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xi1368 发表于 2024-11-26 20:08:37

罗曼·罗兰与约翰·克里斯朵夫:从战争阴影到文学梦想的追寻

曾梵​​志《约翰·克里斯托夫》布面油画

人生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罗曼·罗兰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当时,罗曼·罗兰生活在瑞士这个中立国,但这场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灾难让他感到了精神上的极度痛苦:

“我痛苦得只想死。生活在这种疯狂的人类之中,眼睁睁地看着文明的崩溃,这是多么可恶和可怕。这场欧洲战争是几个世纪以来历史上最大的灾难。这是我们对人类所寄托的最神圣的兄弟情谊的希望破灭了。”

1914年9月15日,罗曼·罗兰在《日内瓦日报》上发表了第一篇政治文章《超越混战》,从而开始了他用激昂的文字呼唤自由、民主和光明的旅程。旅行。

追求文学梦想

1866年1月29日,罗曼·罗兰出生于法国勃艮第地区的克拉姆西小镇。

他的父亲是一名公证员,母亲是一名农民。家人认为世事艰难,他们对罗曼·罗兰最大的期望就是努力工作,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一生衣食无忧。

罗兰1岁时,他被粗心的保姆遗忘在屋外。在极冷的天气里,他差点被冻死。从那时起,他就患有各种支气管疾病。在他5岁时,比他小2岁的妹妹不幸去世。破碎了母亲的罗兰也被死亡的阴影所笼罩。当疾病频繁袭来时,他回忆起躺在婴儿床上一遍又一遍地哼着:“我不想死……”罗兰敏感的天性隐藏了他对艺术的热爱。受母亲的影响,他痴迷于音乐并如饥似渴地读书。他十六、十七岁时开始读《哈姆雷特》,“心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和回声”。从此,“我给了莎士比亚最好的时光,我把他整个吞掉了。或者更确切地说,我被他整个吞掉了。” 1880年,为了他的学业发展,全家搬到了巴黎,父亲甚至放弃了世袭的公证员职业,成为了一名银行职员。罗兰申请了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在法国文化界和思想界有很高的地位,毕业后可以谋求稳定的教职生涯。

罗曼·罗兰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就读时

未来似乎很清晰,但他从未忘记自己的艺术理想。罗兰给自己制定了一个计划:毕业后,他要教书七年,尽到对家庭的责任。在此期间,他写下了自己一直在准备的《宗教战争史》。从30岁开始,他的人生属于他,他将写出人生的第一部小说。 “如果我做到了,那么我就能活到35岁,然后平静地死去。”

1892年,26岁的罗兰与贵族夫人克洛蒂尔德闪婚。 “我的妻子是一位音乐家,和我水平相当。音乐占了我们爱情的一半。”婚姻一开始很幸福,但克洛蒂尔德·蒂尔特只希望自己的丈夫能够一举成名,于是一再叮嘱罗兰拿着手稿去拜访文艺界的权威人物,请他们升职。这让罗兰感到羞辱。

而且,罗兰痴迷于1789年革命历史,最初的创作都是革命题材的戏剧,亲密的朋友也很少。克洛蒂尔德的梦想破灭了,罗兰却不为所动。两人最终于1901年离婚并分道扬镳。

https://img2.baidu.com/it/u=3146167492,1007234027&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67

英雄传

在罗兰生活的时代,法国盛行绝对真实的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文学。茨威格将当时占据舞台的内容描述为“通奸故事、琐碎的色情冲突,从未触及全人类的道德和伦理问题”,自然主义将生活引向“狭隘、平庸和琐碎”。

罗兰想要凌驾于动摇的现实之上,他想要永恒理想的力量。他似乎注定是孤独和沮丧的。

罗兰将注意力转向自己崇拜的对象,发现“我对伟大作家的一生研究得越深入,我就越震惊于他们一生所遭受的不幸”。

罗兰转而赞扬那些不甘平庸的天才,以及那些在痛苦与磨难中挣扎的灵魂。 《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托尔斯泰传》应运而生,内容涵盖音乐、艺术、文学。广阔领域中的巨人。罗兰形容自己写的《贝多芬传》是“为病愈者唱的一首感恩之歌”。尽管文坛对此漠不关心,但这本小册子却名声大噪,畅销不衰,成为罗兰的名著。

罗兰的英雄主义代表作是他的代表作《约翰·克里斯托夫》,“献给所有受苦、奋斗、必须克服的国家的自由灵魂”。本书从1890年构思,到1912年完成,历时20多年。罗兰首先花了十几年的时间构思和积累笔记;随后,他用十年的时间逐渐写出了整部手稿,平均每年一卷。每年暑假期间集中写作的时间只有三个多月。

有人说《约翰·克里斯托弗》是一部个人的心灵成长故事,也有人说《约翰·克里斯托弗》是一部磅礴的史诗。正如小说中所写:“真正的光明从来不是黑暗的时候,但也绝不被黑暗所掩盖;真正的英雄从来不是没有卑微情操的时候,但也绝不屈服于卑微的情操。”

罗曼·罗兰想要表达的正是一颗坚强的心如何经历各种精神历险,从幼稚到成熟,最终克服内心深处的怯懦和卑鄙。

这部小说也让罗兰接触到了他的第二任妻子。当玛丽亚·帕夫洛夫娜在出版社校对俄文版《约翰·克里斯托夫》的校样时,她深受感动,立即给罗曼·罗兰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罗兰很快回信,赞赏她的诗“充满了炽热的岩浆”。两人成名整整五年后,1934年,68岁的罗曼·罗兰与玛丽亚结婚。此后的岁月里,玛丽亚担任罗兰的助手兼秘书,忠实地陪伴了他一生。

成为英雄的一员

回望1914年,罗兰在《日内瓦传奇》中发表了《超越混战》。这也是他一生中第一次发表政治评论。也是在这个时候,他走出了书房,从书写英雄,成为一名真正的政治家。英雄的开始。

《超越混战》上映后引起轩然大波。这篇文章宣称,各个民族和文化都有其固有的优势,应该相互尊重。这意味着德意志民族和文化也有自己的优良传统,值得法国人尊重和重视。仅这个想法就足以让法国的民族沙文主义者和他们影响的公众勃然大怒。

《超越混战》的出版震惊了德法知识界,激怒了舆论。罗曼·罗兰瞬间成为众矢之的,甚至被法国人称为“叛徒”。

但罗兰却丝毫不为所动,而是更加坚定地走出了书房,走进了社会。

茨威格在罗兰的传记中写道:

“罗曼·罗兰的个人存在随着1914年的到来而消失。现在,他的生命不属于他自己,而是属于整个世界。他的一生已经成为一部现代史,与他的社会活动密不可分……他的每一篇文章和信件是一份宣言,他的个人存在是一部英雄剧。”

https://img2.baidu.com/it/u=1616167004,3574120144&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66

罗曼·罗兰和高尔基

1915年,他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他“文学作品中的崇高理想和他在描绘各种类型的人物时所表现出的对真理的同情和热爱”。但由于法国政府的反对,结果被推迟。直到1916年11月15日,瑞典学院才正式通知他这一决定。

罗曼·罗兰将全部奖金捐赠给国际红十字会和法国难民组织。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罗曼·罗兰与法国、巴比塞等著名作家一起反对欧洲帝国主义国家的干涉。他公开宣称:“我不是布尔什维克,但我认为布尔什维克的领袖是一位伟大的领袖”。马克思主义的雅各宾派,他们正在进行一场宏大的社会实验。”

1931年,罗曼·罗兰在瑞士家中接待来访的甘地(左二)。罗兰曾写过一部甘地传记,甘地思想对他探索社会发展出路的思考产生了很大影响。

罗曼·罗兰超越民族主义的束缚,从全人类的角度为世界和平、自由和光明发声。

正如茨威格的《罗曼·罗兰传》中介绍的那样:

许多我们曾经崇拜的纪念碑已经倒塌,被动乱夷为平地;但罗曼·罗兰竖立的纪念碑却经受住了枪林弹雨、刀光剑影,傲然矗立。他的作品是人们强大的精神支柱。在这个动荡的世界里,所有拥有自由灵魂的人都可以到这里寻求慰藉。

他的作品经过高温熔炉的反复熔炼,洋溢着宗教般的悲悯情怀和对人类的无限深情。他就像一把精致的小提琴,既能像稚嫩的天婴一样唱出无限温柔和谐的声音,又能加入庞大的管弦乐队,奏出海洋般澎湃的音调。在席卷欧洲的战争风暴中,他的思想坚定不移。

他的目标不是成功,而是忠于自己的信念。

茨威格的罗曼·罗兰传记

1月29日是罗曼罗兰的生日。这一天,世界诞生了一位英雄,罗曼·罗兰,罗曼·罗兰一百多年来用自己的话向世人播撒英雄的种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罗曼·罗兰与约翰·克里斯朵夫:从战争阴影到文学梦想的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