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93|回复: 0

提升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关键措施与范本解析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0

回帖

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58961
发表于 2025-1-21 03:32: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模板

质量是企业效益之本、发展之本、信誉之本。质量提高了,企业才有市场。对于医院来说也是如此。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份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样本。我们来看一下:

1.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一、医院必须把医疗质量放在第一位,把质量管理纳入医院各项工作。

2、医院应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即建立院级、科室级两级质量管理机构,并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质量管理工作。

(一)树立为患者服务的思想。医疗质量管理的内容和措施应努力满足患者的需求,确保医疗工作以最佳的技术状态为患者服务。

(2)质量管理重在控制和预防。

(3)系统管理的思想。

(四)规范管理的思想。

(五)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统一的思想。

(六)对新入职人员进行严格的岗位教育,学习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

3、开展全院教育。每季度,运营院长或副院长都会在医院周会上汇报医疗质量检查情况,表扬质量好的科室和人员,批评质量差的科室和个人。每个主题都必须传达给每位员工。

4、各科目要定期组织学习规章制度、职责、各项操作规程和专业基础知识。

5、加强对质量观念淡薄者的教育。

2.医疗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制度

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领导小组)在院长领导下工作,办公室设在医院(分级)办公室。部门质量控制小组在部门总监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1.医院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制度

(一)根据医疗、护理、总务、财务等实际情况和上级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质量标准。

(2)提高质量的研究方法和控制方法。

(3)考核各部门、部门的质量完成情况。

(4)随时分析各项素质,定期向院长汇报。

2、部门质量管理团队体系:

(一)按照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制定的质量标准,每月统计本科部的结业情况,上报医院分级管理办公室。

(2)随时分析本科部的质量情况并向院系领导汇报。

(3)收集、分析质量,并向部门领导汇报。

(4)收集质量控制方法的意见和建议,提高质量,并与医院(分级管理)办公室联系。



3.医院(护理、医技)质量管理计划

1、全院实行院长、运营副院长领导下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医院、科室两级质量管理组织,成立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成立医疗质量小组各部门对医疗质量进行督导和监督。检查指导。各职能科室、科室主任、护士长具体负责质量管理工作。

2、各科室应根据医院分级管理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办法。

根据项目,结合岗位职责,将质量目标落实到每个人,做到人人抓质量、讲质量、落实质量。

三、各级专业人员特别是各级干部要把提高医疗质量作为管理工作的核心和临床医疗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有效地将质量保证措施和质量检查贯穿于医疗全过程,实现质量管理的优化目标。

4、对全员进行素质教育,实行全面质量管理。

五、医院按照分级管理要求,制定医疗质量主要标准和指标以及考核评价办法,下发部门实施。

6、质量管理的重点是医疗、护理、医疗技术、教学、科研、病案、医院感染控制等质量。

7、每季度召开全院医疗护理质量委员会会议,按照标准和指标对各科室医疗质量进行检查评估,研究改进措施。

8、每季度由办公室、医务部、护理部组织开展全院医疗质量检查和评估,并向医院领导汇报主要结果。

9、每季度由院长或运营副院长通过院周例会等方式向科室汇报全院医疗情况,并通报全院。对医疗质量好的部门和个人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对医疗质量差的部门和个人要进行批评和教育,必要时提出改进和加强质量管理的要求。

四、医疗质量主要标准和指标

一、医疗质量主要标准

(一)诊断质量标准

正确性:确诊必须符合诊断要点、病史、体征、实验室及特殊检查特点,提出的诊断必须基本符合诊断要点。诊断治疗是有效的。

全面性:按顺序列出主要疾病、并发症、伴随疾病;确诊疾病名称以国际疾病分类为准。

及时性:急诊、危重症、重大疾病24小时内诊断;疑难杂症要及时组织科室会诊,与其他科室的会诊要及时并形成书面记录。如有必要,可及时组织全院会诊或移送上级医院。 。

(2)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患者症状消失,脏器功能恢复正常,外伤伤口愈合。好转:与初次认识相比,患者症状减轻,器官功能明显改善。

(三)护理质量标准

按照四川省颁布的《医院护理质量标准和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四川省及县级医院护理管理规定》和《四川省预防医院感染规定》等标准进行评价。

(四)技术操作规程

按照国家卫生部、四川省卫生厅颁布的相关技术操作规程和程序以及高等医学院校教材和我院编写的技术操作规程进行。

(五)病历书写标准

按照四川省卫生厅颁布的《病历书写规范》和我院病历书写制度执行。

(六)工作质量标​​准

各级各类人员各项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健全并能认真落实。患者和医院工作人员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均高于规定指标。

2、医院医疗质量主要指标

(一)诊断质量指标

5.医疗素质教育计划



1、坚持质量第一的指导思想。

2、医院、科室二级质量管理机构要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和本单位医疗工作实际情况做好管理。

全面可行的质量管理计划。

3、质量管理计划的主要内容:质量管理目标、指标、计划、措施的制定、效果评价和信息反馈等。

4、医院应加强对全员的质量管理教育,组织和参与质量管理活动,将质量教育纳入新员工岗前教育。

5、质量管理工作应有书面记录,质量管理组织应制定报告并定期、逐级报告。

6、医院质量管理的重点是医疗、护理、医疗技术记录和医院感染控制。各级管理人员要把提高医疗质量作为管理工作的核心。后勤部门要服务于医疗一线。

7、质量检查结果与考核、奖惩相结合,纳入医院评审​​。

六、医疗质量监督检查评价方案

1、医院、科室两级质量管理小组对医院、科室医疗质量和医疗技术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价,医院办公室、医技科室组织具体实施。

2、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科室及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每月召开一次会议,由科室主任、护士长监督执行。

3.医疗、医疗技术质量监督、检查、治疗和评价应当符合医疗质量标准

带指标执行。

4、每月进行一次医疗质量检查,由院长、副院长在医院周会上向科室主任反馈。

5、认真评估医疗质量

(1)评价标准:根据医疗质量标准,包括诊断质量标准、疗效评价标准、护理标准、技术操作规程、病历书写标准等。

(2)评价方法:采用案例评价与统计指标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病例评估主要由科室进行,受科室主任和护士长掌控。

A.病例评估应按照病历质量控制标准进行。主要评价内容包括:诊断是否正确、全面、及时;治疗是否正确、及时、彻底;疗效是否治愈、好转、未治愈等。是否有并发症、院内感染、医疗缺陷等。

B、医技科室的考核内容包括:整体工作质量以及每位患者报告是否及时、准确。

C、统计指标评价包括:诊断质量指标、治疗质量指标、工作效率和质量指标、医院感染控制等医疗质量指标。

D、药学部门必须对制剂生产进行严格的质量监督和评价,确保制剂产品符合质量要求。特别是灭菌制剂材料必须严格控制。霉变、污染、损坏和无标签的制剂不允许发行。购买的药品还应仔细检查质量,对发霉、污染、过期等没有“三证”的物品不要购买。

E、临床检验科室要开展室内质量控制和空间质量控制,合格者争取参加城市质量控制评价活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智道时空】 ( 京ICP备20013102号-16 )

GMT+8, 2025-5-5 06:32 , Processed in 0.09680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