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57|回复: 0

张羽翔:中央美术学院书法博士与广西著名书法家的艺术探索之路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0

回帖

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59884
发表于 2024-12-21 02:55: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张玉祥

张玉祥,1963年出生,中央美术学院书法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研究所副研究员。

张玉祥(1963-),又名张小迪,广西南宁人。广西著名书法家,“广西现象”主要书法家之一,师从陈振联、王勇。 1981年至1984年就读于河北省工艺美术学校纺织专业,1985年至1989年就读于浙江美术学院美术系。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研究所研究员。中央美术学院书法博士,广西书法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学习时要勇于做正式练习,大胆尝试。例如,如果你想让你的文章优雅,你就必须让它优雅。艺术学习就是向两个极端发展,就是“通过”和走向极端。懂得“过”,才能知道回报的尺度。不向两个极端发展,就不会懂得真正的中庸(只有敢于放手,才能接受)。中庸不是中间的点,不是公正,而是两极发展的宽度。只有经过两个方向才能找到自己的中心点。在艺术家的品质中,勇气也是非常重要的。书法家、哲学家、艺术家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有点像疯子。哲学家想要动摇现有的哲学,总觉得“世界不是这样的”,以便有更新的想法。历史上很多艺术家常常在当时的美学上取得突破性的发展,有的甚至不被世人所认识和接受。

变态意味着改变,找到自己区别于他人的程度,而不仅仅是“相似”。转变是为自己的性格选择铺平道路,寻找新的发展空间。按照这个顺序和原则,如果你找到了一种合适的、最好的字帖处理方式,那么你自己的个性,即“产品创意”就会出来。练习就是按照套路编排、做动作。一开始可能会很机械,但会逐渐变得更顺畅。流畅度只是时间问题。时间问题是比较容易解决的,只要勤奋就可以了。对于初次变形,强度要足够,让你能看清楚,然后再整理,使其自然。现在我们学习书法,有的人从一开始就强调写字,这往往与技术学习背道而驰。写作习惯很容易养成,很难打破。

墨水颜色的变化通常是渐进的而不是突然的。如果每一个字都变的话,那就是“如花”了。你自己必须意识到这一点。就我个人而言,我更喜欢使用深色墨水。书法家的淡雅,是淡,不是灰。淡雅之道并不一定意味着淡墨。字间距加宽,营造出一种空灵的感觉,这也是一种优雅。刚开始学习时,尽量不要过多使用淡墨和干笔。干刷的难度还是很高的。慎用淡墨,慎用空笔、干笔。

线条纹理应放置在最后阶段。开始学习的时候,还是要做好线性和手势的工作。

动与静的对比要适当。不要太静止或太动态。

内气和外气比较适合写篆书。写民间事物的好处是目前还没有比较完善的标准,也没有形成完整的标准,所以自由度比较大。即使写得不像,也不会轻易让人觉得不合适。如果你写王羲之,看起来有点不一样,人们就会注意到。因为两位国王的审美标准已经形成,稍有不同,就会显得不完美。

对联的题词不能太常规,对联的搭配很重要。正文是一种书法,署名是另一种书法,让人感觉有两套功力。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练长式。在签名的可读性上做文章(多发挥自己的抒情特长),尽量走别人不走的路(不走寻常路)。正文要安静,但署名要活泼一些。

整部作品应有一首主题,一首方主曲或一首长主曲或一首圆主曲(主旋律一首),以及其他补充。主旋律不能错过,感觉很乱。这样的话,就不会有变化和对比(如果主不存在,时间就不会被揭示)。要有明确的中心、清醒的意识。

提升“塑造”能力,这和发帖能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比如,当我们下去体验生活的时候,我们也提取出来自生活但又高于生活的部分。临摹就是素描。在艺术和文学中,有多少种“写生”的方式,就有多少种临摹的方式。临摹的目的是为了唤起某种感觉,而最重要的能力就是“选择”。忠实复制更适合初级过程。我们要的是如何处理好、如何获得个性的过程。

草书的完整性很重要,不应该在每个段落中都体现得很清楚。绘图时,找到一个中心点。这个点应该在整个作品的中上部,视野的中间。因此,这个位置应该是表演的主要部分。您现在可以突出显示中间部分,然后将其扩展到第四维。

创作草书时,要特别注意“连续性”和“虚实”。作品中可以以“断”(或连接)为主,以“连接”(或断)为辅。例如,如果中间的主要部分是连通的,那么两侧就应该主要断开,反之亦然。也就是确定一个主次问题。同时,签字时,连续性也应与正文保持一致。

对于断笔,可以通过断笔或者加宽字间距来实现。

如果作品的中心是断点,那么断点的部分可以省略草书的变化,简单地用等粗细的实线来表达。这样,断裂的部分就产生了一种“静”的感觉,而连接的部分则有了动的感觉,“动与静就产生了”。

一部作品中,“主重点”、“次重点”、“再重点”应当明确区分。长笔画出现一次就够了。



我们在写帖子的时候也应该注意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对原始帖子进行如此公式化的复制。

写隶书时,必须注意“延续”和“扩展”的变化。同样的笔画,要掌握两种以上的写法,这样才会有变化。写隶书时,也可以按照上述要求对字帖进行“重新整理”。

教学语录

1.艺术是困难而复杂的。如果不复杂,就不是艺术。跳水和跳楼都是跳下来,但跳水需要技巧和动作。从文化角度看,书法必须有动静相合的开合。说一个人的书法不懂得自相矛盾,就说明他的字功不清晰。往往一个人的帖子的笔画、字体很相似,但他的字迹却显得毫无光泽,即没有笔画,又笔画相反。

2、既矛盾又协调,体现阴阳,是集大成者。王羲之制造了很多矛盾,而且又很协调。他创作的时候不需要思考,他就去做了。任何时候,冲突都会产生,然后又被解决。有的艺术理论说,“书法”是艺术的灵魂。



3、书法是具体表现哲学、传统哲学、阴阳哲学、阴阳道的艺术。书法是成功率最低的艺术,每个朝代只有两三个成功的。真正的高手是看“招式”,所以手势非常重要。从济南出发到北京,只有一毫米的距离。

4、写帖子时需要回归细节,打破常规的笔写方式。 “道”从未远离。 “道”始终存在于人物之中。首先要了解人物的阴阳。只要创作时用心,相信一定会有人看到的。审美是悠闲的,需要“睡游”。

5、哲学思想是最自由的思想。有时看古人的事,已经发挥到了极致,几乎没有留下任何“山头”,几乎没有给后人留下余地。古人想方设法占据“山”。

6、创作的时候,一开始就要有变化的意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意识就会转化为自然的写作。就像写一首格律诗一样,首先你必须认真思考节奏。越写越写,就符合节奏了。做的时候不一定要看起来像这样,但是你需要知道原理,把技术难度加进去。

7、改变是矛盾的,但又不能炫耀自己的本领。你必须专注于优先事项。有时在改变之前需要一些重复。 《兰亭序》是一部完整的书法阴阳技法集。如果能申请到30%就很好了。别说超越古人,就很难回去了。

8、不到80岁很难成为大师,没有经验就无法“净化”。在一定年龄之前,很难写出那个年龄的味道。启功的书法看似简单,但很多人只学形式,无法比拟启功先生的贵族精神。

9、林弘一大师的书法,和大师的书法放在一起比,那种能量是达不到的。线的“质感”什么时候才能达到?我们需要用正确的方法,一步步去追求。影响线条质量最重要的是“触觉”,即笔和纸接触的感觉。 “触感”好不好,它决定了心情和质感。

10、我们不能追求《兰亭序》的意境,《奏侄稿》的意境,《韩氏邮报》的意境。至于写的水平,就得根据自己的感受来决定了。所有的表演都是从分解动作然后综合训练出来的。如军训、散步、打乒乓球等。

11.从学习的角度来看,“抄袭”没有任何好处。可以陶冶情操,但从技术训练的角度来说,帮助不大。写出“三”字只需要三到五秒的时间。没有任何艺术能够在3-5秒内表达所有的阴阳。因此,无论书法水平有多高,也永远不会太高。

12、书法好看不好看,要求不高。更重要的是书法能否传达真理。古代写字的人是士大夫,士大夫有两种人:学者和官员。士大夫的主要职责是平衡矛盾。阴阳是政治家的基本素质。

13、艺术最好不要勉强。首先你得赚够钱,然后你就没有钱了。从复制到创作,有一个过程叫做发布。发帖是你找上门来的东西,你得想办法让它看起来不一样,但它也包含着和原帖一样的东西,那就是改造。转变首先必须以“简化”的方式进行。

14、有时候你不需要学太多字帖。学好一本字帖,可以变成无数字帖。字体的变化,传统上称为“断体”,任何五体书法都可以使用。王羲之的手书大多是杂碎体,以行草书拼凑在一起。颜真卿的《裴将军帖》是三种书体拼在一起的,帛书既是篆书又是隶书拼在一起的。

15、个性太强的作品参加展览,要么获奖,要么失败。有些“丑书”是合理的、完整的。 “理”“法”很明确,也很严格。在流行书法中,很多人所做的就是寻找“夸张的面孔”。凡是有“嘴”的地方,就发现“夸张脸”就夸张。 《郝台望碑》是典型的脸部夸张,“嘴”被刻意放大。

16、以前书法是为了实用,不考虑规则,就像写信或写日记一样。中国画离不开笔墨。书法画不好,就很难成为大师。真正的经典是不怕历史检验的。希望大家对传统的“手势”保持敏感。

17、石涛讲到“一笔”时,陆俨少明白,第一笔接着第二笔,第二笔接着第三笔。出现了“胸怀自信”这个成语。起初我们是在做心中的“竹子”,后来发展到“因势利导”。唯有奇事,方能以义改变。 “奇与义相辅相成”。你不能只做“奇怪”而不做“正义”。

18、展览作品风格要统一,视觉效果要响亮,这样效果才会很好。注意构图和线条的渐变。我估计大家听完我的课,回去会迷茫一段时间,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就可以以一种为主,其他为辅。

19、学书法成名率最低。每个朝代只有少数人能够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当代书法家大多像哑巴一样,没有自己的语言。看帖子的时候,首先要学会识别动作。古代经典作品不是随随便便写出来的,一举一动都有其渊源。

20、心静了,才能吸收事物。年纪越大,勇气就越少。如果你学书法的方法不正确,是不会有任何效果的。尝试模仿这个概念,如果做不到,就赶紧去医院。线条方向——解决笔画方向问题,线条长度——解决基本形状问题,线条位置——解决疏密问题。

21、笔画的粗细决定了线条的粗细。起笔和缩笔的动作可以看出一个人是否懂得用笔。斜线——破坏分子的稳定。书法家首先要会写字。传统经典书法值得我们敬畏。

22、你无法向上帝学习,你只能从形式中学习,你无法从自然而然的事物中学习。人有不同的脾气!

23、学习时要勇于练习正式作文,大胆尝试。比如,想要学会优雅,就必须让自己变得优雅。艺术学习就是向两个极端发展,就是“通过”和走向极端。懂得“过”,才能知道回报的尺度。不向两个极端发展,就不会懂得真正的中庸(只有敢于放手,才能接受)。

24、适度不是中间点,也不是公正,而是两极发展的宽度。只有经过两个方向才能找到自己的中心点。在艺术家的品质中,勇气也是非常重要的。

25、哲学家和艺术家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有点像疯子。哲学家想要动摇现有的哲学,总觉得“世界不是这样的”,以便有更新的想法。历史上很多艺术家常常在当时的美学上取得突破性的发展,有的甚至不被世人所认识和接受。

26、变态意味着改变,意味着找到自己区别于他人的程度,而不仅仅是“相似”。转变是为自己的性格选择铺平道路,寻找新的发展空间。按照这个顺序和原则,如果你找到了一种合适的、最好的字帖处理方式,那么你自己的个性,即“产品创意”就会出来。

27、修行,就是做作,按规矩办事。一开始可能会比较机械,但慢慢就会变得流畅。流畅度只是时间问题。时间问题是比较容易解决的,只要勤奋就可以了。初级变形要足够强,让你能看清楚,然后才能排序,让它变得自然。



28、我们现在学习书法,有的强调从头开始写,这往往与技术学习背道而驰。写作习惯养成容易,打破却很难。

29. 墨水颜色的变化一般是渐进的,而不是突然的。如果每一个字都变的话,那就是“如花”了。你自己必须意识到这一点。就我个人而言,我更喜欢使用深色墨水。

30、淡雅是指淡,不是灰。淡雅之道并不一定意味着淡墨。字间距加宽,营造出一种空灵的感觉,这也是一种优雅。刚开始学习时,尽量不要过多使用淡墨和干笔。干刷的难度还是很高的。慎用淡墨,慎用空笔、干笔。

31. 线条纹理应放在最后阶段。当你开始学习的时候,还是要做好线性和手势的工作。动与静的对比要适当。不要太静止或太动态。

32、内气和外气比较适合写篆书。写民间东西的好处是目前还没有比较完善的标准,也没有形成完整的标准,所以自由度比较大。即使写得不像,也不会轻易让人觉得不合适。

33.如果你写王羲之,如果它看起来有点不同,人们就会注意到它。因为两位国王的审美标准已经形成,稍有不同,就会显得不完美。

34、签对联时不要太传统。对联的搭配非常重要。正文是一种书法,署名是另一种书法,让人感觉有两套功力。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练长式。在签名的可读性上做文章(多发挥自己的抒情特长),尽量走别人不走的路(不走寻常路)。正文要安静,但署名要活泼一些。

35、整部作品应有主题、方主曲或长主曲或圆主曲(一首主旋律)及其他补充。主旋律不能错过,感觉很乱。在这种情况下,变化和对比消失了(主消失了,时代无法揭示)。要有明确的中心、清醒的意识。

36、要增强“塑造”的能力,这与绘画的能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比如,当我们下去体验生活的时候,我们也提取出来自生活但又高于生活的部分。临摹就是素描。就文学艺术而言,有多少种临摹的方式,就有多少种“写生”的方式。临摹的目的是为了唤起某种感觉,而最重要的能力就是“选择”。

37.忠实复制更适合初级过程。我们要的是如何处理好、如何获得个性的过程。钟繇的小楷书,其平上翻字、宽窄扁字、内字工整的特点非常好。属于舒浪一脉,断点较多,需要仔细研究。

38、“严谨”的书法,其实里面很危险。 “一切能杀人的东西都是内在的。”如果你想写变化,你就不能“平静”。写大字时,要用多条直线撑起。有许多水平线,并且曲线突出显示。大人物——以气势取胜,无需小细节。小人物——以魅力取胜。

39、当你没有学会的时候,就应该努力去追求。一旦你学会了,你就应该用别人没有用过的方式来处理它。

40. 描写两位国王的文章通常是优雅而流畅的。如果某些部分能有一些亮点就更丰富了。如果压力太大,就会有点松,需要注意。

41、写米芾时,尽量不要写“数素帖”、“苕溪诗”。多写点手写笔记会更好。宋代四大家族中,米芾对晋唐的影响最为加强,技法也较为全面。写米芾时,要特别注意四面楚歌的感觉。

42、这是把二王放大写出来的一种方法。体现了目前的展览效果和视觉效果。也是写二王阿谀奉承,表现碑气质的一种方式。这些都与工具和材料有关,需要探索来解决自然而不是人为的问题。

43.《林二王》不必写全。你可以找一页反复思考,研究到位的每一个细节。比如《兰亭序》,就是武术中最高的拳书。即使你知道了所有的套路,你也未必是高手。一旦有了“熟悉”、“流利”的能力,就应该尽早回归“蹲”,踏踏实实学几招。

44、抄书时,不要抄太多图片。当你把一行字写完之后,你把它研究透了,明白了,掌握了规律,那么你就大体了。这时候你会发现你想象的很粗糙。首先要学会看帖,读“招”——内涵丰富。创作需要自然流动,是一种短期行为。

45、日常练习中,一定要提高基本功。比如练歌的时候,你可能好几年都唱不出一首完整的歌,而是整天只唱几句。我建议如果你想进一步了解书法,你还是可以尝试一下“双勾”,然后一笔画满。这才是正确的笔法,可以与真笔法相似。没有一定的规则,因为这取决于工具和材料。

46、学习苏东坡,就能拥有更强的骨感质感。常规的“东坡肉”较多。中心分为两类。一种是细的,接近刷牙的。优点是坚硬、僵硬,缺点是薄、脆、易折断。另一种类型是尖端位于中间的类型。

47、学颜真卿行书时,要注意外圆内方。怎样才能做到外柔内刚呢?中国传统审美亦是如此,比如铜钱,它有着非常深刻的寓意——内心坚强,对外友善。

48、作品协调性好,构图协调,是技法稳定的结果。重复动作的优点是协调性强、稳定性强。在基本节奏之上,利用人物的大小、曲折来追求变化。

49、加强变形,但一定要知道变形从哪里来。 “人从哪里来”也是中国传统观念中的一个很强的概念。书法的美学是“崇古”。我们需要看到它从何而来,然后谈论它的发展——基于继承的诠释,以及基于选择的创造力,什么是继承,什么是发展——“新旧同时”。

50、草书写作除了比较,没有什么连贯的好方法。当人们挤在一起时,他们通过对比关系以及善于制造和解决冲突而获胜。

51. 说清楚一点,你选择的风格是动的还是静的,是优雅的还是奔放的?这些风格的一般表现形式是什么?例如,如果你想更优雅,就加宽字间距。要体现大的审美风格,就在需要的这方面尽量做。

52. 有两种方法可以找到内在的完整性。一是在原作认知的基础上,强化原作认知;另一种是重新组织它,改变它,放错地方,但看起来仍然像原来的帖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智道时空】 ( 京ICP备20013102号-16 )

GMT+8, 2025-5-6 13:06 , Processed in 0.07102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