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58|回复: 0

浙商银行2023年中报亮眼:业绩稳中向好,浙江融资服务总量达8812亿元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0354
发表于 2024-12-13 19:24: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丨胡磊‍

牛道财经出品()

浙商银行董事长陆建强在年初定调:“2022年是非常重要的转型年”。

当年,浙商银行的收入、存贷款增速在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中名列前茅,不良贷款率五年来首次下降。

近日,各大上市银行陆续发布2023年半年度报告。除了关注商业数据之外,大家也对各种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举措非常感兴趣。

其中,“浙商银行”的业绩报告十分抢眼。

作为唯一一家总部设在浙江的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尽管近年来经理层不断变动,但业绩一直稳定向好。

据浙商银行财报显示,截至2023年6月末,浙江省各类融资服务总额已达8812亿元。其中,各类贷款余额5435亿元,同比增长11.2%,为浙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利的金融保障。

但与此同时,浙商银行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被曝屡次踩踏处罚红线,投资置业也受到质疑。

那么,浙商银行到底实力出众,还是只是一种幻觉?

1、整体上涨趋势良好

据浙商银行官网显示,浙商银行于2004年8月在杭州正式成立。依托浙江省发达的经济基础和成熟的市场化背景,浙商银行发展迅速。 2016年首次登陆香港联交所,随后于2019年11月开启A股上市征程,成为第13家“全国银行”A+H”上市银行。

浙商银行的优异表现与其稳定、积极的业绩密不可分。

据浙商银行财报显示,该行2022年营业收入610.85亿元,同比增长12.14%;归属于该行股东的净利润136.18亿元,同比增长7.67%。

2023年上半年,浙商银行营业收入再创新高,实现收入332.27亿元,同比增长4.68%;归属于该行股东的净利润77.43亿元,同比增长11.03%。

截至2023年6月末,浙商银行总资产2.91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1.07%,其中: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1.65万亿元,增长8.40%较上年末%;存款余额1.82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42%。

值得一提的是,浙江银行不良贷款率从2021年末的1.53%下降至2022年的1.47%; 2023年上半年,不良贷款率再次下降至1.45%。

从2018年底到2021年底,浙商银行不良贷款率不断上升,如今终于有所下降,这意味着浙商银行资产质量得到优化,正在完成“华丽转身”。

归根结底,得益于浙商银行持续实施数字化改革、浙江深度发展、五大板块、财富管理四大战略。



近年来,浙商银行不断深化数字化改革。不仅推出“数字浙商银行”创新数字化战略品牌,还提出并形成“185N”数字化改革体系架构,进一步优化产业生态,引领行业数字金融。 。

作为浙江本土商业银行,浙商银行非常善于利用浙江经济发达的优势。在财富管理方面,仅今年上半年,浙商银行就设立了多个部门,零售业务板块更加专业化、细分化。

中金公司研报分析认为,由于浙商银行的新策略始终以弱周期性、小额多元化的资产布局为主,更有利于在保持议价能力的同时降低资产风险暴露,并能瞄准金融实力最强的客户群体。需要。实现规模持续增长,实现稳定良好增长。

此外,浙商银行还不断购置物业以满足自身经营需要。

2023年6月,浙商银行发布公告称,计划斥资约22.65亿元购买深圳市中洲滨海商业中心西1座A栋1至21层,用作营业办公用房。

去年3月,浙商银行还宣布拟斥资30.3亿元购买浦东新区浦东大道1500弄1号绿地创意大厦A座,用作办公楼。

尽管有声音认为浙商银行频繁大量购买房产,有楼市“抄底”之嫌,但在浙商银行看来,这是为了银行的长远发展着想。这不仅为其成为一流商业银行奠定了基础,也有利于该行的长远发展。提升公司品牌形象和影响力。

2、重复处罚敲响警钟

然而,尽管浙商银行外表红火,但与之相关的负面消息其实不少。

2023年7月,江苏银保监局发布对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常州分行的行政处罚信息。上述信息显示,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常州分行存在“虚假存款、发行银行卡”两项重大违法行为。票据使用信贷资金”和“未对票据业务贸易背景的真实性进行审核”。

因违法违规,不仅被没收违法所得72505元,还被罚款140万元。

事实上,这并不是今年以来浙商银行第一次因违规而被罚款。

今年年初,北京银保监会开出第一号罚单,责令浙商银行北京长虹桥支行整顿贷款业务严重违规行为,并处以50万元罚款。

没想到,短短两天,浙商银行南京分行就收到银保监会江苏监管局的行政处罚通知书,因小微企业贷款贷后管理不善被罚款30万元。

3月,中国人民银行沉阳分行再次开出罚单。上述情况表明,浙商银行沉阳分行存在违法违规行为。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给予警告并罚款70万元。

短短几个月时间,浙商银行频频被多地罚款、罚单,屡次踩踏红​​线警戒线。

据《商业观察杂志》统计,从2018年到2021年,短短三年时间,浙商银行多次因违规被处罚,累计罚款超过1.8亿元。

除了持续的天价罚款外,浙商银行的投诉率也很高,尤其是信用卡业务,是重灾区。

深圳银保监局发布《2022年下半年银行业消费者投诉工作通知》。上述数据显示,浙商银行深圳分行的投诉率处于“领先”位置,每百家营业网点投诉率为216.67件,远高于中位数(72.5件/100家营业网点) ),排名第一。

在黑猫投诉平台搜索浙商银行显示投诉近270条。原因主要集中在乱收费收利息、虚假借贷影响征信、窃取用户信息等方面。

2023年4月,一名用户留言称:“我手机上连浙商银行APP都没有,却被告知欠款125元。”

无独有偶,2023年3月,也有用户留言称,被浙商银行告知,一笔80元的贷款还没有结清,此前是60多元。我联系了浙商银行客服,但没有找到相关账号或记录,每天都受到短信骚扰。我不明白为什么我没有账户却无缘无故多收80块钱。



作为一家规模和业绩不断增长的银行,如果消费者的声誉不好,必然会影响其声誉。显然,浙商银行在增强自身实力的同时,也应该关注内控问题。

3、高管变动频繁阻碍发展

浙商银行还存在高管变动频繁的问题。

2021年6月8日,浙商银行发布公告称,浙商银行行长徐仁彦、副行长徐满轩、副行长兼首席风险官刘桂山均因工作安排需要提出辞职,选举新行长钱临时由副院长张荣森接替。

公开资料显示,徐仁彦参与筹建浙商银行,并担任董事、副行长长达14年。直到2018年4月,她才担任该行行长。此前,徐仁艳曾在央行浙江省分行、杭州中心支行等多家银行工作。

没想到,徐仁言等人的离职,只是浙商银行高管风波的开始。

同年9月,浙商银行监事王峰因工作需要选择辞去职务。 12月,因内部工作调整,郑建明辞去该行副监事长、职工监事职务。

进入2022年之后,沉仁康首先辞去浙商银行执行董事、董事长、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普惠金融发展委员会主任委员职务。随后,副院长吴建伟也因个人原因辞职。

短短半年多的时间里,浙商银行至少有7名高管辞职。因此,发展战略和业务方向不断变化且难以稳定。

更令人担忧的是,浙商银行高层腐败现象也十分严重。

沉仁康辞职一年多后,被通报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在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对此,浙商银行回应称,沉仁康已辞职,其审查不会对银行经营产生影响。

事实上,早在2020年,浙商银行上海分行原行长顾庆良、浙商银行资本市场部副总经理邹建旭两位高管就先后辞职。

浙商银行上海分行原行长顾庆良因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4年;据黑龙江省纪委建设部官方账号发文,浙商银行资本市场部副总经理邹建旭也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监察调查。

中国房地产报援引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金融业内人士的话说,浙商银行的经营风格一直非常创新、大胆、激进。然而,在带来高额回报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风险。此前对多位高管的调查就说明了一定的问题。

然而,对于浙商银行来说,这些都已成为过去。

据长江商报报道,熟悉浙商银行的业内人士表示,该行高管换届的重点是提高干部队伍年轻化程度、优化组织架构、加强人才梯队培养。

如今,浙商银行已经更换经理两年了。在新任总裁张荣森的带领下,也明确了经营目标。从业绩报告来看,原来的危机早已化解。

不过,浙商银行要想真正扭转声誉,仍需“稳核心、控风险”。我相信,天时、地利、人和,浙商银行一定能够取得更加稳定、更加长远的未来。

-结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智道时空】 ( 京ICP备20013102号-16 )

GMT+8, 2025-5-7 04:43 , Processed in 0.06149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