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90|回复: 0

明清家具与建筑的关系:皮存毛附,文化核心与等级体现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0

回帖

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57634
发表于 2024-9-19 03:37: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明清家具研习会|

學習俊宇

家具,微型、可移动的建筑,适合人体尺寸。

自从人类开始建造房屋,家具也随之诞生。建筑与家具的关系就像毛皮,毛皮附着在皮肤上。

“天高地低”、“天人合一”的文化内核

传统家具与建筑被认为是指向现实生活、放眼世界的缩影;而中国人的世俗生活总是在儒家的处世之道与道家的处世之道之间摇摆。

儒家入世,与世竞争,故一向注重社会地位和伦理道德,争先恐后,出人头地,为父为子,君为臣民。

宗族制度的等级体现在各个方面,如建筑的朝向、开间的数量、空间的功能、台阶的多少、材料的等级、漆器的色彩、雕饰的纹饰等都严格划分了不同的等级。

家具亦然,其种类、形状、数量、排列、规格等都体现出一种秩序感。

清代郎世宁、丁观鹏、沈远、周昆等作《乾隆皇帝元旦乐事》

传统建筑布局奉行轴线的“中心论”,以中心为尊。《荀子·大略》云:“君王必居天下之中央,此礼也。”

传统家具在设计上也通常采用对称的纹饰和造型,即“一分为二”与“连为一体”,与择中论相吻合。

什么样的人应该住什么样的建筑、应该拥有什么样的家具等已经潜移默化地植入人们的心中。

道家追求出世,即与世无争,不计较世事,追求隐逸,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因此相较于儒家外向型的社会属性,道家更加内向,主张以自我为中心,无为而为。

受这种观念的影响,中国传统的住宅总是依山傍水而建,有条件的会修建假山、鱼塘,没有条件的则会栽种桑树、种上花草。

因此,传统的建筑与家具,应体现自然之感,例如选用的材质为“木”,屋内的门窗、桌椅等处则雕刻吉祥的花草鱼鸟,将自然带进室内。

“力求不违背自己的本性,善于发挥自己的优点,隐藏自己的缺点。”

我们的祖先对木材的选择如此热衷,一部分是因为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而黄河流域的木材资源相对丰富且多样。

同时,由于古人重视天人合一的自然理念,强调新旧事物的传承,所以他们避开永恒的砖石,而采用相对易腐烂的木材。

明黄花梨四层全开双抽屉架

而且木材的轻盈、古朴、柔韧等特性与中国人的性格如此相似,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的建筑、家具等自然也选择“相同”的材料。

儒道两家思想的交织,也使得中国性格呈现出独特的“含蓄”风格,在建筑上也体现出多进院落、天井布局等特点。

清代红木四柱灯笼锦缎床

故宫博物院藏黄花梨月门架子床

家具也是一样,比如床总是要配床栏,隔开里外,又要有一定的通透性,一半遮一半藏。

佛教和风水的影响

与本土的道教相比,佛教作为外来宗教,对建筑、家具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且也具有一致性。

自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以来,洞窟造像、寺庙、佛塔的营造活动十分兴盛,须弥座的形式也传入中国。

须弥座是佛教式的佛座,也是佛塔的基座,上下有平台,中部呈收缩状。

维摩诘像

须弥座形制传入民族、民间后,亦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基座上,进而引发收腰家具的新形态。



风水,古称“堪舆”,是研究地形环境、村落建筑位置布局、居住环境等的统一协调的学科。

同样,在家具方面,阴阳的和谐也很重要。例如,在中式家具的造型上,几乎没有往往带有过多危险的尖角,追求的是“圆润”。

座位与寝具的摆放也符合建筑风水的原则,例如床的摆放应是头向南、脚向北,或头向东、脚向西,床要靠墙摆放,床头不能有空间提供支撑,远离门窗储风聚能的直线区域,也不宜摆放在窗下的凸角处。”

包容性结构

木结构

家具演变的一个重要趋势是结构架构的发展方向,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家具结构由箱式向框架式的转变。

甘肃敦煌第85窟北魏壁画《宰牲场》中与建筑相配的方桌

中国古建筑从原始的天然窑洞、半窑洞式建筑兴起于地面,逐渐由简单的木结构发展为完整的梁柱框架体系,经过漫长的发展,到宋代才趋于完善,最终形成了挑梁式、通梁式、井干式等结构形式。

唐代《宫廷乐图》中的漆盒尚处于早期的过渡阶段

唐宋以后,新式高腿家具在结构上模仿了建筑物的柱、梁,家具结构由以前的实体箱板结构逐渐发展为梁柱框架结构,并成为此后家具结构的主要形式。

当然,伴随生活习惯改变而来的高档家具也促使建筑空间尺度的变化。

连接结构

在以榫卯结构为主的连接形式上,中国传统建筑与家具亦是一脉相承。

榫卯结构中,凸出的部分叫榫头,或榫头,凹进的部分叫榫眼,或榫眼,或榫槽。榫卯就是利用两个木质物体的凹凸部分相互咬合,从而达到完美的拼接。

例如建筑中的斗拱,是榫卯结构的组成部分,能把屋檐的重量均匀分布在各个梁柱上,榫卯与斗拱相辅相成,能使房屋平衡、稳定。

中国古代家具吸收了建筑榫卯技术的精髓,结合自身的特点,发展形成了完整、先进的体系。

家具不同部位采用不同形式的榫卯连接,作为面、点面、线的连接方式,不浪费钉子和胶水,家具部件却能满足动能要求,坚固可靠。

腿柱结构

中国古建筑为了使柱子宽大、稳定,都采用柱下部向内收细的结构。

所谓“边脚”,是为了增强建筑的整体稳定性,古建筑中通常将最外圈柱子的底脚向外移动一定尺寸,使外檐柱的上端略微向内倾斜。

“渐细”是指柱体的上下两面直径不相等,而是从根部向上逐渐变细,这样使木柱既稳固又轻盈,给人以舒适的感觉。

中国古代家具继承了“梁”和“柱”的建筑结构体系,体现在传统家具的主要部件:脚和横梁。

家具的腿和脚也完全模仿这种做法,给人一种稳定、舒展的感觉。

详细结构

材料与榫卯结构的对应与传承,不仅在腿足结构上产生了交集,而且在一些细节构件上也产生了交集。

奎蒂和亚兹

牌楼、龙门、雀梯

斗拱在中国传统建筑中起加固、支撑的作用,是梁与柱相交处的支架,其作用是缩短梁的净跨度,并将重力转移到柱子上,以防止水平构件与垂直构件之间夹角而产生的倾斜。

后期它不仅在机械功能上起着过渡构件的作用,而且越来越具有装饰作用。

桌子家具上的牙齿和挂牙

中国传统家具中的各种裙牙,也位于横梁与立腿的交接处,起支撑作用,同时也是装饰部件,自然是建筑中雀梯在家具中的变型,如木裙牙、角牙、云拱牙、云头牙、弓背牙、杆桶牙、挂鱼牙等。

根据所处位置和形状,齿有多种类型,如横向较长的齿条,应用在墙角的短花齿叫齿头,衣架、盆架上部两侧用的叫挂齿等。

同时,在装饰功能上,家具牙的造型和纹饰较建筑斗拱更为丰富,有云纹牙、格纹牙、凤纹牙、卷云牙等,成为家具中连接紧密的结构与装饰的代表性构件之一。

基地与基地



基座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基础部分,支撑整个建筑的柱子和墙体,具有抵抗自然破坏、稳定建筑、阻挡地下水渗透等作用。

明黄花梨五足内卷圆香案

同时,它还具有重要的美学功能,在改造“三段式”建筑立面时,高大、宽阔、坚实的基座使整个建筑的重心向下,具有稳定、和谐的美感。

对于家具而言,无论从位置、功能还是美观度来看,椅子、凳子、床、桌椅的四条腿下方所加的底架,以及防止四条腿直接接触地面的垫块,最类似于建筑物的地基。

中国古代家具与建筑不仅在实用结构上保持了共性,在结构造型上也保持了共性。这不仅体现在前文提到的须弥座、腰等部位,还体现在以下结构修饰上:

明末黄花梨冰裂纹格柜局部

例如,格子不仅用在房屋的门、窗、格窗、盖板等构件上,而且也用在各种栅栏、家具的栏杆上,它们都有着同样的装饰结构。

明黄花梨木栏杆框架

此外,一些架式家具,如衣架、盆架、镜台等的端部,也常常会出现一些云形、龙头或者动物形状的纹饰,这些显然是来源于屋脊上的纹饰和仙人、动物的造型。

衣架挂牙/盆架挂牙/盆架挂牙/盆架挂牙

还有背板、挡板上容易显得单调的装饰,也和建筑内的门窗装饰很一致。

相似的审美倾向

装饰纹理

故宫大门铜足饰

乔家大院葡萄葡萄砖雕

故宫太极殿后檐隔墙裙板,上有“五福临门寿”铭文

中国传统家具装饰纹样与建筑艺术的不断交叉、借鉴,产生了许多常见的纹饰。

如:有以龙纹、螭纹为代表的龙、凤等瑞兽纹,有葫芦、桃、松、竹、梅等瑞气植物纹,有福、喜、寿、福等文字纹,有冰裂纹卍字纹等几何抽象纹饰。

线条与表面的美学

线与面对中国传统家具及传统建筑的造型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可以说是其造型美的灵魂。

正是这种柔和舒适的线与面的结合,使中国传统家具与建筑更具亲和力与美感,既达到了线条的力度与流畅,又达到了面的轮廓的舒展与逼真,既遵从了礼仪的要求,又活跃于与自然的共融。

例如中国建筑的屋顶由不同形式的梁架结构构成,而家具则大量运用横、竖直线,并辅以各种灵活的曲线,如椅子靠背的各种线条、家具腿的各种线条,以达到“古、雅、精、美”的设计效果。

家具与建筑都是围绕人而创造的实体,建筑通过构建空间来实现其功能,而家具则通过占据空间来实现其功能。

建筑是大型的结构物,家具则是小巧精致的“楼宇”,二者往往具有相同的整体韵味。

- 结尾 -

让最好的家具有序传承

明清家具研习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智道时空】 ( 京ICP备20013102号-16 )

GMT+8, 2025-5-3 10:21 , Processed in 0.06333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