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48|回复: 0

修身养心之道:理解心即理,追求内心平静与主宰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0193
发表于 2024-12-16 05: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1

欲修身,必先修心。

心就是原则。世间还有心之外的事物或道理吗?

心就是原因。世间还有心以外的事吗?心之外还有什么道理吗?在这个浮世中,总有很多人为了追求物质享受、社会地位、名誉等外在的东西而身心疲惫。他们怨天尤人,想要逃避却得不到,都是因为他们忽略了自己的内心,不明白凡事以修心为先的道理。

02

不忙碌、不混乱、不焦虑、不不耐烦

天地之气,永不停息。但有高手,所以不先不后,不急不缓。虽然千变万化,但主宰始终是稳定的,人与生俱来就是如此。如果没有师父,光有这股奔放的劲头,我们怎能不忙碌?

天地间的气息从未有过片刻的中断。但有师父的话,就不会着急,也不会着急。即使一切都变了,主人也不会改变。有了这个师父,才能生出人来。如果统治者稳定,就像天地的运行一样,永远不会停止。即使它在照顾一切,也永远是从容自在。这就是所谓的“天王平静,百体听命”;没有君子,只有气在周围流动,怎能不忙碌呢?呢绒?

忙碌是现代社会大多数人的一种生活状态。不幸的是,除了体力消耗之外,还有内心的动荡、不耐烦和焦虑。俗话说:“身之主在心”。如果在忙碌的生活中不能给自己的内心留点闲暇,让它被烦恼和忧虑所负担,那么在与人相处的时候就更难做到自在、自在。

03

回归简单

“道之大端,易解”,此话不假。关心未来的学者,往往会忽视容易理解的事情,却不会理解难理解的事情。这就是为什么“路近而事远,事易而事难”。

“道的大面很容易理解。”这个观点是正确的。只是后世之士忽视了浅显易懂的道,不去遵循,而把难懂的视为知识。这正是“道近而远,事易则难”。

圣人在治学上追求一种“大朴”的境界,值得我们学习。这就是人们应该如何生活。为什么人们要不厌其烦、孜孜不倦地去追求那些看似美好,实则身心疲惫的“负担”呢?这一切都是因为缺乏简单的内心和简单的生活态度。与其被财富、地位、成就的藩篱所困,不如努力用一颗简单的心去追求简单的生活。

04

一定要“真诚”

诚二字是用努力来表达的。诚者心之本,求复其本位,乃诚之工也。

“诚”指的是时间。真诚是心的本质,恢复心的本质是真诚的工作。

在王阳明看来,人的本性就是真、诚、诚、真君子。世界上只有两种东西,一种是真的,一种是假的。求真要务实,求假也要务实。现实与现实的差异,不仅体现了对人的态度,也体现了对自己的认识。骗别人容易,骗自己难。

05

真诚胜过聪明

诚于天下,方能立天下之基。

唯有天下之诚,方能立天下之基。著名翻译家傅雷曾说过:“一个人只要真诚,总是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即使人们一时不明白,以后也会明白。在我的生活中,我总是先表白,第二,绕圈子,会让人怀疑,诚实一点比较好,只要你真诚、谦虚、恭敬,就不会有人对你做什么。”俗话说:“哪里诚则金,没有诚怎么办。事情没有做好,也做不到。

06

持守一念是成圣的关键

只要想一想天理,就是决心。如果你不忘记这一点,时间久了你的神念自然会凝结起来,就像道家所说的“圣胎”一样。这种天理思想始终存在,当它被伟大的圣灵驯服时,就只是保留和扩展了这个思想。

只要不忘坚守天理,就有决心。如果你不忘记这一点,久而久之,你的心自然会专注于天理,就像道家所说的“修肉身成圣体”一样。时刻牢记天理,逐步达到精妙、宏大、神圣的境界,只是这一思想的不断保存和发展。

虽然有想法的人很多,但坚持努力的人却很少。王阳明告诉我们,只要时刻保持这种“想要”的想法,久而久之,它就能凝结、积累成一股强大的力量,逐渐解决一切障碍,把“我想要”变成“我能”,并一步步实现目标。脚步成为结果。

07

善于对,恶于错

良心只是一种是非之心。对与错只是喜欢与不喜欢。只要喜欢和不喜欢就意味着一切都是对和错。错了就意味着一切都会改变。

良心就是分别是非之心,是非就是好恶。懂得好恶,就会穷尽是非,穷尽是非,就会穷尽万物的变化。

王阳明的心学特别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他认为“良心”作为内心的是非标准,具有知善避恶的能力。人们可以依靠它来辨别是非、善恶。也就是说,一个人内在的道德修养会影响他的言语、行为和做人的原则。小则影响他在利与仁之间的选择,大则影响他的人生道路是荆棘丛生还是坎坷不平。一条平坦的道路。

08

君子如玉如铁



名实相合,实用主义重一些,求名之意就轻一些;如果都是实用主义,那就根本没有求名的意图。如果你的务实心态就像饿了要饭、渴了要喝一样,安的工作就会有良好的声誉!

名称与现实。心越务实,名利心就越淡。如果一切都是实用主义,就不会有名利的欲望。如果一颗务实的心,就像饿了要饭,渴了要喝水一样,哪有功夫去争取好名声呢?

“谦如玉”和“刚如铁”从不同侧面展现了君子人格的两种品质。当今世界是复杂的,需要在不同的时间运用不同的品质。我们要学习王阳明,讲究方圆之理,不仅培养坚强正直的品格,为人处事有底线,有原则;又以谦逊如玉的圆润包容八方。只有这样,你才能在喧嚣的世界里游刃有余。

09

做到这一点就是孝顺

就像说有人懂得孝道,有人懂得兄弟一样,这个人必须先行了孝道、兄弟情,才能称为“懂得孝道”。不能因为他会说一些孝悌的话,就被称为“懂得孝悌”。

我们说一个人懂得孝、懂得兄弟,那一定是他已经做到了孝、兄弟,才可以说是懂得孝、懂得兄弟。并不是说他只懂得讲孝、讲兄弟情,所以可以称为“知孝爱兄”。

人的一生难免会有很多遗憾,其中最大的可能就是“孩子想养,家人不等他”。当有一天我们突然发现父母的鬓发白了,此时如果我们只孝敬他们,我们就会错过无数的机会。即使父母离开了你,你会后悔,但你却没有办法尽孝。这将成为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

10

不要过度追求外在的事物

然而,想要的却是我的财产,不能失去;不想要的不是我的财产,不能保留。

你能得到的就是你的,你不能放弃。得不到的东西不属于我,无法保留和隐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物质利益的追求。与此同时,他们的精神也越来越脱离自己的灵魂。人们内心深处感到越来越孤独、压抑、烦躁、矛盾。如何缓解和改善人们荒凉、紧张的精神?王阳明指出的道路就是以豁达的心态去处世,不让遇到的事情成为心中的羁绊,不成为色、色、利的奴隶。这不仅是一种自由自在,更是一种了解一切之后的平静。

11

自我否定才是真正的技巧

人只有立志为自己服务,才能约束自己;只有立志为自己服务,才能约束自己。一个人只有能够克制自己,才能取得成功。

人要为自己着想,才能克制自己;只有能够约束自己,才能成就自己。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有什么是不需要克己的呢?为人处事,明白真理只是基础,只有能够克己才能达到。但自我否定并不意味着压抑自己,因为自我否定的本质并非来自于外在的压迫,而是来自于内心的不公。人心若安,世间便无不平。所以,克己的真正方向是修自己的心,修自己的境界。克己就像佛教的戒律。只要观念不误入压抑欲望,而明白是修散心,提炼心中真正美好的品质,那就是修心的工作。

12

荣辱名誉皆从容

天地之事,如花草之事。曾经有过善恶之分吗?若欲见花,则视花为善,视草为恶。如果你想用草,那么草是最好的。

天地生,如花草。有善恶之分吗?欲赏花,应以花为善,以草为恶。当你想用草时,草又是好的。这些善恶都是人心的好恶所产生的,所以从肉体的角度来看待善恶是错误的。

是非善恶,只是一念;清心本来就是不动的。一切名利、悲欢都不过是过眼云烟。得与失、失去与恢复等情况都是经常发生的。如果你能看到这个层次,你就能看淡那些迷惑你心灵的事物。

13

把世界当作修行的地方

人们在某件事上练习和努力是有益的。如果你只能选择安静,那么当事情发生时你就会变得混乱,你永远不会取得任何进展。安静的时候,努力看似克制,实则放纵。

人要在事中磨练自己,从事中学习会有帮助。如果你只爱沉默,遇事就会惊慌,永远不会进步。那段安静时光的功夫,表面上看似克制,实则却是放纵和放纵。

所有的困难都是考验。只有经过世间种种困难的锤炼,才能调伏混沌的心。磨到最后,境界就会出现。天行健,君子才能自强不息,奉献天下。只要能有德行,就不会误入歧途,就能成就利己利世的事业。

14

少一点狡猾,少一点痛苦

如果你对财物、色、名、利等等的执着,就像不抢、不偷的执着一样,那么所有的执着都被消除了。这只是原本的身体。你觉得你有很多时间思考这个问题吗?

如果你对色、财、名、利等的执着,都像不做贼的执着一样,都断掉了,完全就是你内心的本质,那你还有时间去想杂念吗?



每个人的世界都是自己创造的。一个人的内心如果充满了心计,就会因为心计而衍生出困难、恐惧、怀疑、绝望、担忧等情绪。如果一个人的内心充满了这些,他的处境怎能不悲伤和痛苦呢?生命如转瞬即逝,生命在拥有和失去之间快速流逝。精神空间需要自己经营。如果招数太多,分量太重,脑子里怎么还有空间去承载其他东西呢?

15

过着轻松自由的生活

我们努力工作时,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失去一分人欲,就恢复一分天理。多么轻盈、自由、多么简单!

当我们做工作的时候,我们希望它一天天减少,而不是一天天增加。减去一分人欲,就得到一分自然法。这样,是多么的轻盈和自由,是多么的简单和轻松!

生活中,很多人常常给自己找麻烦,给自己加上枷锁。这是因为心中有太多的欲望、得失、放不下,自然处处受到它们的影响。去掉这些,就是王阳明所说的“减”。如果减少到最后呢?只要回归到你的本性就可以了。我的心很简单,因为它轻松而自由。

16

路,就这样走吧

就像一个人走路,走了一段路,就能认出一段;当他走到十字路口时,如果他有任何疑问,他就会问。经过询问和行走,他就会逐渐能够到达他想去的地方。

就像走在人行道上一样,每个路段只有走一段时间才能熟悉。当你到达十字路口时,如果你有任何疑问,请四处询问。打听了一圈,步行之后,就可以慢慢到达目的地了。

如果生活中的一切都按部就班地进行,那么内心的愿望就会被忽视,心中的梦想就会被埋葬。即使进展顺利,也是不真实的,因为缺少了太多的尝试——即使是失败,也缺少了太多。这主要是由于对个人经历的深刻理解。因此,人们应该敢于大胆尝试,在实践中实现真正属于自己、适合自己的生活智慧。

17 号

自省导致自我澄清

学习必须针对自己。如果你只责怪别人,你只会看到别人的错误,而看不到自己的错误。如果你能反过身来,你就会发现自己还有很多未完成的事情,你就没有时间去批评别人了?

学习应该是反思。如果你只责怪别人,你只会看到别人的错误,而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如果你能反省自己,看到自己有很多缺点,你哪有时间去指责别人呢?

内省是一个痛苦的自我解剖过程,就像用刀割掉自己身上的癌症一样。这需要巨大的勇气。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不难,但以一颗真诚的心去面对它却不容易。懂得反省自己,是大智慧;有勇气反省自己,就是伟大的勇气。切开肿瘤可能会带来难以忍受的疼痛,甚至留下疤痕,但这是根除毒害的唯一方法。君子的过失就像日食、月食一样,人人都可以看到,但改正之后,就会更加受到人们的尊重。

18

静时修行,动时反思

察是有事时看事,自顾是无事时看事。

检查是有事发生时对事物的保存,保存是无事发生时事物的反映。

人如果不能看清自己,就很容易骄傲自满。如果内心充满骄傲,就很难听取建议、吸取教训。长此以往,你只会变得自满、停滞不前。没有自我意识的人常常会发呆、徘徊,无法正确定位自己,无法找到人生的支点,无法驾驭人生的航船。如何自我解释?你需要做好自我检查。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王阳明说,再笨的人,如果能好好反思,那么愚就会变聪明,弱就会变强。人们了解自己很重要。

19 号

闭嘴并练习你的行动

用言语诽谤他人是肤浅的。如果身体不能修,只在耳边说话,在嘴里说话,整天胡言乱语,那就是诽谤身体,而且诽谤是深重的。

用言语诽谤他人是肤浅的。如果你练不出来,只是空谈,浪费时间,浪费时间,那你就是在诽谤自己,这是严重的。

你认为所有让你不舒服的事情都是由于别人和环境造成的。其实都是你自己的心太狭隘,你的能力太小,你的修养太浅,你的德行不深造成的。所以,收回你向外看的眼睛,专注于你自己的内心。即使我们在世上无能为力,我们的心也可以轻松、平静。心坦诚与否,从不平静,本来就是心自己的事。

20

世间所有的磨难都是辛苦

今日凡议论我者,若能认为是好事,皆是在向我学习,而我无非是提高警惕,修身养德。

现在,全世界的人们都在谈论我。如果他们能做好事,那么他们都在向我学习。就我而言,无非是提高警惕,反省自己,提高道德水平。

人间是道场,污泥中长出莲花。这是一种心境、一种态度、一种心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智道时空】 ( 京ICP备20013102号-16 )

GMT+8, 2025-5-6 23:23 , Processed in 0.06242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