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87|回复: 0

广东产业园区:经济增长极,创新资源聚集地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0

回帖

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58497
发表于 2024-9-16 00:40: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广东“产业园区”历经数次迭代

1979年,随着南海之滨一声惊雷,我国第一个工业园区——蛇口工业区崛起,开创了我国“园区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截至2021年,我国共有国家级经济开发区230家、国家级高新区169家,两类园区GDP合计达29万亿元,占全国GDP比重达25.3%,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不断提升。

广东作为经济大省,工业园区数量众多,据广东省工信厅统计,目前广东共有省级以上工业园区161个,包括高新区、经济开发区、省级工业园区、综合保税区等,主要发展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产值占全省40%左右,已成为广东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各地积极探索以园区建设聚集创新资源、培育新兴产业、做强补齐产业链、促进城镇化发展。

在广州花都,矗立着华南地区产业集中度最高、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的汽车产业基地。不到20年的时间,这片约7万亩的土地创造了1.9万亿元的总产值、2400亿元的税收贡献。到2021年,花都汽车城年产值由最初的114亿元增长到1749亿元,实现了15倍的飞跃。

在佛山,广东省首个食品饮料特色产业园——佛山市三水区国际水城饮料食品基地也从过去的几千亩扩大到如今的3.8万亩,年工业产值从最初的9.53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520亿元,聚集了嘉士伯、百威、红牛、健力宝、可口可乐等150多家食品饮料及上下游企业,志在成为万亿级产业集群。

位于珠江口西岸首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珠海市西南部,总面积57万亩的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形成了以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石油化工、清洁能源、港口物流为主导的临港产业格局,成功引进英国BP、壳牌、美国路博润、比利时索尔维、香港和记黄埔、中石油、中海油、中船、神华集团、华润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入驻。



打造产业集群、提高亩产、提升产业竞争力,诸多案例证明同一个事实:“园区经济”已成为广东产业发展的核心载体,实现了数量的提升和效率的提升,但路径却各有不同。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发现,作为国内“园区经济”的先行者,广东工业园区历经40余年的更新迭代,从最初“要素聚集”阶段的园区1.0时代,发展到注重产业链的2.0版本,并正在探索构建产业生态、产业共同体的3.0版本。

“村村火光、户户炊烟”的村级工业园区是工业园区1.0时代的集中体现,花都汽车产业基地、三水区国际水城饮料食品基地是2.0时代的典型代表,而以东莞松山湖高新区为代表的工业园区则已步入3.0时代。

园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构建创新生态体系,聚集了以散裂中子源为代表的一流大科学装置、以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为代表的一流科研平台、以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为代表的一流高校、以华为、生益科技为代表的一流高新技术企业。2021年,园区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15.28%,规模以上企业科技研发(R&D)投入占东莞市的29.55%,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均超过50%。

这一发展战略在国际上早已有迹可循,美国硅谷、中国台湾新竹、印度班加罗尔、英国剑桥等被公认为世界级工业园区的八大工业园区,其共同特点是发展迅速、工业领域走在世界前列、注重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并建立了适合园区自身发展的模式。例如,硅谷就通过技术创新和高科技产业发展,有效应对了经济波动。

提升创新能力是园区升级的关键

“产业集群是园区经济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打造产业生态。”暨南大学工业经济研究院院长陶峰在接受南方财经采访时表示,在当前国内外形势下,供应链安全稳定非常重要。“园区经济”的一个重要点,就是实现内部分工的细化和深化,更好地发挥市场内在的增长动力。



此外他还指出,依托产业生态系统的园区经济,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土地集约利用,同时也有利于人才的流动、交流、互相学习,在沟通碰撞的过程中,也有利于推动集群创新发展。

从全国看,产业园区是我国科技资源、研发活动、创新成果最集中的区域,培育了一批具有较高影响力的高新技术成果和企业,成为我国抢占国际科技制高点的优先区域。但创新是不少产业园区的短板。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注意到,广东产业园区综合实力和创新能力亟待提升。在赛迪顾问发布的《2022中国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榜单》中,江苏省占据19席,浙江省占据9席,广东省仅占据8席;在另一份2022中国先进制造业产业园区百强榜单中,仅江苏省就占据24席,占比近1/4,广东仅以10席位居第二。

分析人士指出,广东排名落后于江苏,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集聚创新资源的能力存在差距,这也意味着广东必须加快优化提升园区发展绩效,打造更多符合产业生态要求的2.0、3.0升级园区。

事实上,广东正在行动。2021-2022年,广东开展了第一、二批特色产业园区申报评审,已评审38个特色产业园区,园区产业特色覆盖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中的16个。这些园区特点鲜明:一是“大”,如第二批特色产业园区中,规划面积超过1万亩的有14个,占比超过70%;二是“新”,这些特色产业园区连续覆盖了广东省战略性产业集群;三是“效”。按照最新思路,广东强调要坚持“亩均”,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让最优秀的项目获得最优秀的资源要素,从而进一步提高单位土地产出、税收和单位劳动生产率。

从地方看,以佛山为例,该市此前实施村级工业园区升级改造三年行动计划,提出按亩效益考核标准建设一批千亩、万亩的现代主题产业园区,提升先进制造业集群竞争力。今年,佛山首次提出高水平打造“十大创新引领特色制造业园区”和高质量打造“十大现代服务业集群”;梅州高新区对“亩效益考核”改革成果显著的企业设立专项资金奖励,并设立产业人才奖、精英人才奖、产业发展先锋奖等。

此外,广东也在尝试探索“学科+产业”园区发展新模式。近日,由中山大学、广州市政府、龙头科技企业联合打造的生物医药与新出行未来产业科技园入选全国首批10家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试点单位。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首个未来产业科技园,该项目将通过科研攻关、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式,加速聚集人才、技术、资金、数据等创新要素,完善创新创业生态,探索未来产业新模式、新路径,开展产业新生态建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智道时空】 ( 京ICP备20013102号-16 )

GMT+8, 2025-5-4 15:16 , Processed in 0.09136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