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56|回复: 0

600 年前的宣德青花葡萄纹菱口盘:中亚文化与中国瓷器的交融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0417
发表于 2024-10-31 05:53: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江西景德镇御窑博物馆展柜的灯光照射下,一块青花瓷盘散发着青花光泽。盘中央周围生长出密密麻麻的葡萄纹,纹理细节清晰可见。这件约600年前烧制的宣德青花葡萄纹菱形盘引起了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留学生沙夫卡特·沙穆拉托夫的注意。

4月18日,江西省景德镇市,乌兹别克斯坦留学生沙穆拉托夫在古窑民俗展区观摩成品瓷坯。新华社记者 李林银 摄

“这种(模式)在我家乡很常见!”看到熟悉的图案,沙穆拉托夫感到非常惊讶。

御窑博物馆里,有很多中亚文化的印记,时间的变迁清晰地反映在瓷器上。

伴随着驼铃的声音,使节们来到西方,将异国的物产带到中国。葡萄作为西域的代表性农作物,在中国的土地上扎根发芽,被皇室视为珍稀奇果。中亚流行的葡萄纹也传入中国,广泛用于官窑和私窑装饰瓷器。

4月19日,江西省景德镇市,乌兹别克斯坦留学生沙穆拉托夫在景德镇御窑博物馆参观瓷器。新华社记者 李林银 摄

景德镇是千年瓷都,出土的瓷器见证了中国与中亚地区的密切交往,像葡萄藤一样蔓延开来。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将大量东方瓷器带到了中亚、南亚、西亚、北非。沿途的异国文化符号也来到了中国的窑炉。



“景德镇瓷器在图案、造型、制作方法等方面都保留了中亚的痕迹。”景德镇御窑博物馆馆长翁彦军说。

一只用碎瓷片修复而成的白釉水壶阻止了沙穆拉托夫的脚步。壶颈上类似羊角排列的图案,让他感觉特别亲切。 “乌兹别克斯坦大大小小的盘子上经常画有这种图案。”沙穆拉托夫一边翻着手机里的照片,一边说着自己餐桌上摆着牛角图案的茶具。他告诉记者,牛角图案是中亚游牧民族的传统图案,广泛应用于当地钱币、公司标志等设计中。壶柄上的卷草纹在中亚也随处可见。

翁彦军向萨姆拉托夫介绍,陶瓷除了装饰之外,造型也见证了中国与中亚的密切联系。

“此壶的壶嘴是方形的,而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圆形。这是当时御窑瓷器对中亚瓷器的借鉴。”翁彦军拿起另一只壶说,明代时期,作为青花瓷主要生产基地的景德镇,为了满足海外市场的需求,生产了大量伊斯兰风格的产品,如菱形口盘、大扁壶、月瓶等,与伊斯兰金银器、陶器、玻璃器皿的风格十分相似。

4月19日,一件彩碗在江西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展出。新华社记者 赵宇 摄

沿着漫长的丝绸之路,以瓷器为媒介,中国与中亚的陶瓷情缘延续至今。 “自2013年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就开始与我国在考古领域开展合作,进展非常顺利。”吉尔吉斯斯坦国家科学院历史与文化遗产研究所研究员瓦列里·科利琴科说。 。

吉尔吉斯斯坦国家博物馆曾收到一件当地出土的景德镇窑青花雕花瓷瓶。吉尔吉斯斯坦国家战略研究所研究员谢拉迪尔·巴克特古洛夫表示,这件瓷器是20世纪80年代在比什凯克附近的一个村庄发现的。吉尔吉斯斯坦工作人员与中国考古同行核实后,基本确认其真实性。宋代作品。



4月18日,在江西景德镇出口瓷器博物馆,参观者在欣赏一件清康熙年间青花矾红金莲花纹剃须碗。新华社记者 赵宇 摄

景德镇与中亚的“瓷缘”不仅体现在考古合作上,还延续在国家间的交往中。

近日,一辆满载陶瓷的集装箱卡车驶离景德镇淘博城,将175件价值80.5万元的精美工艺陶瓷发往海外。这是景德镇获批以来首个通过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正式出口的货物。

景德镇海关关长刘钊表示,货物顺利通关,意味着未来景德镇的陶瓷小商户能够更加便捷地将货物出口到国际市场,将加速陶瓷文化走向世界。

景德镇也以瓷器为媒,续写中外友谊新篇章。明朝时期,中亚各国使节经常向中国赠送金属器物,御窑工匠特意仿制其造型,制作瓷器作为国礼赠送给友好国家。直至今日,景德镇瓷器仍常用于重大外交场合的宴会。

“瓷器不仅是古代皇室和贵族最梦寐以求的礼物之一,也是世界各国人民文化融合的象征,也是世界互联互通的见证。”巴克特古洛夫说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智道时空】 ( 京ICP备20013102号-16 )

GMT+8, 2025-5-7 07:08 , Processed in 0.05812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