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23|回复: 0

如何创作出优秀文学作品?陈夫谈文学创作态度与敬畏之心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0615
发表于 2024-12-4 13:31: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何创作出好的文学作品?作为一名文学创作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创作态度?天津人民出版社就此与陈复展开对话。陈复在对话中表示:“无论你是因为梦想而成为一名文学创作者,还是只是把它当作一份工作,敬畏的态度将是保证你创作出好作品并继续走下去的最好方法。具体来说,我非常认同林语堂先生的创作态度,如果用我自己的话说:写作不是为了钱而写,不是为了文学而写。 ”。

问:读者认为您是一位严肃的文学作家。我想知道你是否同意?

陈复:作为一个作家,我很害怕被贴上这样或那样的标签。这是一种简单粗暴的方法。韩少功、冯骥才、邓友梅、王安忆等作家被贴上“寻根文学”代表的标签,而刘心武、张贤良、陈建工等人则被贴上“伤痕文学”代表的标签。他们作品的主题。

谁也没有想到,严肃文学会成为今天的一个标签,但事实上,这与“寻根文学”、“伤痕文学”等术语出现的时代并没有什么不同。因此,这个提法更像是社会发展中逐渐出现的历史产物。注重人性、语言和细节的严肃文学在今天终于被视为一种“流派”,与以娱乐大众为主要目的的通俗文学形成鲜明对比。



如果一定要对我的作品做出这样的评价,那么我就必须要贴上这个标签,因为我的作品确实不是以娱乐为主的通俗文学,而是更关注现实生活中的人性。当然,我仍然认为标签对于作者和读者来说都是不可取的和不公平的。

至于我是否同意,似乎已经不再是我说了算,因为读者已经相信了我的话。 2014年,中信出版社宣布正式进军严肃文学出版业务,并通过其官方微博,由读者提名了第一批签名者,我很荣幸成为提名者之一。

问:现在快餐文学盛行。您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严肃文学或纯文学日益边缘化,或者成为“非主流文学”?

陈甫:首先我要表达一下我个人的看法。我并不认为严肃文学或者纯文学在这个时代日益边缘化,或者成为“非主流文学”。是否主流的问题,取决于你用什么标准来衡量。如果说以娱乐大众为主的通俗文学有更高的市场需求,那就是当今的主流文学。那么,问题来了。比如,在语文教育中,为什么看不到这种文学作品呢?相反,它只能是严肃文学,或者纯文学。又比如,为什么《小时代》这样的作品没有出现在经典文学的目录中。因此,这类文学作品虽然能够在市场上获得不少关注,但依然显得苍白。

不幸的是,这种幻觉的形成却达到了一些以营利为目的的出版商所希望看到的结果:今天的许多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似乎对严肃文学或纯文学背负了过多的负担。事实上,这种负担的根源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三个原因:一是社会腐败造成的;二是社会腐败造成的。二是为了商业目的而对纯文学进行恶意诽谤、歪曲、攻击造成的;第三,是金钱和食物引起的。它是为了推广快餐风格文本而制定的营销策略。

作为有传统渊源的严肃文学或纯文学,它们比现在的快餐文学更能在慢节奏的生活中培养优雅、美丽和精神修养。虽然它们在形式和精神诉求上远远胜出,但它们的叙述和语言却是最完美的。他们是肮脏的、羞耻的、在所有快餐文本面前黯然失色的。



问:您认为文学创作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创作态度,或者说您的创作态度是什么?

陈福:敬畏。无论你是因为梦想而成为文学创作者,还是只是把它当成一份工作,敬畏的态度将是保证你创作出好作品并继续走下去的最好方法。如果再细说的话,我非常同意林语堂先生的创作态度。如果用我的话来表达的话那就是:写作不是为了作文,写作不是为了赚钱吃饭,文学不是为了文学。

那么,我为什么要写呢?我的作文的目的是什么?因为你不是在寻找金钱和食物。在我的写作中,我首先相信我能够继承文学的本质,帮助我的后人辨别什么是真正的文学和语言;其次,我希望我的作品能够在这个喧闹的社会中带来一种宁静的感觉。

问:今年年初,您的新书《一盆风景》出版了。请告诉我们您喜欢这本书的哪些方面?

陈复:《一盆风景》是一本散文作品集。如果你决心安静下来,期待收获平静,那么阅读它可能是一件美妙的事情。

要说这本书的亮点,不知道能不能算这几点: 1、从我的文章收录来看。第一种是已经广泛流传的;二是各省市高考试卷和教学科研中使用的所有文章;第三个是我最新的散文作品。另外,根据出版社的建议,我在本书中首次提供了一些我创作初期未发表过的剩余习题,或许值得一看; 2、我的新作品更加注重语言、细节和场景,如《城里的雪》、《白河》、《呼吸》、《落叶》等; 3、就人性而言。我可能对人性越来越近,越来越深入,试图从各种平凡的情境中回顾人性。

总之,《一盆风景》在我心目中是有情感的、有审美的、有哲理的、安静的、栩栩如生的。具体来说,主要是我的言情、人事、乡土情怀三大类题材的散文作品。其中,以浪漫、月亮为主题的,在传达志向、传达情感方面较为明显,注重细节、描写和哲学思考;那些以乡村、怀旧情怀为题材的作品,除了追求文学语言的美感和阅读魅力外,我没有采用常见的叙事手法,而是以当地文化和乡村社会变迁为背景的新的写作手法,或者试图将它们交织在一起。以人或事为主线。此外,本书还收录了姊妹系列中读者较为喜爱的关于人生感悟的“三首诗”——《海棠颂》、《落叶颂》和《落花颂》,以及《呼吸》以及充满自然和人文色彩的《雪候鸟》。 “等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智道时空】 ( 京ICP备20013102号-16 )

GMT+8, 2025-5-7 13:15 , Processed in 0.06251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