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水县纪委强化六廉教育,构建党员干部廉洁屏障,推进反腐倡廉长效机制
从“六大诚信教育”的实践到“六大机制”建设的探索响水县纪委
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反腐败教育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基础工作,是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重要途径。加强反腐败教育,形成反腐败教育长效机制,对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具有重要意义。 2010年,省委印发《关于构建反腐败教育机制的意见》。为贯彻落实上级精神,近年来,响水县纪委在全县推行“六清”教育工作机制,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工作体系建设,推动廉洁从业常态化。的诚信教育。同时,积极探索反腐倡廉教育长效机制,努力推进反腐倡廉教育规范化、科学化,提高反腐倡廉教育的实效性和渗透力。
加强“六正”教育,筑牢党员干部廉洁屏障
近年来,响水县纪委紧密结合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实际,坚持教育优先、预防为主的原则,积极创新载体,开展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上岗前廉洁检查、信访、案件查处等以“警察廉洁、弘扬廉洁、亲情支持、年终总结”为主要内容的“六廉”教育活动,取得了全方位、全过程加强党员干部反腐倡廉思想教育。障碍。
1、对新干部上任前进行诚信检验,为新干部筑牢思想防线。坚持领导干部任前廉洁考试制度,按照“凡选人必考合格”的原则,每位拟晋升人员必须参加县纪委统一组织的任前廉洁知识考试正式任命前进行考察。记入个人诚信档案,表现不合格的,不予聘用。各部门、各单位内部人事调整,特别是关键岗位、风险岗位人员任免时,单位纪委(纪检组)将按照县模式组织任前审查。三年来,该县共组织83名新提拔处级干部参加任职前廉洁考试,通过率100%,优秀率86%。
2、用信访提醒人们诚信,发挥信访监督主渠道作用。针对信访举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轻微违纪问题,积极探索采用信访约谈、信访通知、信函等方式对被举报人进行督导,要求其说明情况、检查整改。近年来,我们在对经常性信访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将信访问题相对集中的单位和个人列为预警教育对象。经初步核实,对问题轻微但有可能进一步发展放大的14个单位和个人进行了信访警示、提醒谈话,及时整改。党员干部轻微违纪行为得到化解,可能激化的信访矛盾得到化解。
https://img0.baidu.com/it/u=2421205335,1351041141&fm=253&fmt=JPEG&app=120&f=JPEG?w=500&h=675
3、以案例警风警示,打造一流警示教育基地。县纪委、县检察院适应反腐败工作新形势,合建“县警示教育中心”,去年5月投入使用。中心被省纪委命名为“省级廉洁教育基地”。依托县“警示教育中心”,扎实开展“510”系列自警教育活动,创新教育形式,提高教育效果。开展“菜单式”教育。根据不同的社会需求,列出了11个教育活动项目,供相关单位选择组合成适合自身特点的教育模式。目前,已举办反腐败教育活动近200场,近2万名党员干部接受了教育。此外,县纪委、检察院还联合组建反腐败理论讲座团,到乡镇、区、单位开展讲座;还与县委党校合作,将廉洁教育纳入干部培训班,扩大廉洁教育覆盖面。
4、用先进方法弘扬诚信,营造尊重诚实、正直的社会氛围。通过中央组理论学习、举办廉政学习班、召开勤政廉政先进事迹座谈会、邀请廉政模范专题报告等方式,激励党员干部为党风廉政献身。岗位上,忠于职守,努力做到以人为本、务实诚信。围绕发现地方勤政诚信单位先进典型,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十大新诚信事件”评比活动,并通过“今日响水”宣传动员全社会投票,扩大评比活动影响力。该活动计划每两年举办一次。通过广泛评选、密集宣传,在全社会营造崇尚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
5、用亲情支撑诚信关爱,构筑家庭防线弘扬诚信。 “亲情助力诚信”活动是我县近两年推出的创新项目。这是构建和谐社会中反腐倡廉的有益尝试。亲情的期待和提醒,有助于提高领导干部对腐败的“免疫力”。 “虽然是软监管,但实际效果比硬监管要好,受到了领导干部和亲属的广泛好评。在具体操作中,通过家庭“关爱卡”、“监管卡”和“联系卡”,要求领导干部父母、配偶、子女在重要节日和关键时期及时发送《廉洁温馨提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今年中秋节,向全县厅级领导干部家属寄送300余份《家庭廉洁帮扶倡议书》,让家庭定期、定期帮扶廉洁。
6、利用年终廉洁考核,严格把控干部队伍廉洁建设。每年年底,县纪委、组织部联合组织乡镇、区、部门廉洁举报、绩效举报活动,将评判权交给干部群众,取得了良好效果。突出廉洁评价重点,按照《廉洁守则》等党内规定,及时在领导干部廉洁评价中增加具体内容。县委常委、各镇、区、各部门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必须提供廉洁评价书面材料。坚持廉洁举报与评价、走访访谈相结合,全面详细了解干部廉洁情况。规定,责任范围内发生严重腐败行为的,依法追究主管领导责任。加强结果运用,将廉洁评价结果纳入个人廉洁档案,作为干部提拔任用时廉洁评价的重要参考。
推进“六大机制”建设,将反腐败教育制度化
为进一步加强反腐败教育,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快惩防体系建设,我县对反腐败长效机制建设进行了积极的研究和思考。认为要着力加强“六项机制”建设,把诚信教育建设成制度体系和系统工程。
https://img0.baidu.com/it/u=1057773167,238789703&fm=253&fmt=JPEG&app=120&f=JPEG?w=607&h=467
1.建立健全统筹全局、协调各方的组织领导机制。一是完善领导架构。坚持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共同管理、纪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广大干部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通过多种形式,形成整体反腐倡廉教育合力。各乡镇(区)、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建立健全领导和组织协调机制,加强反腐败教育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沟通,为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组织保障。二是完善反腐倡廉“大宣传”工作格局。各级党组织要把反腐败教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纳入党建工作总体规划,与各项反腐败工作相协调,全面推进。三是加强组织协调。纪检监察机构加强与组织、宣传、党校、文化艺术等部门的联系沟通,定期向有关单位报告反腐倡廉教育情况,协调解决工作问题。加强纪检监察机构内部协调配合,切实把教育融入案件查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执法监督、纠正不正之风等具体纪检监察工作中。行业。
2.建立健全大胆开拓、注重实效的教育创新机制。一是注重创新拓展工作领域。做到“横到边”、“纵到下”,即拓展到各地区、各部门,延伸到学校、社区、企业、农村、家庭;从党员领导干部到普通群众,他们都成为宣传教育的重点目标,把工作范围扩大到全社会。二是注重教育内容创新。把各级党组织开展的教育与党员干部的自我教育、主题教育和岗位教育、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不断丰富教育内涵提高宣传教育效果。三是注重教育方法创新。采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党员干部容易接受的方式和方法进行教育,改变陈旧、单一的教育方式,使教育目标更加明确,采用的方法和手段更加符合实际,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建立健全普通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的基础教育体系。一是坚持和完善党政领导干部定期讲廉洁党课或作反腐败报告制度。党政主要领导要认真履行“一个岗位、两个责任”,通过坚持定期党课或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等方式,对本单位党员干部进行党性、作风、纪律、反腐败教育。报告。二是坚持和完善廉政谈话和党性定期分析制度。围绕廉政建设主题,通过聘前谈话、提醒谈话、诫勉谈话等形式,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沟通、启发、提醒、说服教育。把党性分析作为民主生活会的主要内容,把作风建设作为党性分析的重点内容。三是坚持和完善诚信培训和考试制度。以廉政为主题,采取专题培训、系统培训等形式,加强党员干部的岗前、上岗、定期反腐败培训。新任领导干部和新录用公务员必须通过反腐败法律法规基础知识考试制度。四是坚持和完善典型教育、警示教育、主题教育和岗位教育体系。
4.建立健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承载机制。一是完善廉政文化“六进”活动载体。深入开展廉政文化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六进”活动,大力营造“以廉洁为荣、以腐败为耻”的廉政文化”和反腐防变的氛围。 。二是完善教育基地活动载体。进一步加强反腐败理论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优秀传统教育基地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三是完善媒体专栏活动载体。全县报刊、电视台开设诚信专栏或专题节目,加大宣传力度。四是完善移动通信短信平台活动载体。重要节假日,及时向领导干部发送反腐短信,及时提醒、针对性教育。
5、建立健全强化责任和目标管理的监督考核机制。一是明确责任。按照建立健全党建工作长效机制、惩防体系建设、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等要求,将反腐败教育工作纳入在监督党建任务落实情况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体系建设、惩防体系建设等方面。评估的重要内容。二是落实任务。按照党的十七大关于更加注重预防的要求,结合年度工作任务,制定了反腐败宣传教育工作责任目标和量化考核标准,任务层层分解,逐项落实。三是强化考核。加大监督检查工作力度,采取多种形式,认真评价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开展的工作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反腐倡廉教育的情况。四是注重成果运用。对考核表现好的乡镇、部门、单位,给予表彰奖励,对不履行反腐倡廉宣传教育责任、未完成工作任务、疏于宣传教育、造成问题较多、影响较大的,给予表彰奖励。社会舆论应当予以通报和批评。
6.建立健全基础设施建设与配套建设相结合的工作保障机制。一是抓好队伍建设。适应任务要求,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重要的是选拔匹配宣教干部,切实加强干部的培养、使用和管理。二是加大投入。积极创造条件,为宣教部配备必要的电脑、摄像机等现代化设备。财政部门应当根据工作需要在年度财务预算中安排适当经费,保障反腐败教育活动顺利开展。三是营造环境。要以机构的形式固定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逐步建立反腐败教育体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