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8|回复: 0

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22):全球留学新特点与趋势解析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0924
发表于 2024-11-1 02:27: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22)》,王辉耀、苗璐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9月出版

前言

过去几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民粹主义抬头,俄乌冲突等地缘政治危机频发,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全球化走到了十字路口。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全球留学依然保持增长势头,延续全球化趋势。根据联合国相关数据,从1999年到2019年,全球学生跨国流动的数量几乎增加了两倍。国际留学已成为人文全球化的重要方面,也将推动全球化的持续发展。

当然,作为全球人才流动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领域,出国留学也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高层次留学生比例持续增加。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21年报告,在OECD国家的留学生中,新生博士生比例接近30%,而本科生比例则有所下降。其次,主要留学目的国对STEM领域国际学生的吸引力有所增强,其中生命科学、工程、物理科学等STEM领域最受欢迎。第三,虽然留学生保持着从亚洲国家流向英语国家的趋势,但新形势下,留学生来源国和目的国都发生了明显变化。中国仍是全球最大的留学生来源国,但印度、越南、尼泊尔、哈萨克斯坦等亚洲国家留学人员大幅增长,其中不少国家的留学生增速更快中国的。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学生目的地。但受疫情发展、边境政策收紧以及与中美、中澳关系紧张等因素影响,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在全球国际中所占比重有所下降。学生。英国、法国、德国等迅速抓住机遇,接收国际学生的比例有所增加。

受COVID-19疫情、中美关系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中国出国留学人数增速放缓,但出国留学意愿仍保持较高水平,出国留学目的地将持续增加更加多样化。目前,中国仍是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日本等国家最大的留学生来源国。 2021年,中国赴美留学人数有所下降,但占美国国际学生总数的比例却创历史新高。中国学生申请赴英本科学习的人数超过了欧盟国家申请赴英本科学习的总人数。为了抓住中国巨大的学生潜力,法国和中国签署了相互承认学位和文凭的“行政协议”。德国允许中国高中毕业生根据高考成绩直接申请德国大学本科专业。亚洲国家因其地理位置接近、文化属性相似、留学价格相对实惠、政策相对稳定而越来越吸引中国学生。未来,中国赴美留学人数可能会减少,而欧亚国家留学人员可能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庞大的留学生群体不仅持续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也将在公共治理领域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COVID-19疫情席卷全球后,中国留学人员回国趋势十分明显。 《2020年中国留学归国人员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显示,2020年疫情发生后第二季度,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就业人数同比增长高达195% 。我国正在逐步形成“出国深造、回国就业”的国际人才流动趋势。留学回国人员对我国科技、经济、教育、社会发展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正因为如此,这群人正在成为各地积极争抢的国际化人才。近年来,随着中国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事务,参与社会治理和公共管理的留学回国人员数量也不断增加。据课题组研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领导干部(省委书记、省长;自治区党委书记、区政府主席;市委书记、市政府领导)中具有留学背景的比例海外留学背景的市长)从2016年9月的6.8%上升到2021年12月的16.1%。未来,随着中国越来越开放,是否讲好中国故事,构建国内国际双发展新格局无论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还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需要更多的留学生来积极促进中外人文交流,对接国际规则。 ,凝聚全球共识,参与全球治理。

2021年9月27日至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中国的发展需要世界人才的参与,中国的发展也为世界人才提供机遇。”落实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用好全球创新资源,精准引进紧缺急需人才,形成有吸引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体系,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才队伍。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持续推动来华留学发展是我国培养、输出、引进世界人才的使命。是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的重要手段和基石。

全球化智库(CCG)自2008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留学发展相关研究。今年,《中国留学发展报告》也走过了第十个年头。十几年来,我们持续关注留学领域的发展,保持与海外学子的沟通,为海外学子之间、海外学子与国家、地方政府之间的交流与对话搭建平台,引导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外文化。加强人文交流,充分发挥民间外交作用。同时,我们不断号召海外学子回国创新创业,为更好发挥海外学子作用、促进留学和来华留学健康发展建言献策。未来,我们将继续做好相关工作,为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王辉耀苗露

概括

当前,全球化走到了新的十字路口。一方面,COVID-19疫情对国际人才流动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另一方面,俄乌冲突爆发等地缘政治问题让当前世界局势充满不确定性,也改变了国际留学格局。选择变得更加多元化。美国等传统留学目的国采取单边主义政策,对疫情采取消极应对,导致留学生数量大幅下降。然而,英国、法国、德国等留学目的国采取了更加积极的政策来吸引留学生,让很多留学生重新考虑。出国留学目的地国家。但全球留学依然保持增长势头,留学依然是人文全球化的重要方式。

本报告立足于大变革的时代背景,分析全球留学保持增长、推动人文全球化的总体趋势。相信留学目的国和来源国格局将进一步多元化,高水平、实用领域的留学生数量将有所增加。聚焦我国留学发展趋势,相信出国留学人数将持续增长,新时代留学人员心态将从“仰视”转变为“低头”;而随着留学回国热潮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留学回国人员参与国家治理。此外,还从资助形式、国别来源、未来挑战等方面对留学生来华学习和工作的情况进行了多层次的分析研究。最后,针对巨变下遇到的新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以进一步促进我国留学事业的发展。

报告认为,总体来看,中国学生出国留学愿望强烈,出国留学人数持续增长。受疫情和政策影响,中国赴美国、澳大利亚留学学生增速明显放缓,而赴欧洲、亚洲留学人数大幅增加。很快,留学目的地的选择将变得更加多样化。与此同时,中国留学生选择的专业仍然集中在实用性较强的工程和商科学科。这些趋势可以为海外学生选择相应的留学目的地国家提供参考。

本报告根据2015年、2016年、2017年班三年后留学生发展情况调查数据得出。认为,我国留学生回国率明显回升,主要地回国后落户的是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行业集中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教育业,就业满意度持续提升。对新生代海归的分析研究发现,新生代海归聚焦新技术产业、积极发挥社会价值,需要进一步发挥其沟通、凝聚力量、汇聚智慧的作用。

本报告提出围绕留学全生命周期打造场景化、社会化、立体化的服务体验。同时总结了我国国际化人才培养现状,提出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生态系统。本报告对中国10所“双一流”大学和QS世界排名前100名大学的超过250万毕业生的升学和就业发展路径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国内大学毕业生更倾向于出国深造,而国外大学毕业生更倾向于就业,这说明了各地区国际化人才吸引力和形成因素的差异。报告结合七十年来来华留学的发展变化,将来华留学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并从吸引人才、聚集人才、利用人才等方面进一步发展来华留学事业。同时建议中美两国政府和民间积极参与,加强对美国学生来华留学的支持。

+ + + + + + + + + + + +

内容介绍:



本书由总报告、留学篇、海归发展篇、专题篇组成。总报告对全球留学、中国留学、中国海归和中国国际教育的新特点、新趋势进行了全面分析。留学章节分析了北美、欧洲、大洋洲、亚洲等热门国家中国学生的留学发展现状和趋势。 《海归发展》分析了留学生毕业三年后的发展情况、新生代海归的特点以及促进留学生聚集的经验。专章分析了中国留学生的金融服务需求、中国国际化人才培养现状以及国际化人才吸引力的地区差异,总结了中国留学情况和中国教育国际化案例。

+ + + + +

+ + + + + + + + + + + +

关于作者:

王辉耀,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全球化智库创始人、主席,原国务院参事,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九三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北京政协委员、北京政协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才研究会国际人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公共关系学会会员、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理事、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国家委员会主任、中国侨联特聘专家委员会专家、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经济学、清华大学全球能力发展指导中心顾问委员会成员等。同时担任法国总统马克龙发起的巴黎和平论坛指导委员会成员、国际大都会执行委员会执行委员( )杜克-昆山大学亚洲顾问委员会成员、加拿大艾维商学院亚洲顾问委员会成员。他在全球化战略、全球治理、国际关系、企业国际化、国际化人才、智库研究、华侨归国创新创业等领域进行了广泛研究,出版中英文著作近百部。多年来担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国际人才蓝皮书》、《企业国际化蓝皮书》和《区域人才蓝皮书》的主编。还担任国际知名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及英文系列丛书的主编。作为专栏作家,定期在国内外知名媒体发表中英文专业评论文章数百篇。

缪璐博士,全球化智库(CCG)联合创始人兼秘书长,国际青年领袖对话项目(GYLD)发起人兼秘书长,国际人才协会副总干事组织(AGTO)、中国人才研究会国际人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第八届理事、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德友好协会理事、B20中国实业家委员会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北京新社常务理事班级协会会员、北京侨联委员、侨联智库委员会专家、北京外事接待资源评估专家、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智库建设、全球化理论、企业全球化、海外华人、海归和留学发展与国际化人才、中国当代文学与文化思潮等。主持和参与多项研究主持国家部委项目和社科基金研究项目,多项建议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认可。发表《留学生在华学习与发展》、《重返中国》、《我向世界讲述中国》、《大国智库》、《全球智库》、《中国智库》等多篇学术论文和著作。 《崛起的浪潮》、《大国背后的第三个》《四种力量》、《中国留学发展报告》、《中国海归发展报告》、《中国企业国际化报告》、《海外华人专业人士报告》等。

+ + + + +

目录

一、总报告

1 巨变下的世界和中国留学发展趋势 王辉耀 苗路 郑金莲 杨雅涵/001

1、全球留学保持增长,延续全球化趋势/002

2.中国留学稳中求变,国际教育蓄势待发/012

三、多措并举促进来华留学发展,提升国际化人才培养竞争力/028

二、出国留学

2 北美热门留学国家留学现状分析 郑金莲 陈慧仪 杨雅涵/034

3 欧洲热门留学国家留学现状分析 何航宇曲梅胡音歌/080

4 亚洲热门留学国家留学现状分析 郑金莲 陈慧仪/118

5 大洋洲热门留学国家留学现状分析陈慧仪、何航宇/142



三、海归发展

6 留学生毕业三年发展情况分析 曹晨 韩媛媛/180

7 新生代海归发展特征分析 李庆和航宇/191

8 国内推动海外(留学)人才聚集的经验 兰斌/199

四、专题

9 中国留学生金融服务需求分析 中国银行/223

10 国际化人才培养视角下的ETS中国四十年实践经验 王梦艳/235

11 2021年中外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及国际移民路径选择

——基于()平台数据的分析与洞察大学校友观察(2021)课题组/249

12 从国际友人到国际人才:来华留学七十年的发展变化 王新生/271

13 美国学生来华留学趋势及政府资助项目概况曲美苗路方静怡/287

14 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国际教育经验 潘庆忠 陈晓涵/308

15 国际化、跨学科、实践化的国学人才培养

——以北京大学燕京学堂为例 左静、范美文、杜涛、党科、杜岩松/321

五、附录

16 中国银行跨境留学旅程产品及服务/337

17 后记/34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智道时空】 ( 京ICP备20013102号-16 )

GMT+8, 2025-5-7 23:48 , Processed in 0.06368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