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1|回复: 0

新加坡和香港地区临床医学教育的对比分析及借鉴意义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4027
发表于 2024-11-4 19: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加坡和香港在医学教育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果。香港大学医学院(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以下简称李嘉诚医学院)和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Yong新加坡国立大学卢龄医学院(以下简称杨潞龄医学院)代表了两地区临床医学教育的最高水平。本文以这两所医学院为例,对其临床医学生培养路径进行比较分析,为我国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和内地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1 分析框架

阿斯汀的IEO理论(Input--)作为培训路径分析的理论基础,有助于检验制度教育的影响。它提供了输入(Input)、环境影响()和输出()三要素基本分析模型。其中,“输入”主要是指学生入校前的基本特征,包括学生的背景以及进入大学前的学习和社会经历; “环境影响”是指学生的就学经历,涵盖教育者为促进学生发展所做的事情。采取的措施,如学校类型、文化氛围、教育教学、课程设置等; “输出”是指学生进入大学后的智力发展,即学生通过与学校及周围环境的互动而发展认知、技能和知识。价值观发生了变化,包括学生毕业的地方。这三个要素分别对应大学教育的“入口”、“过程”和“结果”。

图1 Astin的IEO理论模型

2. 对比分析

本研究根据阿斯汀的IEO理论,结合临床医学教育的特点,在目标/理念的前提下,以“入学-过程-结果”为分析框架,将“入学”细分为“入学和录取”方面; “过程”细分为“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核评价”维度;将“结果”细化为“毕业流程”维度进行分析。

(一)凯斯学院概况

李嘉诚医学院是香港两所医学院之一(另一所是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 1997年,医学院开始对新生进行PBL(基于)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成为香港特区最早的医学院。开展 PBL 医学教育的医学院。医学院开设临床医学(MBBS)课程,培养临床医学生,学制六年。

杨潞龄医学院成立于1905年,是亚洲领先的医学教育和研究机构。杨露岭医学院的教学模式强调全面进攻,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每一门医学课程。医学院开设MBBS课程来培养临床医学生,学制五年。

(2) 目标/理念

目标/理念是临床医学生培养路径的重要支撑,贯穿临床医学生的整个培养过程。具体来说,李嘉诚医学院的培养理念是智、仁、担当。 MBBS学位课程专注于培养学生能够理解并提供有效、人道和道德的医疗保健,致力于终身学习,并为毕业后教育做好准备。医生。杨潞龄医学院的培养理念是谦虚、仁慈、正直和尊重。 MBBS学位课程致力于培养有能力应对未来医疗挑战的医生,并以谦逊、同情、正直和尊重的态度提供服务,以改善所有人的生活。 。

(三)培育“入口”

李嘉诚医学院和杨潞龄医学院的MBBS学位课程均从高中毕业开始,对申请者的高中毕业考试成绩有特殊要求,尤其是化学和生物等科目。根据高中毕业成绩筛选后,学生还需要参加与医疗质量相关的测试。

其中,李嘉诚医学院设置面试,而杨楼岭医学院则设置两项考试:一是FSA考试( ),其中包括一套不超过60分钟的标准化考试站。其次,SJT测试(Test)是60分钟的情景判断笔试。李嘉诚医学院在录取医学生时综合考虑高中毕业成绩(香港中学文凭考试成绩)、面试表现和校长提名。杨绿岭医学院最终根据FSA和SJT考试成绩进行录取。杨潞龄医学院还为少数优秀学生提供特殊个人计划(EIS),占招生总数的10%-15%。此外,两所医学院的招生规模都较小。李嘉诚医学院MBBS计划在2019/2020学年招收265名学生,而杨潞龄医学院MBBS每年在1,000名申请者中招收约300名学生。

(四)培育“过程”

一、课程设置

两所医学院的课程设置有很大相似之处,即前两年学习以器官系统课程为核心的基础医学课程,后三年进行阶段性临床实习。由于2016年新推出“年”,李嘉诚医学院比杨潞龄医学院多了一个学年。在这一年里,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有选择地参与国内外的研究项目,或到社区进行体验式学习,或进行跨学科学习和海外交流。

在李嘉诚医学院内科医学学士学位课程的第一年,学生通过案例研究掌握自学技能,获得临床经验并参与社区活动。第四年的临床基础课程采用生命周期教学方法,学生学习一系列临床病例,这些病例都是关于香港当前的重大医学问题。六年级MBBS选修课()允许学生通过实验室和临床研究探索感兴趣的领域。

杨潞龄医学院MBBS课程的第一年和第二年是临床科学课程。第三、第四、第五学年为临床训练。除了整合生物科学和临床教学之外,垂直整合课程( )将许多科目组织成整个课程的主题和领域:健康伦理、法律和专业精神、医学和社会、信息素养、以患者为基础等。



2. 教学方法

两所医学院的MBBS课程在教学方法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例如:(1)都以学生为中心,保证学生有充足的课余时间:李嘉诚医学院的年级课程和选修课程,以及社区课程杨楼岭医学院提供课外活动等服务,让学生参与个性化活动,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领域; (二)强调以社区为中心,加强医学人才教育; (3)加强国际交流: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都有机会参加海外交流,与顶尖大学有很多交流项目。两所医学院的教学特点比较如表1所示。

表1 两所医学院MBBS教学特点

李嘉诚医学院

杨露岭医学院

以学生为中心,保证充足的课余时间,促进医学生自主学习和全面发展

以学生为中心,保证充足的课余时间,促进医学生自主学习和全面发展

早期临床暴露

实施先进教学技术,推广电子学习

以社区为中心

以病人为中心,服务社会

重视国际交流

加强国际交流

系统整合课程

综合课程

强调跨专业学习和发展

促进团队合作

强调临床与科研训练相结合

强调临床与科研训练相结合



两所医学院将临床实践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具体方法也有所不同。李嘉诚医学院的临床医学生可以在选修()和学年阶段参与临床或实验室研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灵活选择研究领域、研究方法和相应的研究项目。杨绿岭医学院鼓励并要求医学生从入学那一刻起就参与科学研究。低年级和高年级都会有小型科研项目。结合临床教学任务,要求学生根据目标设计并实施自己的研究计划。最后,他们将完成自己的论文并组织报告会。还将邀请医院经验丰富的教授对论文进行评审。同时,本科生研究机会计划(UROP)旨在帮助医学生做好迎接21世纪研究​​挑战的准备,通常在前三个学年的假期期间在(非)临床部门进行。

3、评估与评价

两所医学院对临床医学生的考核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连续考核,一种是总结性考试(包括最后一年的毕业考试)。总结性考试每学年举行一次。

李嘉诚医学院期末考试包括知识内容考核和临床技能考核OSCE。分别在第一学年和第四学年进行连续评估。成绩包括课堂记录、PBL小组讨论的表现和参与情况、社区医疗和患者护理计划、在线自学系统的自我评价、临床研究和病例报告以及临床实习时间。科目考试成绩等

杨露岭医学院将在一个学期内进行多次连续评估,包括技能测试、实践测试、口语表达能力测试等,形式和频率由各课程老师确定。评价结果是否作为总结性评价的一部分,也由各教学单位决定。总结性考试相当于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50%。杨鹭岭医学院以布卢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法为评价指南,通过持续评价,实时反馈教学效果;总结性考试向教师提供下一学年教学效果的反馈。

(五)培育“成果”

两所医学院MBBS学生的毕业流程比较相似:有的攻读学术硕士学位,有的进入医师培训阶段。学术硕士学位课程旨在培养临床科学家和研究人员。在医师培训阶段,MBBS毕业生需要在医院实习一年才能成为注册医师,然后才能接受专科培训。医师培训分为初级专科培训和高级专科培训两个阶段。初级专科培训结束后,您需要通过考试才能进入高级专科培训。

三、对我国大陆临床医学教育的启示

(一)聚焦社区,加强医学人文教育

人文精神是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中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李嘉诚医学院和杨潞龄医学院在“目标/理念”上都强调医学生的仁爱,即高度重视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以培养仁爱的临床医学人才为目标。人才。我们可以借鉴两所医学院的相关做法,将伦理原则和人道主义价值观融入到课程中,让医学人文理念自然融入医学教育的全过程。

此外,重心下移到社区、基层、农村,是大健康、大健康时代的特征之一。两所医学院都非常重视培养临床医学生服务社会的精神。在MBBS课程的“教学方法”方面,两所医学院都强调以社区为中心,并提供在初级保健环境中进行临床培训的机会。目前我国内地医师人才培养可以借鉴这样的做法,加强社区学习,促进医学生行医观念的转变。

(二)改革招生方式,保证医学生质量

李嘉诚医学院和杨潞龄医学院MBBS均以高中毕业作为入学起点。根据高中毕业成绩筛选后,学生还需要参加与医疗质量相关的测试:面试或医疗质量测试,最后根据测试成绩。录取是基于成绩。目前我国大陆医学院校的招生与非医学院校的招生没有太大区别。两者都主要以高考成绩作为主要参考指标。基于此,在我国大陆医学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有条件时可以改革招生方式。比如,在入院时加大对医学相关知识和医疗质量的考察,有利于医学生素质的提高。

(3)有效结合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实现课程一体化

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之一是高度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教学方法”方面,体现在临床与科研的有效结合。在“课程设置”方面,体现在理论课程与技术课程的融合。安排。李嘉诚医学院的医学学者计划鼓励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并获得学分或奖励等认可。杨潞龄医学院本科生研究机会计划鼓励学生积极开展科研项目、科研竞赛等科研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些都对我国大陆住院医师本科课程和规范化培训课程的整体安排有一定的启示,保证各部分课程的有序安排和有机结合。

(四)统一标准,规范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准入资格

医师专业人才培养领域的考核录取制度集中体现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录取资格上。在新加坡和香港,MBBS学位是行医的先决条件,也是参加标准化住院医师培训的资格。我国大陆在学生类型和招生方面还缺乏统一的标准。学员从本科生到博士生,资质等级各异,培训基地无法为不同资质的住院医师提供统一规范的培训。因此,我们可以借鉴两所医学院的经验,出台统一的招生标准,控制招生质量,逐步建立统一、规范的毕业后医学教育体系要求。

通过对两所高校临床医学生培养路径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发。但仍需结合我国大陆临床医学教育的发展特点,探索一条适应医学发展规律、符合国家需求的临床医学生培养路径。

(摘自《教育教学月刊》2020年第2期 作者:臧跃、吴宏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智道时空】 ( 京ICP备20013102号-16 )

GMT+8, 2025-5-12 09:26 , Processed in 0.07290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