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rco,香港,1994年购买
这种柜体由四块组成,俗称四片柜,也称顶盒柜。它是明代家具中规模最大的储物类家具,也是消耗最珍贵材料和工匠时间的重量级产品。机柜一般是成对建造的,顶盒的尺寸比立式机柜的尺寸略小,以便可以稳定地放置在上层。
这对柜子体积很大,用料也很厚道。它采用单块黄花梨板作为门芯,极其豪华。门板芯材采用同一木材,纹理对称,犹如木中山水,雍容多变,气势磅礴;门框的深色部分给简洁的线条增添了光影般的鲜明对比,衬托出黄花梨的木纹。形象生动,彰显低调高格调的品味。
在设计四件套橱柜时,比例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顶盒的高度约为立柜高度的三分之一,需要梯子才能打开,因此可能存放过季或不经常使用的物品。过去,衣服并不像现代那样悬挂起来,而是通常折叠起来存放。因此,四件套柜子也全部或部分采用具有驱虫气味的樟木制成。不过,黄花梨木本身也有一种香味,可以有效驱虫。与香樟木的浓郁香味相比,它更加清新淡雅,可能更受买得起的王公贵族们的喜爱。
该拍品是唯一一对有记录的四件柜子,其年代、形状和尺寸相似。柜体采用单块黄花梨板作为门芯。
明代十六、十七世纪德化白釉渡海观音立像
《和朝宗印》
高度 51.5 厘米
港币 10,000,000-15,000,000 元
来源
香港苏富比,1987 年 5 月 20 日,拍品编号 528
伦敦佳士得,2005 年 11 月 8 日,拍品 86
何朝宗是德化瓷雕大师。其作品形神俱全,细节细致,为后人所景仰。作为知名工匠,何朝宗的瓷雕一直受到鉴赏家的青睐。这尊观音立像是何朝宗所造。背面为方篆书款,上书“何朝宗印”。其体型较大,高超过51厘米。极为罕见。
何朝宗的生卒年月不详,但学者根据其出土的两件德化白瓷观音,推测其活跃时间为明代嘉万年间。甚至有人认为可以追溯到1522年。 何朝宗制作的观音像有很多。立像中,以渡海观音最为著名。作品尺寸从20厘米到30厘米到40厘米到50厘米不等。
观世音菩萨就是观世音菩萨。据《普陀罗迦新记》卷十记载:“万历年间最盛”。证明万历年间观音崇拜极为兴盛。由于观音信仰与海上出口贸易的密切关系,观音渡海的形象常常神情平静,随风飘扬,脚下却波涛滚滚,仿佛乘风破浪。由于靠近大海,福建德化窑烧制的瓷雕多为佛教瓷雕。到明代末年,工艺已达到顶峰。尤其是何朝宗所造的观音像,面容生动,衣饰图案苍劲有力。但被视为杰作,且因精美作品之多为世所未见,大型作品更是凤毛麟角。
明隆庆 青花双龙戏珠纹六字楷书横款
直径68.5厘米
港币 1,500,000-2,500,000 元
来源
WR 收藏,伦敦佳士得,1970 年 10 月 12 日,拍品 19
, 伦敦/纽约
描述
du,“的”,牛津,
1984 年,第 133 页,图 6
此缸外壁绘有两组五爪龙驰骋于祥云与寿山福海之间。内口有青花横书“明隆庆年制”楷书款。是极少数刻有隆庆年制款的官瓷之一。
隆庆在位仅六年,期间景德镇地区频遭水患、祝融灾害。因此,隆庆官窑存世数量极少,以盘、碗等小件器物较多,大型器皿尤为罕见。
此缸直径近70厘米,是隆庆官窑中最大的器型。到目前为止,仅已知其他三个示例已被记录,并且所有示例均已恢复。一件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一件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另一件藏于日本出光美术馆;并在香港佳士得拍卖。示例请参见 1997 年 4 月 28 日拍品 674。
嘉靖、万历是龙缸烧造的鼎盛时期。隆庆也在其中。时间虽短,但品质却比嘉湾好。隆庆龙缸除了体型较大外,纹饰也更加丰富,龙形更加生动雄伟,青花发色为三朝中之最,色彩浓艳艳丽。隆庆官窑已属凤毛麟角,此品乃其中之极品。这确实是罕见的。
明陈鸿绶纸本花卉水墨淡彩手卷
写于 1652 年
26.8 x 1220 厘米
20,000,000-30,000,000港元
出版:《香港佳士得二十周年中国古代书画精选》,2006年
第 26-27 页。
资料来源:香港佳士得,中国古代书画,2002年10月27日,拍品编号468。
陈洪绶,浙江人,出生于人杰地灵的江南地区。随兰英学习绘画,奠定了扎实的技术基础。后来,他自立门户,改画花鸟人物。花鸟画色彩鲜艳,以柔和、温润为美,遵循宋代绘画的严谨规则。
陈洪绶性格刚烈,是明代文人的典型写照。崇祯十二年(1642年)进士,入国子监。因人物画功底深厚,被皇帝召去临摹皇帝画像。当时朝廷已经衰弱,他无法为改朝换代做出贡献。但当一名宫廷画师肯定不是陈洪绶的初衷,因此他对明朝的忠诚变成了泄气。 1644年,清军入境,明朝灭亡后,他为躲避新王朝而沉迷山水。公元1646年,在云门寺出家为僧。他性格孤傲,喜欢一杯酒,感叹道:“世上没有知心朋友,所以我对不起自己。”他的性格很矛盾。后来,他意识到满清王朝已经稳定,旧王朝已经不可逆转,这让他的内心更加痛苦。这一切都伤害了时间,伤害了天地和身体,导致陈洪绶于1652年英年早逝,享年五十四岁。
此卷画淡色花卉,长12米多。它描绘了40多种著名花卉。 1652年,历时百日完成,线条刚健而又柔和,细腻而又纯真。构图以向左伸展的野生秋海棠开始,迎接牡丹,接着是杜鹃花和绣球花,厚厚的荷叶朝下,接着是向太阳仰头的栀子花;水仙清新,配上新梅苍枝。陈鸿绶作品《水仙》一幅“灵石”图,题为:“此花清凉神韵,与梅花相同。却似独客,喜与人共处”。冷漠的人。”他认为水仙花和梅花都有孤傲的性格,所以把它们放在一起。一起。画卷的最后,左边是黄花菜随风飘扬,最后是坚竹挺立。竹叶用干刷勾勒,湿染浅绿色,增强亮点,增强效果。
卷后,他仿照唐代经书的体例,写了自题行书。行笔跌宕起伏,富有韵律,深谙掌直腕平的持笔秘诀。又具有宋徽宗薄金风格的神韵。
养德堂中国古代玉器藏品·日间拍卖·2017年11月29日
继2016年备受瞩目的“养德堂藏中国古代陶瓷”拍卖会后,香港佳士得今年秋季拍卖会再次推出“养德堂藏中国古代玉器”,涵盖82件古代玉器。 。除了较为常见的西周至秦汉时期的玉器外,还有一些文化时期的作品,展示了中国古代玉器演变的历史过程,极具学术、历史和收藏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大部分藏品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或虹熙美术馆展出,品质较高。养德堂主人杨俊雄博士来自台湾,一生热衷于收藏。致力于收藏中国珍稀陶瓷、古玉器、字画。杨博士一生从未出售过自己的任何藏品,因此养德堂藏品大部分都是首次出现在拍卖会上。此次拍卖为古代玉石鉴赏家提供了难得的扩大收藏的机会。
亮点
良渚文化晚期玉神人纹九节琮,约公元前2600-2300年
高度23.5厘米
港币3,000,000-5,000,000元
展览:
国立故宫博物院,《玉器收藏续集》,台北,1999年,图录第27号
描述:
邓树平,《玉器收藏续集》,台北,1999年,图版27号
晚期石家河文化的蓝宝石祖先面部装饰品,约公元前 2100-1600 年
9.5厘米宽
800,000-1,200,000港元
展览:
国立故宫博物院,《玉器收藏》,台北,1995年,图录第18号
描述:
邓树平,《玉器收藏》,台北,1995年,图版18号
商代晚期玉虎
长5.8厘米
港币 300,000-500,000 元
展览:
国立故宫博物院,《玉器收藏续集》,台北,1999年,图录图牌编号78
描述:
邓树平,《玉器收藏续集》,台北,1999年,图版78号
詹姆斯·桑顿博士收藏的重要中国瓷器·日间拍卖·2017年11月29日
詹姆斯·桑顿博士可以说是美国最后一位清代瓷器收藏家。 1921年出生于美国阿肯色州温泉城一个富裕的医学世家。他也因屡战屡败而流离失所。 20世纪60年代,他在纽约结识了陆勤斋的继任者、古董商弗兰克·卡罗。从此,他与清代工艺瓷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过去的3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他通过在德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博物馆的长期借展,慷慨地与公众分享他的瓷器收藏。从他的藏品中,我们仍能看到老一辈收藏家的温柔、大方和永恒的优雅。本次拍卖会共拍品16件明清官窑瓷器精品。其中大部分都是珍稀稀有品种。品相完好,极具收藏价值。
亮点
清雍正年间双面六字楷书粉彩罂粟碗一对
直径13.4厘米
15,000,000-20,000,000港元
来源
弗兰克·卡罗,卢勤斋继承人,纽约,1960年代,编号C3814
展览
德克萨斯艺术博物馆,圣安东尼奥,1984-2017
此件雍正御碗与本拍品大小相近,以罂粟纹饰尤为罕见。更奇特的是,从器底开始,沿碗沿延伸至内壁的“果枝花”图案。这种构图,需要一流的画家才能画好树枝,但只有画技高超的人才能驾驭罂粟花茎的卷曲和扭曲。这种装饰手法又称“过墙枝”(爬墙的树枝),与“长治”谐音,比喻政治和谐、长治久安。因此,它不仅有歌颂之意,还含有祝福长寿无疆之意。此次拍卖的雍正碗在处理如此高难度的题材上展现出独特的匠心,每一笔都浑然天成。
这种花枝或花茎在圈足与外壁交界处拔地而起,顺势而行,伸入器内。如果要像这批东西一样处理的话,就不会有斧头的痕迹了。只有具有高超绘画技巧的人才能做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由于成分复杂,枝花常被用来装饰瓷盘。由于器皿的本体比较开放,所以在涂漆时比较容易操作。然而,像这样的瓷碗由于空间有限,使得绘画过程更加困难,需要熟练工匠的帮助。
唯一能与此拍品相媲美的稍大的雍正罂粟碗,为伦敦大英博物馆藏品。此拍品的花卉构图蕴含着对皇帝的致敬,堪称精湛工艺的巅峰之作。
清 雍正皇帝 粉彩二枝 吉祥长寿 全盘 双框 楷书六字
直径20.5厘米
港币 7,000,000-9,000,000 元
来源
何碧莉(1848-1939)旧藏
何必利中国瓷器收藏,安德森画廊,纽约,1925年1月30日至31日,拍品193(一对)
弗兰克·卡罗(Frank Caro),鲁勤斋继承人,1960年代
詹姆斯·桑顿博士,第一名
展览
德克萨斯博物馆,圣安东尼奥,1984-2017
雍正的带枝九桃托盘,有“福寿绵长”、“大福满天”、“五福临门”的吉祥寓意。皇帝万寿节时应将其烧毁。此盘品相完好,来历清楚,价值极高。
清雍正双圈六字楷书斗彩花石纹盘一对
直径21厘米
港币 6,000,000-8,000,000 元
来源
弗兰克·卡罗(Frank Caro),鲁勤斋继承人,1960年代
詹姆斯·桑顿博士
展览
德克萨斯博物馆,圣安东尼奥,1984-2017
这对线圈通体装饰着五彩斑斓的图案。盘中央双圈绘石灰华牡丹及一对在花间飞舞的蝴蝶。盘外壁一侧绘石灰华芙蓉,盛开,石竹相伴;另一面绘石灰华菊花,娇艳的花朵盛开,紫苑相伴,两只蝴蝶穿梭其间。
此对盘造型规整,胎体轻薄,洁净细腻,青花发色淡雅,各种釉色清晰秀丽。纹饰寓意吉祥,牡丹、菊花象征富贵长寿。雍正皇帝是花道能手,对菊花情有独钟。除了用菊花装饰瓷器作品外,他还喜欢使用菊花形状的器物,如菊花茶壶、菊花盘等。在绘画中,还可以看到雍正皇帝穿着汉服,扮演陶渊明的角色。东栏赏菊,可见雍正对菊花的喜爱之深。
楼内暂购清代官窑单色釉瓷器·日间拍卖·2017年11月29日
胡惠春,字仁木,是“九德楼”的业主。其父亲胡必江先生,曾是银行界的知名人物。胡先生自幼就受过中西教育的良好熏陶,在求学期间第一次接触到了中国陶瓷。 20世纪上半叶,战乱频繁,文化遗产分散,是收藏中国艺术品的最佳时期。胡先生之所以能够与海外收藏家竞争,是因为他言出必行,眼光独到。他潜心收藏明清宫廷瓷器,其中清代单色釉瓷器被视为他一生的主要收藏。 。时至今日,胡惠春先生在中国艺术品收藏界仍享有盛誉。本次佳士得拍卖的八件清代单色釉瓷器,造型、釉色均十分精美。胡先生昔日所珍藏的陶瓷杰作,在新一代收藏家眼中依然赏心悦目。 “暂时收购”的真正含义,一目了然。
亮点
清雍正 孔雀蓝釉 四字篆书款蒜头瓶
高度 26.2 厘米
6,500,000 港元至 7,500,000 港元
展览:
上海博物馆、首都博物馆、香港中文大学艺术馆,《聚德楼清代官窑单色釉瓷》,上海、北京、香港,2005年,图录第20号
造型仿照清代收藏的汉代“暖壶”。器形端正,典雅。可以参考《西清古书》中收录的一款汉代暖水壶。炉外壁通体施孔雀翎釉;器身饰有蓝色、紫色斑点,如孔雀羽毛般美丽。这是清代雍正、乾隆时期仿宋代钧窑最精美的一件。
鲁钧釉是清代雍正年间在景德镇创烧的低温釉瓷器。是仿钧瓷的。其色彩丰富,呈红、蓝、紫、月白等融为一体。由于这种釉中掺有粉料,所以釉色厚重,不透明。从视觉上看,钧边釉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夹杂红色,另一种是带有孔雀绿和深蓝色斑点。孔雀蓝釉融合了红、蓝、紫、月白等多种颜色,形成了如孔雀羽毛般绚丽夺目的釉色。质地与炉釉颇为相似,但前者更为稀有稀有,可能用其烧制。与难度有关。
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例,与此瓶造型、釉色几乎一模一样,还刻有雍正四字篆书。
清乾隆仿汝釉高脚杯六字篆书
高度 20.6 厘米
2,400,000-3,200,000港元
展览:
上海博物馆、首都博物馆、香港中文大学艺术馆,《聚德楼清代官窑单色釉瓷器》,上海、北京、香港,2005年,图录图牌第27号(二之一)
花杯通体素净,无纹,仅在腹部上下两侧饰有两条突出的弦纹。仿清代旧藏“尚苏觚”,如《清西古志》所载之例。
乾隆皇帝非常喜欢这种器皿。乾隆二年5月11日,首领吴树来、宦官毛团、胡世杰传达命令:绘制该瓶样品,按时呈给唐英,并填空。做一些瓶子。我很欣赏这一点。这个月13日,我为花瓶画了一张纸。首领吴树持进赠太监毛团、胡士杰、高俅。遣照常烧之。”除了按照宫廷绘画烧制白花杯外,《清文献》还记载:“乾隆三年农历五月初六,刘司库山九和崔族长白石秀来见太监高宇。赠你一件琉璃花杯,并传旨:……照此烧制,但颜色不一样。”
花杯造型线条变化优美,通体施仿汝釉。以纯净的釉色衬托花杯永恒的线条。古器造型与宋代釉色融为一体,工艺考究,尽显盛世精神。
洪健生中国古典家具藏品·日间拍卖·2017年11月29日
今年香港秋季“中国重要瓷器及艺术品”拍卖会的一大亮点是洪建生收藏的九件非凡的中国古典家具。
洪建生先生被中国古代家具的木质纹理和线条弧度之美深深吸引。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他开始研究和收藏一些重要且稀有的中国家具。他的家具收藏体系实际上是由纽约著名古董商埃尔斯沃斯组织的。安思沃斯1971年撰写的《中国家具:明清初期硬木实例》启发了许多新一代家具收藏家和学者。本书不仅重新审视中国古代家具,也成为家具收藏的入门指南。在安思华的指导下,洪先生除了寻找黄花梨、红木家具等重要品种外,还不断扩大漆器和文具的收藏。
洪先生多次参观埃尔斯沃斯位于纽约和康涅狄格州的豪宅,两人建立了长久的友谊。 1996年,安尔斯沃斯出版了《洪先生收藏的木器百图》第一卷,2005年出版了第二卷。1998年,洪先生的部分藏品在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展出,并于2005年出版。展览图录《风格的本质:明末清初的中国家具》。
亮点
清代十七、十八世纪黄花梨圆角柜一对
高 177.2 厘米,宽 92.7 厘米,深 49.5 厘米
9,000,000-12,000,000港元
描述
埃尔斯沃斯、尼古拉斯. , Co. 编辑,“洪氏家族收藏的百幅木器图”,第 1 卷,纽约,1996 年,第 190-191 页,第 74 期
这对圆角柜充分展现了明代家具的古朴与庄重。成对流传的情况实属罕见。其通体古朴匀称,柜形上窄下宽,是明清时期常见的样式。
该产品最特别的地方在于,这对圆角柜的四块门板全部采用同一木材制成,木纹对称偏移,也展现了工匠的独特之处。
重要中国陶瓷及艺术品·日间拍卖·2017年11月29日
亮点
清雍正青花釉里红太极八卦纹三弦葡萄尊六字楷书铭文
高18厘米
15,000,000-18,000,000港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