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浅予出席华君武漫画创作六十周年回顾展,提出二十世纪中国漫画史三位大师论题
1990年5月24日,华君武在出生地杭州举办了庆祝漫画创作60周年回顾展,当时叶浅予正在家乡桐庐度假。浙江省美术家协会闻讯后,自然派车前来邀请。大家都知道,以“犟老人”而闻名的叶浅予,近年来谢绝了各种社交活动,一直隐居,埋头写回忆录。他很少参加展览的开幕式(包括熟人和朋友),甚至很少参加开幕式。在仪式上讲话。不过,这一次他打破常规,不顾两三个小时的长途跋涉,从桐庐开车来到杭州参加开幕式。他还在开幕式上代表全国美术家协会致辞。他在演讲中出人意料地提出了二十世纪的问题。在中国漫画史上,有三位漫画大师讨论过的重要话题。他认为20世纪中国漫画史上出现了三位大师:第一位是10年代的沉博森;第二位是20世纪90年代的沉伯森;第二位是20年代的黄文农;第三位是20世纪30年代的华君武。叶浅予的贺词引起了参展人员的阵阵掌声。
在中国漫画史上,叶浅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论作品的资历、数量、质量和影响力,1930年代的叶浅予是首屈一指的。他为何选择自暴自弃,将华君吾赶出去?这是一种恭维还是一种自我贬低?赞美不符合他的个性。在他的言行中很难找到赞美的话。谦虚,也许有一点,但他为什么要如此谦虚呢?这种自我贬低是否合理?
笔者没有机会参加华君武漫画上线的盛典,所以也没有机会观察和探究说者(叶)和听者(华)的心态。据说,杭州的一位女记者想将叶先生的讲话作为新闻刊登在报纸上,并向华先生征求意见,但华君武婉言谢绝了。
一年后,当我开始写这篇文章时,我很自然地想到了这段往事和叶浅予提到的中国漫画史上的三位大师。同时我也觉得自己应该更深入地探究一下他们对于大师问题的想法。 。为此,我分别进行了采访,并整理成对话。
先听一段我和叶浅语的对话。
问:听说您认为20世纪中国漫画史上出现过三位大师。不知道你们评判漫画大师的标准是什么?
答:我认为评判漫画大师有三个标准:一是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品质,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二是作品数量必须多,读者群体广;三是他们专攻漫画创作,不转行。
为什么选择沉博森和黄文农作为10、20年代的大师?沉伯森是现代漫画的先驱之一。他在上海画政治讽刺作品。除了向报刊投稿大量文章外,他还创办了中国第一本漫画杂志《上海戳客》。由于他是现代漫画的先驱,我称他为二十世纪第一大师。黄文农是上海《京报》三天期的长期撰稿人。他的作品尤其是对时事的辛辣讽刺。著名的《东方》杂志为他开设了专栏,影响很大。他的一生是默默奉献的一生。从二十岁到三十一岁逝世的那一年,他对艺术的贡献只有十一年。十一年间,他在上海海报上发表了无数漫画。与他辉煌的事业相比,他短暂的一生实在是不公平和悲哀。他留下的两本画集《文农漫画集》和《褚易画集》因印数较少,并未广为流传。只有同时代的人才能充分领略文农作品的思想光辉和艺术性。价值。我称他为20年代的漫画大师,这个称号他当之无愧。
至于华君武,大家都知道他是目前中国漫画界的第一人,但很少有人知道,在1930年代初,他的作品就出现在《时代漫画》中。后来他叛逃到延安,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工作。以下为延安《解放日报》长期撰稿人。
https://img2.baidu.com/it/u=1386565337,480090838&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23
问:有人认为,如果您想被评为20世纪30年代的漫画大师,您是当之无愧的。您对此有何看法?
答: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从漫画创作转向中国画创作,在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任教三十六年。无论是创作教学还是理论,我都转行到了中国画。按照自我设定的三个标准,至少第三个没有达到,所以我不应该被称为漫画大师。在20世纪的漫画史上,还有一位杰出的漫画家张光宇。他是漫画界的前辈,也是我国装饰漫画的创始人。但与沉博森、黄文农相比,他还不能称为纯粹的漫画家。他多才多艺。除了画装饰漫画外,他还画插图、舞台布景、家具设计。因此,从第三个标准来看,他还不能称为漫画大师。
问:您认为华君武漫画艺术的鲜明特色是什么?
答:华君武的漫画有非常突出的个人风格,简洁、幽默、尖刻。第一眼就可以看出它们是他的。华君武在1930年代初就开始从事漫画创作,但当时他还是大三,在银行当职员,也是《时代漫画》的积极撰稿人。当时他主要师从上海“紫林习宝”的白俄罗斯画家萨巴乔,不仅画风相似,而且签名也相似。华君武后来去了延安,成为解放区漫画的骨干力量。其作品蒋介石的《磨刀杀人》影响很大,成为20世纪40年代的代表作。华君武的漫画揭示了深刻的社会矛盾,意境独特而尖锐,尖锐到别人无法想象。让人读后不禁浮想联翩、开怀大笑、回味无穷。这就是华君武的漫画和其他人的漫画最大的区别。如今,很多人学习华君武幽默的画作,但往往只能触及表面,学习相似的造型。因为意境很难学。
下面我们来听听笔者与华君武的对话。 (提问者用△,回答者用□表示区别。)
△:据我所知,叶先生提到三位大师并不是即兴的恭维,而是有根据的。他认为,称大师必须满足三个标准(略)。你怎么认为?的?
□:在叶老师提到的三个标准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第一个,即艺术品质要高,要有原创性和独特的艺术个性。叶先生提到的三位中,沉伯森是现代漫画的先驱。他还创办了我国第一家专业漫画刊物——《上海戳客》。由于我出生较晚,所以对这位老人缺乏研究。很难说太多;黄文农经常去时代漫画。后来我才逐渐认识到他的画在中国现代漫画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他的思想和艺术造诣都很高深,堪称大师。至于我,这是叶先生的错。其实,我在20世纪30年代还是一个年轻的艺术家,而丰子恺、叶浅予、张光宇、陆少飞等人已经是著名的漫画家了。我通过我的投稿认识了他们。虽然我刚刚起步,但我仍然有向别人学习的愿望。我知道自己的绘画基础很差,与很多前辈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所以我想寻找新的出路。我当时的策略是吸引很多人,以大场面取胜。最受欢迎的动画片是《万眼一球》,它展示了一个足球场和许多观众,用这种方法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当时我也得到了前辈们的表扬和鼓励。与许多同时代的画家相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而我确实有很多缺点。
△:能详细说一下吗?
□:我们先来说说张光宇。他的漫画装饰丰富,构图、造型十分讲究。他吸收民族、民间、外国为己用。他不仅是一个好画家,而且还是一个好人。他十分注重人才培养,培养青年才俊。当我还是个中学生的时候,他就非常关注我,细心指导我。
https://img2.baidu.com/it/u=1317476203,1295408466&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577
在培养漫画人才方面,陆少飞也值得称赞。现任《时代漫画》主编。他为人诚实正直,没有宗派意见,出版世界各地漫画作者的作品。可以说,“时代漫画”是20世纪30年代培养漫画作家的主田,而陆少飞则是自始至终辛勤耕耘的园丁。
说起叶浅予,他不仅是一位园丁——编辑过《上海漫画》、《时代漫画》、《时代画报》,更重要的是,他还是当时最具影响力的长篇连环画的画家。 20世纪30年代。他的《王先生》家喻户晓,成为漫画中“小资产阶级”的典型人物。叶先生也是20世纪30年代漫画界的社会活动家和组织者。抗战时期的漫画宣传队就是在他的倡议下成立并以他为核心组织起来的。总之,叶浅予是20世纪30年代漫画界的“领军人物”。
我上面说的都是我的前辈和老师。有的比我大好几岁,也可以称得上是半前辈了。我们来谈谈我的一些漫画朋友吧。先说卢志祥。他是一位聋哑画家。他从乔·格罗斯那里学到了最好的东西。可以说,他学识渊博,也有自己的样子。他有高超的素描技巧。就素描功底而言,他非常出色。能与他相比的人很少,但可惜的是他如此坚决地停止了写作。
胡考可以说是一位技艺高超、胆大包天的漫画家。他的素描和肖像画非常出色。他善变,爱走极端,敢于大胆变形和创新。
张鼎也是一个能力很强的人。他是北京美术学院的专业学生,是漫画团队中少有的专业学生。他基本功扎实,是一位创新型全才。他一只手从事装饰画。我把他的装饰画称为“毕加索城隍庙”。看来叶千羽对我的看法并不满意。他将地球与异国融为一体。他一手从事中国画的创新。 20世纪70、80年代,他写生山水,内容有创新;1970、80年代,他画焦墨山水,形式有创新。和胡考一样,他是一个大胆善变的人,有着很高的艺术功底。
张乐平创作于1930年代、1940年代的长篇连环画《三毛流浪记》也因较深刻地反映了黑暗的旧社会而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和王先生一样,三毛也成为了典型的喜剧人物。中国连环画中能屹立数十年的主要人物中,“三毛”应该是第一位。这是中国漫画界的一件大事。过去我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在他死后我感觉到了。
丁聪的画很像他的人。他是诚实的,他的画也是诚实的。他的优点是他比我更擅长写实建模。也就是说,他对作品中人物的真实塑造能力比我更好。他有很强的记忆能力。 1930年代的房屋建筑、室内陈设等许多环境细节,以及人物的服装、形象,他都记得清清楚楚,这是他通过为文学作品插画而练就的技能。
廖兵哥的作品《棍子》揭露了深刻而尖锐的社会矛盾。这是一部大方的作品,有自己的风格。缺点是有些作品分不清是延安还是西安。
总而言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一尺较长,一寸较短。如果有人要问我的优势是什么?我的答案是利用你的优势,避免你的劣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