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60|回复: 0

深圳光明科学城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一期建设完工,新医科新工科重点发展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1870
发表于 2025-1-4 08:54: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扩张

南都讯记者程晓梅实习生吴开成 今年6月,深圳光明科学城象山的荔枝开始红了,被象山包围的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也成熟了!

6月19日,中山大学举办媒体开放日活动,邀请媒体参观深圳校区。南都记者从中山大学获悉,该校深圳校区一期建设已于6月竣工。校园建设从破土动工到竣工仅用了五年时间。 “深圳速度”再次被中山大学见证。

实现差异化发展

重点建设新医学、新工科系

漫步校园,建筑依山而建。已建成面积19700平方米、1730个座位的中山堂。体育馆也是按照国内高校少见的“甲级活动场馆”高标准建造的。中大旧校舍传统的建筑“三段式”构图在这里依然清晰可见。骑楼柱廊、尖顶风格、经典的“中大红”和独特的绿色琉璃瓦也让校园传承了老校园书院建筑的文化精髓。

深圳校区以新医学、新工科为主要特色,拥有从本科到博士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

走进各个院系,实训设备的大量投入,师生们都感受到了满满的诚意。 “在深圳校区的P2+实验室,学生可以使用真实的病原体来训练实验技能。”公共卫生学院(深圳)院长钱军表示,P2+实验室除了承担教学和科研任务外,还与广州校区北校区的P3实验室以及香港中文大学华南高等学校合作。一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共同构成中大生物安全实验室集群,将成为国家生物安全防护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学院的运动学实验室配备了国内最大、最先进的人体运动学实验系统(HPS),基于AI人工智能自动采集基础信息,呈现虚拟和真实的生理学结果。真正的联动。指数。



“失落”66年的中大农学院于2018年在深圳重建,目前聚焦人工智能基因育种、绿色病虫害防治等种业和农业重点领域。农学院院长谭金芳表示:“学院凝练了以生物技术为重点,信息技术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新型农业人才培养方案,像培养优良种子一样培养学生,今年已经有了它的第一批毕业生。”

中山大学校长高松介绍,近年来,学校鼓励学科交叉融合,推进学部体制改革,将学校70个院系整​​合为人文社科、人文社科等新院系,经济与管理、工程、信息、医学。深圳校区现有17个院系,涉及5个学部。具有良好的跨校区协同育人基础,重点建设新医学、新工科学科。 “这是深圳校区学科布局的重点,着力服务国家战略和深圳创新发展战略。”

值得注意的是,深圳校区的公共卫生学院和医学院也位于原广州校区。如何实现差异化发展? “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说,每个校区的学科必须有一定的覆盖范围,这对于学生培养来说非常重要,更有优势。基于这个考虑,各大校区都布局了几个基础学科,包括培养高松举了个例子:“比如广州校区的药学院更侧重于化学小分子药物,深圳校区则更侧重于生物大分子药物。如何聚焦各个部门的研究重点,正是我们新成立的学术部门要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院系将把相同和相似的院系放在一起,促进资源共享和跨学科人才培养。”

至此,中山大学三校区、五校区的版图已经坐稳!

建校五年,学校见证“深圳速度”

目前是深圳招生人数第二多的大学。

回顾中山大学深圳校区的创办历程,“深圳速度”四个字贯穿其中。

2015年11月3日,中山大学与深圳市签署协议,正式启动战略合作,共建世界一流大学。 2018年6月,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正式开工建设。 2020年8月,深圳校区正式开学,首批学生2346人。

2021年9月,深圳校区各院系全部进驻。 2023年6月,在深圳市的大力支持下,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一期工程竣工。在校培养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总数达11543人,是目前深圳在校生人数最多的。就学生人数而言,它是第二大大学。

短短五年时间,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从一片荒野变成了占地5000亩、容纳学生10000余名、教职员工1000余名的崭新校园。如何创造强劲的加速度?



“主观上,深圳市和中山大学都有敢于冒险、敢于尝试、追求卓越的精神,都有注重质量、效率、速度的集体共识;客观上,背靠百年中山大学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高松鹤表示,目前一期工程已建成8栋。现有教学楼和公共教室298栋,其中智慧教室占85%以上。已购置公共实验教学平台5个,本科教学实验室75个,相关设备3.3万台套,为学生提供了优良的科研实践。环境。

此外,中大近年来重组成立了17所学院、两所三级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以及多个科研机构,重点重点支持一级学科23个,其中优势及以上学科8个,以生态学、工商管理为高峰学科,数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等学科为一流学科,临床医学、物理学为优势学科。 “学校的三个一流学科都位于深圳校区,即生态学、工商管理和临床医学。”

根据ESI(   )衡量,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建设学科15个学科领域均进入ESI前1%,其中包括临床医学、药学与毒理学、工程学、环境与生态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共7个ESI前1‰。

根据软学科排名,2022年中山大学深圳校区12个学科进入全国前10名,工商管理稳居全国第一。最新2023年泰晤士高等教育学科评级结果显示,深圳校区23个一级学科中,10个学科被评为A+(全球前11%),20个学科被评为A-(全球前33%)或以上。

布局

为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未来还将建设人文社科研究院。

高松表示,随着一期建设的完成,深圳校区进入了高质量内涵发展的新阶段。下一步,学校将推动校园建设积极融入深圳市、融入光明科学城建设,全面深入满足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求。 “在学科布局上,我们正在考虑以医学、工学、商学为基础,建立一个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不一定招收本科生,而是培养研究生,包括我们在国外的人才培养——相关法律。”高松透露,此外,还将推动市内学校尽快签署新一轮战略合作协议,加快校园各项配套设施建设,共同谋划二期发展;推动校园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强化对师生的支持和服务管理。能力水平。

高松表示:“在国际化方面,我们也希望下一阶段进一步加强与港澳地区高校的合作。在全球化方面,我们将不断提高学校的国际交流合作水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智道时空】 ( 京ICP备20013102号-16 )

GMT+8, 2025-5-9 08:16 , Processed in 0.06064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