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8|回复: 0

浙江农林大学学生返校后首件事:检查班级绿地与农作园,规划新学期种植计划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1858
发表于 2025-1-2 21:44: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班的菜园经过一个漫长的寒假,已经快荒废了,本来这学期我们打算种有机菜花,但是还没开学,不知道是不是来得太晚了?” “去年种的油菜花还没开花,等过一段时间,就可以直接收油菜了。” “寒假过后,我们班级的绿地已经杂草丛生,现在开学了,我们一定要好好爱护它,让班级的绿地变得更加精致、美丽。”这两天,浙江农林大学各年级的学生陆续返校。许多学生回到校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上课。管理草坪、绿地和农业花园,了解各种植物的生长情况,并确定下一步要种植什么作物。

鼓励学生参加劳动60余年

不久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劳动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这一意见的发布也引起了浙江农林大学师生的高度关注,大家纷纷举手表示支持。

“在我们农学院,每个班级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春耕夏耕,秋收冬储,浇水施肥,每个人都在土地上劳作,感受着田园生活的美好。”学期结束时,老师也会根据我们的情况教导我们,我们也在劳动中收获了友谊和成长,学会了珍惜和感恩。浙江农林大学农学院大三学生曹玉琴了解到,全国中小学生要加强劳动教育。我深深地感受到开展劳动教育的意义。

中美两位伟大教育家分别确立的信条教育主张,揭示了教育与生活的本质联系,即杜威提出的“教育就是生活”和陶行知倡导的“生活就是教育”。浙江农林大学从1958年建校第一天起,就把劳动课程作为全体学生的必修课。使用锄头等工具是当时农林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学校老校园里的许多老房子和运动场都是当时的学生修建的。

进入21世纪后,为了更好地发扬这一优良传统,浙江农林大学将校内所有绿地分配给各班级进行管理和保护,并鼓励学生参与绿地管理、绿地管理等传统体力劳动。校园维护、植树和除草。同时,浙江农林大学还经常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农园挖红薯、收割水稻、收割大豆和玉米、播种土豆和油菜籽等各种农业作业。如今,说到参加劳动、接受劳动教育,很多浙江农林大学的学生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在校园里参加劳动,因为学校有专门的农家花园,是大家劳动的重要平台。接受劳动教育。

发展农业园区提供实践平台

与普通学生相比,在推进新农业科学建设的过程中,农业院校学生不仅需要学习前沿技术,还需要了解农时、农耕技能、培养对农业的感情。为此,学校专门在校园内开辟了占地100亩的学生农业园,并将相关土地分配给大一、大二农业专业,鼓励这些班级的学生在校内种植瓜菜。菜地。利用业余时间管理菜地,开展生产工作。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农业生产,学校还专门聘请附近农民指导学生参与施肥、犁地、起土等劳动生产。同时,选育各种果蔬苗木,分发给学生种植。

有了班级自己的菜地,学生们也有机会亲近大自然,体验农耕生活。学校开设种植、农学、田间园艺设施等课程。如何管理这片菜地,成为各班学生共同关心的问题。有的班级根据学生人数组织学生除草、施肥、浇水。有的班级每周都会组织所有学生去菜园干活。有的班级尝试着把菜地里种的蔬菜卖到市场上。有的班级组织学生开展劳动竞赛……通过参加劳动,学生不仅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而且逐渐形成了尊重劳动、感恩自然的良好氛围。

如今,每当农家菜园里的许多蔬菜成熟的时候,浙江农林大学农学院的“蔬菜种植班”考试也开始了:菜园管理得好不好,蔬菜长得好不好,学生素质高不高。订婚与否。这是评分的基础。农业专业的学生于丹峰从小就没干过农活,现在却能干得有型:“作为农业专业的大学生,从事农业基础劳动其实是一门必修课。对我们来说,通过参与农事,我们不仅学习了农事的基本技能,也增强了对农业的感情,而且通过集体参与工作,还可以增强全班同学的集体荣誉感。

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

在加强学生劳动教育的探索中,浙江农林大学还连续多年实施学生夏村劳动项目。学校与金华市、杭州市临安区等地各县区合作,利用暑假选拔有志于担任大学村官的学生到农村工作。每年暑假伊始,学校都会选派一批学生“驻扎”到相关县市的各个乡镇,开展以“服务乡村振兴”等为主题的大学生进村工作。

在村工作期间,他们结合专业和兴趣,帮助村民设计庭院,深入茶园调查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情况,指导农民进行垃圾分类,与村民开展五水共治。村干部、协助群众规划乡村旅游项目……通过与农民打交道、参与村务管理、深入农村情况调查、学习农耕技术,完成实践后必须提交实践报告,并最终获得两个实践学分。

现在应届毕业生陈嘉敏和同学们深入金华市黄寨镇七个行政村,跟随杨健等村干部参与当地基层党建、美丽庭院规划、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与农民一起吃、住、干,增加了对乡村的认识和了解。陈嘉敏觉得,通过在村工作,她不仅了解了农村的实际情况,最重要的是,通过与普通农民一起工作,培养了对农民的感情,树立了“了解农民、学习农民”的理念。 “农民、爱农民、爱农民”的理想信念,丰富了农村工作知识和实践经验。

对于组织学生到农村基层实习,指导老师叶斌表示:“农村是广阔的天地,为大学生创业、施展才华搭建了大舞台。鼓励学生到基层就业创业的发展机会,帮助他们在工作中掌握基层工作的知识、能力、方法和方法,具备工作的综合素质。在基层。这也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对农民的感情,对于引导他们更好地深入基层工作、服务乡村振兴将发挥积极作用。

劳动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劳动教育的不断发展,浙江农林大学校园内供学生劳动的平台越来越多。暑假期间,除了在农业菜园种菜、到村里打工外,学校还将种植3000多种植物。总面积近3000亩的校园“承包”给全校学生自愿管理和维护。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绿地管理维护、给花木施肥等各项工作,传承珍惜劳动成果、尊重自然、感恩自然的美德。 。秋天,大家依然可以拿起锄头挖红薯,拿起镰刀割稻,伸手拔萝卜……在劳动中分享收获的快乐。

随着时代的变迁,近年来,学校劳动课程的形式也在不断变化:除了参与传统的体力劳动外,学校还积极鼓励学生参与食堂卫生清洁、校园教室管理等。 、文化氛围维护、交通秩序维护、医院医疗指导等社会劳动,积极鼓励具有计算机等专业技能的学生利用义务劳动为同学维修计算机。学生还可以根据劳动参加时间长短申请相应的思想政治实践学分。

“教育可以适应日常生活,也可以适应学习。我们一直坚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劳动,加强学生劳动教育。这也是学校履行立德树人根本使命的重要举措。”人们。”浙江农林大学校长应义斌非常支持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劳动。 “教育不能是空心的,不能没有基础,没有生命,否则我们的教育就不会成功。我们一直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劳动,只是因为我们想让学生在劳动中学到他们学不到的东西在课堂上认识自己的价值,找到自己的人生态度……”

应宜斌表示,鼓励学生到农园劳作、进村劳作、参加绿地维护等形式的劳动,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意识,更好地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给农业的回信精神——相关高校,引导学生以实际行动落实“立德树人、强农为己任”的要求。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工作,也希望学生能将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及其他二、三课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奉献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热爱劳动、珍惜粮食,并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通过学会感恩社会,在生活中自觉践行核心价值观,他们毕业后就能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成为推动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

《中国教育报》:2020.5.1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智道时空】 ( 京ICP备20013102号-16 )

GMT+8, 2025-5-9 07:46 , Processed in 0.06434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