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37|回复: 0

中国航天局缺席国际宇航大会引发关注:签证问题成焦点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0

回帖

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59195
发表于 2025-1-17 11:05: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这次会议中,我错过了一个重要的航天机构。中国人(航天机构)在哪里?”

近日,在第70届国际宇航大会开幕当天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1000多名现场观众用手机投票,把这个问题放在了首位。造成这一幕的原因是,原定在会议正式议程中在华盛顿会议中心发表演讲的中国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没有出现。

在观众的“集体压力”下,即将上任的国际宇航联合会主席帕斯卡尔·埃伦弗罗因德将其归因于“时间冲突”,但没有给出进一步的解释。据现场人士透露,真正的原因是中国代表团赴美签证被阻。

虽然目前官方尚未对此问题做出回应,但对于签证问题的质疑绝非空穴来风。一段时间以来,美方普遍采取拒发签证、拖延签证、吊销赴美长期签证、盘问、骚扰中国学者、学生、工商界人士、科技人员等措施。仅去年一年,就有30名中国学者遭遇“签证封锁”。

为什么不让中国参与美国“登月门户”的建设?在美国选择合作伙伴的标准是什么?会场大屏幕上展示了观众关心的问题。

对此,出席会议开幕式的美国副总统彭斯直言,必须推动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航天合作,美国必须与“志同道合、热爱自由”的国家合作。显然,中国不在美国人的价值判断之列。

毫不奇怪,这一说法遭到了与会代表的批评。 “我不会因为别人的想法与我不同而停止合作。相反,这才是合作的理由。” “我希望与中国一起进行月球探测。”合作”……



然而,这样的愿望在这次会议上将很难实现。讨论航天国际合作的航天大会,排除了航天领域领头羊中国,其权威性和价值自然大打折扣。

新中国航天奋斗史上,有过太多的拒绝。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曾直言:“造火箭、造卫星、造‘嫦娥’,别人不会卖给你一个零部件,但他们会封锁你,或者在其他方面阻挠你。”一句话,杀了你。我们只有一条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主创新。”

还记得20世纪90年代,中国想加入国际空间站计划,但NASA根据《瓦森纳协议》和《沃尔夫条款》,断然禁止与中国开展一切形式的航天合作。正是在那个时候,中国下定决心要建造自己的空间站。

转眼20年过去了,中国实现了首次载人航天飞行、首次太空行走,并发射了第一个真正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 2022年左右,中国将建成第一个空间站,而之前拒绝我们加入的国际空间站也将在2024年退役并坠入太平洋。届时,世界上只有中国拥有空间站。

西方曾经天真地认为,通过《瓦森纳协议》可以锁定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发展,但他们可能忘记了,进入21世纪,中国已不再是当年的贫穷农业国。巨轮一旦向前推进,就永远不会停止。

这似乎是一个穿越时空的场景。 2018年底,“嫦娥四号”探测器实现人类历史上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在工程研发的推进过程中,美国人提出了延长中继的要求。卫星的使用寿命以及“嫦娥四号”上信标机的安装情况。

一些曾经解雇我们、将我们拒之门外的人现在开始和我们一起工作。正应了那句话:昨天你不理我,明天我就让你无法触及。然而,谁知道这一路走来,我们受到了多少冷眼和嘲笑,经历了多少艰辛和辛酸?

以前我们花近10亿进口盾构机,动不动就得看人脸色。外国专家甚至没有向我们展示维修过程,而且警戒线将中国人拒之门外。 2015年,国内首台大直径铁路盾构机打破了国外近百年的技术垄断。目前,中国盾构机占据全球三分之二的市场份额,带动国外同类产品价格下降40%。



曾经,港珠澳大桥面临施工难度最大的海底隧道沉管段。我们出资3亿元,换取施工最困难部分的技术支持。但对方回应:3亿只能为你唱一首歌,一首祈祷歌。面对这样的屈辱,我们花了几年的时间摸索,终于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荷兰人最终不得不承认,中国已经成为世界领先的隧道技术强国。

有一次,美国人在一次军事演习中关闭了GPS,导致我们的几枚导弹完全失靶。从这一刻起,我们决定,无论花多少钱,我们都要建立自己的卫星定位系统。如今,“北斗”网络已正式从“区域性”走向“全球性”,明年将成为中国标准。没有人能够再蒙蔽中国人民的“眼睛”了。

有一种力量,被封锁!当彭斯嚣张地宣示美国人的“合作”标准时,我们已经可以坚决回应:中国人上太空不需要美国签证!

1990年代初,当俄罗斯和乌克兰讨论如何处理辽宁舰前身瓦良格号时,黑海造船厂厂长马卡洛夫感叹道:

“航母需要苏联、党中央、国家计委、军工委和国防工业九部委,600个相关专业,8000家配套厂家。总之,需要一个伟大的国家来完成”只有大国才能建立,但这个强大的国家已经不复存在了。”

历史总是会重演。 70多年前,钱学森、邓稼先、赵忠尧、华罗庚的祖国科技梦就像马卡洛夫的航母梦一样遥不可及,只能寄托在大洋彼岸。历史不会简单地重演。后来,在毛主席新中国的感召下,“梁园虽好,非长居”。他们陆续回国。在艰难的岁月里,他们创造了辉煌的历史,为国家的成功做出了贡献。今天伟大中国的基础已经奠定。

这种精神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智道时空】 ( 京ICP备20013102号-16 )

GMT+8, 2025-5-5 14:24 , Processed in 0.09310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