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正式上线,助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
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信息化、数字经济、数字中国建设发展,多次强调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为深入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大力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有效支持疫情防控期间“双减”和“停课不停学”工作,教育部对原“全国中小学网络云平台”进行了改版升级,“全国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以下简称“平台”)于3月28日正式上线,并推出手机APP(智慧中小学)。小学和中学)是在之后发展起来的试运行1个月。平台秉承“需求驱动、应用为王、服务至上”的原则。改版升级后,资源更加丰富,应用范围更加广泛,运行安全稳定,社会反响良好。
平台注重系统建设
平台升级建设对于赋能基础教育、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要对标国家项目,坚持目标导向,强化系统思维,持续优化平台资源、管理、应用、保障机制,使之成为教育数字化的战略行动。标杆项目。
平台建设始终坚持“四个原则”。坚持需求驱动,综合考虑学生、教师、家长和学校的需求,注重使用导向,大力加强资源建设和应用;坚持共建共享,注重系统规划、总体设计、部门协作、上下联动,切实提高资源建设共享效益和运营保障水平;坚持育人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为中心,注重德、智、体、艺、劳的全面培养,严格资源质量标准和技术规范,确保专业化、品质化、系统化资源;坚持集成创新,适应课程教学改革和信息技术发展,加快教育资源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步伐,不断丰富和完善更新资源、升级迭代服务功能。
平台建设围绕实现“四个现代化”目标。经过2至3年的努力,平台体系统筹协调,基本形成定位明确、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国家基础教育平台体系;网络运维顺畅,平台基本具备运行稳定、性能可靠、信息安全的能力。基础设施条件;优质资源体系化,基本建成定位正确、专业科学、覆盖面广的优质基础教育资源体系。融合应用常态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基本实现,利用平台资源教书育人成为新常态。
平台建设重点完成“三个任务”。系统完善了平台的整体结构。平台重点承载中小学各类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建立资源分配共享机制,根据各省(区、市)需求将平台资源分配至省级平台。不符合条件的省份可以直接使用本平台;开发集聚各类优质资源聚集以服务全面育人为核心,开发集聚特殊教育、课程教学、课后服务、教师培训等六大板块优质资源、家庭教育、教育改革实践经验;进一步推进教育教学应用,充分发挥平台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发挥作用,大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https://img1.baidu.com/it/u=2295972121,3715486253&fm=253&fmt=JPEG&app=120&f=PNG?w=956&h=500
丰富优质的平台资源
平台资源建设将尽力满足学生、教师、家长等不同群体的实际需求,服务学生自主学习、服务教师改进教学、服务农村提高素质、服务家乡学校协同教育,服务“双减”和“停课不停学”。
资源总量显着增加。平台在原有特殊教育和课程教学两个资源版块的基础上,新增课后服务、教师培训、家庭教育、教育改革实践经验四个新版块。二级栏目共36个,现有资源总量达到28052项,1.7新增资源3万项,增长1.6倍。其中,平台课程教学资源目前已上线19个版本、452本教材、19508个课堂资源;还链接了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数字科技馆、国家公共文化云等多个外部链接。重要的专业网站。
资源功能侧重于综合教育。平台资源广泛,注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艺、体全面发展的健康成长。专门开设了党史学习、爱国主义、道德教育、科普教育、生态文明、体育锻炼、文化艺术、劳动教育等。和其他栏目;围绕支持“双减”和疫情防控等重大任务,专门设置了作业、课后服务、学科培训、“双减”经验与防疫知识、生命安全、心理健康等内容。其他科室,还提供专门的心理援助热线;我们力求实现课堂内外育人全过程,覆盖多个教材版本。各学科年级的所有课程学习资源一应俱全,还有丰富的课后活动、学习实践、影视教育、经典阅读、家庭教育等资源。
资源的品质体现了高素质的专业精神。平台资源建设秉承“国家工程、质量第一”的宗旨,坚持系统规划、精心设计、严格标准,强化审核,有效管控政治控制,坚持科学性、注重标准化。课程教学资源主要围绕教育水平高的地区、教育水平高的学校、教学水平高的教师、生产水平高的团队进行开发建设。每节课都经过教学设计、备课研究、课件制作、反复打磨;其他资源坚持广泛选材,优中选优,确保资源的优质、专业、系统。
资源来源坚持整合、共建。平台资源建设得到了中央相关单位、地方教育部门和部分高校的大力支持。文化和旅游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科协、中国文联、人民日报、新华社等部门和单位,以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中国人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提供丰富的各类优质资源;北京、上海、江苏等省市提供优质课程教学资源; 67家出版单位提供了2004年电子教材。
平台坚持应用为王
https://img1.baidu.com/it/u=1958148818,2337944092&fm=253&fmt=JPEG?w=640&h=345
自3月1日平台试运行以来,教育部进一步加强了应用部署。全国各地学校都高度重视,资源得到广泛利用。普遍反映该平台使用方便、响应速度快、流畅无卡顿。
日均浏览量持续上升。 3月1日至3月25日,总浏览量达7.2亿,日均浏览量超过2888万,较去年同期增长40倍,最高日浏览量达6433万。平台用户不仅覆盖全国各省(区、市),还有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用户也使用平台资源。
及时有效应对疫情。自3月14日以来,Covid-19疫情在多地发生。部分地区中小学充分利用该平台,确保“停课不停学”。平台整体日均浏览量从3月前两周约1291万次增长至最后两周。周人数突破4619万,增长2.6倍。其中,辽宁、吉林、福建、山东等疫情严重省份增幅均超过6.5倍,有力服务了疫情防控和“停课不停学”大局。
服务业“双减”效果明显。去年7月中央“双减”文件发布后,平台浏览量和访问量激增至高位。截至今年2月底,原全国中小学网络云平台日均浏览量达2104万,是“双减”文件发布前日均浏览量的17倍;今年3月1日平台升级改版试运营后,日浏览量达到2104万。平均浏览量进一步增加,比“双降”前增加了24倍。平台提供的课程教学、作业设计、课后服务、师资培训等资源受到广大师生的高度关注和广泛使用。尤其有效帮助解决了学生不参加校外培训后“去哪里学、学什么”的问题。问题,进一步助推学校“双减”工作。
支持优质资源共享。该平台为农村地区免费提供优质教育资源,为促进教育公平发挥了重要作用。中西部地区不少农村和边远地区利用平台资源实施“双师课堂”,全面对接国家课程,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 3月1日以来,广西浏览量突破5000万,陕西、甘肃突破2100万,内蒙古、云南突破1000万。这些省份的日均浏览量是3月1日调整前的三倍。
建设好、用好平台,是落实数字中国战略的实际行动。这是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的破冰之举。汇聚力量,探索教育数字化转型之路。必将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基础教育现代化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