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64|回复: 0

北京老百货店赛特购物中心清仓甩货,面临转型挑战与电商冲击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0855
发表于 2024-12-5 02:28: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继长安商场之后,北京又一家老牌百货公司走到了转型的十字路口。昨日,屹立长安街东侧27年的赛特购物中心清仓。记者看到,商场内随处可见打折、清​​仓的海报。一名服务员告诉记者,该店将于6月份关门。

颜童 摄

记者梳理发现,这是自2016年10月以来第八家宣布关闭或改造的老百货店。面对电商的冲击和购物中心的崛起,老百货店纷纷倒闭。老牌百货能否迎来另一个春天?

业内专家分析,早已失去高端品牌地位的赛斯已经到了必须变革的关键时刻。老百货只有不断调整跟上消费节奏的变化才能留住消费者,因为没有一个商业中心不需要调整。

老挝清仓甩卖

昨天在赛特购物中心,店内各层显着位置贴满了“感谢疯狂大清”的海报,大部分品牌专柜都在打折。

例如,紫云珠宝全系产品折扣20%,浪子清仓产品30%折扣或50%折扣,四楼某男装品牌的一件衬衫,原价3980元,现价1000元。 99元。

不过,尽管折扣力度很大,工作日下午商场内的客流依然稀少。仅一楼部分纺织品和五楼儿童玩具区有零星顾客询盘。

清仓大甩卖是多塞特购物中心即将关闭的前奏吗?在逛商场时,不止一位销售人员向记者透露,这家拥有27年历史的商场将于6月关门。

回顾过去,1992年开业的赛特购物中心创下了北京商业界的多项“第一”,例如拥有最多的自动扶梯、员工学历最高等。这也是第一家将奢侈品牌引入北京的高端精品百货店。

此外,赛斯还率先将情人节、母亲节、父亲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概念引入京城。然而,随着新光天地、国贸商场等一批新的高端购物中心的崛起,老塞斯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生意日渐冷清。

有“故事”的老牌百货店纷纷关店



宣布关门的赛特商城只是北京老牌百货业面临困境的一个缩影。记者梳理发现,2016年10月至今,北京已有7家老百货店宣布关门或改造。这些商场每一个都曾经是一家有故事的实力实体店。

2016年10月,百盛购物中心太阳宫店关门。百盛集团将其出售,随后将其改造为办公楼。

2016年11月,华唐购物中心十里宝店停止营业。 1998年开业的十里宝店是华唐购物中心进入中国后开设的第一家店。一度贡献了北京总销售额的30%。

2017年6月,百盛关闭了其常设门店。

2018年1月,位于北四环亚运村商圈的北辰购物中心关闭。 1990年代末,北辰购物中心年峰值销售额达12亿元,利润超过6000万元,按零售商业单位每平方米盈利计算,位居北京第一。

2018年3月,庄臣崇光百货北店关闭,计划改建为办公楼。这家历史悠久的购物中心于1998年开业,曾经是北京最大的百货商店之一。口号“我想去SOGO!”至今仍留在很多人的记忆中。

2018年7月,老牌百货双安商城宣布转型,引进50多个时尚品牌,一改以往定位高端、以中老年顾客为主要顾客的形象。

2019年3月,开业29年的长安商城宣布关门整修,计划转型为购物中心,定位为“精致社区生活中心”,主要提供成本-为区域目标客户提供高效、高体验的购物环境和体验业态。作为当时北京最古老的四大百货商店之一,长安商场和国内首家免税店打造的化妆品节一度成为京城的时尚。

赛斯高端品牌地位早已丧失

每当传出老牌百货店关门的消息,人们不禁要问:电商冲击下,实体百货店真的没有春天了吗?在采访中,RET CEO王玉轲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赛特商城的关闭从另一个意义上来说也是一个好消息,表明它要对原有的业态进行调整。”王玉可分析,随着人们高端品牌消费定位的转变,奢侈品是今年的特点。最初创办的赛特购物中心近年来无法吸引高端顾客,品牌认知度直线下降。 “事实上,在当今的商业环境下,赛特这种规模的购物中心的面积和整体装修设计不足以支撑高端品牌的交易,体验也很差。”

另一方面,对于2至3公里外社区的消费者来说,赛斯的业态距离不够近,品牌丰富度较低,竞争力明显不足,难以吸引周边消费者。 。 “所以关店改造、转型升级,对于赛斯来说其实并不是坏事,需要根据目标客群的特点,重新梳理消费群体的需求,重新调整服务。”

老百货店“冰与火”



记者也调查发现,仍在营业的老牌百货店也处于“冰火两重天”的状态。一些风险意识较强的老牌百货店早已谋划转型升级,如含光百货、翠微大厦、王府井百货等。它们不再是传统概念中的老百货店。

位于西单的汉光百货也经历了电商冲击,同质化竞争,租售比接近警戒线。不过,在积极加大体验式消费、引入轻奢品牌后,汉光百货近两年迎来了新时代。针对销量的大幅增长,记者看到,工作日下午,商场一楼化妆品专柜前,有不少女性消费者前来咨询、试用。

从行业发展来看,当前传统百货店的调整转型大体有四个方向:一是传统百货店向百货商场升级;二是传统百货店向百货商场升级。二是向城市网点转型;三是去百货店,积极拓展餐饮、游戏等体验业态;四是直接将商场改造为办公楼。可见,除了直接改造成写字楼外,其他三个方向都在谋求商业业态的调整和改变。

但仍有一些老牌百货店,如北京友谊商店、燕莎友谊商城等,尚未找到走出困境的出路。周三下午4点,记者来到位于东三环边上、也有27年历史的燕莎友谊商城,看到商场里人流很少,尤其是年轻人。消费者。一公里外的蓝色港湾,星巴克的座位已经座无虚席,ZARA、UR、H&M等时尚品牌店里,人们正在试衣服。随处可见年轻人的身影。

“偶尔路过燕莎,但顾客不多。”在附近工作的白领小陈告诉记者,她和同事去购物的话,更多的是去蓝色港湾和关社。 “商场里的牌子都挺大的,是的,但是太老了,吃饭的餐厅不多,听说有折扣才来这里。”

差异化转型创造新鲜感

面对不断变化的消费者,老牌百货店该如何寻求转型发展?他们能否迎来第二个春天?

“任何一个商业中心,即使是像新光天地这样的热门商业中心,每隔7、8年就要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整,老百货公司也是如此。”王玉可表示,随着消费者对一家店越来越关注,随着商场越来越熟悉,新鲜感就会被冷漠所取代。这个时候,无论谁想要继续留住消费者,就必须研究消费者的新动向,努力根据新的需求打造新的环境感受。比如提高品牌丰富度、改善购物环境、增加体验式消费等。“环境一旦改变,冷漠又会被新鲜感所取代,消费者自然愿意继续光顾。”

王玉可举了一个例子。广安门华联购物中心去年进行了改造,引入了餐饮、甜品、教育等业态,很好地满足了周边社区居民的真实需求。是一个很好的改造案例。

“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是,老商场改造过程中创造新内容的能力明显不足,原有品牌和新业态的更新速度跟不上社会消费需求的变化。”在王玉可看来,并不是简单的给商场增加餐饮、游戏等体验式业态就叫转型升级。体验式形式的增加绝不是“包治百病”的良方。更重要的是,老商场必须了解辐射区域用户的真实需求,根据真实需求打造新产品。寻找差异化的方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智道时空】 ( 京ICP备20013102号-16 )

GMT+8, 2025-5-7 21:26 , Processed in 0.07338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