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79|回复: 0

中国艺术研究院真题解析,掌握应试技巧,开启考研成功之路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0

回帖

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58012
发表于 2024-9-20 01: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家好,我是一名只说真话的研究生大四学生。从现在开始,我们将开启一个新的免费公益系列,就是对各大高校真题进行整理、评测、解析,帮助广大研究生掌握更多的应试技巧。今天我们选取的真题是2019年、2020年中国艺术学院611、711艺术概论真题,希望我的讲解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中国艺术研究院简介

中国艺术研究院,俗称艺术研究院,是我国唯一集美术研究、美术教育、艺术创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艺术智库于一体的国家级综合性学术机构。

1951年,毛泽东同志为学院前身中国戏曲学院亲笔题写院名,并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1980年10月,中国艺术研究院名称经国务院批准。2006年8月,经中央组织部批准,中国艺术研究院加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名称。

书院历届领导中不乏文学艺术大师和著名学者,如诗人何敬之,著名作家王猛、张庚、王朝文、郭汉成、马彦祥、胡风、杨荫柳、葛以鸿、周汝昌、冯其勇、冯牧、卢美琳、李西范、曲润海、王文章、连骥等。

学院现有博士生导师122人(含外聘导师),硕士生导师222人(含外聘导师),这些专家学者均为各艺术学科的带头人或国家重点项目的承担者。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概论611、711真题

2019 611 道真题

2019 711 道真题

主题分析

艺术概论是各大艺术院校及艺术研究生入学考试必修的理论内容,涉及哲学、美学、文学艺术、心理学、美术、电影、戏剧、音乐、舞蹈等多个学科,以理论为基础,以门类为分支,历史与理论相结合,综合性强,抽象性强,掌握难度大。

参考书目

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参考书有王宏建先生的《美术概论》、彭吉祥先生的《艺术学概论》。

真题分析

按照题目内容,中国艺术研究院30年来的题目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

1992-2005:中西兼容、自由张弛

这一阶段是我国进入新世纪的前夜,出题思路上更加注重对中西方文艺传统的考察,中外视野更为开阔,不乏相对艰深晦涩的古典理论,同时也有大量涉及西方的理论考察。

《儒君行者》(1992)和《视觉美学》(1996)是对中国古典美学理论的探讨,而《诠释学》(1992)和贡布里希(1999)则是对西方文学和艺术传统的研究。

此阶段主要包括名词解释和简答题,有些年份有填空题或只有简答题,题目难度差别很大,题目形式不固定。

2006-2009年:严谨创新、公平公正

这一阶段是研究生考试改革创新的阶段,从中国艺术研究院的考试题目来看,内容呈现出严谨与创新的双重特点,既延续了传统的内容考试,又有新颖的内容设置。

考试题目设计时选取哲学、美学、艺术史理论中的重要内容,颇具创新性,但晦涩难懂的内容则逐渐减少,以兼顾大多数考生。



2010-2019:学术为本,稳健兼顾

此阶段为考研稳定期,出题风格开始趋于平和,内容以学术研究需要为主,从学科现状出发,在艺术理论、美术史、哲学、美学等领域选取考点。

考试编写人员设置了不同层次要求的试题,针对热点问题,以较高的水平进行考查,并尽量与艺术理论相结合。

比如在考查贺岁片时,注重稳定性,保证学生的发挥。

2019-2022:注重逻辑,难易结合

过去三年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概论考试的定题期,从2021年起,611和711将开始合并,题型范围更广,内容更丰富。

有些考试题目就像“棉絮里藏针”,出题方式看似简单普通,但暗藏陷阱,更考验学生的逻辑性,大小题含义更明显,答案范围不局限于某一知识点,但跨度大,逻辑性难梳理,对思维发散、头脑灵活的考生比较友好。

真实问题解释

中国艺术研究院的611对应的是学术型硕士,711对应的是专业型硕士,这两年真题已经不区分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了。

有朋友说711需要复习艺术史,其实这些内容在教材里都是明确的考点,我们来看图2,真正涉及到艺术的就这四道,都可以在艺术概论对应的答案内容里找到。

词汇表

写意画(王宏建著《美术概论》、《艺术分类》、《美术学》第90页;彭吉祥著《造型艺术》、《绘画》第1卷第三版第120页)

这个写意字在两年前的6月11日考过,是主考题,不过这些都是熟知的牌,大家应该都知道,不难。)

丰子恺(彭吉祥著《美术欣赏》第2卷第3版第363页,虽无详解,但作为书中词汇已足够)

梵高(彭吉祥造型艺术章节《再现与表现》第3版第141页)

留白(王宏建《艺术概论》p90;彭吉祥《意境》第三版p337)。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几乎所有的考试题目都可以在书里找到答案。

一些机构发布的资料也是如此,每次考试结束后,都说自己的笔记已经预测到了原题,其实他们的笔记也出自彭继祥和王宏建的两本书。

我之所以提到这个,是想告诉大家,如果你不是美术专业的,而且是参加711考试,那么我建议你直接学彭吉祥的《美术概论》和王宏建的《美术概论》,这两本书虽然是理论书,但是里面有大量的实例和文化常识,比较像科普,这些常识也是考点,不需要特意去买其他材料,只要把书学好就没问题了。

至于611,术语解释基本没问题,《思无邪》、《王国维》、《文心雕龙》、《等待戈多》都属于文论范畴,这两本书也涉及文论,我就不一一列举了,读好书比什么都好。

问题分析

简答涉及艺术欣赏的差异与共性。本质是艺术欣赏审美的再创造(王朝闻说),艺术欣赏的主观性和一致性。换言之,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他永远是哈姆雷特,不是麦克白。只回答变化与共性是不完整的,变化与共性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每个人在欣赏时都有主观的创造。当然,也有其他角度。

写实主义或者写实艺术的特点也是考研的热门话题,相关的知识点有艺术的再现与表现,然后第三版p262王宏建对艺术创作的方法、趋向、流派的介绍。

论述题比较灵活,比如艺术经典的问题,本质就是问艺术经典在现在有什么用,对艺术家来说,要有传承性、创新性、民族性、普世性。

对于艺术史学家来说,他们研究的是经典,这涉及到艺术批评。

对于艺术欣赏者来说,是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涉及到艺术教育的审美,可以三方面都写,也可以选择一个角度深入写。



第二个问题比较有意思,什么是非艺术品?最简单的思路就是把非艺术品简化为坏艺术品、不好的、糟糕的。为什么糟糕呢?因为它不能体现艺术家的审美情趣,不反映现实,没有审美价值,对艺术研究没有推动作用,对艺术欣赏者没有教育意义。

当然这样说有些武断,毕竟非艺术品与艺术品还是一个很重要的学术问题,涉及到西方当代艺术理论的问题。

但在考试中,为了简单起见,我们可以先给出一个范围,然后告诉考官,我在这个范围内讨论,超出这个范围的就不在我的讨论范围内了。这也是很多人在学术研究、写论文时用的一个很讨喜的方法。

第三个问题也比较好回答,我们小学的时候都学过语文,知道分析一个人物要从哪些方面考虑:外貌、心理、动作、语言。

但回答这个问题的最好方式,是谈论他们的世界观、艺术主张、艺术手法、艺术态度、视野、专业地位等方面的不同。

中国古代艺术家多为官僚、文人,思想多为儒、道、释,比较保守,比较相信前人的经验,比较具有连续性。

在国外,有很多不同的领域,一个人往往研究多个领域。你看达芬奇,解剖人体,研究飞机,他们大多是为“资助人父亲”画画,他们很专业,他们的世界观强调创新,不墨守成规。

711个问题大部分都很清楚,答案都在书上,直接写出来就行,一点问题都没有。就是审美距离,让很多人不舒服,这其实是美学理论的问题,朱光潜讲过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大家说的距离产生美。

如果一定要回答这个问题,你可以转化一下你所掌握的知识,先明确审美距离,比如你对某样东西很熟悉,那么你就不会对太过亲近的东西感兴趣或者喜欢。

相反,那些离你很远的新奇事物,却因为离你生活足够远,才吸引你的注意。说深了,可以和审美功利主义联系起来;说浅了,可以直接说和艺术家的创新、民族特色和世界特色的传承联系起来。逻辑上说得通,自洽性也很好。

总结

说了这么多,我只想说一句:如果你掌握了这本书,那么任何困难都不是问题。关键在于你如何改变自己的思维。

如果你记不住美学与创新之间的距离,你至少应该对美学这个词有所了解。无论距离有多远,它仍然是美学的。所以你可以随时回到这本书。

所以我的观点是艺术导论和艺术史是不一样的。艺术导论只要你看懂了,就很灵活,每道题都有不同的解法。但是如果你不理解背后的原理,看不懂,那么这些题其实很难做。

福利时间

2022考研刚刚过去,又到了备战2023的时候了。如果你有备考考研的计划,可以私信我咨询考研相关事宜,获取更多艺术考研艺术理论复习规划安排!我会尽全力,祝你一战硕士!

学生成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智道时空】 ( 京ICP备20013102号-16 )

GMT+8, 2025-5-3 23:01 , Processed in 0.07291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