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52|回复: 0

618大促取消预售机制,电商平台现货售卖成新看点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0840
发表于 2024-12-5 01:25: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五一促销尚未结束,电商平台正在为“618”做准备。五一前夕,多家媒体报道称,根据淘宝和京东的内部文件,两家平台都将在今年的618大促中取消预售机制,转而进行现货销售。

但当时双方均未向公众公布相关信息。有媒体致电京东相关负责人求证此事,但对方表示目前尚未回复。

但传闻也未必是没有道理的。 5月6日,桃天集团大促项目组在商家大会上宣布了618大促的规则调整,包括取消预售机制,从5月20日晚上8点开始改为直销。

据鞭牛报道,京东还发布了618促销规则,其中提到活动将于5月31日晚上8点开始。

在当前“销售疲软”的时代,消费者对促销折扣不再感兴趣。相反,取消预售成为今年“618”的最大亮点。

预售机制出现的初衷是帮助商家提前备货,减轻物流压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机制暴露出了用户体验上的缺陷。如今,为了应对消费者需求而取消预售,这对平台产生了负面影响,对商家意味着什么?

消费者长期饱受“预售”之苦

预售机制最早是在十年前由天猫引入电商领域的。时任天猫总裁张勇曾表示,应将预售提升至战略层面,并看好其未来发展。

但随着电商行业的发展,预售机制逐渐发生变化。原本是为了方便商家备货、调配运力的机制,逐渐成为商家提供服务不足的“借口”。有的商家甚至不顾是否有大促销,推出预售产品。他们本着先筹集资金,再生产的思路,进而吸引消费者。羊毛。

事实上,近年来,消费者对预售机制的抱怨越来越多。大促前预售的产品本应在大促期间发货,但部分商家却推迟了发货时间。预售期从3天、7天变成了30天甚至45天,甚至还会出现“到货过季”的现象。

此外,部分商家在预售期过后仍然拖延发货,或进行虚假发货、分批发货,这变相增加了消费者投诉维权的时间和精力,极大影响了消费者体验。

中消协发布的《2023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指出,电商平台预售模式普遍存在不诚信“尾款”加价、预售商品无保障、承诺的礼物没有兑现,承诺的时间也没有兑现。运输等问题。

因此,每年电商促销前,不少消费者都会在社交平台上表达,希望电商平台不再搞预售机制,停止公布日益复杂的预售规则。为了算出各种“交叉销售”和“满店减价”、“押金虚增”等促销规则,消费者不得不提前做好大甩卖的准备。持续一个多月的大促销活动,往往让消费者心力交瘁。



事实上,淘宝提出预售机制的初衷是好的。商家可以通过提前根据订单量确定生产来进一步降低成本,最终让消费者受益。还可以帮助平台提前锁定用户,赢得销量。可以说,是平台、商家、消费者的“三方共赢”。

然而,随着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行业增速现已趋于饱和,互联网红利逐渐消失。不仅是电商平台,短视频平台、社交内容平台也在多方争夺人才。为此,电商平台只能提前推出大促销,通过更复杂的优惠规则来抓住消费者的注意力。直到那时,预售机制才逐渐变成了今天的样子。

现在,淘宝和京东似乎终于明白了消费者的需求,取消了沿用多年的预售机制。某种程度上,这也体现了电商平台对消费者体验的重视。

阿里巴巴董事长蔡崇信曾在接受采访时提到,过去淘天一直强调商家服务和消费升级,却忽视了用户体验。这个错误的决定让拼多多崛起。吴永明接任阿里巴巴CEO后,宣布回归电商主业,专注于提升用户体验。

大佬们的集体反思,似乎就是淘宝、京东此次集体“纠偏”的原因。用户至上是下一步电商产业战略的核心。

拼服务的同时,还得拼价格。

除了预售机制外,淘宝和京东此次还大大简化了大促的规则。比如,淘宝取消预售后,分别在5月20日和5月31日有两个促销期,但全程保价。

据京东内部文件显示,“618”期间,部分参与活动的商户实现了购物满300立减50%的优惠,且不存在押金通胀等复杂规则。这些都体现了平台服务的升级。

此前,淘宝、京东也升级了平台相关服务。例如,京东将普通用户的包邮门槛从99元降低到59元,将一键保价支持范围扩大到更多场景;淘宝88VIP无限退货套餐及货运服务已上线。还有去年备受争议的“只退款”服务。虽然并不是所有商家都承诺这项服务,但从中也可以看出两大平台提升服务质量的决心。

除了“带量服务”,今年的“618”电商平台也没有放下“低价策略”。据北京商报报道,一位接近京东的内部人士表示,京东旗下部分品类事业群已成立单独的比价团队,对淘天平台上的商品价格进行对标。一旦发现朋友平台上的价格较低,公司就要进行价格调整。另外,友商平台的新产品也要随时扫描,以确定是否引入自己的平台。

可见,今年电商平台的价格战不仅仅是对标“百亿补贴”,更是“对齐粒度”,与友商达成一致,避免在比价过程中流失流量。消费者。

也有商家表示,已收到淘天、京东等平台的邀请,可见部分平台会以“低价”作为流量倾斜的标准。

而且,今年的“618”似乎比往年提前了一周左右开始。 4月中旬,各种打折、打折活动开始上线。例如,淘宝和京东也分别推出了“百亿闪购节”和 Plus。从赠送方式可以看出,两大平台对于“618”颇为“着急”。

当然,电商平台着急的原因也不难理解。阿里巴巴刚刚退出多项非核心业务,宣布回归电商主业;京东从“第二位”跌落到“第三位”,李强东也不得不“静静反思自己的错误”,再加上肉眼可见的行业增速正在放缓,电商平台也急于花钱讨好消费者。无论他们在价格、服务、营销上如何拼命竞争,似乎都不为过。

商家与平台新一轮竞争



但电商平台只有下定决心突破瓶颈、留住用户,才能找到全面提升用户体验的方法。但对于商家来说,“取消预售”是否会引发“只能退款”等另一个问题呢?大批商家抵制?对于平台本身来说,取消预售机制后将面临哪些挑战?

据湾湾新闻报道,桃田集团内部项目组曾讨论是否“取消预售”,结果绝大多数声音都支持。

有人认为,全面的即时销售可以有效改善消费者的购物体验。更重要的是,具有预售心态的产品比例并不高。如果想通过“预售”来营造稀缺感,这种营销套路已经很难奏效了。但对于一些部门来说,比如淘宝直播,取消预售可能会导致收入出现5%-10%的波动,牺牲一些短期收入。

对于商家来说,预售机制也让打造“爆款”变得更加容易。通过小额押金锁定整个促销期间的销量,可以避免用户订单流失或转移到其他平台。一般来说,一个品牌的首次预售订单比例可以占到整个促销周期的40%左右。一旦预售成绩令人满意,后续的现货促销也将获得平台更多的流量支持。

因此,取消预售机制会给平台和商家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为此,电商平台也希望为商家提供更多帮助,解决取消预售可能带来的流量损失。

比如,淘宝从4月起就免除了商家的多项服务费用,包括商务顾问、店铺小米客服机器人、图片空间等服务;最近宣布重启网页版淘宝,抢占尽可能多的流量入口。

如上所述,淘宝和京东都加大了自营售后服务,比如淘宝88VIP包邮、京东降低包邮金额等,这相当于想方设法增加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买。

对于大商家来说,取消预售主要影响的是大促期间收入的稳定性,但大多数该买的消费者还是会买,毕竟折扣还在;受影响较大的是供应不太稳定的中小商户。 ,不希望这些商家涌入其他平台,桃田也在努力拥抱他们。

但最终取消预售制度带来的影响恐怕要等到“618”之后才能知道。不过,无论这次“取消预售”是电商平台的“单一行为”还是“持续行为”,商家可能都得提前做好准备。

在没有“预售”的未来,如何利用历史销售数据、市场趋势分析和大数据工具来管理生产和库存;如何利用营销工具和不同的社交媒体进行营销预热和管理;如何提前做好物流客服规划将影响商家每一次重大促销活动的效果。

一般来说,商家希望“先收钱,然后卖货”,而消费者则希望“一手付钱,一手送货”。这两个愿望永远不可能达成一致。只是现在是“买家时代”,连电商平台都低头了。商家必须学会做好生意,避免规则漏洞,才能留住顾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智道时空】 ( 京ICP备20013102号-16 )

GMT+8, 2025-5-7 21:02 , Processed in 0.06497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