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35|回复: 0

全球汽车市场发展概况:新能源汽车成为新增长点,推动能源转型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1870
发表于 2024-12-29 06:47: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具有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特点。是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是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支撑。也为工业经济稳定增长发挥着“压舱石”作用。

(一)全球汽车市场发展概况

① 全球汽车市场发展放缓,新能源汽车成为新增长点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2009年至2017年全球汽车产销量总体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受中美贸易摩擦、全球经济放缓等因素影响,全球汽车产销量有所下降2018年。2020年以来,全球汽车产销量保持基本稳定。

近年来,随着中国、欧盟、美国等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逐步加快能源转型,构建清洁低碳能源体系,加大对新能源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和投资力度。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新能源汽车产业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复苏的重要推动力。

IEA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2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渗透率从4.6%迅速上升至14%。纯电动汽车销量从200万辆增长到730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从97万辆增长到290万辆。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成为全球汽车市场发展新的重要增长点。 2023年世界汽车销量将达到8918万辆,同比增长11%。中国汽车市场对世界汽车市场影响巨大,2023年中国份额将保持在34%。纵观全球车企表现,丰田集团依然是全球第一大车企,份额为11.8 %,其次是大众集团和现代起亚,位居第二和第三位。

②全球汽车市场格局变化,新兴市场汽车产业快速发展

目前,全球汽车产业的一些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生产活动逐渐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其中,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市场汽车产业发展迅速,增速较快。 2018年至2022年,中国汽车产量占全球汽车产量的比重由28.71%增至31.78%,印度汽车产量占全球汽车产量的比重由5.31%增至6.42%。全球主要汽车制造商也持续加大对新兴市场的投资,积极进行产业布局。全球汽车产业的生产重心正逐渐从以美国、欧洲和日韩为代表的传统市场转向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市场变化。

(二)中国汽车市场发展概况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汽车工业快速发展,形成了种类齐全、配套齐全的工业体系。整车研发能力显着增强,节能减排成效显着,质量水平稳步提升,中国品牌快速成长,国际化发展能力逐步提升。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已从培育期转向成长期。

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将分别达到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连续15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品牌汽车销量占比50%左右,市场认可度大幅提升。

2013年至2017年,我国乘用车市场产销量稳步增长。 2018年,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中美贸易争端等因素影响,乘用车市场产销量结束增长态势,进入转型期。 2020年以来,在宏观经济企稳复苏、一系列刺激消费政策出台、新能源汽车消费需求快速增长的带动下,乘用车市场开始复苏。

2021年,乘用车产销量分别为2140.8万辆和2148.15万辆,比上年分别增长7.07%和6.46%,结束了2018年以来连续三年下滑的局面。2022年,乘用车产销量分别比上年增长7.07%和6.46%。乘用车保有量分别为2383.61万辆和2356.33万辆,同比增长比上年增长11.34%和9.69%,增速同比加快。

2023年,乘用车产销量分别为2612.38万辆和2606.2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0%和10.61%,保持较高增速。随着我国客车产销量进入下一个增长期,客车市场也呈现出新的发展特点。

①我国每千人汽车保有量较低,客车市场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2022年,我国每千人汽车保有量约为每千人226辆,远远落后于主要发达国家每千人500辆以上的平均水平。我国客车市场仍有巨大发展潜力。此外,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汽车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品牌、质量、服务等汽车附加属性。在供需双方共同作用下,汽车消费升级趋势明显增强。首次购买者和换机者购买高端车型的比例持续提升,中国乘用车市场价格区间呈现明显的结构性上涨趋势。此外,年轻一代新消费群体不断壮大,正在加速乘用车市场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升级趋势。

②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连续三年保持增长趋势。2023年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为1454.1万辆,比上年增长23.63%,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5.79%,市场占有率已超过50%。

近年来,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不断提升,得益于中国品牌汽车积极向新能源、智能网联方向转型发展,加快产品迭代,不断推出新一代电动化、智能化汽车。满足用户需求。广受消费者青睐。与此同时,中国品牌汽车企业越来越注重国际化发展,产品竞争力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不断上升,汽车出口势头良好。

③传统燃油车仍是汽车销量的主要构成

目前,传统燃油车仍是汽车销量的主要构成,占比70%左右。 2021年至2023年,我国传统燃油汽车销量分别为2275.45万辆、1997.74万辆、2059.88万辆。市场规模足够。在相关政策推动下,我国消费潜力逐步释放。 2023年,传统燃油汽车销量将恢复增长。较2022年增加62.14万台,同比增长3.11%。目前,新能源汽车在续航里程、充电等配套设施以及后续的保养维修等方面仍需进行技术突破或改进。传统燃油汽车在行驶里程、技术成熟度、维护成本、便捷性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尤其是我国幅员辽阔。对于充电桩、维修店等基础配套设施尚未完善地区的消费者,以及有长途需求的消费者来说,传统燃油车仍然是汽车消费的首选。

④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快速增长,混合动力车型成为重要增长动力。

2020年开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和消费市场接受度经过多年培育逐渐成熟。行业骨干企业通过持续投入创新研发和生产准备,不断提供丰富、多元化的新能源汽车产品。能源汽车使用环境逐步优化和改善,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式进入快速增长期。

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136.73万辆,同比增长13.38%,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111.51万辆,同比增长14.76%,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25.1万辆——混合动力汽车销量,同比增长8.41%。 。 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352.05万辆,同比增长157.48%,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13.40%,跨越10%分界线。

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比上年增长1.6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比上年增长1.4倍。 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688.66万辆,同比增长95.61%,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达到25.64%,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536.49万辆,同比增长84.01%;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151.84万辆,同比增长151.64%。

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958.65万辆和949.5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2%和37.88%。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668.52万辆,同比增长24.61%;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28042万辆,同比增长84.68%。

可以看出,从2022年开始,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增速将开始高于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销量将保持快速增长趋势,其占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比重也将呈现稳定增长趋势。 2021年至2021年占比将有所提升,从2023年的17.14%快速上升至2023年的29.53%,为新能源汽车销量贡献了巨大增长,是整体汽车增长的重要增长动力市场。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24年我国汽车总销量将突破3100万辆,同比增长3%以上,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为1150万辆

(三)中国汽车市场发展趋势

《汽车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指出,随着能源革命、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突破,汽车产品正加速向新能源、轻量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和连接性。

①电气化

在全球碳中和的背景下,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必由之路。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显着增强,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总量的20%左右当年的汽车销量。经过不断努力,我国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优质品牌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2022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25.64%,提前完成2025年规划任务。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提出的我国汽车总体发展目标中,到2025年、2030年、2035年、2018年,新型混合动力汽车占我国传统燃油乘用车的比重分别达到50%、75%和 100% 分别。未来,混合动力车型有望取代传统燃油乘用车,新能源汽车占总销量的比重将达到20%、40%、甚至50%以上,新能源汽车已成长为新车主流销量,我国汽车工业已基本实现电动化转型。

在我国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过程中,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可以融合传统燃油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的主要优点,克服两者的主要缺点。它们是当前汽车市场的有效过渡解决方案。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主要优点如下:

1)燃油效率高,废气排放低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主要依靠电动模式,在短距离、低速、拥堵路段行驶时采用电力驱动;在长途、高速行驶时,主要依靠混合动力模式。发动机能长期保持在高效区间运行,可有效降低油耗和废气排放。

2)经济性高



现阶段,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运营成本比传统燃油汽车低,购买成本比纯电动汽车低。据华安证券发布的汽车行业研究报告《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日趋成熟,带动上游增量部件》,根据1607款车型(含同一车型的不同版本,仅含乘用车)数据整理而成)在  上。据统计,按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30%油耗和70%电耗权重计算,燃油汽车百公里能耗成本约为57.93元。日常使用中,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百公里能耗成本仅为20多元(不含饲料燃料消耗),接近百公里能耗成本仅为燃油车的三分之一。

此外,与纯电动汽车相比,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增加了发电机、传动轴等增量部件,大大降低了电池组的容量,使得整体生产成本低于同车型纯电动版本。

3)续航里程长

与纯电动汽车相比,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最大续航里程更长,基本消除了里程焦虑。由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配备了内燃机,在电力短缺的情况下,可以依靠内燃机发电或直接干预驱动系统。据界面新闻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议统计,2022年国内市场纯电动汽车官方续航里程约60%低于500公里,约90%低于600公里公里。纯电动汽车的综合续航里程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4)同时提高驾驶性能和舒适性

与纯电动汽车相比,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电动机可以提供额外的扭矩,提高加速性能和驾驶体验。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电动模式下行驶时降低了发动机噪音和振动,带来安静的驾驶体验。

5)适应性

由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可以在纯电动和混合动力模式之间切换,因此可以有效应对低温环境对电池容量、放电倍率等的影响。

随着混合动力技术的成熟,各大整车制造企业陆续发布了多款插电式混合动力新车型,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市场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

②轻量化

近年来,随着环保、节能的需求,汽车轻量化已成为世界汽车设计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在空载情况下,约70%的燃油消耗用在车体重量上。如果车重减轻10%,燃油效率可提高6%-8%;车重每减轻100公斤,其燃油效率将提高6%至8%。百公里油耗可降低0.4-1.0L,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应减少7.5-12.5g/km。

整车轻量化可以提高车辆的加速和操控稳定性,还可以改善噪声和振动。因此,车身重量的减轻对于降低油耗、减少尾气排放、提高车辆操控稳定性和舒适性有着显着的效果。 《中国制造2025》、《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等相关政策文件均表明,汽车轻量化技术是当前汽车的重点突破方向和发展趋势行业。目前国内外汽车轻量化的主要措施包括轻量化设计和采用高强度、轻量化材料,如采用高强钢、铝合金、镁合金、碳纤维等汽车新材料和塑料。

③智能化、网络化

《汽车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汽车正从交通运输工具向大型移动智能终端、储能单元和数字空间转变,乘员、车辆、货物、运营平台和基础设施实现智能互联、数据共享。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有望成为抢抓机遇、追赶发展的突破口。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水平大幅提升,产业规模迅速扩大,产业链日趋完善。支撑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信息技术产业实力不断增强。互联网产业在全球具有一定优势。信息通信领域技术和标准的国际话语权大幅提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即将实现全球组网。

互联网与汽车深度融合,充分释放了安全驾驶、便捷出行、移动办公、本地服务、娱乐休闲等需求,用户体验成为影响汽车消费的重要因素。互联网社交圈引导消费的作用逐步增强,消费需求多元化特征日趋明显,老龄化和新生代用户占比持续增加,共享出行、个性化服务成为主要方向。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见四瀚产业研究院官方网站。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还提供行业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报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小组会议)、产业规划、园区规划等。 、商业计划(股权融资、投资合资、内部决策)、专项研究、建筑设计、海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解决方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智道时空】 ( 京ICP备20013102号-16 )

GMT+8, 2025-5-9 08:07 , Processed in 0.05997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