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78|回复: 0

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与智能感知工程专业介绍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6537
发表于 2024-11-29 00:48: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部门介绍



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现有测控技术和仪器仪表两个专业,始建于1960年,是东南大学传统优势专业之一。现为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教育部首批“优秀”本科专业建设点之一。 《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专业;智能传感工程专业于2020年设立,是国家教育部批准的首批新建本科专业(首批全国仅4个)。

两个本科专业所属的“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于199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第一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先后入选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和江苏省重点学科。是东南大学的优势学科,也是东南大学“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在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排名全国并列第三,入选A类学科。

目前,学院拥有博士后流动站1个,一级博士点1个,二级博士点3个,信息传感与系统技术、导航制导与控制2个国防特色学科。学院现有专任教师67人,本科生410余人,硕士生330余人,博士生220余人。

大学生就业关系民生福祉、经济发展、国家未来。这是我国最大的民生工程、民生工程、基础工程。学院始终把就业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引领、关心、服务、帮扶”的方针。 “”工作理念,扎实做好毕业生各项就业任务,全力推动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1、仪器科学与技术学院2023届毕业生

基本情况







01

毕业生总体规模

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2023届毕业生218人,其中本科生94人,硕士生98人,博士生26人。如下图所示。

2023年毕业生总体规模

2023届毕业生学历

02

毕业生来源结构

我院毕业生来源分布如下图所示。

其中,本科毕业生来源地江苏省占比最高(17.02%),其次是安徽省(8.51%),其他大部分省份分布较为均衡;毕业生来源地江苏省占比最高(29.59%),其次是安徽省(14.29%);博士毕业生籍贯分布最高的是江苏省(23.08%),其次是河南省和湖北省(15.38%)。

出生地分布

可见,我校2023届毕业生主要来源地为江苏省。此外,毕业生主要来自安徽省、河南省、山西省、江西省、浙江省、河北省等省份。

2、仪器科学与技术学院2023届毕业生

就业形势分析







01

毕业生去向分析

我校2023届毕业生年终去向落实率为99.54%。其中本科生98.94%,硕士生100%,博士生100%。



本科毕业生就业去向中,国内升学占42.55%,出国深造占13.83%。 56.38%的学生选择到国内外重点大学继续深造,42.55%的学生选择就业。

硕士毕业生就业比例达86.73%,博士毕业生就业比例达92.31%。

2023届毕业生去向分析

02

本科毕业生的国内研究和

出国(境)境形势分析

我院2023届本科生共有94人,其中国内留学40人,占毕业生总数的42.55%,出国留学13人,占毕业生总数的13.83%。

选择国内升学的毕业生大多会在东南大学继续深造,其他学校则分布在北京、上海、西安等地。详情请参见下图。

2023年本科毕业生国内留学情况统计

想要出国留学的2023届本科毕业生选择了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瑞典、意大利、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地。详情请参见下图。

2023届本科毕业生出国留学情况统计

03

毕业生地区就业流动分析

我们将毕业生就业区域划分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京津地区、中西部地区、其他地区。 2023年我校毕业生就业地域分析如下图所示。

57.5%的本科毕业生选择在长三角地区就业,20%选择在中西部地区就业,12.5%在珠三角地区就业,7.5%在京津地区就业,只有2.5%在其他地区就业。 %;

75.29%的硕士生在长三角地区就业,12.94%选择在中西部地区就业,7.06%在京津地区就业,4.71%在珠三角地区就业;

62.5%的博士毕业生选择在长三角地区工作,33.33%的博士毕业生选择中西部地区。

2023届毕业生就业区域流动分析

2023届毕业生就业流程图

总体来看,68.46%的就业人口集中在长三角地区。可以看出,我国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大多集中在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而只有18.12%的毕业生选择去中西部地区。虽然比例较往年有所增加,但增幅不大。因此,我们要引导更多毕业生到祖国中西部地区扎根就业。

04

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析

仪器科学与技术研究所2023届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析如下表。本科生和硕士生选择去民营企业的比例最高,分别达到57.5%和44.7%。博士生就业去向中,高等院校占58.3%,科研设计机构占25%,国有企业占12.5%。

总体来看,选择去民营企业的毕业生略多。毕业生选择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的比例较往年有所上升。科研设计单位、大专院校、高等教育单位等也参与其中,但比例相对较小。

2023届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析

综上所述,我院本科生、硕士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以民营企业居多,博士生的就业去向以高等院校居多。这是因为私营企业提供的福利普遍较高。要不断引导毕业生在工作中树立新的就业观和职业选择,到国家重点行业和科研设计单位做出贡献。

05

重点引导单位就业形势

学院围绕培养有道德的人的根本使命,引导学生将个人职业发展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中,不断提升就业的深度、广度和高度。毕业生广泛服务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地方经济建设。他们的就业行业多种多样。高新技术企业、国防军工企业、国有企业、基层就业等都受到学生的欢迎。重点行业就业情况如下图所示。



2023届毕业生重点行业就业情况

近年来,我校大力开拓就业新市场、新领域、新渠道。除科​​研院所外,信息、金融、通信、汽车等多个行业的知名企业对我校毕业生认可度较高,注重就业。单位如下所示。

2023届毕业生重点就业单位

2023届毕业生重点就业单位

三、开展专项就业工作







学院始终把学生就业作为核心工作,充分认识到其对学生个人发展、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责任的深刻影响。为此,学院在专项就业工作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和实践,构建了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就业工作体系,为学生提供了加强组织领导、深化校企合作等措施。 、汇聚校友资源,关注个性化需求。更加全面精准的就业指导和支持,将为党和国家培养输送更多政治高度、理论深度、学术广度、能力实力的一流领军人才。

01

加强组织领导,

打造专业就业队伍

学院紧紧围绕学科特色和学校“双一流”建设目标,把就业工作作为学院发展的核心工作。成立了以院长、书记为组长的就业领导小组,组建了由学院领导、导师、辅导员、班主任等组成的专兼职就业队伍,明确了就业工作的主要职责形成了全员参与的制度。 ,共同营造就业工作的良好氛围,为毕业生提供坚实的就业保障。这一举措保证了就业工作全面覆盖、高效执行,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02

深化校企合作,

打造多元化就业服务平台

学院积极整合资源,实行企事业单位对接机制和常态化联系制度,稳定主要就业渠道,大力发展就业市场。学院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不断创新开拓就业市场的手段。学院领导定期开展“走访企业找工作”专项行动,带领学生深入重点行业企业考察交流,开拓更多优质就业岗位。同时,学院邀请重点就业单位专家来校与学生深入交流,宣传重点企业和岗位信息,拓展学生就业视野。此外,学院还积极协助用人单位组织线上线下专题招聘活动,多渠道采集和发布单位招聘信息,为毕业生提供便捷多样的就业服务。

03

汇聚校友资源,

开展就业指导交流活动

学院充分发挥校友力量,邀请优秀校友、就业标兵、重点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者开展“宏图”讲座活动。组织开展重点单位“飞行员训练营”活动,组织学生到航天科工南京晨光集团、中国电子科技第二十八研究所等单位参观学习、实习实习。

学院在《亿客人民纪事》开设先进就业典型代表微信专栏,讲述同学们到国防工业、基层岗位等工作的故事,强化学长的带头作用和榜样作用。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事业观、就业观。 、积极参与国家重大战略领域和重点产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智道时空】 ( 京ICP备20013102号-16 )

GMT+8, 2025-5-16 23:08 , Processed in 0.06094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