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5|回复: 0

抗原市场热度骤降,下一个炒作对象会是谁?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0915
发表于 2024-11-3 07:37: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抗原市场的疯狂只持续了半个多月,就突然恢复正常。前几天还要卖几十元的抗原,现在只能卖到2元/管。疫情还没有结束。蒙脱石热潮过去后,谁将成为下一个炒作对象?

来源丨棱镜·腾讯小满工作室

作者丨陈富业

“市场热情已经过去。”陈鹏(化名)情绪低落地说。

一个月前,全国范围内调整防疫措施,每个人都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曾经作为防疫“补充”的抗原检测,取代核酸检测,成为主流的新冠病毒检测方法。

于是,抗原成为防疫措施调整后第一个热门的防疫物资,其受欢迎程度不亚于三年前疫情之初的口罩。一时间,全国药店一盒抗原一盒难求,价格更是上涨了数倍甚至十几倍。那个时候,谁手里有货,谁就拥有了财富的密码。一旦转手,他就能获得双倍的利润。

陈鹏并非医药行业从业者,但他在这波市场行情中嗅到了商机,20多天前就跳入了倒卖抗原的热潮中。他觉得只要早点进入游戏,就能赚钱。

陈鹏扮演“信息经纪人”的角色,在朋友圈发布货源信息,向货主介绍客户;有时他也会大量购买,然后出售给药店和个人。生意好的时候,他一天能赚好几块钱。几千美元。

但在那段时间,这个行业陷入了疯狂的状态。各种消息鱼龙混杂,有真有假。进入这个行业的人有业内人士,也有像陈鹏这样的外行人,甚至还有一些居心不良的人。他们还开始利用难得一见的抗原盒进行诈骗,牟取暴利。

抗原成为当时许多投机者牟取暴利的工具。他们不仅倒卖现货,还炒作期货。有些人赚了很多钱,而另一些人则失去了一切。

让很多人没想到的是,抗原市场的疯狂只持续了半个多月,就突然恢复正常。如今,各大药店和平台不仅出售现成产品,业主甚至在亏本出售。前几天还要卖几十块钱的抗原,现在只能卖到2块钱一个,而且价格比一个月前还要低。

半个多月的抗原疯狂,市场经历了什么?

1个抗原20元

张雷(化名)还记得十多天前在各大电商平台抢购抗原的场景。

当时,他和家人已经出现咳嗽、发烧症状,周边核酸监测点已取消,于是想到用抗原进行自我检测。但那也是抗原需求量最大的时候。线下药店销售一空,线上平台开始预售和抢购活动,每天晚上八九点发布一些现成产品。每天,张磊都早早地用手机定好闹钟,但每次开始抓都失败,只剩下感叹手速慢。

事实上,我国的抗原检测产能一直远高于核酸检测。去年9月14日,工信部专门发布了数据。截至当时,我国重点抗原检测厂家周产值超过5亿剂,而重点核酸检测厂家周产能仅超过2亿剂。 。

但由于当时核酸检测仍是检测新冠病毒的主流方法,抗原检测并未广泛推广,很多地方也不认可抗原检测结果。这使得制造商不愿意实际投入生产。各大药店的备货也非常有限。

与此同时,不少厂商也瞄准了海外市场。当时,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将抗原检测结果作为判断是否感染新冠病毒的重要依据。抗原在海外已经火爆,单价是国内的十倍左右。

当时,抗原生产企业九安医疗、保泰生物、亚汇龙、东方生物、爱康生物、诺维信等中国企业都获得了可观的海外订单。

尤其是九安医疗,已获得美国多个机构和部门签署的超百亿元订单。其生产的抗原主要供应海外市场,不在国内销售。



国内疫情政策放松后,11月底开始抗原销售达到高峰。据京东向笔者提供的数据显示,11月28日至12月4日,京东健康抗原检测试剂盒交易额较前一周增长344%。

与此同时,抗原检测概念股自11月下旬以来持续爆发,多家上市公司股票多个交易日触及涨停。

12月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抗原检测应用方案的通知》。通知称,除了需要独立进行抗原检测的个人外,抗原检测还适用于两类人群:人群密集场所(大型企业、建筑工地、大学等)、家中老人和老年人。在疗养院。

第二天,抗原检测的概念再次兴起。九安医疗、天瑞仪器、伊诺泰克、宜昌科技、明德生物等多只个股涨停,之江生物、安旭生物、东方生物等多只个股涨幅超过10%。

多次尝试购买未果后,张雷决定高价向邻居购买抗原。在那段时间,一位邻居正在向社区的一群业主出售抗原。一种抗原的售价为20元,是电商平台预售价格的近三倍。

在社区群体之外,当药店、电商平台缺货时,朋友圈、抖音、快手等成为抗原的重要销售渠道。这让张雷等人大吃一惊:这些人是如何获得货源的?

广州一家药店的工作人员向笔者解释,市场监管部门一直严格监控药店的价格。一旦价格上涨过多,他们可能会面临巨额罚款。但对于个人和个体交易者来说,他们很容易逃避监管。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他们会想方设法获取货物,一些毒贩更愿意向他们出售货物。

有利可图的“托运人”,危险的“期货”

“那段时间,价格几乎每天都在变,很少有人敢付款、发货。”柳年(化名)向笔者感叹。流年是医药行业的“老手”,拥有多家药店。凭借在医药行业的人脉,刘念这一个月来成为了很多人羡慕的对象。一般情况下,他会在凌晨1点从厂家拿货,天亮后发给之前下过订单的客户。

抗原市场高峰时,流年市厂家进货价格为4.5元/管,到药店的批发价在7元/管左右,药店售价在10元/管以上。

虽然连年的利润率不如药店或直接针对消费者的微商,但成功之处在于保证利润,不亏本,以量取胜。如果你手头有几十万件商品,短短20天你就可能赚到数百万美元。

当时的市场是“卖方市场”。只要有货,他们就有话语权。托运人通常会要求买家在提货前付款。很多情况下,交割日会晚十天,“期货”市场就这样诞生了。 。

陈鹏曾经玩过抗原期货。他在朋友圈发布多条货源信息,声称自己在武汉、东莞等地有期货货源。不过,他向笔者透露,当时很多人都在玩期货。库存不多。

更重要的是,很多期货货源真假难辨。刘念告诉笔者,根据他的经验,很多号称手上有几十万抗原的人都是骗子,他们可能赚到钱后就直接跑掉,或者先拿到钱,形成一个“骗子”。巨大的资金池并将其用于其他目的。

事实上,利用抗原进行诈骗的案例层出不穷。据兰州晨报报道,去年12月25日,Q女士看到有人低价出售抗原。她向对方转了5000元押金后,被对方拉黑;据羊城晚报报道,东莞市民张先生两次在社交平台上发帖寻找购买抗原时,均遭遇骗子,共损失48万元。

过去一段时间,抖音、微博、快手等也封杀了一批虚假宣传抗原来源信息的账号。

一晚上损失超50万

“我们很多人都没想到,这波市场浪潮只持续了20天。”流年向笔者感叹道。他原本以为抗原市场会持续到今年2月份。

元旦过后,抗原市场出现巨变。不少线下药店、电商平台开始销售现货,部分货主则开启“亏本销售”模式,甚至登上了微博热搜榜。

笔者在京东、天猫上看到,不少网店库存充足,不少可以当天或次日发货,价格也恢复到5元/件的水平;在拼多多上,部分抗原的价格甚至出现了下降。已经突破了“放松”之前的水平。一盒20人份的抗原有时只卖45.5元,人均价格为2.275元。

产能快速增加是市场变化的重要原因。

去年12月29日,工信部披露了一组数据。 12月初,我国抗原检测试剂生产企业日产能为6000万份。到月底,这一数字已经扩大到1.1亿。



事实上,对于很多家庭来说,抗原虽然是必需的抗疫物资,但消耗量并不算太大。许多已被感染的人告诉笔者,他们在转阳性前后可能只需要两到三剂抗原。但在一些偏远城镇,很多人即使感染后也不会进行抗原自检。

目前,我国多地不要求上传抗原检测结果,抗原结果阴性并不是出行或进入特定区域的硬性要求。这使得抗原无法像之前的核酸检测那样持久。

另一方面,“解封”后,不少地方政府迅速“接管”本地抗原生产企业,然后有计划、有节奏地向市场、医院、社区投放。公民可以通过一些官方渠道购买实惠的抗原。

例如,在广州,自去年12月12日起,市民可以通过“广东省”APP订购抗原。当时的价格是每盒20管138元。但由于当时的产能没有跟上,市民下单后往往要等几天才能收到货。

随着市场的剧烈变化,一些此前囤货的投机者血本无归。

比如半个月前高价订购的期货,这几天才到货。由于市场已经转坏,买入期货的人只能亏本卖出。几年前,一位朋友在这波抗原炒作中损失了50万多元。

另外,他还有一个朋友在广州生产抗原。广州“解封”后,朋友的工厂被当地政府“接管”。生产出来的抗原被集中收购,不再允许自由流入市场。

同时,多地也发出警示,个人或经营主体在未取得经营资质的情况下,不得私自销售各类药品和抗原检测试剂。这也使得猜测抗原的风潮被及时遏制。

疫情炒作什么时候才能停止?

“现在制药行业最难获得的产品是美林(布洛芬混悬液)和思密达(蒙脱石粉)。”流年向笔者感叹,抗原热潮平息后,新药又开始出现。来炒作一下。

据流年分析,这两种药物都是针对儿童的,产量都不大。布洛芬混悬液是一种解热药。疫情三年后,购买退烧药需实名登记。药店销量一般,不少厂家也退出了这个市场,留下美林垄断市场。

蒙脱石粉是一种止泻药,有一定的副作用,可能会引起便秘。药店一般不推荐。

然而,在“焦虑”的渲染下,这两种药物很快取代了抗原,成为最抢手的品类。各大药店不仅缺药,药店的价格也涨了好几倍。

荒唐的是,蒙脱石粉的火爆仅仅源于江苏无锡一个普通小伙子的朋友圈。

随着舆论发酵,这名年轻人也在微博澄清,称自己不是专业人士,与蒙脱石粉无关。他只是发朋友圈而已,内容不宜当真。

目前,该年轻人已前往当地派出所登记,并接受警方的批评教育。

同时,不少专家和医务人员也公开表示,蒙脱石粉的替代药物有很多,并不是治疗腹泻的首选,不建议大家囤货。

但即便如此,“药荒焦虑”却蔓延开来,不少人仍在抢购蒙脱石粉,不少地方也出现缺货的情况。

从2003年非典开始到现在的COVID-19疫情,作为医药行业的资深从业者,我经历过很多次炒作防疫物资的热潮,从板蓝根到口罩、口罩机、连花清瘟、抗原、现在我遇到了到达蒙脱石圣。

他有一个判断,每次出现这样的事情,都会有人操作,从中获利。行业外的人很难赚钱,往往成为待宰的韭菜。

疫情还没有结束。蒙脱石热潮过去后,谁将成为下一个炒作对象?希望不会有下一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智道时空】 ( 京ICP备20013102号-16 )

GMT+8, 2025-5-7 23:39 , Processed in 0.08616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