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39|回复: 0

韩东诗歌创作研讨会在南京举行,李敬泽称其证明不同阶段都可保持创造力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0921
发表于 2024-11-1 19:24: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澎湃新闻记者 罗欣 来自南京

10月21日,由江苏省作协主办的“韩东诗歌创作研讨会”在南京举行。诗人、作家韩东今年60岁。这是他40年写作生涯中第一次个人创作研讨会。

“作为诗人和小说家,韩东永远不会退休。”中国作协委员、副主席兼书记处书记李敬泽表示:“随着一代人的成长,韩东有力地证明了,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我们的诗歌和小说需要像韩东这样的艺术家。”而像韩东这样能够行走在人迹罕至的地方的人,他的目光总能给予我们强大的启发。”

10月21日,由江苏省作协主办的“韩东诗歌创作研讨会”在南京举行。全文现场图片:江苏省作家协会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诗人张清华认为,韩东作为20世纪80年代中期成长起来的重要诗人,堪称“诗人中的诗人”:“他是一位诗人”。当我们读韩东的诗时,他不仅接受了文本意义上的诗歌,而且深受他的人生观和认知方法的影响,中国当代诗歌的解构实践确实是从韩东开始的。以及民粹主义价值观和价值观的倡导也是从他开始的。”

除了诗歌之外,韩东的小说也对文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作为同代文学人物,李敬泽至今还记得读到《同学们一起读书》中韩东系列短篇小说时的震撼。回顾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90年代中国文学的变迁,韩东是中国小说思维、观念、语法变化的重要发起者,他是一位发明家,他不仅改变了艺术观念小说的精髓,也启发了我们转型时期复杂经历的组织和表达,对他的许多同时代人和许多读者产生了重要影响。”

李敬泽还将韩东比作“小说家中的小说家”:“这样的小说家总是有着不竭的开拓精神。多年来,无数中国作家就文学如何面对现代生活、现代经验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而韩东的探索值得我们珍惜和学习。”

李敬泽

韩东

一个真实的、活生生的韩东

与平常的研讨会不同的是,这次会议还特设了一排“韩东亲友团”,上面坐着叶兆言、苏童、李小山、毛焰、黄小初。 “我们叫韩东‘韩二’。”南京艺术学院教授李小山说:“作为韩二的家人,我们很高兴举办这样的研讨会,因为韩二值得。”

1984年,韩东在南京创办了一本纯文学私人杂志《他们》。从创刊到最终出版,《他们》断断续续地存在了近二十年。 《传记文学》编辑张元科在《韩东论》中写道:“他们”作为“沙龙”,为一群极具才华的年轻作家提供了舞台。苏童和马远逃离了这里,而韩东和于剑就在这里。驻扎期间,陆德安、萧海等一批诗人成为诗坛领军人物,李峰、朱文等小说家迅速崛起。 “‘他们’的成员来自全国各地,平时也有书信往来。虽然很多作者素未谋面,但以南京为中心的骨干成员之间的交往却非常频繁和密切,进而蔓延到西安,成都、上海、济南、北京,从而形成了一幅较为清晰的诗歌地理地图。”

这其中,韩东的颜值尤为关键。在《花城》特约主编朱彦翎的印象中,每次在南京见到韩东,总会带上几个年轻人。 “朱文和魏伟就是这样向我推荐的,第一次见面的场景我历历在目。还有顾谦、赵刚、曹寇、吴陈军、朱庆河等人。韩东总是说,这就是韩东的无私。”

另一位“娘家”作家苏童,因冯新成的一封信而结识韩东。那是1984年,韩东已经是一位著名诗人了。很多人都会写《关于大雁塔》《你见过海吗》? ”诗里的诗句刚从我嘴里说出来。苏童说道:“我见到他的时候,他已经在想着写小说了。关于写小说,我们一直在互相帮助,互相成长。他写字有一个习惯,就是先把桌子擦干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也是一种象征。有人喜欢韩东,有人不喜欢,但大家都觉得韩东的文笔很干净。”

“如今人们常说‘油腻’二字,韩东可以说是当代诗词文学界反油腻第一人。”苏童说道:“无论是诗歌还是小说,修辞都被韩东简化甚至抛弃了。他的武器,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锋利而精致’,这是韩东对他所面对的世界的想象。”他的创作。”

作家叶兆言与韩东相识较早。 “我们都感谢 20 世纪 80 年代初的文学时代。”叶兆言说,当时他和韩东的弟弟李超一起参加民间期刊《人间世界》的活动。叶兆言还从北京带回了许多民间期刊(如《今天》)。 “我和韩东有一个共同点,我们都喜欢写作,他最大的优点就是人很好,这对于搞文艺的人来说也是最重要的。韩东对我的影响力很大。”年轻人,如果我想向韩东学习,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学习他做人的‘善’,很多时候,诗人的气质比他的诗更重要。”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何平也认为,谈论韩东的诗歌,离不开谈论韩东及其20世纪80、90年代的文学活动。韩东是‘第三代诗人’的代表,以审美‘挑衅者’的形象出现,但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近年来,他隐居隐居,远离文学活动,我们很少见到他。他经常出现在各地举行的诗歌节上,他的日常就是带着饭盒去画室开始一天的写作。我想说,他是喧闹火热的文学生活中的一个边缘人。当我们读韩东时,他不是一个抽象意义上的韩东,而是一个真实的、活生生的韩东。”

由叶兆言、苏童、李小山、毛焰、黄小初组成的“韩东亲友团”。



他让诗歌重获新生,让语言融入诗歌

本次研讨会由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副主席丁洁主持。江苏省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王兴国表示,20世纪80年代,“第三代诗人”为“新时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这个过程中,韩东作为这一流派的主要代表诗人之一,走在了同行的前列。他的《略论大雁塔》《你见过海吗》《诗以语言结束》也以“文学史”的名义进入了“册化通道”。 1985年后创作的一系列具有独特风格的新诗作品,成为中国新诗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诗人、苏州市文联副主席肖海认为,韩东的重要性在于他让诗歌重新焕发了生机。 “20世纪80年代我在大学中文系学习时,我们接受的观念是‘文学应该在典型环境中提炼典型人物’。”但韩东没有,他把诗歌带回了生活,不再看不起生活,不再宏大叙事,他觉得诗人是人群中的一员,他回归到了基本的人性和基本的情感。可以说,一个好的诗人就是一个有世界观的诗人。”

“然后他让语言进入诗歌。”小海说,在韩东之前,很多人追求“观念写作”、“主题至上”,但韩东的语言完全回归日常生活,这是诗歌方法论的重大转变。 “语言的方式其实就是思维的方式,他的‘诗以语言结束’回归了诗人的常识,这也是韩东的伟大贡献。”

在张庆华看来,谈论韩东是必要的、有意义的,也是困难的。有什么困难? “一方面,韩东的一小部分被过度智化了。早期韩东的意义被文坛普遍认为是朦胧诗的超越性书写。这种智化当然是经典化的必由之路。”但如果认识不足又会反过来框定我们对韩东的认识,韩东一直是一个超越世俗规范的作家,我们尊重他,却很难解析和对待他的诗歌创作。还有一点就是韩东的创作太大了。

“20世纪90年代以后,韩东的风格继续变得更加复杂,其代表作就是《A与B》这样的作品。”张庆华说:“虽然我们没办法将它选入经典选集,但这样的一首诗具有时代意义,它可能是韩东笔下最具标志性的文本。它所揭示的人生的荒诞或虚无可能构成一种挑战。”对他同时代的写作来说,可以说是具有颠覆性的影响,我认为这是韩东作为诗人最开创性的一部分,但很难进入通常的古典视角,这就是。研究韩东的价值和意义”

《韩东诗》

克服“中年写作危机”,韩东仍在进化

研讨会上,大家手里都拿着韩东最新诗集《奇迹》,里面收录了韩东近一两年创作的125首新诗。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于奎超表示,谈起韩东的诗,很多人都会谈到《论大雁塔》,但韩东似乎不太愿意谈起《大雁塔》。过去为他带来成功的所谓杰作。我更喜欢把精力集中在对当前和未来写作的探索上。 ”韩东有很多代表作,包括1980年代的《大雁塔记》和1990年代的《机场的黑暗》。他的创造力在21世纪没有减弱,甚至有所提高,比如《奇迹》 ”。很多人的笔下,巅峰过后就不会再有高峰,而韩东却是一个不断出现高峰的诗人。”

“在挑选韩东的诗歌时,如果只看《论大雁塔》,就会忽视韩东的演变。”江苏省作协副主席、《长江诗歌杂志》主编胡贤也提到,中国诗歌的“经典”“改变”有点早。无论是徐志摩、闻一多,还是第三代诗人,课本、选集中的作品往往都是他们二三十岁时的作品。 “现在看来,韩东这一代人还在写作,值得研究。韩东属于成功克服‘中年写作危机’的诗人。”

胡宪说,韩东的诗很短,语言干净丰富,但总体很大。所谓“以小见大”,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他已经到了这个年纪,中年,甚至……中年后期,仍然能够提供一些诗歌写作的秘密和困惑,而且还在不断发展,这是非常有价值的。”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何艳红在《奇迹》中看到了韩东观察主体的变化,这也意味着韩东个人精神轨迹的变化。 “韩东今年刚六十岁,这一代人已经‘入秋’了,秋天的浩瀚也体现在韩东的新诗中,他的创作能够体现我们这一代人的精神,可能是感伤的,也可能是感伤的。”哀悼,但也许更多的是大方和豁达,读时我几次莫名地感动。”

肖海也有同样的感觉。 “对于有些人来说,到达诗歌的途径是通过诗歌修养和阅读体验,但韩东的诗是根据自己的个人经历来表达的,包含着犹豫、自我怀疑、不确定和笨拙的东西,他完全把这是作者对世界的态度,对文学的敬畏和谦卑。”

何平还特别提到,人们常常看到韩东诗歌的“烟花”和“日常”,却忽略了他诗歌中特别有力的部分。比如《奇迹》中《致煎饼夫妇》的开头可能比较口语化,但最后一句却是“致命”的打击:“连最严厉的城管都会感动/说:‘不容易啊! ’”

“对于韩东的诗歌,我们往往只关注他的诗歌来到世间的那一刻,而没有关心他的诗歌退出世间的那一刻。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韩东诗歌内在的张力和复杂性。 “对于诗歌,我们还缺乏深入的解读。”何平说。

韩东诗集《奇迹》近日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

现场观察的韩东体会到了“诗与真”的统一

“我什至能看到眼罩后面拉长的马脸。” (“马尼拉”)



“当星光到来时/星星已经死了。/我们看到了什么?” (《星光》)

“他看着那个背着罐子下山的女人/如此着迷/以至于她变成了那个女人。” (《他看着》)

“随着时间的推移,眼睛就像雪一样/落在所见的一切上/立即融化。这是渗透的迹象。” (《夜读》)

……

诗人、中国作协创作研究部主任何向阳发现,新诗集《奇迹》中有一个关键词——“看见”。 “‘看’的意象如此之多,如此的感人,是对现实的强调、追求和肯定。对他来说,诗歌的艺术就变成了‘看’的艺术。他的诗有一个观点。”他有一种罕见的绘画感和叙事感,他的很多诗你看起来很冷,但他也用‘看’来具体化。”何向阳说。 。 ” ,“众生在‘看见’中复活,当你留心,当你在‘看见’时,就是一种爱的行为,诗歌就成为爱的产物。而且,韩东的‘看见’也开启了人们的视野。头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诗歌中是非常珍贵的。”

由此,何向阳又想到了法国思想家西蒙娜·韦尔:“‘看’来自于观察者,也来自于在场者。韩东特别喜欢韦尔,她不加入任何门派,始终保持着思想家的‘看’” ”。 ,一种绝对的冷静,一种绝对的观察者的身份。这也是韩东作为诗人的追求,我向这种追求致敬。”

张清华猜测,韩东的方法论背后,或许隐藏着存在主义哲学的背景。 “我们当代诗歌的主流趋势是从直白的现实主义写作转向更复杂的带有隐喻的象征性写作,但韩东是独一无二的。他是反隐喻写作的代表,他也真正提供了“最重要的是,韩东提供了当代诗歌中诗学的范例:即达到了‘诗与真’的统一。”很多人说诗人的写作应该是‘真、善、美’。”但实际上只强调“美”和“善”,因为“真”不一定是美的,甚至是残酷的,“美”和“善”之间存在着距离和冲突。但韩东提供了。当代诗歌中‘诗与真’的典范。”

在朱雁翎看来,韩东是写诗,不是表演,更不是唱歌。他的个性化并不是表现在宣泄上,而是表现在他对小切口的热爱和对个人体验的重视。 “没有华而不实的辞藻,没有强烈的情感,表面冷漠,但内心深处是对所有生命的尊重,也是温柔的,也是厚重的。这种人生的痛苦远离浪漫主义,它是形而上的、哲理的。” ”

“韩东一直具有开拓精神,我认为他的诗歌仍然充满开拓精神。但在新诗集《奇迹》中,我们也看到了他‘与世界和解’的一面。”张庆华认为那韩东未来的写作还有巨大的可能性。

研讨会合影

南京、江苏乃至全国至今仍受益于这样的传统

”你可能不知道,韩东的父亲是《青春》杂志的主要创始人之一。韩东的哥哥和韩东本人都在《青春》工作。现在韩东还在《青春》杂志担任栏目主持人。南京出版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小宁感慨地说,家族父子两代人为《青春》倾注了很多心血,立志培养新的文学人才。据说是中国文坛的佳话。

“时至今日,韩东仍然是中国当代诗人、作家中为数不多的能够对年轻一代产生持久影响的文学人物之一,包括他的作品魅力、文学主张和个人魅力,创造了一种青年文化。充满了一批具有青年亚文化特征的作家、艺术家”青年评论家、《扬子江文学评论》副主编何同斌表示,南京文学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的某种风格,至今仍受益于这样的传统:南京前文学.文学是集体的、部落的。南京文学才华的背后,是一个或多个艺术家群体的滋养和支撑。优秀作家的成长得益于充满活力、竞争甚至审美对抗的文学文化氛围。

“我自己的成长也得益于这个传统。”何同斌坦言,参加“韩东诗歌创作研讨会”感觉大家都在讨论一个传奇。 “我也借此机会向韩东和他的朋友们所形成的诗歌致敬。”向传统致敬。”

“我不习惯,也不明白规则,但这给了我一个感恩的机会。”对于人生中的第一次个人研讨会,韩东表示,“这些年,我得到了所有朋友书面的帮助,我记得很清楚,谢谢大家。”

谈及诗歌,韩东分享了自己的看法:“我们这一代用现代汉语写作的诗人,确实达到了中国现代汉语诗歌创作的巅峰。这里的主体不是我,而是我们这一代人。其中有有两个因素,一是现代中国人的成熟,二是一种世界意识?世界意识不是地方意识,不是中央意识,也不是西方意识,而是自然的“世界意识”。你是整体的一部分,与整体并不冲突,不是那种可以建立在对立、对比、竞争意义上的存在,这两点是。一代人能够取得巨大进步的原因。”

“我们举办了一次成功且令人愉快的研讨会。”作家、江苏省作协主席毕飞宇在总结发言中表示:“对于韩东个人来说,这次会议可能没有那么重要,但是对于我们江苏省作协来说,这将是非常重要的。江苏是文学的沃土,自然也是诗歌的沃土,韩东的诗性精神,韩东的诗歌美学包括他作为诗人的人格和气质,对于他的未来都是非常有价值的。我们江苏文学,特别是诗歌的未来,一定要做好韩东研究,深入开展。”

毕飞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智道时空】 ( 京ICP备20013102号-16 )

GMT+8, 2025-5-7 23:45 , Processed in 0.06101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