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23|回复: 0

孩子王未来不明朗,业绩下滑市值腰斩,股权激能否力挽狂澜?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3467
发表于 2024-10-26 12:53: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编辑|

作为中国领先的母婴连锁企业,孩子王(.SZ)的未来并不明朗。

“双十一”当天,界面新闻记者探访了位于南京栖霞区的一家孩子王门店。据店员介绍,店内面积约4000平方米,设有童装区、玩具区、奶粉区、纸尿裤区、户外旅游区和婴幼儿游乐场所。记者实地走访时,店内顾客不多,有三四组家庭在挑选产品。

双十一促销并没有给店里带来巨大的客流量。这或许是孩子王全国500家门店的一个缩影。事实上,孩子王的业绩持续下滑,上市一年多以来市值也腰斩。 11月11日,该股收盘价达到10.77元/股,较上市以来最高价27.14元/股下跌60%。

为了挽救业绩和市值的下滑,孩子王近期推出了股权激励计划。业绩考核指标以2022年为基准,2023年至2025年净利润增速分别要达到50%、80%、120%。 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净利润为1.5亿元,这意味着2023年至2025年,每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分别需要达到2.25亿元、2.7亿元和330分别为万元。

出生率创历史新低,孩子还能称王吗?

万亿母婴市场难觅“王”

孩子王总部位于南京市江宁区麒麟科技创新园,占地约60.32亩。

的主营业务是母婴品类。根据商品形态的不同,母婴业务可分为“商品”和“服务”两大板块。其中,商品主要包括食品(奶粉、婴儿辅食等)、消耗品(尿布、洗漱用品等)、耐用品等、用品(玩具、婴儿床)、服装及母婴用品等;服务涵盖教育、医疗、娱乐、旅游等。

母婴市场消费规模万亿,但尚未出现真正的霸主。去年我国母婴消费规模为3.46万亿元。预计到2025年,我国母婴市场消费规模将达到4.68万亿元。该领域的进入壁垒较低,市场较为分散。市值最高的孩子王市值刚刚过百亿元。

具体到母婴零售店,竞争也呈现碎片化、区域化的趋势。智研咨询报告数据显示,全国母婴连锁企业仅有4.1%的门店数量超过100家,近一半的母婴连锁企业门店数量不足5家。不过,除了行业内规模最大的童王之外,其他规模较大的母婴连锁店都呈现出区域化发展的态势。乐友总部位于北京,主要覆盖华北、东北地区;孩子王始于江苏,覆盖全国16个省、78个城市;爱婴室总部位于上海,主要覆盖华东地区;贝贝熊总部位于长沙,主要覆盖湖南、江西地区。

孩子王成立于2012年,2021年10月14日在A股上市,市值最高时达到295.72亿元。如今其市值已缩水过半,只剩下117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市值下降的同时,孩子王的业绩也在下滑。

今年前三季度,孩子王营业收入63.84亿元,同比下降3.23%;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52亿元,同比下降35.89%。这基本延续了今年一季度和半年报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滑的业绩。



孩子王在半年报中表示,业绩同比下滑的主要原因是:一是2022年上半年疫情复发,部分地区门店暂停营业或缩短营业时间,短期内对公司经营产生了一定影响;其次,近两年来,公司门店数量不断增加,运营成本也相应增加。但由于上述新店开业时间较短,门店收入和盈利能力提升需要一定时间,导致单店收入下降。

孩子王推出的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拟授予激励人数不超过406人,授予价格为5.42元/股。 11月11日,披露了股票激励对象名单及核查意见的公告。

根据股权激励计划的考核要求,2023年至2025年业绩必须持续上升,孩子王能否如愿呢?

“翻身之战”结果难料

“翻倒的巢下面有完整的蛋。”母婴市场已进入下滑趋势,童王逆势而上并不容易。

首先,“奶粉策略”逐渐失效。

相比奶粉单一产品赛道,母婴赛道覆盖全品种。有分析指出,人口红利的消失并非一朝一夕消失,其负面影响传导到母婴行业仍需要一段时间。母婴市场空间被大幅压缩的时间点实际上比个体奶粉领域稍晚一些。这段时间给了母婴企业推进高端化、品牌转型、业务调整、渠道改革的真空期。

但对于Kids King来说,留给转型的时间已经不够了。因为目前公司大部分收入来自奶粉。

2022年前三季度,孩子王奶粉营收达46.10亿元,约占当期营收的72%。婴幼儿出生率的下降将直接影响孩子王未来的营收。

奶粉毛利率较低。虽然奶粉是主要收入来源,但孩子王并没有自己的奶粉品牌。其销售的奶粉均从供应商处采购,且多为进口国外品牌,价格较高。

界面新闻记者在上述孩子王店内发现,销售的产品大多来自不同厂家、不同品牌。以婴幼儿奶粉为例,包括金领冠、美素佳尔、爱他美、惠氏启福、皇家美素佳尔、嘉布里特等;童装区的品牌有、Mark & Jenny童装、David Bella、、Jump+Joy等。

孩子王曾在招股书中表示,公司销售的产品通常为知名品牌产品,品牌数量较少,价格相对透明,导致整体毛利率较低。

童王母婴产品毛利率大多在20%左右。 2018年至2020年,公司母婴产品毛利率分别为25.50%、23.78%和22.82%。



与商品相比,服务业务的毛利率特别高。孩子王母婴服务、供应商服务、平台服务的毛利率均高于90%。

但孩子王服务业务贡献的收入常年处于较低水平。这三项服务2021年的总收入为10.37亿元,仅占当前收入的16%多。

以母婴服务为例。毛利虽然高,但吸引顾客却很困难。 “孩子住家月子保姆每月13800元至15800元不等,月子中心28天3万至78000元不等。”孩子王导购告诉界面新闻记者:“这项服务是孩子王最好的服务。”事实上,月子中心行业的进入门槛相对较低,企业品牌众多,市场竞争尤为激烈。

从严重依赖奶粉到服务业务更加多元化,孩子王的扩张之路并不容易。

其次,孩子王的大店模式和会员模式面临挑战。

以爱婴岛、贝贝熊为代表的一批线下母婴玩家推出了小店模式。与前者相比,孩子王的两大优势是“大店模式”和“会员经济”。界面新闻记者走访的这家店面积4000平方米。其会员经济推出了黑金卡。导购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办理黑金卡的费用为每年198元,相应还会给予一定的优惠券。”截至2021年底,孩子王已累计黑金会员超过76万。

依靠线下实现收入井喷的效果逐渐失效。

过去,孩子王的高收入依赖于门店的快速扩张。从2015年的100家门店到2020年的434家,公司当时表示将在全国再建300家门店,进一步完善公司的零售终端网络布局。

门店运营属于重资产模式。随着门店数量的快速扩张,孩子王的“三费”支出大幅增加,但平均门店收入却持续下降。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孩子王销售费用19.38亿元,同比增长19.8%;管理费用4.37亿元,同比增长13.25%;财务费用1.44亿元,同比增长195.55%。而2018年至2021年,孩子王门店平均营收分别为2414.92万元、2152.03万元、1732.81万元、1636.06万元,连续四年下滑。

线上线下融合的全渠道销售成为孩子王的亮点,尤其是在疫情冲击下,“线上”似乎成为了能够力挽狂澜的救命稻草。

尽管2022年以来孩子王的线上转型有所改善,但未来仍面临不小的困难。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孩子王在线平台营收为8.41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9.29%; 2022年上半年,其母婴用品线上销售收入已达18.68亿元,占母婴用品总销售额的9.29%。收入占比48.61%,占本期总收入的42.7%。

线上之路并不平坦。

作为母婴垂直电商领军企业,米娅于9月10日停止了APP服务,仅留下米娅微信有赞小程序。

2018年在香港上市、被誉为香港“母婴行业第一股”的宝宝树集团(1761.HK)连续三年业绩不佳,营收从760 2018年至2021年为2.82亿元人民币,2019年为2.82亿元人民币,股价也一直在下跌,从2019年的高点8港元/股跌至如今的0.188港元/股。宝宝树现转型广告业务,母婴电商成为副业。 2021年年报显示,公司90%以上的收入来自广告收入,而电商收入仅占8%。

孩子王该如何守护自己的未来?

“永远不要忘记过去,你将成为未来的向导。”以日本母婴连锁行业两大巨头为例,他们的逆势之旅并非一帆风顺。日本连锁母婴品牌赤江自1997年以来营收连续15年下滑,而日本最大母婴专卖店西松屋(Store Co. Ltd.)自2005年以来营收增速大幅放缓。当年价格下跌了一半以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智道时空】 ( 京ICP备20013102号-16 )

GMT+8, 2025-5-11 13:21 , Processed in 0.06123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