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毛坯定制直播间:从数千元到十几万元,定制手镯的魅力与风险
“挺‘冰’的,这块材料有一些颜色,可以用来制作圆条。”主播手里拿着一块未成型的翡翠毛坯,一边对着镜头解释,一边拿出紫光对着它。玉坯经过辐照处理。直播间的弹幕中,有观众正在激烈讨论着这条素材的质感和价值。这是直播电商平台上常见的翡翠定制直播间场景。这在外人看来可能令人困惑,但在一些翡翠爱好者眼中,选一块自己心仪的原石为自己定制一款手链才是乐趣所在。此类定制产品的价格从几千元到几万甚至几十万元不等,而翡翠手镯定制直播间的每个主播都会强调“定制产品不可退货、不可换货”。
翡翠直播正成为珠宝直播中增长最快的品类。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在直播间购买粗制滥造的定制手环并不适合新手或者“新手”。由于定制产品不可退货、不可换货的性质以及直播间灯光的反差,很多消费者收到的产品与自己心理预期相去甚远,面临退货困难。
直播间定制手环“出货”后退款难
易玉直播间显示的粗略网络截图
今年1月,小林(化名)在头部翡翠主播刘思怡的直播间连续订购了8条定制手链,总共花费超过20万元。
按照刘思怡直播间的规矩,小林先是看中了直播间里的粗制滥造的素材,然后拍下了商家给出的支付链接。几天后,商家将毛坯材料送到工厂制作手链,并向小林展示了“发货”后的成品(注:行业术语,一般是指翡翠经过抛光、加工等工序,直到完结了)在直播间。到了这个阶段,小林已经无法退款了,“因为这也算是定制,这时候我只是在直播间给我看成品,满足我们看的欲望。”
小林收到货后,对成品极为不满意。她认为成品和直播间差距很大,不符合之前的数值。 “货发出来的时候,在直播间里看起来很好,开灯也没有任何杂质,但收到货后,里面有裂纹,有杂质。”小林找到了几家商家进行鉴定。手环的最终预估价格远低于她在直播间支付的价格,但商家表示,由于“定制不退不换”的性质,这些不能构成退款要求。 。
据小林称,其中一款手环直播时,空白处写有“正兵葡萄肉”,但小林收到后辨认出该手环为“诺兵”。据了解,我国国家标准玉石分级中,玉石按照透明度分为“干白地、冬瓜地、蜡地、冰地和玻璃地”,从不透明到透明。价格由低到高,也被称为翡翠的“种水”。
肖林告诉南都记者,主播们在播出时都非常谨慎。一般他们不会直接说种子水是冰,而是会用种子水“很冰”的说法,以免被称为“虚假宣传”。然而,小林的手环恰好在另一个直播间播出后,又在刘思怡的直播间播出。上面的“正兵”字样还没有被擦掉,这给了小林退回手镯的理由。 。最终,小林的手环被退回,并获得全额退款。
https://img0.baidu.com/it/u=3922612708,704694913&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66
一位翡翠珠宝直播从业者告诉南都记者,翡翠定制直播并不适合“新手”消费者。除了定制产品退换货困难之外,消费者也很难确认自己的定制手环是否来自原装手环。那张纸。另外,确实可以利用直播间的灯光,让手环看起来更加滋润。 “当我们花很多钱买一件很差劲的东西时,我们通常称之为‘吃药’。”
“在主播的直播间里,通过灯光,萝卜可以变成冰籽。”一位正在维权的消费者向南都记者投诉。
常见直播间手环定制流程。
消费者:商家涉嫌虚假广告
目前,网上翡翠定制销售往往涉及跨平台交易。消费者金女士告诉南都记者,她此前在微信中添加了一家名为“蟋蟀玉”的玉石商家。该商家在小红书等平台发布大量视频,表明自己是专业玉石商家,然后引导消费者添加其微信公众号。他拥有4.4万小红书粉丝。
去年10月,金女士在微信上向“蟋蟀玉”下单,对一块售价12万元的原石感兴趣。然而,金女士收到货后却大失所望。从金女士发给南都记者的图片来看,商家发给金女士的原本粗糙的材质图片非常鲜艳,但她最终收到的定制手环却显得暗淡无光。
金女士看到空白,收到了手链。
翡翠珠宝直播从业者告诉南都记者,从图片来看,金女士前后佩戴的手镯颜色不对。商家最初发布的粗图看起来价值50万到60万元,而买家最终拿到的手链看起来价值50万元。大约20,000。
据了解,国内第三方翡翠鉴定机构仅对翡翠的种植水、颜色、是否天然进行鉴定,并不提供估价服务。这也使得此类非标产品的权益很难得到保护。上述翡翠珠宝直播从业者告诉南都记者,对翡翠等非标产品确实很难进行统一估价,“因为结合成本和当时的市场,这个品类会是最贵的”。当时市场上很流行,而且这个品类的价格很高。所以没有办法估计。每年都有可能改变。这是无法估计的。所有非标产品都存在这个问题。 ”
https://img1.baidu.com/it/u=2150765335,4064869429&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66
金女士将手链送到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验,透明度达到半透明级别。根据国家标准翡翠等级,这是蜡质翡翠。在金女士看来,“做蟋蟀玉”还涉及虚假宣传。 “一开始他介绍的时候说是冰春彩,意思是冰种的春天的颜色,但实际检测结果是蜡种。”但商家也以定制产品不可退款、不可换货为由,拒绝退款。
另一位消费者秦女士通过小红书在微信上添加了名为“Yoshi ”的商家,并花费10.5万元定制了一款手链。最后发现实物与商家发来的图片视频差距太大。在她的维权群里,有10名消费者在同一个商家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虽然每种情况有所不同,但核心点是,商家在直播间使用了过度美化的图片和视频,或者开启了滤镜,让画面变得更强。他们把玉石放在灯光下美化,然后诱导我们消费,但当我们收到货时,却发现货不对劲。”
此外,即使在专业平台上,消费者也可能会遇到“吃药”的情况。去年4月,鲍女士通过专注于文化玉石行业的垂直社交电商平台“天天鉴宝”的直播,爱上了一块翡翠薄片,并花费3.2万元定制了一款手链。卖家在直播间声称是冰种,但天天宝鉴定平台上发给包女士的鉴定证书显示,该品种为“诺冰”。包女士找到了天天宝鉴定平台的鉴定师,鉴定师称这款手链在平台上只要1万元。但由于“定制产品不退不换”的问题,包女士在天天健宝上购买的手环无法退换货。目前,包女士定制手链的商家已经关门了。
最高法院:跳转微信下单,商家也要承担责任
广东和邦律师事务所律师肖金阳认为,根据定制手环不退货、不换货的原则,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经营者不得使用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店铺告示等作出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如排除、限制消费者权利、减少或免除经营者责任、增加消费者责任等,不得采用正式条款和技术手段。用过的强制交易。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店铺通知等含有前款所列内容的,其内容无效。
“即使是定制产品,如果产品存在重大质量问题或者商家未按照约定履行合同,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定制产品属于定制产品。如果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商家应履行包修、包换、包退的义务。
肖金阳表示,如果消费者还能证明所购买的产品是次品且质量不合格,或者商场明知该产品是次品仍销售,这都会构成对消费者的欺诈。除退还货款外,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经营者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损失,增加的赔偿金额为消费者支付价款的三倍“当然,消费者事先知道或销售人员告知商品有缺陷,但消费者仍决定购买的商品除外。”
此外,对于金女士、秦女士等被引导至微信下单的消费者,《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网络消费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一)》最高人民法院近日发布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也明确了商家应承担的责任。 《条例》第五条明确,平台经营者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时,其工作人员引导消费者通过交易平台提供的支付方式以外的方式进行支付。消费者声称,平台上的经营者承担商品卖家的责任。或者服务商有责任,人民法院以未通过交易平台支付为由,平台经营者的抗辩不予支持。
北京维恒(广州)律师事务所律师蒋洁文告诉南都记者,定制产品因其特殊性,对消费者也有一定的要求。 “在司法实践中,如果进行司法评估,价值差距确实很大。比如你花10万元购买的,它的价值就是1万元,司法机关会酌情处理,比如退还部分差价等。”
采访采写:南都记者 王晨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