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37|回复: 0

瑜伽脉轮观点下的活在当下修行:七个脉轮的平衡与修炼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0049
发表于 2024-12-18 21:35: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预计阅读时间:17 分钟

活在当下需要不断的练习,现在我们从瑜伽脉轮的角度来看活在当下的练习。

脉轮是人体身心能量的运行中心。它位于身体的中轴线上。总共有七个脉轮。脉轮的感受反映了身体和心灵的当前状态。位于身体底部的三个脉轮主要反映我们的本能部分,而靠近身体顶部的几个脉轮则反映我们的思维部分。

脉轮有不同程度的活动。当它们显得“活跃”时,就意味着这些脉轮正在正常运作。理想情况下,所有脉轮打开意味着我们的情绪和感觉运转顺利。但实际上,有些脉轮的功能不够活跃,有些则过于活跃。

如果一个人长期持有不正确或不恰当的信念,就会影响他的情绪状态和身体感觉,最终导致相应的脉轮不活跃甚至关闭,或处于过度活跃的状态。在他的《身体,心灵》一书中,他将不活跃的脉轮称为体内的“恶魔”。这些“恶魔”让身体原有的“权利”失去了功能。这也是我们所熟悉的“心魔”。理想的状态是所有脉轮处于平衡状态。

开发脉轮能量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大部分集中在打开某个脉轮。由于某些脉轮过度活跃,因此不适合停用活跃的脉轮,因为它们的能量已经用于补充其他不活跃的脉轮。为了恢复能量平衡,建议打开不活跃的脉轮,使每个脉轮都能达到能量平衡。其中最关键的是打破阻碍每个脉轮情绪和感觉的信念模式。

1. 根脉轮

海底轮的能量掌管着与身体的联系,让人感到安全和有保障。如果海底轮活跃,你会感觉“扎根于大地”,感觉稳定,不会无谓地怀疑别人,感觉很安全。自我与身体紧密相连,具有十足的领地意识。这个脉轮的活动是活在当下的基础。自我有活着的感觉,可以存在于世界上。

如果你很容易感到恐惧或不安,感到不受欢迎和怀疑他人,这意味着根脉轮可能没有打开。

如果海底轮过于活跃,自我就会非常贪婪,物欲强烈。可能会过度追求稳定的物质生活而拒绝改变。

当一个人有恐惧的情绪时,就意味着他自己的生存受到威胁,他不信任当前的环境。如果一个人长期有可怕的心魔,他就没有正确使用海底轮的能量,感觉自己失去了生存的权利。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自己的生存过分地等同于自己的物质财富、情感、精神面貌、自我形象。换句话说,物质至上的人很容易因为别人触碰或借用了他或她的物品而感到受到他人的威胁,并且不会信任没有物质支持的环境。情绪化的人很容易因他人情绪的否定或关系的丧失而感到威胁,并可能受到死亡的诱惑。过于理性的人很容易受到别人的批评,常常为了获得一个“正气”的生活环境而与别人发生争执。一个太注重面子的人会因为别人不符合他想要的特征或习惯而感到受到攻击。

当真正的生存环境受到威胁时,就是肉体没有客观环境支撑的时候。例如,如果你有几分钟没有呼吸,有几天没有喝水,或者有几个星期没有进食,这些情况才真正表明物质生存环境受到了威胁。每个人都必须面对死亡。有的人死得早,有的人死得晚,但每个人都在死亡的过程中。个人可以通过了解死亡来获得对生存和生活的真正理解。那些在浩劫中幸存下来的人,可以直面死亡,也有勇气面对生生不息的生活。这是一种祝福。我们中的许多人活得太久了,已经忘记了一个不可抗拒的事实:每个生命都会死去。基本上所有社会都压制死亡并将其视为禁忌。在理性启蒙时代之前,社会并没有通过创造不朽的神的形象来逃脱死亡。理性启蒙时代之后,社会利用心灵和既定的生物知识来逃避死亡。

通过直接或间接面对死亡,个人可以意识到这一事实,不再害怕这个世界。真正的信念是“活着就是安全”。死是错误的。

2. 本我脉轮 ( )

本我脉轮掌管性欲和情绪。当自我脉轮打开时,你可以感受到别人的情绪,自由地表达自己的个人情绪,并且表达不会变得过于情绪化。开放的亲密关系,一对一的关系让人感觉充满激情和活力,并且没有性方面的障碍。

如果一个人的表情僵硬,缺乏情感表达,或者经常面无表情,不敢大哭大笑,对他人采取封闭的态度,那么自我轮还没有打开。

如果自我脉轮过于活跃,就容易执着于过去,在个人表现上总是过于情绪化,或者在情感表达上过于依恋性感或喜欢的人。

当一个人感到内疚时,就意味着他或她的自我感受被否定、被摧毁,没有任何快感。如果一个人长期觉得自己的存在是一个错误,那么他就没有正确使用自我脉轮的能量,就失去了感觉的权利。当一个人过度地将情感感受与财产、推理或自我形象等同起来时,他或她可能会受到情感以外的事物的困扰。当一个人的情感过于客观化时,很容易在现实世界中妥协,表现出懒惰,做出各种让步,甚至因为利益而进行性交易。当一个人的情绪过于理性的时候,就很容易感到焦虑,追悔过去,忧虑未来,感到极度不安,无法让情绪展现出自然的状态。当一个人的情绪过度依附于面子和认同的身份角色时,很容易停留在自我形象所创造的舒适区。外表看起来很像阿Q精神,但很难对人生有感悟或突破。

除了压抑死亡之外,现在许多社会还压抑性,甚至一些痛苦的情绪,比如哭泣。本我的欲望有三种,一是睡眠的欲望,二是食欲,三是性的欲望。其中,食欲很容易被物化。如果一个人非常贪吃,身体就很可能出现三高的问题。性欲是身体自然的东西,但性欲在中国却长期受到压抑。早在先秦时期,中国人的性观念就非常自然,用今天的话来说,则是非常开放的。 《诗经》中有很多描写男性爱情的文章。在描写女性爱情的诗词中,最著名的就是《关雎》。汉族庆祝丰收的夜晚,村里的男女都会在空旷的地方自然地跳舞。谁当场爱上谁,无论哪一方主动,晚上都可以直接“跑”(中国古代老百姓的婚姻叫“跑”)。直到宋朝才开始有外族入侵,元朝有蒙古人,清朝有满族。只有汉族才包括本民族的妇女。闺房里,性活动越来越压抑。近代中国,接过西方理性启蒙火炬后,性活动和痛苦情绪继续因文明理性而受到压抑。在启蒙运动之前,一个人在街上痛苦地哭泣,因为他想到了父亲或母亲的去世。他不会感到羞耻,别人也不会特别关注他。现代社会的理性造成了感性的丧失。

此外,当一个人遭受性侵犯时,如果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养成了“性是不好的,哭泣是错误的”信念,就很难释怀,他将不再相信亲密关系。如果没有这个信仰的障碍,被侵犯的人会当场痛哭,事后告诉关心他的人,然后诉诸法律。这样的回应是合理的。

另外,如果你抱有“吃太多是错误的,会影响外表”的信念,就会因为减肥的行为而导致情绪压抑、拒绝亲密关系。

真正的信仰是“情感和欲望没有对错”,但有好坏之分。

3. 脐轮



脐轮负责个人好恶以及群体感觉。当脐轮活跃时,人们会感到一切尽在掌握,并有足够的信心采取行动。

当脐轮不活跃时,人就会处于被动状态,难以做出决定,也无法做出承诺。他可能会成为一个顺从的人,在群体中无法被控制,无法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如果脐轮过于活跃,个体就会容易愤怒,控制欲和攻击性很强,无法与他人保持友好关系。

当一个人感到羞耻时,说明他的选择没有得到认可,他的行为受到了挫败,他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如果一个人长期有自卑感,觉得自己不完美,不能成为大家眼中的“好人”,那么他就没有正确使用脐轮的能量,可能会失去行动的权利。如果一个人的行为很容易被异化,而最危险的就是把自己的行为与自己等同起来,那么这种人就会自卑,没有目标感,很难在工作中承担责任。团队。如果一个人的行为过于物质化,他就会非常阿谀奉承、阿谀奉承,为了目标而在行为和选择上做出妥协。如果一个人表现得过于情绪化,他就会害怕做出长期或重要的决定,并且会发现很难理解别人的感受。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依赖于语言和观点,那么他的言论就会非常主观,他会受到自己所说内容的限制,他很容易感受到舆论的压力。

如果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的选择和喜好得不到父母的支持,脐轮的能量就会受到父母的干扰,此时的行为就会无能为力。中国很多父母并不把孩子视为独立的个体,不能做到纪伯伦所说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通过你而生,但不是因为你而生。你能给他们的是爱,而不是他们的孩子。” “父母将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进行比较,为孩子做决定,而不是遵循孩子的天性,只狭隘地认为孩子的道路只能是他们选择的道路。但事实上,父母的父母也做了同样的事情,因为中国家庭几千年来一直受到中央集权专制制度的统治。这种经济和政治制度无法鼓励每个人表达自己的行为意志,否则世界将会陷入混乱。 。当孩子通过自己的才能获得荣耀时,只要皇冠不是父母想要的,他们仍然认为这是一种耻辱,因为这表明他们可以很好地教育孩子。比如,中国没有优秀的游戏开发商,因为父母肯定会阻止孩子沉迷游戏。

中国走上改革开放道路后,个人的行为意志和个性已经彰显,80后、90后组成的时代意志也开始显现。但作为父母,60、70年代出生的人却不断地评判自己是好是坏。其实,无论最终如何评判,孩子的行为只是他们的行为,是他们面对事物时的选择。没有好坏之分。无论他们心中是恐惧还是贪婪。比如,如果有一位老人在路上被车撞了,不管是否送去医院,送他去医院都是对的。因为他们可以避免受委屈的风险,可以上班不迟到,也可以避免良心的谴责,而且可以拯救一个人,他们无论做什么都会认为自己是对的。

当超越选择好坏的问题时,所有的选择都是好的,有的傲慢,有的温暖。

真正的信念是“选择和行动没有好坏之分”,但有善有恶。

4.心轮

心轮掌管良好的情绪,例如爱和仁慈。当心轮打开时,个体友善而富有同情心,能够体谅他人的悲伤,能够感同身受他人的快乐,能够与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感受到被爱和被爱。

当心轮不活跃时,人就会保持距离,冷漠,不关心别人。

如果这个脉轮过度活跃,就会导致过度放纵、让他人窒息,而且往往在爱背后有相当自私的原因。

当一个人关闭与他人的联系,长期孤立自己,不与他人交往时,就意味着他内心有悲伤、分离、背叛的心魔。那么他就没有正确使用心轮的能量,就有失去爱和被爱的风险。能力。当一个人的心轮没有安全感的支撑时,他很容易在关系中挑战对方的宽容度,用进攻的态度去面对和谐的关系。当一个人的心轮过于情绪化时,他就会变得懦弱、容易暴饮暴食、难以得到满足。无论对方付出多少,他都觉得不够。当一个人的心轮依赖于语言和观点时,他只会说好话,不会说真话,与人交往时就很难真诚。当一个人的心轮过于依赖自我形象时,他就爱慕虚荣和表面的美丽,却不了解人的内在价值。

心轮是第一个非物质脉轮,也可以称为良心。很多富人赚了很多钱却没有良心,因此他们的财富被掠夺,而有良心的人赚到的钱却被创造出来。因为他们可以感受到与他人的联系,了解他们的共同点并分享它,通过联系的创造力创造财富。很多人认为资源是有限的,金钱也是有限的,用完就没有了。这些人受到了理性经济学的毒害,因为研究经济学的人认为必须用合理的经济制度来配置资源。比如,如果经济学中没有对公共资源的所有权进行界定,只会导致强者欺弱,或者双输的结果。他们相信物体有主人,空气、水、树林也应该有主人。这些都是自我边界的延伸。那么是否意味着富人在物质世界中占据了更多的边界呢?我们都知道,如果你生前不带它,死后也不会带它。人这一生拥有再多也没用。这只是逃避死亡的一种方式。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也说过,人死时是富有的。这是可耻的。心轮封闭的人不会想到分享他们的物质财富或陪伴他人。

大多数人都有条件分享一些人和事,比如是我们的亲人,是感动的事,是我们喜欢的事。无条件打开心轮的人是富有同情心的人。很多人认为只有观世音菩萨才能做到这一点,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评判人和事的标准是不同的。当所谓的亲人被背叛或断绝关系时,想想我们的另一半和父母。他们是我们最亲近的人,但不是每个人都能用最慈悲的心去爱他们。最亲近的人。因为人们或多或少都会在脑海中对这些亲密的人投射出期望,或者回忆起过去让自己感觉不好的情况。当别人没有按照我们想象的方式回应时,他们会感到愤怒和不满。心灵的期望受挫,感觉自己的界限被侵犯了,但此刻我不选择用对话来连接、分享、分享和交流。

心灵总是孤独的,但心却总能与他人相通。印度电影《巴菲先生》中的男主角巴菲是一个沉默寡言、智商低下的人,而女主角则是一名自闭症患者。经过一段曲折的故事,两人最终相爱并结婚。爱的表达并不靠甜言蜜语。两个人的联系不是说一句“我爱你”,而是一次又一次的牵手,无论是在平凡的生活中,还是在意外的邂逅中。爱的能力与头脑无关。心轮的连接必须用一颗“快乐”的心来感受。当一个人愿意给予一种接受并说:“我允许你出现在我的生活中,与你分享这些事情,履行这段关系的承诺。”是心轮的爱,对方愿意接受对方,说:“我接受你,和你一起经历这些事情,履行这段关系的承诺。”被爱的是心轮。整个电影中巴菲先生做了很多坏事,捉弄别人,破坏公共财产,抢劫银行,但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他行为背后的爱以及与家人和朋友的联系,而不会感受到他行为的邪恶。原本以为他是坏人的警官最终因为他不断的联系而接受了他。

真正的信仰是“爱与被爱没有善恶”,但有真假之别。

5. 喉轮 ( )

喉轮掌管自我表达,包括言语和非言语表达。当喉轮活跃时,你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你可以成为一名作家或艺术家。

当喉轮不活跃时,个体往往不会说话或做出任何手势,并且个体往往会内向和害羞。不说实话可能会关闭这个脉轮。

如果你的喉轮过于活跃,你往往会说得太多,通常喜欢控制谈话,使人们无法接近你,经常处于焦虑状态,因此不是一个好的倾听者。

如果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没有从父母那里听到足够的真理,自己也不说真话,那么喉轮的能量就没有发挥出来,他需要用谎言来填充他的语言,那么他就没有能力。真诚表达自己的能力。当一个人的喉轮过于依赖意见、评论或自我形象时,就容易变得喋喋不休,语言没有深度,言语很有攻击性,心灵常常焦虑,难以接受意见别人的心声,真诚地表达自己的心意。 。当一个人的喉轮过于情绪化或物质化时,个人表达就相对受到限制,在建立情感或物质安全之前无法进行聆听和表达。



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父母就告诉我们,孩子不应该说谎。如果我们看到父母双方互相欺骗,不履行口头和书面的承诺,或者为了某种利益而做出不一致的行为,那么我们听到父母所说的都是谎言,所以我以后就学会了为了某种利益而说谎。 。父母告诉我们孩子要听话,但父母并不真诚,我们听到的都是谎言。所以我心里为什么要听,所以不愿意听。

人有两对耳朵,但只有一张嘴。人们需要多听,一次听听不同人的意见,然后说出中心观点。倾听是为了理解别人,然后获得别人的理解。许多人带着期望或先前的印象去倾听,并以各种方式批评别人。这不是真正的倾听。即使人们说同样的话,由于声音、语调、语气、手势、姿势和情境的差异,他们真正说的可能是“我是人群的中心,每个人都应该注意我”。 “这是我的。”“那是我的,别拿。”“我好惨,好可怜,总是受伤。”是我。 “我是神,我想拯救你。” “你侵犯了我的领地,我想伤害你。” “我关心你,与你联系,分享我的生活。”人们听不到这些话背后的意义,因为他们没有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比如一个人在看电视剧的时候,他心里可能会觉得这很无聊,为什么不做点别的有意义的事情呢。就会认为我反正就是在看它,这就是我无聊而懒得做其他事情时所做的事情,此时内心想要寻找生命的意义,而头脑却想要消磨时间。如果你不加评论地听这些声音,你可能会听到很多只有当你真正追求内心的声音时,内心的平静才会让人们有能力去倾听。

如果一个人表达了一些期望得到别人“适当”回应的东西,那么他就不是真正在说话。如果一个人真诚地表达,并期望别人真诚地回应,那么这个人的表达能力是有条件的,不可能流畅自如。当一个人真正追随自己的内心,不再在意自己头脑中的喧嚣和别人的评论、看法,不再期待别人真诚或虚伪的回应时,他所有的声音都可以来自他的内心,他有能力快递将突飞猛进。好的听众造就最好的歌手。

如果人们能够为了履行诺言或接受而说善意的谎言,这样的话就不会对喉轮产生负面影响。谎言虽然与事实不符,但仍然可以成为真诚的谎言。为什么会有诚实的谎言?因为谎言说多了,你就会相信,而你按照谎言去做,别人就会相信,谎言就会变成真理。一个人如果真诚地说出并相信它,无论现在是否真实,那么这个人就会履行口头承诺并实现它。

真正的信仰是“语言无真假之分”,只看它是否符合信仰。

6.第三只眼

第三眼脉轮主要掌管洞察力和观想。当这个脉轮活跃时,你就会有良好的直觉和想象力,并且懂得如何反思自己的行为。

如果第三眼脉轮不活跃,个人就会倾向于依赖权威而不是自己的独立思考,从而陷入集体偶像崇拜。此外,他们还会过于依赖旧有的思维模式,无法进行反思和批判。你甚至可能对未来感到困惑和担忧。

如果第三眼脉轮过度活跃,个体可能生活在幻想的世界中,在极端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幻觉。

如果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没有真诚地回顾自己的一生,也没有真诚地想象自己的未来,只看到很少的真相,那么他的第三眼脉轮的能量就没有得到利用,必须靠别人的幻觉来补充。你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解读自己的人生剧本,也无法发挥自己的能力来实现自己的愿望。另外,如果一个人的第三眼脉轮过于活跃和疏远,他就会过多地介入别人的生活剧本,想要成为别人剧本的主角,干扰别人的信仰,而不是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生活。

通过回顾和反省,我们开始审视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状态和生活,并开始推翻我们成长过程中父母和其他人给我们带来的过时的、陈旧的思维模式,并开始形成一系列的信念和内在原则。 。苏格拉底的智慧是认识自己,禅宗引用的第一句话是“我是谁?”自知之明是寻找自己人生剧本的基础。自省是一条人迹罕至的路,因为如果你选择了这条路,你就会开始明白自己的事业和感情成败的原因,明白我们自己才是人生一切的源头。成长过程中的一些信念需要改变,并通过实际行动,践行这些人生功课。一个人生活中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一切,可能只是别人的现实,也可能只是自己的幻觉。反省之后,你就不能再凭幻想而生活了。只有自己信仰的生活才是精彩的。

“我就是我人生剧本的主角。”没有人可以代替我们编写和表演剧本。剧本会有一定的配角,他们都是基于我们的信仰而出现的。他们会陪伴我们走过不同长度的旅程,练习不同的功课,帮助我们完成对人生剧本的解读;剧本里会有无数的路人,虽然我们不一定知道他们的名字,但遇见他们也是剧本里设定的。虽然和他们没有太多的交流和互动,但却让我们意识到人与人之间是存在着联系的,而与他们接触的人的一切意义都是可以由我们自己赋予的。

我们可以自由选择命运给我们带来的一切。谁说面对愤怒就必须怒视对方,以牙还牙,何不相视一笑,笑忘恩怨。谁说面对分离和悲伤就必须流泪?为什么不唱再见。谁说面对痛苦就必须报复对方或者可怜自己?为什么不原谅并感谢对方,让自己变得更坚强。一开始可能很难做到这一点。旧的声音希望你回到原来思维模式的监狱。人的心灵并不想要自由,而是想要有熟悉的神经链接可循,于是类似的生活情节再次上演。正如《我们知道什么》中提到的,大脑中的肽控制着我们的某些行为习惯,让我们一次又一次地成为占有者、伤害者、受害者和拯救者。角色。当我们跳出大脑的时候,我们会发现,面对各种事实,我们内心对事物的选择可以是多样的、自由的。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态度、解决方案并寻求帮助,而不必强行控制他人。 。

真正的信仰是“我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信仰,形成自己的人生剧本”。最后,我只需要看看它是否符合神的智慧。

7.皇冠

顶轮主要掌管智慧和与世界一体的感觉。当这个脉轮活跃时,你没有偏见,随时感受到身心体验,并且很容易意识到世界与你同时存在。

如果这个脉轮不活跃,你就不会意识到精神世界的存在,你的思维就会非常有限,你不会体验到智慧,你也无法理解自然和简单的真理。

如果这个脉轮过于活跃,你想太多,你沉迷于智慧,你太热衷于追求精神世界,你就会忽视身体的需要。

顶轮无法通过信仰打开,开悟也不是信仰。正如我们不能信佛,我们只能成佛;我们不能相信有一个觉者,我们只能成为一个觉者。

很少有人知道自己是谁,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想要演绎什么样的剧本,更不用说打开顶轮,成为开悟者了。即使你能用脑子思考事情,演绎出精彩而完整的人生,但仍然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这些问题是超越性的,无法通过情感感受或心理推理来解决。这些问题只有通过内省获得的直觉和问题解决后的状态的直接体验才能解决。这就是开悟的智慧。文章中相继提到的事情:生与死,超越是非善恶的平凡,心灵的局限性,当下的现实,孤独与自由。

到最后,只剩下生命意义的问题了。在诠释生命的剧本时,所有的意义都可以由我们自己赋予,但我们为什么要诠释自己的生活,为什么别人要诠释别人的生活,为什么众生要诠释这样一个世界,而意义背后的意义是什么?的生活。过去我无法直观地回答这些问题,将来我也无法直观地回答它们。我们自己可以自由地为过去和未来的事件赋予意义,但现在的所有意义都是空的。因此,生命意义之后的意义是空的,既有意义又无意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智道时空】 ( 京ICP备20013102号-16 )

GMT+8, 2025-5-6 18:28 , Processed in 0.06663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