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30|回复: 0

转转陷入信任危机,二手电商巨头为何玩不转了?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0

回帖

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57640
发表于 2024-9-19 08:42: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你在小米应用商店搜索“转转”时,会直接出现应用名称——“转转-二手官认”。

但这并没有带来什么正面效果,与京东自营业务带来的品牌背书让广大用户感到安心完全不同,反而引发了一种质疑:

二手产品都是经过官方检验的,官方靠差价盈利?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一直在二手电商市场蒸蒸日上的转转,却让自己陷入了信任危机,突然做不下去了?

转转崩溃,陷入用户信任危机

转转,这个曾经辉煌的二手电商巨头,如今正陷入信任危机。

在刚刚结束的315活动中,他就像是一块暴露的礁石,频频被投诉浪潮席卷。

没有金融牌照的转转,正努力成为二手电商行业最好的借贷平台。

为了让二手电商与金融变现更好地结合,转转大张旗鼓推出“趣味租机”业务。

“趣租车”的利率极高。

表面上看,“趣租机”似乎为用户提供了一种方便、快捷的租机选择,但仔细分析后不难发现背后的真相——它其实是一种绕开金融界线的变相高端手机租赁和无息消费贷款。

转转通过设置高昂的租赁和买断价格,悄悄地从用户身上榨取巨额利润。

对于消费者来说,看似可以省下一些钱,但实际上可能会陷入更深的债务。

一旦用户未能按时支付租金或买断价款,将面临严重的信用和法律风险。

以热销车型14 Pro为例,它的转化率高达47%,足以和一些高息消费贷款相媲美。

在转转平台上,当用户进入“我的”界面,看似平静,实则充满诱惑的金融借贷诱饵。

其中,“我的钱包”与“推荐工具”可以说是转转“金融货币化”的“两大功臣”。

“我的钱包”,你没钱,我给你钱。

“推荐工具”,有钱就跟我花。

“先用后付、0元首付”、“4.3万(限额),我的账户”、“1元租金,无需押金”等等都在刺激用户的注意力,只要用户点进去,各种贷款“诱惑”就以各种方式向我们袭来。

此外,在“黑猫投诉”平台上,近30天有关转转的投诉量激增至1000余条,累计投诉量接近8万条,其中,涉嫌伪造质检报告、“阴阳合同”等是投诉最多的重灾区。

尽管投诉不断,转转的发展步伐却没有放缓。

2023年,转转将迎来转型升级元年,在二手电商整体增速放缓的背景下,转转不仅业务规模扩大,变现效率也将提升。

但不注重用户口碑、只求发展,必然只会招致更多的批评和争议。

不少网友调侃,赚得越多,“转”起来越难。

二手货拯救世界,什么拯救“转转”?

作为二手卖“旧物”平台的巨头之一,转转迫切希望摘掉二手电商的标签,并一直想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在2022年11月的发布会上,转转喊出了新的“二手拯救世界”,从看似低端的“卖二手”到“循环经济”,转转似乎找到了一条靠谱的转型之路。而它为一些“害羞”的用户群体找到了二手的“遮羞布”。

初衷是好的,但几年之后,转转却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做二手电商容易吗?

这并不容易做到。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二手电商跟所有生意一样,要搞清楚底层架构,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货从哪里来”,一个是“货卖给谁”,这跟卖家+供应链、流量+用户群体相关。

转转背靠58,其最大竞争对手闲鱼背靠阿里巴巴,二者的竞争其实是腾讯系和阿里系竞争的体现。

闲鱼是阿里巴巴旗下的社交平台,一直专注于C2C全品类商品,力图打造“社群共享经济”平台,这将有助于完善阿里巴巴电商生态不同服务场景的建设,阿里巴巴也能将流量反哺给闲鱼。

但转转过于急功近利,被58寄予厚望,其定位为底层用户平台,有机会承载和整合58赶集的所有业务。

转转缺乏稳定的流量体系支撑,为了获客,转转不断从第三方购买流量,陆续上线各种品类,但由于第三方购买流量成本过高,还是无法达到盈利水平,对长远发展造成致命伤害。这也是转转被逼入“死胡同”的原因。一时心急如焚的它,终于在“官方检查”时有所行动,拿出了一份“阴阳合同”。

二手官检,官方赚差价

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是永恒的矛盾。

即使是新品,如果电商平台不介入,也很容易引发买卖双方的矛盾,更何况是有质量问题的二手产品。

因此,为解决产品交易中的信息不透明问题,转转亲自介入交易环节,主动提供平台监控环节,打造全网唯一“真官方验证”二手质检中心,对质检现场进行全程直播,让质检过程公开透明。

不可否认,转转一开始就做得很好,并进一步巩固了C2B2C模式。

买家和卖家直接与平台进行交易,这增加了确定性并减少了欺诈行为,这对交易的各方都有利。

广大用户也对此表示认可。

但谁也没有想到,转转竟然伪造了质检报告,表面上看起来是一家光鲜亮丽的公司,实际上私下里花的钱比谁都多。

谁能忍受这种事?

打假博主“猴子大佬”率先发布视频测试,称转转线下门店涉嫌使用阴阳合同。

侯大万在转转门店购买了4部手机,花费13610元,通过转转出售时,只拿到了9567元。

侯大万称,购买报告显示屏幕无划痕,外壳仅有轻微划痕和磨损,拆解浸泡物品完全正常。然而,半小时内,同款手机通过转转回收,但质检报告显示外壳存在划痕、碰伤等多种瑕疵。

总计损失4043元,转转利润高达30%。

不仅如此,网友们也​​纷纷说出自己被“骗”的亲身经历,并直接揭发报道造假的情况。

对此,转转仅回应了一句“诚挚的道歉”,并激烈地甩锅,称操作失误是由于不同店员的主观差异造成的。

但是用户不会买账,也不可能买账。

做二手电商的人那么多,我们为什么要听你们的胡言乱语?

其实,转转遭遇信任危机并不令人意外,二手品鉴+平台回收+零售的混合模式,本身就充满复杂、难以调和的矛盾。

可是,转转真的不应该靠差价盈利吗?

转转是否应该从差价中获利?

二手交易平台本身就是利用不透明信息赚钱,主营业务就是低买高卖。因此,笔者认为,转转靠差价盈利,本质上没有错,问题在于流程不对。

最终,该平台全部是关于批量服务的。

转转专注#官方测试,放心购买,3个质检中心,2万多名真实质检员...

这一切都是为了提高平台的口碑,让用户更放心,增加品牌的忠诚度。

“官方检测”的结果——鉴定报告,代表着平台的信誉,转转一方面提供电子产品完好情况的报告,让买家放心,尽快出售;另一方面也提供电子产品不良情况的报告,让卖家尽快出售,低价收购。

只要有人拿出同一款产品的购销报告进行对比,问题就会立刻暴露出来。

经过这一切,他失去了民众的支持。

其实,只要转转提供良好的服务,为买卖双方提供检查,收取部分评估费用,不介入交易,只充当中间人的角色,一些问题就可以轻松解决。

但这样一来,转转就会涉及同质化的问题,其他二手平台也有第三方认证服务,转转需要好好思考一下未来的路该怎么走。

毕竟,“助力环保”这样的噱头已经不足以打动广大消费者,大家已经越来越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放下了所谓的面子。

就像前段时间有一个保护北极熊的广告,内容就是北极熊栖息地数量的减少。

“当着陆点越来越少,当它再也无法游泳时,世界上就不会再有北极熊了。”

我以为这个视频会引起大家的同情和内疚,直到我看到评论。

转转不就如同浮冰上无处可去的北极熊一样吗?

如果信任修复工作做不好,转转未来的业务将受到难以想象的阻碍。

接下来,我们拭目以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智道时空】 ( 京ICP备20013102号-16 )

GMT+8, 2025-5-3 10:30 , Processed in 0.06047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