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31|回复: 0

未来之瞳科学公园建设正酣,年底建成将提升丝路科学城品质能级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0

回帖

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59123
发表于 2024-10-31 00:25: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建设中的未来科学园之瞳

秋意渐浓,西安高新区丝路科学城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10月19日,记者来到位于丝路科学城中心创新区的西安大剧院东侧,一睹正在加速建设的未来之子科学园的秋色。

记者了解到,未来学子科学园预计年底建成投入使用,将更好释放中创区生态科技创新魅力,进一步提升中创区质量能级。丝路科学城,展现“双中心”核心区建设新面貌。气象。

关键词:中水利用

形成再生水、雨水生态涵养循环系统

未来学子科学园位于中央创新区主十字轴交汇处,用地面积13.6万平方米。它与西安创新中心和西安大剧院内外相连,与大剧院系列总部大楼遥相呼应,形成“城山相映、山水相映”的空间格局。河流相互映衬”。

值得一提的是,未来学子科学园采用再生水、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实现再生水的生态化利用和雨水的有效收集利用,将科普与生态背景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其融为一体。与西安创新博物馆、西安大剧院紧密相连,形成内外呼应的科技文化新内涵。尤其以永安运河水系为纽带,连接滨水生活、商业+文旅、科技+文学艺术,打造科技、文化、生态的融合。公共空间。

“在再生水利用方面,我们遵循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按照‘再生水利用、雨水收集补充’的原则进行建设。”未来科学园的学生设计者关江表示,园区的再生水主要来自西安第七污水处理国际社区东岸污水处理厂作为备用水源。通过西泰路敷设的再生水管网向项目供水。通过永安运河水系生态系统自然储存和净化,转化为具有生态属性的“生态水”,然后返回到项目中。进入自然水体,形成再生水和雨水生态涵养循环系统。

未来学生科技园景观

关键词:海绵城市

综合采取“渗、滞、蓄、净化、用、排水”等措施

根据《西安市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和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未来学生科技园作为蓄水体,利用场地特点,最大限度集中周边场地雨水径流。

“我们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设置雨水花园、不透草铺装、下沉式绿地、草沟、地下蓄水池等。落差地形将周边雨水完全收集到整个水体中,补充水体的储存和利用,实现海绵城市的功能。”管江说。

关键词:生态系统

广泛种植多种植物,充分激发公园生态潜力

走访中,记者了解到,西安高新区正通过再生水利用、海绵城市建设等措施,努力将未来科学园之子打造成绿色环保的自然环境系统。不仅如此,西安高新区还采用大树与草坪相结合的方式,在园区内种植多种植物,充分激发这里的生态潜力。

“在水体中,我们种植矮化苦草、苦草、紫锥菊等常绿沉水植物,不仅发挥了植物的生态净化功能,还形成了景观优美的水下草坪。”管江说,在岸边,公园计划种植各类挺水植物。在美化环境的同时,有利于构建天然生态护岸,拦截二次进入水体的雨水,有效实现生态净化。

未来之子科学园铺装已完成

关键词:科普装置

打造科技、文化、生态融为一体的公共空间

走访中,让记者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园区内规划安装的各类科普设施。

作为西安创新馆科技创新装置展示的延伸,未来之子科学园与西安大剧院、永安区商旅文化区共同打造科技、文化融为一体的公共空间和生态。

未来科学园的小学生以“科学之路”为动线,设置“时光流转”、“听雨檐”、“雾林门”等8大科普装置,形成“水富水秀”。 “城市”、“生命-绿色”、“万物有灵”三大科普主题,上述科普装置结合风、水、声音等自然元素,通过有趣、艺术的表现形式传递科学知识。市民和游客可以通过互动链接了解背后的科学知识。

“其中‘时间流’以古代计时装置‘莲漏’为基础,让市民和游客近距离观察时间是如何记录的。这一科普装置与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遥相呼应。丝路科学城,体现了“体现了古代文明与现代科技的融合与传承”,未来小学生科学园科普装置项目负责人之一王波说。 。

三大科普主题包括“净水器”、“共生精灵”、“树的恩赐”等一系列科普装置,以“生态圈”为主题,丰富了整个游览体验。公园。未来科学园小学生科普装置项目负责人之一孟文正表示,“净水器”和“共生精灵”装置主要介绍了湖中沉水植物和水生生物的净化功能,而《树木之礼》科普科普。冠羞现象。

走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未来科学园的小学生已完成绿化苗木种植、园道、广场硬铺建设,目前正在水体种植水生植物。它根据种植进度同时储存水。各种科普设备正在安装中。正在处理,等待安装...

很快,一座充满绿意和生机的美丽公园将与大家见面,继续绽放生态科技的魅力!

文/记者杨耀庆 摄/西安高新区提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智道时空】 ( 京ICP备20013102号-16 )

GMT+8, 2025-5-5 11:56 , Processed in 0.06137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