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xi1368 发表于 2024-11-24 06:07:42

中华反射学专家祝向前参加小儿推拿学术交流大会并发表优秀论文

■中国足底按摩专家

■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系学士学位

■世界自然疗法联合会宫小儿按摩委员会秘书长

前言

2019年6月9日至10日,中国足底按摩专家朱香香先生参加了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深圳市小儿推拿专业委员会、深圳市小儿推拿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小儿推拿学术交流会。以及深圳市儿童医院。发表学术论文六篇,其中四篇经过严格的专家评审后入选中华中医药学会优秀论文奖。

小儿穴位贴敷疗法的临床应用

祝你前行

小儿穴位贴敷是中药直接作用于体表穴位,经局部皮肤吸收,经经络循环直达病灶。能畅通气血,疏通经络,调和五脏。符合现代医学的靶向治疗。小儿穴位敷贴以体质辩证和疾病诊断为基础。选用不同的中药。根据中医的四气五味,药物行经体内的离子通道,经络到达病气所在的位置。能解毒化瘀,祛除病邪。正如《李陈骈文》中所说:“切入皮里,透入肉中,吸吸吸,融入渗出液”。

https://img1.baidu.com/it/u=919770611,1319433995&fm=253&fmt=auto&app=120&f=PNG?w=712&h=398

热性惊厥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惊厥。小儿处方为栀子20克,冰片1克,明芎5克,人造麝香0.5克,蛋清适量。先将以上药物共研成细粉,加鸡蛋清适量,搅拌调匀,制成膏剂,敷于神阙穴、天柱穴上。便秘在儿童中也很常见。我们通常没有什么好的方法。中药简单又便宜。我们不妨尝试一个简单的方法。用大葱捣成泥敷在肚脐上,可治疗便秘、风汗感冒、预防麻疹;大葱可以用来加热,放在肚脐上熨烫,大葱断了就换掉,可以治疗窦性腹痛。

小儿腹泻的穴位敷贴方:肉桂、厚朴各10克,胡椒5克,将药粉与藿香正气水调成药泥,敷以麝香膏固定。用于小儿寒泻、恶寒。将白术、肉桂、丁香、胡椒等量磨成细粉,将药粉与适量生姜汁混合制成药泥,用伤湿止痛膏固定。用于小儿因寒湿所致的腹泻,并伴有呕吐、腹痛。将孜然、肉桂芯、五倍子、丁香各10克磨成细粉。将药粉与适量姜汁混合调成药膏,用胶带固定。用于小儿非感染性腹泻。将苦参30克、白术10克磨成细粉,与适量鲜芦根汁调成糊状,用胶带固定。用于湿热泄泻,趋热者。取扁豆、薏苡仁、炒薏苡仁各10克,黄连5克。研成细粉,将药粉与适量藿香正气水调和成药膏,用胶带固定。用于小儿暑热腹泻。

如果孩子晚上哭闹,可将等量的丁香、肉桂和吴茱萸磨成细粉。取适量爽身粉填入肚脐处,并用外用胶带固定。每1-2天更换一次敷料。每晚热敷15分钟。当孩子躺下、弯腰哭泣时,尤其是在后半夜时使用。哭声低沉,四肢不温热,小便过多。对于仰卧的孩子,尤其是看到灯光或半夜时会哭。他们大声哭泣、烦躁、尿短而红、便秘。将蝉蜕、栀子、朱砂等分,研成细末,填于脐中。用外胶带固定,1-2天换药一次。对于受惊的孩子来说,哭声时高时低,他紧紧地抱住母亲的怀抱,嘴唇和脸色先是一阵青一阵白。将朱砂、珍珠粉、五味子等份磨成细粉,将少量粉末填入肚脐处,用外胶带固定,每1-2天换药一次。

大家都熟悉中医治疗冬病夏病的方法,主要针对虚证、寒证、免疫力低下、肺结核、哮喘、支气管炎、肺炎、慢性鼻炎等人群。一年中,正是三伏天,阳光最强,气温最高,阳气旺盛,可以使用温阳药。具有调经气、温阳补肾、祛寒除邪、增强免疫力等作用。

三伏贴处方:

将白芥子、悬胡、甘遂、细辛、地龙(按5:5:4:4:2的比例)磨成细粉。用姜汁调成糊状。穴位可分为三组:

1.大柱、肺、膈、

https://img2.baidu.com/it/u=2594082915,2368643486&fm=253&fmt=auto&app=138&f=PNG?w=499&h=319

2.肺针、心针、膈针、

3.肺穴、脾穴、膈穴、

第一组在开始时进行,第二组在中期进行,第三组在结束时进行。

小儿穴位贴敷疗法安全、有效、方便、简单。只要诊断正确,了解禁忌症,把握好时机,就能取得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

内科教材《宫廷小儿推拿秘笈》作者朱向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华反射学专家祝向前参加小儿推拿学术交流大会并发表优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