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77|回复: 0

2022 年乍暖还寒点评:气候与情绪的交织,时间与希望的交错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0

回帖

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57640
发表于 2024-9-17 10:25: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

2022《清新温暖》回顾

我们这次双月赛的主题是“冷暖”,这个词原本是指忽冷忽热的气候,跟我们征集作品的两个月的气候很吻合,更深层的含义是……境遇和情绪的起伏夹杂着喜悦和悲伤。具体的问题也可能更“悲伤”,但已经有了希望(对应生活中该死的流行病)。总之,这次我们强调时间。交织感和情感交织。

本期的作品确实分为“时间交织”和“情感交织”两种类型,具体来说,比较好的有:

评论

“温暖与寒冷”

2022

↓《冰雪之吻》——李正乾

照片拍摄于五一前夕,正值春暖花开之际,突然下起雪来,高原上的郁金香被覆盖上一层冰。

一幅画面中呈现了动人的小场景、郁金香和冰雪,典型的创造力。画面主体的小技术操作非常稳定,配色不够鲜艳,给人一种给读者带来强烈的视觉愉悦感。

↓“冰川”---西方人

角度很合适,除了植物与环境的对比,这样的处理也有一定的拟人化的“生长”效果,给读者传递一些“无穷无尽”的信息,也是一幅让人看着舒服又有切身感受的作品。

↓《西湖早春》---天使

2022年2月25日,杭州西湖。初春的西湖已显露出一丝春意,枝头虽无嫩芽,但小草已发绿。昨晚,一阵西风吹来薄薄的一层雪落下来,寒意又显露出来。白鹭在花楸的洁白枝条上疲倦地飞翔。

视觉元素的对比很好,白鹭与环境的对比有动有静,有冷有暖,画面三个层次分明又浑然一体,我发现大家这次对色彩的把握特别好,活泼,没有那种浓浓的油腻感,是较高审美素养的体现。

↓《静静的渔港》---老庄

2022年2月15日摄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新区洋河口渔村。数十只赤麻鸭和海鸥在冰面上酣睡,只有一只雄性赤麻鸭警惕地注视着……

红头潜鸭的对比十分可爱,给小动物们加上一点故事情节,以及拟人化的描绘,往往会对读者有特别的吸引力。

↓《怎么又下雪了》---廖正义

这个比较可爱,不但有故事还有个性,很有感染力。标题也不错,这种能加分的标题值得学习。

上面是时间的交织,下面是情感的交织。

↓《这个五一有点冷》---土人

2022年春节过后,北京疫情防控形势相对稳定,市内各类公共场所、公交、地铁逐步开放,市民凭个人健康码可自由出行。就连老牌奥运会体育赛事,我平日经常锻炼的中心过去两年,他的门一直紧锁着,从未打开过。3月初,它以友好的方式向公众开放。但谁也没想到,新一波疫情又来了4月中旬,北京疫情防控形势突然变得紧急。五一前两天,北京市政府发布假期最新防控措施:全市餐饮店堂食全部停业!这个通知来得太突然,让餐饮老板们措手不及。新年假期是一年中为数不多的销售旺季之一,老板们也在为五一黄金周做准备。然而,餐饮业的关闭——餐馆里的冷清瞬间打碎了他们期盼已久的假期梦想。所有餐厅都按要求停业,此时唯一的选择就是开设外卖窗口来吸引游客。但疫情防控也限制了人员流动,很多人怕麻烦,不愿意出门。老街上,除了保安,人迹罕至。游客摩肩接踵、堵街的景象已不复当年。节日气氛被新冠疫情直接冻结!原本想去大栅栏的去凑热闹,没想到一个人逛街拍照:这五一有点冷啊!



春光美丽,游人如织,但整体稀疏,不太赏心悦目。这是我在想题目时就预见到的表现形式。作者处理得很好,选了一个繁华而著名的景点。冷清的感觉尤其明显。

↓ 《人面桃花互映红》---陈荣芳

2020年,桃花盛开,但疫情爆发,来赏花的人很少,只拍了拍花,没想到两年后,又到了桃花季。各地疫情中国篮板球爆冷,大家按下暂停键!曝光大白和桃花同框,暗示热度回升后依然冰冷!

又是春天的象征和疫情的象征的对比,主题鲜明,内涵和形式结合的很好,唯一不足就是大白的姿势有点不典型,方向性不明确。

↓《特别勋章》---应立新

随着疫情防控不断深入,核酸检测已成常态化,引导有序规范检测是基层防控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抗击新冠疫情大政方针指引下的重要举措。这是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取得的。

这期有很多排队,我选了这张。排队做核酸检测真的很不舒服,而且是一种负面的表现。但这件作品的视觉效果,无论是灯光的运用,还是队伍的形状,都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所以情绪交织在一起

↓《中国功夫》——吕冰

中国的防疫举措有力、影响深远。

前景与背景呼应得十分巧妙,最强烈的对比不是明与暗、大小、前后,而是武术与核酸的“刚与柔”。勇士们的勇敢在病毒面前毫无用处,但大白的细致却站在了第一线,这种感觉很值得读者深思。

↓《静态阳台》---北郊

2022年春天,奥密克戎肆虐上海,魔都“静止”了两个月,那几天,我家的阳台不仅用来晾衣服晒太阳,还用来眺望远方、展望未来尽快恢复“正常”。到达馆。

本期最喜欢的一张。细节里有温暖,背景里有冷漠。视觉元素看起来很新鲜,情感处理也很微妙,但两种感觉的碰撞我们却能清晰地感受到刚刚经历过的人。突然从温暖到寒冷是一种复杂的情绪。应对这种情绪,克制的手段更有效。

以下是一些典型问题的分析。有些小组成员经常说“问题片”不够多,所以这次我们会多选一些。有人提到时不要生气,因为如果你发现问题。

问题分析

这次的问题可以概括为几个方面:

首先我们来看看“温暖”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的内容:

↓春雪

↓《雪散》

作者的思路是用植物来反衬环境,用植物来代表温暖的环境,用植物来代表寒冷的环境,但冰雪环境太过沉重,植物的感染力太弱,无法相互对抗。

↓“希望”2022年4月5日,曲靖市师宗县爆发疫情,家住龙凤庄园的一对兄妹到核酸采集点采样;“希望”疫情快点过去,并“希望”重返学校学习。

↓“人才市场” 传统求职招聘会现场,粥比僧人还多。

这两个故事发生在最冷的时候。尤其是看到孩子们清澈的眼睛,我差点哭了。寒冬里有希望,但疫情爆发,市场没有恢复。这个“希望”点体现不多。

其次,第二个方面是缺乏“冷酷感”的作品

↓《寒窗》窗外春意盎然,窗内严肃而紧张。因为疫情,同学们不能尽情享受明媚的阳光和清新的空气,都在尽最大努力准备参加大学入学考试。

说得有点牵强,好好学习跟疫情没关系,我1997年高考,那年虽然天气好,我也不敢出去玩!

↓《走向考场》

孩子们那么青春洋溢,活力十足,这不是“暖”,这是“热”!

有的,第三方面是我真的不明白征文的主题是什么

↓妈妈

故事很感人,但是我真的看不出和主题有什么联系。我们非常反对在投稿时用现成的好作品来强行推主题,因为评审时感觉很不连贯。

↓《健康与环境》健康需要良好的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冲突仍然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文字解释的确很好,但养生环保能延伸到防寒保暖吗?

↓《红绿蓝陪你考试》

宋人刘庆福《玉楼春》诗云:“翠柳枝似小眉,天气犹难测。”我对“冷暖”的理解是:表面上看,一暖一寒”黄寒》是对自然景象的描述,虽然阳光灿烂,但寒意仍未消散,让人感到气候莫测,不知所措。但其实更多的是自然的表达与呈现心情的波动,既包括对未知未来的期盼与憧憬,也包括尘埃落定前的迷茫与不安,是即将发生的临界状态,是突破前的准备。我将《温暖还是冷漠》的话题定格在2022年高考上,通过6月7、8、9日的实拍和与考生家长的沟通聊天,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了复杂的情感纠葛,交织在一起。在我眼里,高考不仅仅是锣鼓喧天、热闹非凡的场面,还有那些希望带来好运的带有特殊寓意的服装(款式、颜色)、鲜花,还有那些默默祈祷的妈妈们考场外僻静的角落里,考得不好的孩子焦急的脸庞、戴着口罩为孙辈加油的白发老人、为毕业生量身定制的宣传广告,无疑都带有一股象征性的烙印。特定的时空,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对能否冲破乌云的焦虑,都浓缩在陪考三天的“红绿黄”里。色彩是一幅心理画卷,一种情感的表达。主色调“红色”“绿色和黄色”由无数的背景颜色支撑。为了帮助莘莘学子圆高考梦,一大群亲朋好友怀抱温暖,忍受严寒,做好最充分的准备,迎接满天的彩霞。

这是一张好照片吗?是的。但家长们复杂的情绪来自于对结果的不确定性,合适的标题不是“温暖与寒冷”,而是“焦虑”。

这一期的内容非常多,关于疫情的内容我们也总结了一些关于疫情的作品,我们重点来看第四个方面:

↓“开门迎客” 街边小馆开门迎客,老板娘热切期盼食客的到来。

↓《店舖出租》

↓《2022年春季第N次核酸检测》2022年初,香港、上海、深圳、北京、长春等地突然遭遇疫情困扰,健康码、场地码、通行码怕是要变色了任何时候。为了保护自己,各个城市都加强了防疫力度。虽然湖南长沙的患者并不多,但为了确保整个城市和整个省份不倒下,所有居民长沙连续十次核酸检测,最终确保了长沙平安。5月,湖南长沙林业科技大学的师生们冒着午后的雨水,做了第N次核酸检测。

↓《疫后春》 2022年春雨过后,辽宁省的一个小县城,疫情渐渐消退,人们纷纷出门,感受着春天的气息。

这四篇文章都提出了同一个问题。照片里只有“冷”,哪里有“暖”?都在文字描述里。虽然环境很好,但仔细看,其中两篇担心的是天气不好。一是担心排队太长,核酸检测人头攒动,疫情过后的春天,人们走出家门时神情低落,视觉上没有给予读者“希望”的情感。

↓《大爱无疆—记社区志愿者》

非常感人,但偏离主题

第五,也是最令人遗憾的是,虽然问题解决了,但是视觉效果没有把握好。

↓《寂静之城》四月的上海

手法太平淡了。这幅画可以理解为空旷或安静!如果色调稍微平淡一些,就会引导读者的心态。

↓《A World on Hold》2022 年 3 月,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上海错过了春天。经过两个多月的封锁,我们终于有机会在社区里活动了。无人机的鸟瞰图显示了漫长的-迷失的外面世界。家门口的初夏夕阳变得如此温暖美丽。真心希望疫情快点结束,期待重归自由……

这个思路跟上一个差不多。但这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却处理得如此美妙,可以作为新版电视剧《上海早晨》的开场片段了。这样一来,读者的立场有偏见!

↓“晒太阳”2022年5月7日,上海封闭区域内,一名老人在晒太阳。

其实,如果这张照片只有左边的60%,就已经很感人了。但现在,我不禁想知道,这位老人和这辆摩托车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

↓《机器运转还好》摄于2022年5月29日,香洲区古驿,一台秸秆机正在打包装车。近年来,我市已形成麦秸秆回收再利用成饲料的服务体系由于农业机械化快速推广,一些农田现有电网高度与机械化移动作业配合不好,导致实施过程中机械只能采取临时作业的​​方式作业。

切入点很好,但没有相关经验的人无法理解。真正的麻烦在于,如果这是一部“当代”作品,读者无法理解并回头寻找描述。这幅图看起来很简单,而且读者可能直接判断这是一部农业生产宣传片,直接跳过即可。

↓《春暖花开》一夜的雨,让无数的白玉兰花瓣落下,枝头依然挺立的花朵,地面铺满花毯的美景,告诉人们“春天来了”,但人们那些因为疫情而被困在小区里的人们似乎并没有对此表现出先前的热情,就像图中打着伞戴着口罩匆匆走着的小女孩,却丝毫没有享受春光的心思风景。

计划很好,但实施起来却很马虎。背景太乱,主角的比例太小,脸部太暗,表情细节完全被吃掉了。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计划,但感觉在创作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够,有点可惜。

↓《静》2022年6月3日在天塔湖景区拍摄,随着天津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一些公共场所逐渐恢复开放,但游客相对较少,只有一对父子在玩游戏(注:我被这张照片的光影吸引住了,这张照片是黑白拍摄的,后来看到群里月赛的主题是《冷暖自知》,才觉得这是正是一种“冷暖”。疫情稳定后,各行各业都会逐步恢复正常,但需要一段时间。

拍的时候没想过这个主题,事后才发现内容不错,但手法不行,太过温情,偏离了主题该有的价值观。

本期就是这样,总体来说比我预期的要好,大家可能也注意到了,有些作品本身很好,但是因为对主题理解不够,所以评价并不好,希望大家可以多多包涵。更加多元,所以我们会选择我们采用“预设类别,不预设主题”的征稿方式,希望看到更多好的作品!

好了,本期就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

2020年回顾

2019 年总结

↓《大爱无疆—记社区志愿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智道时空】 ( 京ICP备20013102号-16 )

GMT+8, 2025-5-3 10:30 , Processed in 0.08362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