分子,如布赫赫西格、霍西克·巴图、巴亚尔等人,对《蒙古秘史》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汉语音译的基础上将其还原为蒙古文。



《蒙古秘史》的作者成为千古之谜

该书写成后,不明原因,作者没有署名,也没有在蒙元两代史料中留下任何相关信息,给国内外学者专家核实其作者造成了相当大的困难。我们只能根据一些历史数据做出各种猜测。经过多年的研究,已故的蒙古著名专家巴亚尔认为,《蒙古秘史》的作者是成吉思汗和窝格台、镇海、铁烈弟兄、薛车樟儿等人的历史学家。贝亚德还认为,本书的中文译者是华艺译的译者霍元杰和马沙一黑。但这两个人并不是音译者,音译者可能是《真观政要》的译者,也可能是西域的班勒苏人查汉。元朝晚期的皇室和贵族已经无法理解用蒙古秃鹰写成的《蒙古秘史》,经文需要用中文音译。

有国外研究者认为,《蒙古秘史》是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机密历史事件,一定是蒙古人自己写的,所以极有可能是元朝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却倒霉的人。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巴都宝音认为,编纂《蒙古秘史》这样一本“朝廷秘书”的任务,必须交给他的亲信和侍卫,而且很有可能,忠于成吉思汗和窝格台王朝的重要大臣耶律楚蔡提, 将接任这个职位。巴都宝音指出,耶律楚才虽然是契丹人而非蒙古人,但他是元朝皇帝成吉思汗的开国大臣之一,他也曾是皇帝在位时期元太宗窝阔台汗的统帅。有一次,成吉思汗指着耶律楚才对窝阔黛说:“这个人是上天赐给我家的礼物。之后,应该通知军政府。而且,作为元代的著名作家和诗人,耶律楚才从他留下的文章和660多首诗集——《展然居史集》和《西游记》中不难看出,他对蒙古民间文学的体裁相当熟悉。既然成吉思汗和窝格台汗以无限的信任将撰写《蒙古秘史》的任务托付给耶律楚才,他们必然会毫无保留地把所有记载黄金家族家谱和历史事件的“实记”的资料都毫无保留地提供给耶律楚才。当这些材料到了叶律楚财手中时,它们就会被自由使用。那么,耶律楚才为什么不在《蒙古秘史》中签下自己的名字呢?拔都宝音认为,《蒙古秘史》不是一本让世人了解金家历史的书,也不是一本供后人译者研究的书,而是一本不允许包括史学家在内的历史学家阅读的朝廷秘书,只有至高无上的统治者才能看到。为此目的编写的《蒙古秘史》不需要译者签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度评价《蒙古秘史》

有历史学家指出,《蒙古秘史》大胆的叙事结构,韵律错综复杂的综合文体形式,以及爽朗爽朗、隐喻多、粗犷朴调的语言风格,都体现了一个草原狩猎游牧民族在迅速崛起过程中的力量之美。古代农业文明与狩猎游牧文明的长期碰撞融合,是解释中国古代文明史乃至众多民族古代文明史的关键,这本书的巨大价值不言而喻。所以,《蒙古秘史》是古代蒙古文化史上绚丽的朝阳,是古代古代人民精神的伟大结晶。该书保存了大量自古以来流传、演变而来的神话、传说、故事、诗歌、格言、谚语等,是一部难得一见、绝世的著作。

1989 年 6 月,在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第 131 届会议上,通过了一项决议,以纪念《蒙古秘史》750 周年,呼吁会员国通过各种活动纪念这本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这本书在人类文化史上留下了印记,在世界文化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其“独特的艺术、美学和文学传统以及天才的语言,不仅使它成为蒙古文学中的独特作品,而且是世界经典的宝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智道时空】 ( 京ICP备20013102号-16 )

GMT+8, 2025-5-8 21:08 , Processed in 0.06034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