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17|回复: 0

未来社区建设:新理念引领,打造有温度的熟人社会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0

回帖

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59794
发表于 2024-10-6 15:27: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白鹭湾

在未来的社区建设中,必须坚持新理念引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在社区中得到全方位体现。

匡宁是麓湖社区的一名普通居民。三年来,社区对他来说不再是空荡荡的地方,而是一个有粘性的精神港湾。他作为志愿者深入参与麓湖社区共建。无论是外部公司来访,还是朋友来访,他都愿意向他们介绍社区的具体生活场景。这不仅是一个更高质量的空间环境,更是一个更高的品质。高水平、精细化的服务和更加高效的社区治理,“我们变成了一个温馨的熟人社会,大家都很友善,出门可以把钥匙放在门口的店里。”

与麓湖社区类似,这种聚焦城市肌理最小单元的探索与实践在成都更具想象空间。 “十四五”期间,成都计划建设200个未来公园社区,将利用未来公园社区塑造城市未来发展新空间、构筑新优势。

未来公园社区

是成都建设人民幸福城市的典范。

未来公园社区如何发挥巨大作用?成都十三大以来,跨越龙泉山的“东进”开辟了可持续发展的空间,“中质”振兴了老城区,工业功能区重塑了工业经济地理,一系列城市发展战略、空间格局、动力结构、治理体系、形态气质的系统转变和重塑,让这座城市在世界城市排名中跃升三倍。这种“暴力促销”着眼于城市能源水平跃升。这是着眼宏观、把握全局的战略。

未来公园社区的建设是成都在人文尺度上回归的缩影。是成都城市发展从产业逻辑回归人文逻辑、从生产导向回归生活导向的进一步深化和细化。这也是成都以人为本的理念。始终如一。作为新城市的功能单元,社区建设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市民的生活体验质量,决定着城市的宏观战略能否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体验。这是成都“十四五”建设人民幸福城市的典范。

未来公园社区

这是成都市首次部署推动城市自然有序发展。

当然,这也是成都首个推动城市自然有序发展的规划。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成都常住人口已突破2000万,居全国第四位。与此同时,成都近日在2021年毕业生首选就业城市中排名第四。世邦魏理仕7月20日发布的《2021上半年成都房地产市场报告》中,成都优质写字楼市场、零售物业市场、仓储物流市场均呈现快速增长。

快速增长的人口和快速发展的经济对城市的公共服务保障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对成都的宜居生活质量提出了新的挑战。成都的做法是先行布局、积极引导,以未来社区为开发区、集聚区,打造功能布局均衡、产业特色鲜明、空间尺度宜人、人城环境与产业和谐的新型城市功能单元。从最基本的城市单元和生活场景出发,利用独特的生活和生态优势,吸引先进元素和优秀人才。

看起来很小,但实际上是一个牵引工程。正如浙江“未来共同体”在定位中所说:最有比较优势,最能带动全局。

最直观的意义或许可以从环城生态公园看出。 2021年成都推出的25个未来公园社区示范点中,有11个位于环城生态公园周边地区。 “十四五”期间,环城生态公园周边未来公园城市数量将达到100个。这样,城市生态公园将完成从最早的生态隔离区到高品质宜居地的转变。从成都整体来看,也将促进工作与住房的平衡,解决“大城市病”。

通过未来公园社区的建设,成都将使空间格局调整和经济地理重塑具有经济和社会价值,从而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空间载体和实验场景。也有打造生活场景、推动企业发展的出发点。

未来公园社区

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到达公民手中的,就是共同富裕。

成都将如何打造未来公园城市?纵观先发城市,未来的社区建设几乎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答题”。远至新加坡的未来社区、阿姆斯特丹的弹性社区、多伦多的新社区,以及最近的上海的生态社区和浙江的未来社区,都对未来社区进行了探索。

不要拘泥于别人的成功经验,不要止步于成熟的发展模式。成都以现代化、人文、智能、生态为导向,用无限的创造力创造美好的未来城市生活方式。

“我个人认为,成都开展的未来公园社区的探索和建设,是成都‘完整社区’的进一步迭代升级,是更高层次、更有特色的本土实践。”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西部分院院长、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张胜海表示。

“成都的城乡一体化、碳中和等绿色价值探索可以创造新的模式,可以成为成都区别于浙江的优势,打造又一个可以放眼世界的中国生活样本。”杭州瓜沥七彩社区操盘手、七彩控股高级合伙人赵琪这样表示。

可以想象,未来的成都将拥有一个工作与居住平衡的社区,85%的生活需求和85%的就业需求都可以在社区得到满足;将会出现打破封闭庭院格局的开放社区。它体现了这座城市的包容与开放;将会有更多人性化的社区,适应每个人的生活规模和温度。

这样的社区是公民触手可及、触手可及的共同富裕,也是人文城市的核心。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西部分院院长张胜海:

成都未来公园社区是“完整社区”的迭代升级

是更高层次、更有特色的本土实践

“我个人认为,成都开展的未来公园社区的探索和建设,是成都‘完整社区’的进一步迭代升级,是更高层次、更有特色的本土实践。” 8月24日,在研究未来公园社区时,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西部分院院长、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张胜海在规划建设与片区综合开发专题会议上这样表示。

为了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委于去年8月正式提出创建“完整社区”,其中包括社区应在适宜的范围内。居民步行范围,重点关注“一”老人、幼儿的活动规模;社区公共服务、商业服务、市政设施、活动空间等“硬”环境要配套齐全、完善;物业服务、社区治理机制等“软”环境要配套好,实现社区设施齐全、治理有序、凝聚居民的目标。

成都未来公园社区如何体现迭代?在张胜海看来,成都未来公园社区应推动“成都味”与“科技感”的融合,加强物理空间与治理服务的融合,探索打造更高品质的未来公园社区新路径空间环境更加精细化,服务更加精细化,社区治理更加高效。

张胜海建议,在社区设施方面,“成都未来的公园社区可以考虑纳入居民新生活方式所需的新服务设施,如婴幼儿社区照护空间、老人智能家居照护系统、新型基础设施等新能源供给和配置进社区的基本要求中,“在居民凝聚力方面,培育‘共’的社区精神,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多元的社区氛围。”和宽容。 “我们可以在社区或地块上探索更加多元化的住宅产品和市场调节机制,推动单身公寓、家庭住宅、老年公寓、人才保障房等政策性住房的合理搭配。”张胜海表示,这可以实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钟琪妮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未来城市研究中心副主任徐辉:

与未来公园社区一起建造

新型城市建设、治理和服务模式

“打造未来公园社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安居乐业’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满足人民群众最切身的需求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感受。”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未来城市研究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徐辉说。在他看来,未来公园社区不是建设的逻辑,而是创建一种新的城市建设、治理和服务模式,协调解决城市发展、建设、运营等各方面问题。在规划设计初期,需要分析当前居民的画像和需求、未来居民的需求等,并考虑运营和发展的整体建设和资源配置问题。

徐辉认为,未来的公园社区绝不是“一刀切”的另起炉灶,而是强调对成都原有各类商业服务和治理体系的丰富成果进行整合和完善,形成他们通过建设未来的公园社区。成都自己的制度和模式,是根据成都的现状和需求量身定做的。

“未来的公园社区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不能由一家公司主导,也不能通过引入一些服务公司简单地叠加在一起来解决。”徐辉表示,成都应该围绕这个体系建设未来公园社区,满足成都未来公园社区的需求。工业生态环境。同时,未来公园社区是公园城市的基本组织单元。生产生活功能应沉浸在良好的景观和人文生态环境中,使大部分工作时间和生活享受需求能够在社区单元及其周边完成。 。生产、生活、生态融合,优质体验无缝衔接。这需要真正的全局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必须场景化实施和运营,有机结合。它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可以从局部到整体灵活更新、不断迭代。

在技​​术手段上,徐辉认为,成都未来公园社区可以借鉴浙江未来社区的经验,从空间营造与维护、人文组织与发展、数字化线上线下运营组织三个维度进行建设与运营。 。考虑并结合成都本地特色,形成特色场景,如社区文化旅游场景、公园生态场景等。(钟琪妮)

麓湖社区发展基金会执行理事匡宁:

建议未来公园社区治理应注重居民共建

未来公园社区的治理理念应该重点关注什么?成都麓湖社区发展基金会执行理事匡宁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着力共建居民自治。

匡宁是麓湖社区的一名普通居民。三年来,他作为志愿者深入参与鹭湖社区共建工作。 “作为未来社区的积极探索者,麓湖社区吸引了大量的访客。在与他们的互动中,我们提炼了一个麓湖版的未来社区肖像——“1+X+Y”。我们希望这个模型能够为未来更多发展公园社区提供一些参考。”

匡宁解释说,“1”指的是房子。 “X”是指社区的愿景规划,一般有人文、环境、机制三个要素。 “人文是探索如何构建一个充满活力、有序、温馨的熟人社会;环境是大家都深切关注的。成都是一座公园城市,未来公园社区应该探索如何提升城市生活品质。”人居环境和生态指标;机制“各社区要根据自身特点,细化一整套治理机制。比如在麓湖社区,我们探索居民共建的经验,希望能为未来的社区治理做出贡献。”

匡宁关注的是社区中的“熟人社会”,这种社会源于成都独特的天府文化。 “成都人愿意贡献、参与公共生活。我们可以倡导未来的公园社区,每个居民每年都会为此做出贡献。”为社区做点小事,或者做一些慈善事业,是麓湖社区所倡导的。让我们成为一个温馨的熟人社会,大家都很友善,出门可以把钥匙留在门口的店里。”匡宁补充道,“这就是麓湖社区的精神。参与社区建设的志愿者大部分都是像我这样的人。这种居民的自主共建给我们带来了幸福。”

“Y”指的是谁来做这件事。匡宁表示,驱动麓湖社区的有四种力量。除了政府和开发商之外,还有居民和其他社会力量,比如各类社区、社区社会组织等。“根据麓湖社区的经验,社区可以发展基金会或社区企业,让居民参与进来。”更多的是社区治理,社区的价值和满意度是由居民自己的参与创造的。” (彭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智道时空】 ( 京ICP备20013102号-16 )

GMT+8, 2025-5-6 10:13 , Processed in 0.06310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