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35|回复: 0

中天金融巨亏139亿,罗玉平跨界金融布局失败,股价创历史新低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0

回帖

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59198
发表于 2025-1-16 00:03: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美国编辑:肖丽娅)

经济观察报记者张晓辉致电罗玉平采访,但他不再接听,始终按下了按键。

他所经营的中天金融集团股份有限公司(.SZ,以下简称“中天金融”)以百亿巨亏的业绩预告震惊A股市场。

2023年1月19日晚间,中天金融发布公告,预计公司2022年亏损125亿元-139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94.82%-116.64%;所有者权益为-6亿元至-20亿元。

1月20日,中天金融股价跌至1.46元,2月17日跌至1.29元,创历史新低。

中天金融实际控制人、董事长罗玉平曾规划中天金融从房地产行业跨界金融,尤其是大力投资“保险”主线。然而,中天金融向综合金融转型充满荆棘——“蛇吞象”收购中国人寿股权的70亿保证金被“套牢”;流动性紧张,房地产和金融业务收入下降,中融人寿投资遭遇雷雨。盈利缩水……预计2022年将遭遇巨额亏损并资不抵债,这家在A股市场摸爬滚打29年的上市公司已然面临退市风险。

曾经的贵州首富罗玉平如今却很难实现自己的“金融梦”。

1月30日,中天金融收到深交所关注函。深交所向中天金控提出营收、利润同比下降的具体情况及主要原因;是否具有充足的债务偿付能力,是否存在流动性风险;计提减值准备是否充足、合理等6个问题。

经济观察报记者致电中天金控董事会秘书办公室,询问公司资不抵债后是否会进入破产重整或破产清算,目前是否有债权人正在对公司申请破产重整。 。

中天金控董事会秘书室工作人员回应:“破产重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们现在无法预测答案并说它可能或不可能。如此重大的事情需要管理层讨论经营决策。我们目前还不能下结论。目前还没有债权人针对我们申请破产重组。”

2023年2月10日,中天金融就2022年巨额亏损、资不抵债等多项问题向深交所作出回应,回复中透露了中天金融巨额亏损的答案。

贵州首富

罗玉平,贵州首富,1966年5月出生于四川合江。这位传奇商人最初是一名“承包商”。巅峰时期,他拥有贵阳市一半以上的房地产项目,因此业内也有“罗半城”之称。 “ 标题。

2020年3月20日,罗玉平以百亿元财富位列“2020胡润全球房地产富豪榜”第191位。罗玉平是贵州首富。

然而三年后,罗玉平成为贵州省负债最高的民营企业家。从首富到“第一败家”,只用了三年时间。

中天金融2022年三季报显示,罗玉平通过金石奇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石奇国际”)持有中天金融38.96%的股权,目前这部分股权已全部质押。

中天金融前身为中天城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证券前身为“中天城投”,以房地产开发为主营业务; “中天城投”之前,也称“世纪中天投资有限公司”。 ”,该证券一度被命名为“世纪中天”。

2017年,房地产商人罗玉平带领中天城投转型金融业。今年3月,中天城投更名为中天金融。

从房地产行业发家致富——然后通过金融行业“从钱中赚钱”,几乎是中国大多数私人房地产业主的梦想。无论是恒大老板许家印、宝能老板姚振华,还是贵州首富罗玉平,他们的想法都是一样的:用房地产赚的钱或者融资的钱去收购金融公司的股权,尤其是那些热衷于控股的金融公司。长期注资保险公司的股权。

2015年,公司股价达到顶峰时,中天城投总市值突破2000亿元。

金融“埋雷”

2013年,中天城投出资9443万元参与贵州银行募资计划,以每股1.33元的价格购买贵州银行7100万股股票,收购增资后贵州银行约1%的股权增加和份额扩大。

在贵阳银行2014年招股书中,中天城投以2925万股排名股东第15位,占比1.63%。

这两项对地方银行的股权投资是中天金控在金融领域的早期投资和探索。 2015年,各大金融产业布局开始。

2015年,中天城投通过子公司贵阳金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阳金控”)出资20亿元,间接收购中融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阳金控”)。 “中融人寿”)20%股权。

2016年9月中融人寿增资扩股中,中天城投通过两家子公司合计出资18.633亿元,中天城投对中融人寿的持股比例增至36.36%。与此同时,贵阳金控9月在北京产权交易所以20亿元收购清华控股有限公司持有的1亿股中融人寿股票及2亿股中融人寿增资认购权。由于保监会规定保险公司单一股东持股最高不能超过51%,因此在斥资超过60亿后,中天城投对中融人寿的持股比例被定为51%。

2015年12月,中天城投出资30亿元收购中天国富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原“海基证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天国富证券”)66.67%股权,成为其实际控制人。中天国富证券注册地由上海迁至贵阳,成为贵州省首家注册的民营法人证券公司。

完成对中融人寿和中天国富证券的收购后,更大的收购机会出现在罗玉平面前。正是这笔交易,让罗玉平现在处于不利的境地。

2017年,已更名的中天金融支付了70亿元定金,希望收购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中国人寿的规模是中天金融的数倍,罗玉平在金融行业“蛇吞象”的野心昭然若揭。

2019年年报显示,中天金融实现营业收入126亿元,净利润11亿元。虽然较2018年、2017年有所下滑,但总体来看,中天金控业务向好,盈利。 。 2019年,公司金融业务也实现营业收入88.6亿元,同比翻倍。

业绩拐点



2021年之前,中天金融并未出现业绩爆发,但2020年年报显示,中天金融营业收入从上年的126亿元骤降至71亿元,降幅超过40%;净利润从11亿元下降。人民币跌至5​​.7亿元,下降48%;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中天金融的净利润才1亿多一点。

一切才刚刚开始。

2021年年报显示,中天金融披露亏损64亿元,营业收入降至57亿元。市场震惊。中天金融的股价也从六年前2500亿元的峰值跌至140亿元。 ,90%的市值被抹去。

2021年年报将于2022年4月29日晚间披露。当天晚间,中天金融还公布了一件更为重要的事项——公司债务违约公告。中天金融表示,截至2022年4月29日,公司及控股子公司逾期债务本金合计40亿元,占公司2021年经审计净资产118.9亿元的34%。

40亿债权人中,有长安信托、兴业银行贵阳分行、昆仑信托、珠海横琴融投商业保理有限公司、上海捷泰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等5家公司。其中最大的就是长安信托的20亿元,连长安信托的项目都不是,这是罗玉平引以为傲的贵阳国际金融中心。

中天金融表示,公司正积极与相关债权人协商和解方案,包括但不限于延期、部分偿还等,力争尽快与债权人就债务解决方案达成一致;同时,公司将加快推进住宅、商业、公寓、车位等资产剥离,加快应收账款催收,充分筹措偿债资金。

但债务滚雪球却越来越大。

2022年10月14日,中天金融新增逾期债务26.22亿元。

2022年11月22日,中天金融新增逾期债务27亿元。

2022年三季报显示,中天金控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346.5亿元,长期借款33.9亿元,应付债券46亿元。这三项总和超过400亿元。

中天金融在公告中承认,公司遇到流动性紧张。

中天金控负债总额1533.68亿元,资产总额1583.04亿元,资产负债率达96.88%。

值得注意的是,中天金控斥资超60亿收购的中融人寿2021年录得亏损65.36亿元,净资产负33亿元。中融人寿投资的金融资产涉及的主要产品包括“天津远景共创3号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20申业03”、“21申聚01”和“中民信托-置信” 763”“豪博能汽车项目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深圳市紫竹新兴产业升级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公司)” )、“五矿信托·汇智9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以及房地产公司债券等。这些产品主要来自恒大集团、宝能集团和海航集团。

大损失之后大损失

2023年1月20日,中天金融披露超出市场预期的亏损:预计2022年净利润为亏损125亿元至139亿元,净资产直接亏损为负值,幅度为—— 6亿至-20亿。中天金融发布退市风险警示称,因2022年净资产为负,公司可能被深交所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2月10日,中天金融回复深交所关注函称,公司主要从事房地产、保险、证券业务。所有三个主要部门都经历了严重的收入下降或损失。

受房地产行业及公司房地产开发进度影响,中天金融2022年无新竣工交付的房产,结转的房地产销售收入主要为前期及本期已销售房产的销售收入。并符合收入结转条件。公司预计2022年房地产销售收入较2021年下降50%以上。

受国内外经济环境、疫情反复、证券市场波动等诸多因素影响,中天国富证券2022年投行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下降70%以上。成本与收入下降比例不匹配,营业利润同比下降。

由于流动性紧张,公司未能按期偿还部分债务。公司因债务逾期而面临诉讼、仲裁、银行账户冻结、资产冻结等风险,对公司生产经营造成较大影响。

中天金融解释称,公司2022年亏损超过100亿的主要原因是:公司计入当期损益的借款费用较大,约为58亿元;金融子公司的咨询承销等投行业务收入下降,公司金融子公司资产端业务(境外投资)收入较低,无法覆盖成本,造成较大损失;由于金融子公司本期亏损等原因,预计对收购金融子公司形成的商誉减值准备9亿元至16亿元;房地产销售收入结转本期。与去年同期相比亏损和房地产存货减值分别为9亿至13亿元。

中天金融还表示,截至2023年2月10日,公司逾期债务目前为94.9亿元,债务偿付能力存在不确定性。

收购中国人寿遭遇挫折

深交所在关注函中向中天金控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2017年,其计划支付70亿元保证金购买中国人寿股权。相关押金尚未收回,为何未计提减值准备?

这是一个很长的故事,跨度长达6年,也被认为是罗玉平如今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

说到中国人寿,就不能不说明天的实际控制人肖建华。 2022年8月19日,因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违背信托使用委托财产、非法使用资金、单位行贿等四项罪名,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判决认定肖建华为中国人寿实际控制人。

2017年春节后,肖建华被有关部门立案调查。此时的中国人寿正处于快速成长期。监管统计显示,2016年,中国人寿总保费1815亿元,排名市场第四。

这个时候,如果他有能力完全掌控中国人寿,那么罗玉平就能从贵州首富一跃成为中国顶级富豪之一。毕竟以中国人寿近4000亿的总资产,市值突破千亿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2017年8月21日,中天金融因重大资产重组而停牌。停牌的原因是试图收购中国人寿。

2017年11月20日,中天金融和中国人寿的两家股东北京千禧世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千禧世豪”)和北京中盛世纪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盛)世纪))签署股权收购框架协议。中天金控的目标是收购中国人寿21%至25%的股权,交易金额不超过310亿元人民币。



这意味着,本次交易对中国人寿100%股权的估值在1240亿元至1476亿元之间。

2017年12月28日,中天金融与北京中盛世纪、北京千禧世界签署补充协议。在补充协议中,双方同意中天金融支付保证金70亿元。双方还约定,如因北京千禧天地或北京中盛世纪的原因导致本次重大资产购买无法达成,北京千禧世豪及北京中盛世纪将向双方支付本次重大资产购买约定的定金金额。次数将返还给中天金融;若因财务原因无法完成本次重大资产收购,则本次重大资产收购保证金不予退还;若因不可归责各方原因导致本次重大资产购买事项无法完成的,则本次重大资产购买事项保证金将退还给公司。

事实上,中天金融账面上并没有那么多资金来支持其对中国人寿的股权收购。交完70亿定金后,罗玉平想到了一个办法:通过剥离中天金融的房地产业务,中天城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天城投集团”)100%股权)以246亿元的价格出售给其控制的贵阳金石奇实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石奇实业投资”)。该股权以现金支付,分三期支付。

为完成对中天城投集团股权收购,罗玉平引入浙江浙商产金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商产金”)及贵州当地地产合作伙伴成立金石奇实业投资。 2018年3月29日,中天金融披露,金石奇实业投资签署正式方案(修订草案),拟收购中天城投集团100%股权。此次价值高达246亿元的股权收购将在60个工作日内完成。结束。

从时间上来看,或许可以看出罗玉平收购中国人寿的急切心情。 2018年4月27日,中天城投集团100%股权转让给金石旗实业投资。此时,金世奇实业投资已完成第二期股权支付,剩余的最终股权收购支付也很快完成。 。

但这是一项值得怀疑的交易。金石奇产业投资正是为了此次交易于2018年2月成立的。金石奇实业投资实际控制人为罗玉平,注册资本185亿元。股东为浙江产融(投资80亿元)、贵州中金联控房地产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贵阳恒森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投资1.5亿元)。亿)、金石奇资本有限公司(投资25亿)、金石奇国际资源有限公司(投资35亿)、大西南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

其中,浙江产业金融还承诺向金石奇产业投资再贷款100亿元,总投资180亿元,帮助金石奇产业投资完成对中天城投集团100%股权的收购。

中天金融公告显示,短短60个工作日内,金石奇实业投资如期完成了对中天城投100%股权的收购,并将246亿元股权价款支付至中天金融账户。这样算下来,加上已经缴纳的70亿元保证金,中天金融手头至少有316亿元,可以覆盖国寿股权310亿元的交易金额。一位曾经为肖建华工作的人士向经济观察报透露,当时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出了问题。一方面,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因为肖建华而被调查,另一方面又发生了内部举报事件。举报人称,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某资产公司负责人拟通过奇瑞增资扩股项目间接向罗玉平提供140亿元,作为收购中国人寿的资金。

本次140亿资本的概念路径为:中国人寿作为实际投资人,贵州中汇高端制造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州中汇”)作为投资主体,受让方为贵州中汇高端制造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州中汇”)。奇瑞控股51%股权,奇瑞参股18.52%股权,入股贵州中汇后,罗玉平为实际控制人。至于如何间接向罗玉平提供140亿元,上述人士没有提供具体信息。

该人士称,肖建华听后勃然大怒,更换了资产公司负责人,并叫停了该项目。

随着肖建华案的深入调查以及上述国寿内报事件的发酵,中天金控收购国寿股权存在不确定性。

一位内部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老罗(罗玉平)想转型金融业,非常执着,包括高价收购海基证券、引入成熟团队运营中天国富证券。然而,当中国人寿提供资金投资奇瑞时,这件事却失败了,数亿存款损失殆尽。为了收购中国人寿的股权,他花费了大量的精力、财力、物力。

中国人寿股权收购的情况突然发生变化。中天金融出售中天城投集团高达246亿元股权,为收购筹集资金,也引发了突变。

2018年12月12日,中天金融公告称,根据贵阳市政府出具的函件,已完成交易的金石奇实业投资与中天金融股权收购终止,现金246亿元返还金石奇实业。投掷。

此外,中天金融还公告称,收购中国人寿21%至25%股权短期内无法完成。肖建华案发生后,中国人寿也被银保监会派出的工作组接管。此次收购持续至2022年7月16日。

为了实现对中国人寿的收购,罗玉平下了一场“豪赌”,但最终未能如愿。中天城投集团的房地产业务也开始下滑,尤其是2020年之后。

2021年8月,中天金融再次试图出售中天城投集团100%股权。转让价格为180亿元,比三年前足足减少了66亿元。但即便是这个价格,双方依然无法达成协议。贸易。

中天金融筹集310亿元收购中国人寿股权的努力“遭到严重破坏”。目前这70亿元押金能否收回还不得而知。

近三年来,房地产企业跨界金融行业,爆发多起。比罗玉萍的故事更广为人知的还有许家印的恒大财富和姚振华的前海生活。故事大体相同。本质上,原因是相似的:通过金融公司获取和筹集的资金,无论有没有杠杆,都投资于这些公司最擅长的房地产项目,资金使用成本很高。或者在同行项目中,比如中融人寿的基金就投资了海航、恒大的项目。

该项目一旦爆发,就会引起连锁反应,沿着担保关系传导到一家又一家与实际控制人相关的公司。如果使用杠杆,爆炸会更快,债务会更高,最终导致公司巨额损失。

如今,罗玉平一方面竭尽全力收购中国人寿,却遭遇挫折;另一方面,中天金融的房地产业务因疫情因素和房地产行业衰退而陷入低谷。中天金融在贵州最大的项目贵阳国际金融中心项目,目前因贷款合同纠纷与渤海人寿、长安信托提起诉讼。

判决书网站显示,罗玉平、金世奇国际、中天金融均涉及多起借款合同纠纷。罗玉平持有的中天金融股权也面临被司法部门冻结的风险。

很多投资者已经坐不住了。

在深交所互动交易所,有投资者质疑:“首先,中天金控和中国人寿重组已经五年多了,为什么每个月还发帖?除了改了,没有任何变化。”散户股东应该有权了解真实情况,请问中天金控对中国人寿有投票权吗? 其次,中天城投集团入股后公司的主要业务定位和发展方向是什么?回来了?

中天金融回应称,本次重组相关信息以公司公开披露信息为准。公司将多措并举,不断强化经营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推动业务稳健发展,努力提升经营业绩。

2023年1月30日,中天金融继续发布《重大资产重组进展公告》称,收购中国人寿股权面临不确定性,存在存款损失风险。

面对深交所“为何不对70亿元存款计提减值准备”的质疑,中天金融表示,最终以2022年年报为准。

截至2月17日收盘,中天金融股价1.3元,总市值91亿元,较2022年最高市值蒸发逾100亿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智道时空】 ( 京ICP备20013102号-16 )

GMT+8, 2025-5-5 14:27 , Processed in 0.06770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