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1|回复: 0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实践中的同与异:以初中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一课为例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0115
发表于 2024-10-20 21:51: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 2019/8AB 戴永柏 - 焦点一: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劳动教育》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实践的“同”与“异” ----初中《劳动创造美好生活》课程实例/齐大江 【摘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当前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阶梯式、螺旋式”一体化建设的要求,需要从教学内容和教学两个维度正确处理“同”与“异”的关系。教学方法“同”是一体化教学实践的前提和灵魂,主要指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科学习方法; “不同”是一体化设计的基础和保证,主要指不同学科阶段的教学内容和基于不同学科条件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初中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 劳动教育“阶梯式、螺旋式”是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的基本要求。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认为,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实践中必须正确处理“同”与“异”的关系。 “同”是指贯穿各学期的主线或灵魂,“异”是指各学期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差异。一体化教学就是做到“异中有同,同中有异”。



笔者以初中《劳动创造美好生活》课程为例,阐明对此问题的初步认识。 1、共同的理论基础是实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重要前提。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一体化教学实践中,各学段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大中小学各学段的“同性”。 ,因为正是这种“团结”,构成了“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主线和基础。思政课综合教学实践中的“同”主要是指各学段的教学主题和教学目标的高度一致性,即都建立在共同的学科理论基础上,即、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这是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一体化教学实践的灵魂。在教学方法上,学校各阶段的教学实践必须注重理论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结合。在上海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联合教学观摩活动中,各级学校围绕“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主题进行教学。大学、高中、初中、小学的教学内容虽然不同,但始终围绕着共同的教学主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阐释劳动的内涵和价值的教学目标及其与劳动的关系。学生自身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要确保“同”真正成为各学段的灵魂和主线,以下两个方面值得注意:一是不同学段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有深度的理论学习和理解。备课过程。一致性,教师理论学习的深度不能因为学校阶段的降低而降低。



对于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业情况重点指导某一方面的理论,而不需要对理论进行深入的解释。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在备课时可以降低对理论的理解和理解深度。系统的理解。在《劳动创造美好生活》课程的编写中,各级教师在大学教授、专家的指导下,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习总书记等劳动相关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的讲话、劳动作者、劳动精神的重要论述等,进而在共同理论认识的基础上,明确了各学术阶段“劳动教育”主题的具体要求,从而达到“形式化”。散了,精神却没有散”。二是正确处理同一教学内容的必要重复。正是因为基于共同的教学主题,特别是理论学习作为2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智道时空】 ( 京ICP备20013102号-16 )

GMT+8, 2025-5-6 21:02 , Processed in 0.13782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