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99|回复: 0

探秘人体标本制作师的神秘世界:华西校区嘉德堂的故事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0

回帖

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57940
发表于 2024-10-7 05:35: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0 年,一位人类标本剥制师的个人账户在互联网上疯传。

人体标本制作者王耀讲述了他在这个行业多年的经历和感受。

面对疾病、死亡等各种灾难,每个人心里都是百感交集。

人类标本剥制师每天要面对什么?

这些标本最后去了哪里?

难以启齿的“秘密”

四川大学华西校区的嘉德堂,一直是一个人们不愿提及的地方。

就像悬疑小说里的凶杀现场一样,这里感觉有点诡异。门经常关着,但没有人知道里面发生了什么。

这里是人体解剖大楼,也是人体标本制作者王耀工作的地方。

2008年,王耀接到一份工作邀请:去华西解剖楼从事人体解剖学工作。

人体解剖学是医科大学的必修课。为了让医学生真实体验人体的结构,学校通常会用真实的尸体制作人体标本。

一般来说,尸体的运输、标本的制备以及后续的护理和修复都是由人类标本制作者完成的。

人类标本剥制师每天都需要处理尸体。起初,面对苍白的脸颊和僵硬的四肢,他们感到非常害怕。

由于生死禁忌,无数人拒绝成为人体标本剥制师,即使报酬很高。

无奈之下,解剖楼的工作人员找到了楼层经理王耀。

当时王耀家境贫困,他也没有一技之长。人生几乎没有出路。为了谋生,他选择成为一名人体标本剥制师。

多年在西部的工作经历,让王耀对人体的结构非常熟悉。正因为如此,经过短暂的培训,他能够独立出色地完成尸检、标本制备等一系列工作。

不久之后,王耀正式上任,并进行了第一次正式的标本制作。回忆起解剖过程,王耀仍心有余悸。

这是从医院送来的一具已经腐烂的尸体。人体标本剥制师王耀需要将尸体上所有影响外观的附属物去除,并通过解剖和清洗确保其干净如新。

人体组织非常复杂,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失败。

王耀耐心地观察着各个器官的结构,双手的动作缓慢而细致。完成一套完整的解剖后,他已经眼睛发酸,后背冒汗了。

尽管之前训练过无数的解剖,但在实战的那一刻,王耀还是忍不住感到恶心。更让王耀绝望的是,他还需要长时间与肌肉组织同处一室。

当积累了足够的肌肉组织后,殡仪馆就会派人将它们全部运送到相关地点火化。骨头分离后,下一步就是清理它们。

王耀把它放进一个大锅里,在下面生起火,煮了三五天。在这个过程中,他需要时刻盯着锅子,防止骨头变得太硬或太软。

煮熟后,浸泡在丙酮中。这样,一个光滑、洁净、可用于展览和研究的人体标本就正式完成了。如此辛苦又可怕的工作,是王耀每天的必修课。

提起自己这些年的工作经历,王耀感慨万千!

他还记得,第一次制作人体标本后,他总感觉身上有一股血腥味和消毒水味,以至于每天要洗五次澡,但始终无法消除心理阴影。

身体上的不适是可以克服的,但心理上的恐惧却成为王耀长期以来需要克服的问题。

有一次,医院将一位去世老人的尸体运到解剖楼。王耀需要按照规定的流程,将尸体制作成标本。

王耀本来是想把老人的尸体抬进冰箱的。在触碰身体的一刹那,老者突然发出轻微的“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声音。

王耀震惊得全身神经细胞都快麻木了。他不断地想着电视剧中出现的各种鬼魂场景,双手止不住的颤抖。

很快,王耀就平静了下来。他深吸了一口气,缓缓把手伸向裹尸布的拉链。

裹尸布打开,箱子里有一台老式收音机。收音机还在运转,反复播放着“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声音。

原来,死者家属出于对来世超度的念想,在老人身边放了一台录音大悲咒的收音机。王耀在搬运尸体的时候,不小心触发了机关。

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后,王耀顿时浑身无力,瘫倒在地,颇有一种大难不死的感觉。即使拥有丰富的经验,王耀每次制作人体标本时仍然“措手不及”。



解剖室很小,各种仪器和药品都密密麻麻地摆放着。王耀稍微一转身,就有可能触碰其他工具。

有一次,王耀在解剖尸体的时候,需要转身去拿仪器,突然感觉有人从背后拍了拍他。

王耀突然感觉后背一凉。他不敢回头,用尽全身力气向解剖室的出口跑去。

逃到安全区域后,王耀悄悄打开门缝,往里面看去,却没有发现任何异常。

他这才发现,原来是自己太过敏感和多疑,刚才背上的触感应该是来自于自己的身体与仪器的接触。

自从开始做人体标本剥制师以来,王耀每天都没有固定的休息时间。只要王耀接到红十字会和医院的电话,有人同意捐献遗体,王耀就需要紧急尸检。

每年,有多达五十具尸体在王耀手中变成人体标本。他在日常的疲劳和恐惧中度过了10多年。

对人体标本的思考

10年来,在王耀等人体标本大师的努力下,我国人体标本生产已日趋成熟。

我国不仅向世界大量出口服装、玩具,还拥有人体标本生产基地:大连哈根斯生物塑化公司。

哈根斯公司的人体标本制作人员每天在150平方米的尸体处理车间​​里进行忙碌的尸检和制作工作。

从国外运来的尸体被放在解剖台上,排成一排。从儿童到老人,他们被要求制作不同的标本。

人体标本制作人体标本的原理是用塑料聚合物代替人体体液和脂肪,将其变成看得见、摸得着、摸得着的“艺术品”。

他们首先将尸体在溶剂中脱水,然后进行脱脂。脱脂后,生产者将坯体放入聚合物溶剂中进行最终塑化。

一个塑化良好的人体标本至少可以保存数百年。作为标本剥制师,工作有很多限制。

工厂的工作台上,静静地躺着一具被甲醛固化的男性尸体。两侧安排了两名人体标本制作者,一男一女,处理血管和神经。

围观的记者原本想拿出相机拍照,但女标本师停下了手中的动作,并特意提醒道:“不要拍他的脸。”

事实证明,大多数遗骸的身份需要严格保密。如果尸体的面部信息被曝光,人体标本剥制师将受到严厉的惩罚。

之后,标本剥制师将患者的头部偏向一侧,以阻止围观者继续拍照。经历了这个小插曲之后,他们又回到了工作岗位,仍然非常熟练和专注。

在人类标本剥制师的技术不断提高的同时,他们的作品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展览机会。

1996年,日本、韩国等国发起人体世界全球巡演。此后,它多次前往欧洲各国向公众展示真实的人体标本。

截至目前,已有超过1000万人次参加巡展,展会门票供不应求。不可否认,人体标本的制作对人类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几乎完全恢复了人体结构的标本,为医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人体标本大多呈站姿、坐姿或卧姿,看起来非常逼真。通过人体标本,人们甚至可以看到运动时的肌肉紧张程度。

与此同时,肉眼看不见的内脏也一一展现在公众面前,给人真实的视觉冲击。

在癌症患者的人体标本中,人们可以看到吸烟致癌的全过程。

目睹身体各个部位慢慢被癌细胞侵袭,游客能真切地感受到病人濒临死亡的绝望,令人毛骨悚然。

参观完人体标本后,很多人都表示要少抽烟,甚至戒烟。

全球人体标本展览大受欢迎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邱仁宗

正如生命伦理学专家邱仁宗先生所说:“即使是尸体,也有尊严,因为它们有过生命,应该受到尊重。”

人体标本作为重大疾病的样本参考,可以帮助人类对抗疾病。但如果将人体标本用于商业展览,则是对一种生命的不尊重,也违背了道德标准。

中国历来对死亡表现出绝对的尊重,以营利为目的的人体标本展览永远不会出现在中国的主流价值观中。

人体标本剥制术背后的“价值”

除了人体标本在医学领域的指导意义外,普通人在参观公益展览中的人体标本时也有不同的认知。

首先,人体标本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死观。在看到人体标本之前,大多数人对疾病和死亡都抱有恐惧和消极的态度。



然而,这些栩栩如生的人体标本却给参观者带来了另一种启示:生、老、病、死是生命的常态。尸体并不可怕,死亡也不可怕。

其次,人体标本让更多人思考死后如何实现价值最大化?

人体标本在英国、德国、日本展出后,许多人深受感动,自愿签署遗体捐赠表格。

正如他们所说:“人有死亡的权利,我死后,还能被别人探望,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与西方国家不同,中国深受传统文化影响,历来重视丧葬。然而,自从人体标本在中国流行起来后,很多人的心态都发生了变化。

目前,国内大连、成都等地都有以人体标本为主题的展览。展出了数十个人体标本和数百个器官。

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受益匪浅。他们可以用手触摸标本,感受其柔软度和弹性。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通过红十字会和医院找到人体标本剥制师,向他们询问遗体捐赠事宜。

标本剥制师可以与他们谈论死亡,甚至谈论他们死后的尸检过程,双方都不会回避。

有一次,人体标本制作者王耀接待了一位来自农村的老人。在找到王耀之前,老人并不知道人类标本到底是什么。

乡卫生院的医生告诉他,遗体捐献可以为国家做贡献,于是老人马不停蹄地收拾好行李,乘坐长途汽车前往西部。

第一次见到王耀,老人就急切地问道:“我死后,可以把遗体捐献给国家做点贡献吗?我可以告诉你一下,对吧?”

王耀见状,连忙请老者坐下,给老者讲解了制作人体标本的来龙去脉。遗体捐赠需要老人及其直系亲属的签名。说着,王耀将遗体捐献单递给了老人。

老人郑重地接过,左右看了看,高兴地说:“好啊,有了这块手表,我死了儿子也不会忘记我。”

王耀不禁好奇,这位老人为何如此痴迷于器官捐献,想让儿子保留记忆?

原来,为了生计,老人的儿子整天奔波于大城市,几乎没有时间回家。独居老人虽然想念儿子,却无法公开表达自己的感情。

她死后,只能以成为人类标本的深奥方式,在世间留下她旅程的痕迹。

一位在遗体捐献证书上签名的网友乐在其中,戏谑地说:“以后可能会有一群医学生在我面前鞠躬说,老师,谢谢您的辛苦,谢谢您,我的生命”并没有白费。” ”

人们不知道他们所说的笑话是人类标本剥制师工作中的“日常生活”。人体标本剥制师这个职业不仅承担着法律责任,也代表着很高的道德要求。

每一个愿意捐献遗体用于医学研究的人都是伟大的,为此,在每次解剖人体之前,标本剥制师都会习惯性地鞠躬,耐心地剃掉死者的头发,然后开始手术。

他们是幕后不起眼的人,却拥有最高的专业素质。

当标本剥制师看到自己的标本被送到博物馆、医院,甚至学生的教室时,总是感到无比自豪。

确实,人体标本看起来极其美丽,但制作过程却非常复杂,甚至血腥。但对于标本来说,是制作者赋予了它们第二个灵魂。

有人说过:“用手劳动的人叫劳动者;手脑并用的人叫工匠;手脑心同时用的人叫艺术家”。

显然,标本剥制师是合格的艺术家。或许在很多人看来,人体标本剥制术是一项“不吉利”的工作。他们每天都和死人打交道,是禁忌。

然而,在更多人眼中,人体标本剥制术更多的是一种传承。

他们竭尽全力留下人们生命的痕迹,也见证了中国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生死思维方式转变的全过程。

和其他职业一样,它们都是平等且重要的,没有贵贱之分。

后来,人体标本剥制师的故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他们依靠自己的努力、牺牲自己,为医学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这种奉献精神也深深感动了很多人。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追随人体标本剥制师的脚步,积极捐献遗体和器官。

如果我们继续以另一种方式生活,那不是生命的延续吗?换个角度来说,帮助别人继续活下去,不是一件很棒的事情吗?

人类标本剥制师和遗体捐献者在平凡的处境中直面死亡并成就伟大,值得敬佩。

参考

[1]《文明》2011年第11期,《“博士的人间世界”》死亡””

[2]《中国医学伦理》2005年第02期,《中国“人体尸体标本展览”的伦理问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智道时空】 ( 京ICP备20013102号-16 )

GMT+8, 2025-5-3 20:49 , Processed in 0.05985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