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65|回复: 0

新冠疫苗免疫策略如何制定?专家:个性免疫和群体免疫相结合或为主流选项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0

回帖

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57562
发表于 2024-9-19 11:30: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导语:新冠病毒疫苗免疫策略如何制定?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清指出,从科学角度看,流行病学和疫苗学因素是最主要的考虑,个体免疫与群体免疫相结合可能是中国的主流选择。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ID:)

记者:朱平 实习生:王新雪

责任编辑:李心懿

8月16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消息称,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院士团队与康希诺生物公司联合提交的新冠疫苗专利申请获得批准。

专利摘要称,该疫苗制备快速简便,可在短时间内批量生产,应对疫情。

新冠病毒疫苗免疫策略如何制定?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清在首届人口医学与公共卫生论坛上指出,从科学角度看,流行病学和疫苗学因素是最主要的考虑因素,个体免疫与群体免疫相结合可能是中国的主流选择。

王华清将免疫策略分为个性化和群体性两大类。

个性化免疫策略包括常规免疫、漏种免疫、旅行免疫、自费自愿免疫、暴露后免疫、暴露前免疫等。

其中“常规免疫”是指按照免疫程序,接种免疫计划疫苗,并通过保障措施,让全民公平、免费接种。

免疫规划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服务,自1978年起实施,至今已运行40年,目前已覆盖15种疾病,免疫规划中包含的疫苗称为第一类疫苗,可免费接种。

事实上,随着新冠疫苗研发加速,国内外民众也在密切关注疫苗定价。此前,美国政府宣布将投资近19.5亿美元从辉瑞公司采购1亿剂该疫苗,并将于今年12月交付。由此可见,辉瑞目前公开的售价为每剂19.5美元。

国家医疗保障局发布《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暂行办法》,其中第八条规定,预防疫苗不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

安信证券最新报告预计,未来我国大概率将采取新冠疫苗集中储存模式,二类疫苗销售为辅。假设未来我国新冠疫苗接种率为60%-80%,接种流程为每人2针,平均储存价格为每针20-30元。

国家免疫计划

图片来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相关规定,我国疫苗包括免疫计划疫苗和非免疫计划疫苗。前者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第一类疫苗,由国家免费提供,公民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接种;后者为第二类疫苗,由公民自愿接种,费用自理。



据相关报道,目前中国大部分家长会选择给孩子接种一类疫苗,只有少数家长会选择给孩子接种二类疫苗,主要原因就是对疫苗分类标准的误解。

有家长认为,我国疫苗的分类标准是根据其预防疾病的危害性、接种安全性和接种有效性进行划分的。预防疾病危害性高、接种安全性高、有效性好的疫苗为一类疫苗,预防疾病危害性低、安全性低、有效性差的疫苗为二类疫苗。

但这种看法显然是错误的。

事实上,我国一类、二类疫苗的划分只是行政上的分类,与预防疾病的危害性、疫苗的安全性、接种效果等并无直接联系。

即使是一些II类疫苗,其预防的疾病也比一些I类疫苗预防的疾病更有害。

那么,为什么要对疫苗进行分类?这种分类的意义何在?为什么不能把所有疫苗都归入一种疫苗的范畴?

据北京大学医学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苗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方海介绍:

“主要还是经济问题,如果大规模接种这些疫苗,经济压力会很大。”

二类疫苗纳入一类疫苗需要考虑哪些因素?方海说,第一是疾病负担问题,第二是接种后的经济学评价或者结果效果评价。“但很遗憾,目前我国对疾病负担的研究还不够。”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中心主任尹尊东在北京大学全球健康与创新传播系列活动首场“疫苗公平与健康扶贫”线上研讨会上介绍,1978年,我国卫生部印发《关于加强免疫工作的通知》,标志着我国免疫规划的开始,所有儿童享受到预防接种的政策。

2009年,卫生部、财政部、国家人口计生委印发《关于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逐步均等化的意见》,开始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其中,疫苗免疫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收入水平如何,全民都享受到公共卫生服务政策的覆盖。

“从2000年到现在,我们基本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虽然后来有过野毒的传入和蔓延,但现在基本看不到脊髓灰质炎了。2002年乙肝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后,中国人群乙肝病毒携带者水平由近10%下降到2014年5岁以下儿童的0.32%,减少了几千万乙肝病毒携带者和数百万肝硬化、肝癌患者。”尹遵东介绍了国家免疫规划的具体实施成果。

“总体而言,通过接种疫苗,我国可预防疾病的发病率已降至历史最低水平。大量人,无论贫富,都通过国家免疫计划免受疾病侵害,”

尹尊东补充道:“我们国家的免疫规划正在取得进步,但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我国免疫规划中的疫苗大多为单价疫苗,联合疫苗相对“老旧”;其次,很多“新型”疫苗未被纳入;第三,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全生命周期使用的疫苗未被纳入。比如,白喉、百日咳、抗原含量降低的HPV疫苗未被纳入青少年免疫规划,老年人的肺炎球菌疫苗也存在缺失。目前,我们的免疫规划主要针对婴幼儿,尚未推广至青少年和老年人。

事实是,当前我国疫苗接种存在不平衡现象,疫苗可预防疾病发病率存在差异。

我国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较高,达到80%,但对于乙肝疫苗等要求较高的疫苗,在一些欠发达地区,首剂接种率还未达到90%的目标,这主要与当地自然环境恶劣、人力资源薄弱、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有关。

非计划疫苗接种率在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差别很大,北京、上海、深圳等经济富裕地区非计划疫苗接种率较高,欠发达地区则较低。主要影响因素是贫困和信息缺乏,如不知道预约信息、错过预约时间等。但这些都是可以干预和克服的障碍。

免疫计划的公平性

图片来源:

“免疫规划筹资是保证免疫质量和数量的重要基础,是确保我国免疫规划公平有效的重要保障,是一项重要政策。



这主要是调动和分配我们在免疫计划中使用的所有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包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直接成本包括疫苗采购,间接成本包括人员薪酬、冷链监控、监管等。”

方海介绍,中国免疫规划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内公共融资,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税收或其他公共收入,政府卫生筹资和社会医疗保险都属于此类。

简单来说,我国免疫规划采购疫苗的资金由中央财政提供,西部等经济欠发达地区接种人员费用由政府进行转移支付,而大部分省市的疫苗储存费用、医务人员工资支付等费用由省、市、县三级政府承担。

非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筹资主要以个人自付为主,但国内一些地区也在尝试将部分二类疫苗纳入当地国家免疫规划,或由地方政府提供部分补贴。如福建省2016年将6种非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纳入个人账户报销,鄂尔多斯市则对当地已登记的13至18岁女性开展HPV疫苗免费接种。

据尹遵东介绍,我国计划免疫的疫苗种类不断扩充,经费投入也在增加,从1978年6种疾病4种疫苗,到2000年7种疾病5种疫苗,再到2005年15种疾病14种疫苗,2007年底、2008年初又增加了甲肝、乙脑、麻疹—腮腺炎—风疹3种针对紧急或重点人群的疫苗,经费投入也从1亿多增加到27亿。2009年,预防接种服务经费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2016年增加免疫接种后,经费投入又有所增加,现在每年大概有40—50亿的经费投入。

但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非计划接种问题,方海表示“目前仍存在富人自己接种、穷人接种不到的情况”。

“2019年6月,凉山州两名健康儿童的粪便样本中检测出2型脊髓灰质炎病毒,后证实该病毒在当地传播,并产生了28个变异。但当时2型野生脊髓灰质炎病毒已在世界范围内被根除,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中也已去除该型,说明当地疫苗接种率存在问题。”

“2015年、2016年,甘孜州、阿坝州都发生过麻疹疫情,原因是基础免疫工作打得不够扎实,当地没有打预防针。当时我们认为单靠当地的力量是无法控制疫情的,所以采取了精准帮扶的方式,全省21个市州各帮扶一个县。但工作难度很大,因为疫区都在高海拔地区,帮扶人员可能会出现高原反应,再加上当地人口分散,摸清孩子情况非常困难。最后我们决定统筹资源,乡镇领导、农村基层干部、广大工作人员齐心协力,完成了这项工作。”

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周久顺在“疫苗公平与健康扶贫”研讨会上,分享了经济欠发达地区抗疫的真实案例,指出了经济欠发达地区疾病预防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经济欠发达地区财力不高,所以对疫苗的投入水平也不高;

做预防接种的人员不够,专业技能不足,经常要承担其他公共卫生任务,工作量大,实践机会少,学历差距大。

疫苗接种技术也不标准化;

还有交通问题、手机信号问题……”

尹尊东还说:“由于欠发达地区的低收入人群难以获得优质的医疗服务,更容易受到传染病的侵害,从而导致致贫致病或因病返贫。如果家庭成员因病身体不健康或致残,这个家庭就很难脱贫。”

疫苗接种是预防疾病最有效的手段,也是助力脱贫攻坚的有效手段。与其他发达地区相比,贫困地区医疗水平相对较低,疾病预防尤为重要。但由于经济实力有限,贫困地区疫苗接种往往面临阻碍。

不少专家就此提出建议。

龚文峰说,边远贫困地区,对人力、物力的需求比发达城市大,投入不足问题更加突出。在资金投入上,要加强国家和省级财政统筹,有重点地对贫困地区投入不足的部分进行补助。在人员上,要加强技术支持和帮扶,提高一线人员服务质量,保证一线人员工作积极性。

在尹尊东看来,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需要优化财政资金使用方式,将其投入到预防领域,建议地方政府加大对预防领域的资金投入,或者加大对疫苗领域的资金投入。同时,通过价格谈判降低疫苗价格,一些疫苗企业降价积极性不高,特别是对于具有独家垄断性质的产品,价格谈判难度较大,需要期待国产疫苗的出现或者更多疫苗产品的出现,形成价格竞争。从政府卫生角度,把有限的资源尽可能投入到预防领域,提高非免疫计划疫苗的可及性,是比较可行的办法。

方海认为,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偏远山区、贫困地区,单靠地方资金很难解决。如果真要提高非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率,中央财政应该给予一定的投入,而不是要求他们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把其他资源转移到非免疫规划疫苗上。另外,在我们的健康扶贫政策中,可以用疫苗或者非免疫规划疫苗来叫停健康扶贫,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从健康扶贫的角度看,疫苗是非常划算、经济的产品,远低于人们患病之后再去治疗的费用,也减少了对健康的危害。

本期编辑:刘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智道时空】 ( 京ICP备20013102号-16 )

GMT+8, 2025-5-3 08:02 , Processed in 0.06071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