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36|回复: 0

无人机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中的应用与张健老师的生态探索故事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0279
发表于 2025-1-15 14: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今,无人机遥感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生态环境领域。小飞机,承载着人们对生态环境深入探索的渴望,盘旋在蓝天。

说到无人机,我们生物技术与环境学院有一位“大师”——张健老师。张老师总是自谦“只是爱好,不是专家”。事实上,张健老师不仅在无人机领域有着广泛的研究,对于生态的其他方面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今天,请跟随小编,了解一下这位生态“大人物”的故事——

在正式采访之前,编辑们就已经知道张健老师是一位谦虚、幽默、具有特殊分享精神的学者。他平时喜欢和大家分享自己学到的最新的学术动态和研究成果或者一些实用的方法和技巧。

与张老师交流后,我们发现张老师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知识渊博的专家导师,更是一位平易近人的前辈。或许是丰富的经历赋予了他“东篱下采菊”的悠闲自在的态度,又或许是“生态人”的身份让老师浑身散发着一种自然而友善的气质。由内而外。

导师介绍

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

张健老师

毕业于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于华东师范大学从事生态多样性研究

研究方向

生物多样性、宏观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物地理学、生态信息学

工作经验

2016年-

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

2015-2016

博士后研究员

丹麦奥胡斯大学生物科学系

2013-2015

博士后研究员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可再生资源系

2009-2013

保护生物学博士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可再生资源系

导师访谈

一、“教育之立,以读书为本”

“我是一个藏书狂,现阶段我主要阅读专业报告或学术论文,最好是与自己研究方向相关的。但在本科期间,我追求广泛的阅读,阅读的书籍范围很广。例如,历史人物鉴定《论述》等历史唯物主义书籍,西方学者对中国植物考察等中外植物插图,以及一些中西哲学书籍。

“研究生往往会阅读比较专业的内容,当然,他们在业余时间也阅读了大量的科普书籍。特别推荐大学生阅读《生物大灭绝时代》和《银杏》这两本书。本科阶段的特点是:时间充裕,在专业学习的同时需要大量阅读。”

张先生说,工作后,他很少有足够的时间安静地读书,就像上大学时一样。所以,每次出差,他都会非常享受短暂却又特别宁静的云端阅读时光。学会利用业余时间读书对我们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俗话说“读得越久,读书的味道就越深”。张老师一再强调日积月累的阅读对于我们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性。

虽然如今的阅读环境越来越快餐化,大众的内心也越来越浮躁,但这并不能成为我们逃避读书的借口。相反,我们需要的是用平静的心态去打开每一本书。对于本科大一、大二的学生来说,应该尽早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每个人的自我提升都离不开一点点的读书。一滴积累。

“生态研究是一个综合性领域,依赖于其他学科的知识,比如生物学、植物地理学、植物分类学、计算机科学等。如果你在专业学习过程中能够多阅读、学习相关专业知识,你将能够跨学科的内容会慢慢渗透到学科中,这将有助于增强对学科的理解。”

读书要么是“博览群书”,要么是“钻研提炼”。鲁迅先生认为读书“必须像蜜蜂一样,采摘许多花朵,才能结出蜂蜜”。张健老师的指导也是如此:当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时,比如在本科阶段,我们可以通过广泛阅读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弥补自己在专业学习上的短板,全面了解为我们今后更深入的专业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我的本科时光已经过去了,如果要说那些年最好的经历就是自行车协会,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大一暑假期间穿越西北五省的“黄河之旅”。在不断的疲倦和劳累中,累了的时候我会经历挑战,常常因为疲惫而躺在路边休息;我也充分享受旅行过程的美好,在旅途中获得感悟,体验成功。 ”

“我们领略了中国西北雄伟而独特的地质风光,遇到了有趣而难忘的人,经历了许多校园里完全没有的非凡经历。这次旅行经历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更是作为一名生态学家的必要步骤。”学习知识,生态研究必须亲身经历。”

这就是所谓的“知行合一,至善终”。对于一个生态学者来说,不应该只看书看报,更要到野外实地考察,观察山水人文。否则,在研究方向的迷雾中,如何判断某个指标是否被纳入考虑范围呢?毕竟,“你在纸上看到的最终是肤浅的,但你知道你必须详细地去做。”

3、“知者不如善者,善者不如乐者”

“要走科研之路,首先要探索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方向,阅读资料了解目前的研究进展——以前是否有人做过,或者是怎么做的,打开思路。之后那,那就联系相关领域的老师进行交流,在老师们的理解和支持下,就可以开始科研进程了。”

兴趣对于科学研究非常重要,可以来自自我修养。张健老师从未失去对生态研究的热情,因为他总能找到其中的乐趣。

科学研究本身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如果你发现的问题得到了解决,科学研究就转化为学习的过程;如果还没有解决,科学研究就是一个发现的过程。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答案,收获探索未知的成果。这就是科研的脚步,也是科研的魅力。

4.“生态研究的路还很长很长”

“现阶段生态学中的遥感技术刚刚起步,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帮助。现在借助一些高新技术,很容易获得所需的数据。比如利用无人机可以为调查垂直信息提供很多便利;相比之下,过去每一条信息和数据的收集都必须由研究人员亲自完成,这不仅辛苦,而且还存在隐患。”

“不过,生态研究似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比如,如果一个研究站测量20公顷样方内所有树木的胸径,需要20多人才能一起测量。”需要一年的时间,这太长了。”

生态研究的源头是西方博物学,源远流长。然而,由于意识形态的限制,生态学直到进化论蓬勃发展才产生重大成果。

时至今日,生态学仍有许多未探索的领域和无数的问题,等待着一代又一代的研究人员慢慢攻克。例如,当前生态学的热点问题包括全球变化、生物多样性、生态退化、生态恢复与重建、生态经济等。我们期待有兴趣的学生继续学习。 “如果数名人,看看现在!”



5.“也许我是比较‘幸运’的人之一”

“我是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的博士毕业,导师给了我很多指导。虽然我随后从事的两个博士后的研究方向与我之前的研究很少有重叠,但每次都是一个新的发现”正是这些不同的工作和学习经历,极大地提升了我的思维,给了我不同的感受和理解,赋予了人生不同的意义。”

“第一个博士后在加拿大从事棕熊保护项目的生态保护,第二个博士后在丹麦从事全球范围和史前问题的研究。扩大自己的研究范围,从不同的角度理解研究方向很重要。研究规模的变化、点与面的结合,都会影响研究者思维和视角的转变,这是开辟新领域的最佳途径。”

张謇老师在生态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多成就,但他仍然谦虚地将自己的成就归功于运气和良师的指导。成功人士似乎都有同样的想法。他们总觉得自己有今天是因为运气,但我们知道,成功的背后是无限的努力和坚持。

6.“留学路上,独立是最重要的。”

“我觉得本科阶段出国留学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当然,如果想通过交换生拓展视野,那就另当别论了。随着国内科研水平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顶尖实验室而且优秀的导师不断涌现,在中国也能得到很好的教育平台。”

“出国留学最重要的是独立。无论是生活还是科研,都需要有独立的精神。生活上的独立就是衣食住行都能养活自己。首先,你不能让自己挨饿吧(笑)?生活中我们不能再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人了,而是应该独立,经得起生活的考验。 ”。

“研究生一定要有独立探索的能力,毕竟导师不会像高中老师那样一步步教你,很多时候只是指明方向,剩下的就交给你自己去探索了。”半年或者一年。”

对于打算出国留学的学生来说,首先要明白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不能为了留学而留学,而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比如,你现在具备什么素质和能力,你想得到什么样的帮助,最终你会取得什么样的成就,这些都需要仔细考虑和考虑。

一个人随着成长,无论是生活中的自我探索和发展,还是科学研究,能得到的帮助都会越来越少,只能更多地依靠自己。学会独立,是每个人一生中迟早都要面对的事情。

7、“只有心静,才能成就大事。”

——张健老师寄语

“就像考试有起起伏伏、成绩不理想一样,科研也有无聊的时候。人生总会有困难的时候。你无法改变事实,但你可以改变态度。如果你看心态平和的面对很多问题,你会发现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风风雨雨总会过去的,积极的心理暗示会帮助我们找到走出逆境的出路,俗话说,一切都会突然变得美好。更清楚了。”

但这种独立的精神和自由的思想却绵延数千年,与天地同长,三光永恒。

——陈寅恪

这是陈先生给王国维先生的题词中的一段话,论述了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只有“独立精神、自由思想”才是其不竭的动力。

从书中了解世界的奥秘,体会前人的精神;反思自我,拓展知识内容。这也是张老师喜欢这句话和他的做法的原因。

书籍推荐

张健老师推荐了几本有关生态的科普书籍。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借一下哦~

银杏:一棵被时间遗忘的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智道时空】 ( 京ICP备20013102号-16 )

GMT+8, 2025-5-7 02:17 , Processed in 0.06233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