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82|回复: 0

地震标准化:防震减灾事业的重要支撑与引领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0

回帖

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58515
发表于 2024-9-15 15:34: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地震标准化是国家标准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防震减灾技术、服务和管理集约化、标准化的重要手段,是推进防震减灾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在标准的支撑和引领下,做好地震标准化工作,对于推动防震减灾事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自1999年地震标准取得突破以来,共发布地震标准170项,其中国家标准36项、地震行业标准95项、地方标准39项,标准技术内容涉及区划图、地震安全性评价、烈度等,标准逐步延伸到地震观测环境保护、台站建设、观测方法等领域,并进一步延伸到活动断层勘探、地震烈度评估、地震野外工作、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及行动等灾害预防和应急救援领域。

现行国家地震标准和地震行业标准在规范企业管理、服务抗震救灾、保障民生安全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特别是《地震震级规定》、《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和《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场地及配套设施》4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和《地震台站观测环境技术要求》等推荐性国家标准,有效规范了抗震设防管理、地震安全性评价、地震应急避难场所、震级使用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等工作,促进了防震减灾工作的健康发展。

通过梳理各业务领域,横向划分、纵向分层,逐步构建了科学适用、布局合理、范围齐全、结构清晰的标准体系框架,目前已发布了地震行业标准体系表、地震监测预报专业标准体系表和地震应急救援专业标准体系表。并面向地震信息基础设施资源、数据资源、“3+1”业务应用平台、政务管理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和应用支撑保障体系等信息化建设需求,建立了地震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

基本通用字段

基础通用领域,已发布《地震震级规定》、《中国地震烈度表》、《公共地震信息发布》、《图形符号与标志》、《防震减灾术语》等6项国家标准和《地震行业标准体系表》、《地震台站代码》、《地震数据分类与编码》等16项行业标准,规范了地震行业的术语、图形符号、量和单位的使用,为全社会更好地了解和参与防震减灾工作奠定了基础。

监测预报领域

在监测预报领域,已发布《地震台站观测环境技术要求》、《水库地震监测技术要求》等5项地震国家标准,其中4项观测环境保护国家标准对全国各级各类地震台站观测环境保护提出了具体要求。此外,还发布了观测方法、台站建设、网络设计、网络接入要求、运行管理等不同专业的59项地震行业标准。



防震防灾领域

在地震灾害防治领域,已发布我国地震参数区划图、工程场地安全性评价、水库诱发地震风险评估、地震破坏预测、活动断层探测等5项国家地震标准,以及活动断层探测等7项地震行业标准。其中,新一代区划图标准的全面实施尤为值得一提,这对于提升我国建设项目抗震设防能力和水平,有效降低地震灾害风险,满足全社会对地震安全的新要求具有重要意义。

抗震参数区划图是根据地震烈度和地震参数,将领土划分为不同地震危险性等级或抗震设防水平的图件。区划图是国家地震安全的重要基础性和强制性国家标准,与各项国家标准紧密相关。各行业(房屋、水利、交通、能源、化工等)的抗震设计标准共同构成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标准体系。

应急救援领域

在应急救援领域,在灾情调查、烈度评估、损失评估、建筑安全性鉴定、志愿者应急救援指南等方面,已发布20项地震国家标准和13项地震行业标准。发布了《中小学校地震风险规避指南》《社区地震应急指南》《医院地震应急响应》《人员密集场所地震风险规避》《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运行管理指南》等国家标准,这些标准在引导公众树立灾害风险管理观念、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提高相关管理部门应急风险规避和自救互救技能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运行管理指南》立足保障公共安全和服务公众生活,在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规定了地震灾前、灾中、灾后三个阶段的应急管理,明确了避难场所日常管理、应急启动、安置运行、竣工安置运行等工作内容和要求,填补了我国应急避难场所运行管理的规范空白。

国家标准《中小学地震避险指南》规定了中小学地震避险准备、地震避险、震后疏散的内容、程序、方法和要求,适用于中小学地震避险工作,其他学校或其他灾害的地震避险工作也可参考该标准。在对过往地震避险情况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地震避险和震后疏散两个避险环节,地震避险启动包括人工启动和仪器启动,是避险效果的关键环节;地震时避险的方式根据建筑性能分为:当建筑抗震性能强时,地震时引导就近躲避;当建筑抗震性能一般或较低时,引导在一、二次地震中躲避;震后疏散的目的是防止主震后发生余震造成建筑倒塌。按照“有序、安全、迅速”的原则,明确了地震后人员疏散的方法和要求。



国家标准《医院地震应急处置》总结了医院地震应急处置的经验教训,借鉴了其他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要求,规定了医院地震应急预案编制、宣传教育、设施设备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和要求,以及风险规避、岗位处置、次生灾源处置、震后疏散、应急救援等方面的应急处置方法和要求,适用于医院地震应急处置工作。由于地震震级难以及时判定,本标准将有感摇晃作为判断指标,以“强摇晃”作为地震时应急处置的启动信号,并给出了强摇晃的特点。标准明确了手术时处置体位的要点:暂停手术,采取措施防止二次伤害,保持生命体征稳定,地震停止后继续手术。对次生灾害源管理岗位的处置,要求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切断电源、燃气等整体或者区域措施,做好救治措施,保障维持生命体征等特殊需要。

现在

好的

土地

震惊

标准

允许

命令

记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智道时空】 ( 京ICP备20013102号-16 )

GMT+8, 2025-5-4 15:31 , Processed in 0.06778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