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68|回复: 0

发疯文学:夸张搞笑的沟通艺术,如何消解生硬与疏离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1861
发表于 2024-12-4 02:24: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它的喜剧色彩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交流中的一些僵硬和疏离。

“我知道我不配发货,大家都发货了,不像我,连催的时候都小心翼翼,结果成了一个可笑的笑话。我也知道,我不配提前发货……” ……”

“没关系,我不重要,我只是一片枯叶,随风飘落。”

夸张、搞笑、实用,“疯狂文学”为何如此流行?

充满感染力,“疯狂文学”从何而来?

“疯狂文学”是指极其夸张、杂乱无序、感情充沛的全文和句式。据悉,“疯狂文学”的起源是有人在豆瓣群上发布了一条以“如果我不疯狂我会说什么”开头的文字,后来逐渐发展成为“疯狂文学”。

当我们想要实现自己的目标时,我们可以向对方发送一篇“疯狂文学”。

“你为什么不回答我?为什么又用这些话来跟我说话?你有没有在乎过我的感受?我就是这么可笑。”

“‘哈哈哈哈’你只是笑,你不明白,你不明白我现在有多痛苦,我非常讨厌它,它就像一头疯狂的野兽在咬我的心。”

“我知道我不配发货,大家都发货了,不像我,连催的时候都小心翼翼,结果成了一个可笑的笑话。”

与之前流行的“无厘头文学”、“舔狗文学”不同,“疯狂文学”的应用场景更加广泛,尤其是在与客服的对话、与队友的游戏等方面。“疯狂文学”的感染力如此之强,以至于不少网友惊呼“真有用”,可以享受情感宣泄的快感:



“‘疯狂文学’真的很有用,我和客服争论了很多天,我的要求很快就得到了处理。”

“狂言乱语之后,共享充电宝商家扣我的钱我都拿回来了,呵呵。”

“我学会了‘疯狂文学’,队友们再也不敢抱怨我了,太好了。”

从表面内容来看,“疯狂文学”似乎充满了负面情绪,但杂乱的句子结构和夸张的语气使其传达出一种挥之不去的喜剧感,可以化解一些人际关系。交流的僵化和疏离在网络俚语中变得独一无二,并不断被复制和扩展。

应用于各种场景,“疯狂文学”成为沟通密码

随着“疯狂文学”的流行,一些商家也将目光转向了这一领域,利用网络媒体及时推出满足年轻人需求的“钻”产品。比如“疯狂文学贴纸”在一些购物网站上的流行、“疯狂文学手机壳”的流行等等。在网络视频平台上,不少博主也有意在自己的作品中加入“疯狂的文学元素”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这种消费领域的变化,为年轻人营造了一种以娱乐、“恶搞”为主的文化消费氛围,推动了“疯狂文学”的进一步传播。

也有网友将林黛玉经典《红楼梦》中的句子提炼出来,表达一些特定的情感,如讽刺、愤怒、委屈等,形成“林黛玉疯狂文学”:

对方没有及时回复消息,就说道:你大概是累了,才这么敷衍地回复我。

如果对方的承诺无法兑现,你也可以这样说:你看,馅饼又开始画了。如果我相信的话,我恐怕会泪流满面!



这些看似“疯狂”的言论背后,其实更多的是网友对生活和他人的嘲讽。它们并非恶意,也不是针对林黛玉这个人物本身,而是对林黛玉语言风格的再创造。这可能不符合语言标准,但仍然可以“让你微笑”。

著名语言学家、《语文切字》主编黄安静曾就此话题表示:“‘模仿’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造句方式,它在语言生活中无处不在,也是一种造句方式。”语言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有网友总结了创作“疯狂文学”的几个秘诀:一是字数要多,篇幅要长,让对方不敢忽视;二是字数要多,篇幅要长,让对方不敢忽视;第二,逻辑要杂乱,如何造句并不重要,造势才是根本。如今,还有“乱码生成器”小程序,可以自动生成各种网络用语,让用户在社交聊天中频频想出妙语连珠,紧跟时代潮流。

虽然“疯狂”的语言风格显得不够理性,但人们也通过“疯狂文学”找到了解决生活问题、缓解社会压力的新的传播策略,这也是一种语言的自由表达。

“疯狂”之后,网络语言将何去何从?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和网络背景下,人们既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还要应对生活、工作中的各种压力,很容易陷入不良情绪的深渊。以疯狂文学为代表的网络用语的兴起,帮助人们宣泄情绪,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有趣,满足了人们的部分内心需求。

然而,继《疯狂》之后,“疯狂文学”的出现也引发了很多年轻人的反思。有网友表示:“互联网生态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平台也有内容管理的责任,上网需谨慎,这种宣泄情绪的语言最终是娱乐性的,可能会污染我们的语言环境。” ”。

此外,不少媒体还发表了《疯狂文学是把双刃剑》、《林黛玉疯狂文学走红的背后,是经典被毁》、《无厘头文学》、《疯狂文学》……为什么人们喜欢它?不好好说话”? ”以及其他文章。可见,年轻人在语言狂欢之后正在反思,以更加理性的态度看待“疯狂文学”。

不少专家表示,网络语言泛滥没有考虑到语境和传播主体,其内容缺乏,会影响人们对内容的关注,对表达和创作产生副作用。社会公众要营造良好的网络语言生态环境。

“疯狂文学”作为一种语言潮流,固然能释放人们的真情实感,但同时也是治疗枯燥生活的一剂良药。然而,对“疯狂文学”的反思也表明,它的发展并不一定是长久的。就像曾经流行的“我是叶良辰”、“我和我的朋友们都愣住了”等网络短语一样,早已失去了昔日的辉煌,黯然退出了网络世界。

以“疯狂文学”为代表的网络术语,已经从最初的简单、好用、标新立异,变得越来越具有反思性和批判性,距离被淘汰已经不远了。总结起来,用一句网络语言来说:“没有人永远年轻,但有些人永远年轻”。 “疯狂文学”也是如此。

(图片来源于网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智道时空】 ( 京ICP备20013102号-16 )

GMT+8, 2025-5-9 07:56 , Processed in 0.05988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