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16|回复: 0

从千团大战到美团崛起:王兴如何在外卖行业绝地求生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0130
发表于 2025-1-20 07: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小野

图片: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

“巷子尽头老人卖的热汤面,老后院里弥漫着香味”,这是李荣浩歌词中对小餐馆的生动描述。过去是多么和平的画面,但在外卖行业疯狂扩张的时代,这样的画面只能出现在人们的想象中。

千团大战

外卖残酷的发展史,千团大战硝烟四起,美团的绝地求生

一位投资者这样评价王兴:“他从死里复活了。”

这句话是对王兴最好的描述。在带领美团走向光明之路之前,王兴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十几个创业项目全部失败;而创立美团之后,王兴也确实经历了一场血雨腥风。

美团上线11天,窝窝团上线; 14天后,拉手网上线;三个月后,老网站大众点评也推出团购业务,24圈、糯米网上线……

类似这样的网站数不胜数。当时,中国市场上有5000多家团购网站。你我生活的每一个城市,都是这些网站拼尽全力的战场。正因为如此,当年的斗争被称为“千团之战”。

那么美团为何能在万千人群中脱颖而出呢?这个问题或许要从王兴当年的举动开始说起。

千团大战初期,美团仅处于市场第二梯队。当大家都在烧钱打架的时候,很多人对各个网站的资金问题提出了质疑。美团是面临质疑的人之一。

当时,王兴用一种极其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回答人们的问题。在宣布美团第二轮融资的发布会上,他当场向公众展示了美团的账户余额(6192.2122万美元)。

王兴的方法极其有效,可谓一石二鸟。一方面,他直接导致了很多竞争对手的垮台;另一方面,公众看到美团雄厚的资产后,对美团有了充分的了解,这也为美团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当美团脱颖而出的时候,还有另一个平台在等待机会。这个平台未来将是美团的竞争对手——饿了么。

野生生长

美团、饿了么疯狂增长,都是靠烧钱发展的。在发展初期,二者是平分秋色的。

前面说过,早期的美团就是靠着手中的资金在千团大战中生存下来的。这是支撑他们不断进步的动力。美团持续融资的背后,其实是他们想要立足行业的愿望。站稳脚跟的最好例子。

早年,美团在融资方面举步维艰,但好在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2014年5月,美团点评获得3亿美元C轮融资。

2011年7月,美团获得阿里巴巴、红杉资本5000万美元B轮投资; 2010年获得红杉资本1200万美元A轮投资。



这些投资之后,美团走上了更为正规的发展轨道,但很快就与阿里巴巴决裂了。阿里巴巴出售了大部分美团股份,只剩下1.4838%的股份。美团此后也正式依托了腾讯这棵大树。

通过对美团的持续投资,腾讯持有美团较大比例的股份。背靠腾讯的美团,尽管资金充足,却开始烧钱发展,通过低价吸引用户。为了获得早期用户积累,美团的竞争对手饿了么也没闲着。

2016年以来,阿里巴巴对饿了么进行了多次战略投资。 2016年4月,饿了么宣布获得12.5亿美元投资,其中阿里巴巴投资9亿,蚂蚁金服投资3.5亿。 2017年4月,两大巨头进一步增持饿了么,投资总额猛增。阿里巴巴以4亿美元成为饿了么大股东,拥有一票否决权。依托阿里巴巴的投资,饿了么也开始烧钱。在市场大大小小的竞争对手中,只有饿了么有能力与美团竞争。

两个平台在发展初期均通过资本支持获得了持续的发展动力。他们烧钱来赢得市场。增长模式并不令人厌恶,但疯狂的增长方式无法始终维持。两个平台最终都靠策略得天下。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两人的差距就变得更大了。

策略决定胜负

美团已经开始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但饿了么却很难跟上,差距很明显。

外卖市场的主要目标无非是一二线城市的用户,但这些地区的人数始终有限。想要获得巨大的市场,只能聚焦三四线城市,美团和饿了么也意识到了这一点。问题来了。

在发展过程中,两者都致力于“下沉市场”的开发,但差距还是比较明显。

美团从团购时代起就将战略目光聚焦于下沉市场。当时,“农村包围城市、低线粮仓供应核心城市”是美团的主要业务重点。

在发展初期,大众点评曾经让美团陷入了无所事事、专注于一二线城市发展的境地。但在美团因下沉市场获得巨大收益后,大众点评也开始将目光投向三四线城市,但此时已经为时已晚。

在抢占下沉市场方面,美团可以说是赢在了起跑线上,将众多竞争对手甩在了后面。但饿了么显然不如美团。

与美团相比,饿了么和美团存在明显差距。虽然我明白下沉市场的重要性,也尝试过很多次,但并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的成果。除了2018年初制定了一项名为“荒地开发计划”并实施一期之外,饿了么从未有过任何成果。即便是在大动作上,他们也被美团彻底击败。

如今,外卖平台占据了三四线城市50%的用户,其中70%的人选择了美团。饿了么的知名度并不高。也许这是因为饿了么落后的一个很大原因。

绝对优势

商店规模不同。美团占据绝对优势,饿了么很难反超。

以外卖为核心业务的美团、饿了么,必须通过商家的入驻来提升服务质量。这是势在必行的事情,但从体积对比来看,两者并没有什么区别。没有差距。



相反,美团在规模上完全击败了饿了么。

在外卖领域,美团以其独特的运营方式和进一步优化吸引了众多商家。 2020年,美团新上线品牌商家数量较2019年同期增长127%,这样的表现着实让人惊叹。

要知道,这些商家的进驻美团,保证了美团外卖的优质供应,也进一步提升了用户好感度。

相比之下,饿了么就没有那么出色了。数据显示,市场上除了美团和饿了么重叠商家占31.57%外,其余纯美团商家占比为52.75%,而纯饿了么商家占比仅为15.68%。其实出现这样的情况并不奇怪,因为美团会用数倍于饿了么的订单量来吸引商家。

没有人能够与金钱作斗争。诱惑之下,不少优质商家纷纷转向美团,这直接导致了饿了么目前难以扭亏为盈的局面。

支配

美团一路领先,但仍需自我反思,否则不会长久

表面上看,美团如今最大的竞争对手是饿了么,但这却是基于其核心的外卖业务。

如今,美团持续无国界扩张,给自己带来了许多强大的竞争对手:阿里巴巴、百度、滴滴、携程。它们都是美团前进道路上的巨大障碍。诚然,美团有自己的实力,王兴也有很强的个人能力,但他真的能凭一己之力践踏所有对手吗?

当美团着眼于扩张版图时,您有没有想过如何巩固已经建立的版图?

美团的另一个问题在于其涉嫌垄断性质。虽然它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但在烧钱博取用户关注后,美团却屡次被曝出“大数据杀戮”、“美团月付”等一系列问题。当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脱节的时候,美团不跑的时候,就是把人像韭菜一样耙起来切起来。

这样的企业怎样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呢?

写在最后:

事实上,不仅是美团,整个外卖行业现在都存在明显的弊端:在追求利润的过程中,平台失去了人情味。大街小巷里,无数的送货员骑着自行车到处跑,看似在拼命挣扎,但也背负着来自平台的压力。

网络上经常可以看到外卖员自杀的新闻。平台的发展实际上是建立在压榨外卖工人的基础上的。这种现象是非常可悲的。

一个好的公司必须有所有公司人员团结的文化。像美团、饿了么这样的公司想要发展,就必须把自己的利益和外卖员的利益结合起来。只有这样,他们才能长久。但他们现在所做的事情实在是让人不寒而栗。

如果不转变心态,改善企业结构,树再高,总有一天会被砍倒。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送货员可以使平台变得完整,也可以使其瘫痪。不要低估任何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智道时空】 ( 京ICP备20013102号-16 )

GMT+8, 2025-5-6 21:27 , Processed in 0.11637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