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26|回复: 0

五行学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和所指不断变化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0

回帖

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58000
发表于 2024-10-2 23:04: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五行的含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金”原指金属,后代指“气”或“风”。五行论本身也在不断发展变化,逐渐从最初的五物论演变成一个有生命力的自然体系。

关键词:黄金;五个要素;传统文化

五行学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长期的演变和发展过程中,五行的含义和参照不断变化。例如,金的正面和反面的指称就完全不同。代表金的人工物体变成了代表天、气(风)的自然物,五行学说也从原来缺乏内在联系的五物论发展成为宇宙体系和认知模式,体现了文化的融合和理论的发展。

一、五行说的由来

五元素论的直接来源是五物质论。据《尚书大传·周传》记载,当武王伐纣,大军到达殷都郊外时,将士们唱道:“水火,民食为饮;金木,为物”。 “万物之本,为人所用”,是五物论的早期记载,其中水、火、金、木、土为五。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东西,水和火用于制造,土壤用于种植万物(特别是农作物),这是人们使用的五种最重要和最常见的东西。五材是人们日常生活所必需的,故称五材。一不可废。”(《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这也强调了它为人所用的特点。

因此,五物质理论与古希腊、印度的元素理论不同。没有太多的理论意义,缺乏抽象思维的特点。这五种材料只是人类所使用的五种东西。它们既不是世界的本源,也不是构成万物的原始材料。中国的祖先只强调它的功能,而且是供人使用的功能,表现出重功能、轻理论的特点。它的分类也与生活的直接需要有关。水和火用于做饭、饮用和洗涤,这是最基本的需求。金和木有联系,因为它们是制造工具和器皿的基本原材料。金指金属,木指木材。将土分为五种物质,看似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特征,但实际上仍然源于对原生谷物的直觉及其在生物和承载物中的用途的考虑。因此,五种材料之间不存在内在联系。联系不在于“自然本质”,而在于“人的利用”。这五种材料仅在人们需要的意义上相关。

五物论只是祖先对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五物的总结。随后的五元素理论摆脱了直接的功能观点,开始对五种材料本身的性质感兴趣。从理论上来说,五行理论更进了一步。 《尚书·干诗》说“胡氏辱五行,怠三义”,但没有明确的解释。 《洪范》对此有详细的解释。季子曰:“一、五行:一是水,二是火,三是木,四是金,五是土。水曰润,火曰炎,木曰木。”对功能的研究开始转向对自身性质的探索。 ,虽然这种探索还处于初级阶段,还不是很准确,其中对于水火性质的解释是比较科学的,说木有直性是肤浅的,但说金可以。制作盔甲和器皿以及土壤可以种植农作物似乎符合功能论的习惯,值得注意的是,五行对应五味,表明五行已经开始成为。

模型和理论不限于其自身的功能和属性。这确实是一个突破,为五行理论成为一个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

当五行说演变为理论模型时,原来对水、火、金、木、土的功能和性质的简单解释已经不够了,所以五行说与四时五向相结合使其成为时空理论体系,同时探讨五物之间的内在结构和联系,使其成为系统的宇宙模型。

将五行与四时五向理论相结合,正是赋予五行理论以时空系统的性质,使之摆脱简单的五物质论和泛函观,而将其提升为一种普遍的、先进的理论。理论。这种努力其实是非常牵强的,因为两者之间并没有太多的内在联系。这种人为的混合和提升在解释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比如五个元素与四个元素匹配时,就会出现一行无法匹配的问题。这五个元素用于匹配五个方向。所谓东方木、南方火、西方金、北方水、中国土,也是很勉强的。就中国特殊的地理环境而言,可以解释为南方温暖为火,北方寒冷为水。东方的木,西方的金理没有道理,中国的土只能是人造的概念,不太有说服力。然而,这种努力体现了先民从直接简单的功能观向抽象深刻的时空观转变的探索。说明理论思维水平得到了提高,其价值和意义是不可抹杀的。

五行理论成熟的另一个标志是建立了五行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结构,即五行之间相互生成、相互制约(互胜)的关系,从而扭转了松散的五行。成一个整体系统。 《管子·五行》将木、火、土、金、水与五行相对应,体现了五行之间的循环关系。五行相克的思想在春秋时期也已出现。 《左传》昭公三十一年记载“火胜金,故不可败”,哀公九年记载“水胜火,姜可伐”。这种思想在战国后期已经成熟。邹衍的《末始五德论》详细阐述了这一观点,认为土、木、金、火、水依次相互制约,并以此来解释朝代更替和周而复始。历史。

其实,五行相生的思想可以追溯到殷末周初,文王的八卦中就包含了这一思想。据《文王八卦》记载,八卦的顺序为震、巽、离、坤、兑、干、坎、艮。震、巽为木,离为火,坤为土,兑、干为金,坎为水,征反映了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当然,这种八卦五行配说是否起源于周初,仍是一个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五行理论的成熟,不仅意味着五行之间关系的深化和系统化,也意味着五行本身的意义和借鉴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原来的五材是指人们日常生活所必需的五样东西,体现了狭隘的功能观和实用精神。一旦成为时空体系、宇宙结构,原来的五种物质就值得推敲。在五材论中,五材以外的人才是真正的中心。这五种物质只是人的附属物。它们仅就人们使用的功能而言才有意义,其本身的性质和价值是微不足道的。当五行说成为一个宇宙体系时,它本身就成为了一个自然系统,人类的作用和影响自然被排除在外,人类不再是五行的中心。此时的五元素已经接近古希腊和印度的元素理论,成为万物的基础,其意义和参照物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因此,水、火、金、木、土的名称虽然没有改变,但它们的性质却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使用到物质,从为他人到为家,从为他人到为己。 。这就需要重新审视它们。勘察和定位。

2、黄金含义的变化

在五材论中,水、火、金、木、土只有后天的意义。因此,水和火是用来供人们饮食的,金木是制造器皿的原料,土是用来供生物和承载物品的。五种材料不仅是人类使用的东西,也是人类开发创造的东西。水是通过土里打井得来的,火是通过钻木打石得来的,金子是人们冶炼和冶炼的,木头是人们砍伐和搬动的,土壤是人们开荒耕种而成的。因此,人的影响和作用处处体现。在成熟的五行理论中,五行已经从后天的事物转变为先天的、自然的事物。水是天然的水,也代表液体物质。火还捕获阳光和热能,代表看不见的存在。木头不那么有木头,它是人们用来建筑的,却代表着植物和生命。土壤不仅指土壤和农田,而且代表大地和固体物质。那么,黄金代表什么呢?作为一种金属,黄金含有最多的人造成分(与其他四种相比)。金属的出现是人类生活史上的一件大事。它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文明的出现。然而,黄金作为万物的基础,却是最不合理的,因为这种后天人工冶炼的东西,并不能作为宇宙先天的基本元素。在各种文化形式中,以金属为万物之本的情况并不多见。因此,黄金作为一种金属,已经不能再作为成熟的五行理论中的元素,必须被赋予新的含义。那么,黄金应该代表什么呢?



将五行理论与古希腊、印度的元素理论进行比较,你会发现,在古希腊和印度文化中,水、风(气)、火、土(土)是构成万物的基本元素。在古希腊时代,这些元素是分散的,要么以水为基本元素如泰勒斯,要么以火为基本元素如赫拉克利特。在古印度文化中,地(土)、水、火、风(空气)作为共同构成万物的四种基本元素,在中国五行理论中,多一木(生命),少一风(气) )比古希腊和印度还要多。将生命融入自然体系,体现了中国文化天人合一的特点。但五行中并没有明确提到风,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漏和不足。因此,在成熟的五行理论中,金的含义和指称应该发生变化,从指金改为指风。

风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东西。为什么它在五物质理论中没有一席之地?首先,风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也是一种完全自然、无限丰富的资源。因此,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日常使用它,无需考虑空气的缺乏和污染(这是现代人类的问题)。其次,因为风(气)是不可控的、不可制造的,不能像水、火、金、木、土一样成为人类开发、生产和控制的对象。因此,风不属于五种物质,这对五行理论的成熟造成了天然的障碍。

但金作为一个宇宙体系,在五物中占有重要地位,必须让位给作为自然元素的风,否则就无法成立。风(气)不仅指空气,还代表气态物质。这样,火、风、水、土代表了无形、气、液、固态四种状态,而木则代表了同时具有这四种状态的生命。或者如果用金作为矿石,那么它只能代表与土壤重复的固态,而无法改变缺乏气态的问题。

以气(风)为万物之本,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并不陌生。事实上,气作为宇宙的本源,有着比火、水、土、木更重要的地位。当然,此时的气已经从空气进一步延伸成了元气。气的原理在中国哲学传统中一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将宇宙的本源、万物的根本归结为一气。宇宙万物皆由这一气而生,又归于一气。这比直接以水、火等元素为元元论更进了一步。因此,将金解释为“气”并不是一种独特的异议,而是符合中国文化传统的。

不仅金是万物之本,应该解释为风,而且在解释五行的内部结构和相互关系时也应该如此。古印度文化中的地、水、火、风四种元素之间并无内在联系,而中国的五行理论则具有鲜明的内在联系和将生命(木)融入自然系统的动态结构。理论特征。

五要素是一个自给自足的自然系统,其中不存在任何人为因素。因此,金(金属)作为人造物体在其中没有地位,应该被自然风(气)所取代。五行相生的顺序是木、火、土、金、水。水生木,循环相生。相生相生,金出土,金生水。从土壤中产生的金可以解释为从沙子中淘金或从土壤中生产矿石。然而,沙子淘金是一种人工活动,而不是自然现象。从土壤中生产矿石也必须人工开采。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或完成,而这种解释无法解释金如何生成水。黄金和矿石不能生成水。如果可以通过熔炉冶炼将金属变成液体,采用人工活动,而这种液体高温金水只能烧死树木,却永远长不出树木。或者云金属可以吸收水蒸气并产生露珠,这可以说是金属产生水的正确解决方案。然而,这样得到的水却未必能够浇灌树木。因此,如果把黄金解释为金属或矿石,五行互生的理论就站不住脚了。如果金解释为气(风),问题就解决了。土生金属,即水蒸气等气体从土中蒸发;金属生水,即水蒸气从大地蒸发,上升到高空,形成云雾。云冷了,就变成雨,落在大地上。雨水灌溉树木,即水生树木。这是完全有道理的。

从五行相克的顺序来看,顺序是金、木、土、水、火。火亦胜金,循环相胜。其中,火克金,金克木。火压倒金属似乎可以用炉火熔炼金属并将金属变成液态来解释,但这是一种人工活动,自然火不会自行熔炼金属。金克木似乎是最容易解释的,就是用金属制成的刀、斧头等工具来砍伐树木。然而,这仍然是一项手工活动,金属物体永远不会自行砍伐树木。如果金解释为气(风),则火克金,也就是说火可以抵消风带来的寒气,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气流(风)的状况。金克木的意思是风能摇动或折断树木。这是一个没有外在人为因素的自然行为,从逻辑上讲是有道理的。

因此,从五行之间的内在关系来看,将金解释为金属或矿石是不合理的,但将其解释为风(气)却是合理的。因此,成熟的五行论应该将金解释为气(风),这当然与五材论相比是一个根本性的变化。

虽然五行论演变过程中金的含义变化没有明确的解释,但前人在发展和运用五行论时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例如,中医理论用五行来协调五脏。人们认为,肺属金,肾属水,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和金属之间的联系非常说明问题。如果将黄金解释为金属,则很难解释,因为无法想象肺部与金属或矿石之间有任何联系。将金属释放到气中是很自然的。肺是呼吸空气的呼吸器官,当然与气(风)有关。这说明中医理论在应用五行理论时已经认识到金应该代表气(风)而不是金。

从五行、四时、五方的关系来看,按照传统观点,木配东方,为春天;木配东方,为春天;木配东方,为春天;木配东方,为春天。火与南方相配,属夏季;金色与西方相配,预示着秋天;水与北方相合,代表冬季;地球在中间,虽然这种匹配理论很勉强,但也代表了一种理论探索。将金色与西方与秋天联系起来并没有多大意义。然而,秋天是一个寒暖交替的季节。频繁的西风和清爽的秋季空气表明古人已经猜到了金与风(气)的关系。如果用黄金作为金属,那就完全没有意义了。

从五行与八卦的关系来看,金也应该代表风。八卦与五行源于不同的思想体系。五行源于五材,原指人们使用和制造的五种最基本的东西。八卦是人们通过观察自然界总结出来的八种事物。物理阶段。也就是说,五行本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对象和产物,带有人造的、功利的色彩,而八卦则是人们观察到的自然物理现象,具有自然、原始的特征。因此,中国文化中不乏类似于古希腊、印度的五行理论,但这种理论并不见于五行,而是体现在八卦中。

在八卦中,天(干)与风(巽)相同,代表气。天实际上是指地球以外的大气层,没有人格或神圣性;地(坤)与山(艮)相同,代表地。土,本是一石;雷(震)与火(离)相同,代表火,雷电也是火的一种;水(kan)与“则”(dui)相同,代表水,“则”当然也是水。因此,八卦实际上是风、土、火、水四种元素的扩展。为了配合八卦,将这四种元素分为八个自然相。 (1)将八卦与五行相比较,你会发现五行多了一份木(生命),少了一份气(风)。八卦总是讲自然的形体相貌,所以不需要生命系统的加成。五行中缺少气(风),不能代表完整的宇宙体系,所以金应该以气(风)的形式释放出来。

朱振之认为,八卦与五行相用时,震、巽属木,离、离火,坤、艮属土,干、兑属金,坎属水。用干、兑混金。干是天,是生生不息的气息。兑就是湖。水和土混合在一起,称为湖泊。里面总是有浓密而热气腾腾的空气。总之,千鹤堆与金无关,而与气(风)密切相关。这里的金也应该解释为气(风)。

五行与八卦相配会有一定的困难。这主要是因为八卦是一个自然系统,里面没有生命(木)。五行作为宇宙的整体系统,包含着生命,并以生命为中心。为了使两者对应起来,就必须在八卦中找到与木(生命)相对应的物体。坎水离火,坤、艮为土。这是原来的解释。金出为气时,干应为金,兑应为泽。看似应归于水,但已有坎代表水,故兑应归于气,与干相同。巽为风、木(此解释见于《易传》),故归于木。震是雷火。看来,不应该归咎于木头。但如果强行解释的话,木能生火,所以地震可归于木。 。这些解释总让人感觉有点牵强。就像五行与四时五向的搭配一样,强行将不同的理论体系合二为一,感觉很不伦不类。但古人这样解释的时候,已经隐含地将金解释为“气”。

3、五行学说的成熟:以木(生命)为中心的自然系统



五行与阴阳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人认为阴阳五行是两个系统,并不是混合的。这是正确的。在五行论(五物论)的早期,五行只是人们所使用的五种东西,并无内在联系。但在成熟的五行理论中,阴阳已经内化并与之融为一体。两者的结合比八卦与五行的搭配要自然、合理得多。五行中,土、水为阴,金、火为阳,或细分土为太阴,水为少阴,金为太阳,火为少阳,木居中,代表五行。阴阳的结合。一生一世。如下图:

太阳

金子

少阴水木火少阳

地球

农历

在五材论中,五材只是一种没有中心的松散混合物。后来西周史伯尧说:“古王以土与金、木、水、火调和,为百物”(国语·郑宇),似乎是说以土为中心,大概是这样的意思。因为祖先认识了地球。它具有生命和承载事物的功能,所以土被视为五行的中心。这种思想影响了后世,以至于五行与五方相配时,土与中方相配。这种观念其实是原始的、幼稚的。土作为阴的代表,不具有中和之意,不能兼纳阴阳,所以不能处于中间。五行中,只有木代表生命,有金、土、水、火四种相。它是阴阳合一的产物,也是最高层次的存在。因此,木应该处于中间,代表五行的中心和目的。

从《文王八卦》所蕴含的木、火、土、金、水的相互生长顺序来看,它的生灭循环代表了生命进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及其与自然的和谐平衡关系。从相互生长的角度来看,草木干燥燃烧生火,燃烧后留下的灰烬变成土壤(祖先刀耕火种,形成畲田,这就是所谓的)。水蒸气等从土壤中蒸发,气体上升到高空。天冷了,就化作云雨,落到地面上形成水。水灌溉树木,使它们生长。这是一个动态的循环系统,是生命(木)与自然协调形成的生态系统。

从相互克制来看,木克土,即木能固土;火克金,即火克风寒;土克水,即土能抵御洪水。这些都是为了木头的生长。服务;金克木,即大风能毁树,体现了大自然对生命的限制。

五界的相生相克并不是绝对的。在一定条件下,相互生成可以变成相互制约,相互制约也可以变成相互生长。例如,水生树木,水太多会淹没树木;土克水,土还有蓄水、蓄水的作用。同时,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循环的。例如,水产生木材。木也能积云生水。森林较多的地方降雨量会较多。土克水。水还可以冲走土壤并冲垮水坝。它胜过大地;金胜木。大风可以摧毁树木,但树木也可以抵消风的力量,也可以克服金属。森林植被的防风功能非常重要。因此,五要素之间的内在关系十分复杂,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动态平衡系统。

在五行系统中,木作为生命的中心,是生命不断通过自我否定达到自我肯定的循环发展系统。木头分解为火、土、金、水四种元素,是一个否定自我和死亡的过程。通过这种否定和分解,改造了自己生存的外部环境,给自己提供了进一步发展和提高的条件和可能性。木分解的火、土、金、水成为新的自我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元素。这些元素在一定条件下形成新的生命。所以,这个过程也是生命(木)的自我肯定和自我发展。过程。木散而成四行,四行又合为木。生命与非生命都通过自我否定来实现自我肯定,通过死亡来实现重生。生命以非生命为中介和手段,以自身为目的;非生命以生命为中介和手段,也以自身为目的。两者通过相互利用达到相互协调,共同构成一个完美和谐的自然宇宙体系。

笔记:

(1)参见庞璞《中国古代八卦与万物本源》,1984年4月23日《光明日报》发表。

原刊物《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智道时空】 ( 京ICP备20013102号-16 )

GMT+8, 2025-5-3 22:50 , Processed in 0.07783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