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中国最大民间古家具博物馆:成都大珍堂博物馆
|成都大真堂博物馆 摄影:王飞点击图片深度阅读:郫县居然建有全国最大的民间古家具博物馆
像三色堇一样害羞,时间就像良药
用竹木牙角窥见学者书房
万千长松掩短墙,
蓝色溪流深处的阅览室。
宋章建
学习·文化
书房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安身立命的居所,是他们休息修养的精神栖息地。本次南京博物院藏竹木牙角珍品特展,80余件精品让我们一睹书房风采,连接着江南文人的内心世界,承载着江南的智慧与匠心。工匠。
中国文人的书房里除了笔、墨、纸、砚外,还有许多辅助书写工具。笔架、扶手、笔垫圈、密封件、镇纸和铅笔盒是一些常见的。这些功能器物与书房四宝共同构成了文人修养文字的必要条件,同时也营造了一种清雅高雅的书房氛围。到了明清时期,书房的用品一应俱全。除了实用性之外,他们越来越注重装饰性和艺术性。形状可以是自然的,可以是模仿古代文物的,也可以是诠释典故的。学习用具已成为学习桌上的必备品。有东西可以玩。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本次竹木齿角特展中的珍品吧。
传达了中国文人重山水、追求雅致的文化精神。
|明中晚期 朱鹤模型竹雕松鹤竹梅画笔筒
该器由厚实的异形竹根制成,修整内腔后,外壁刻有主题场景。整个设计以山中老松树的巨型树干为背景,四周环绕着鹤、梅桩和竹叶、灵芝。松鳞、腐眼的雕刻,非常自然地展现了松树的老树干;松枝、仙鹤的雕刻手法细腻清新,充满生机。采用圆雕、透雕、高浮雕等技法,刀工和技巧极高。熟练。整器体积颇大,造型典雅别致,富有山林韵味。作为书房中陈旧的物品,经过多年的把玩,所以表面能够呈现出琥珀色的光泽。
朱鹤,字松林(邻人),明代著名竹刻师,《竹人志》、《嘉定县志》均有记载。工书法、篆刻、精雕、绘画,亦工竹刻。正德、嘉靖年间嘉定竹刻派创始人。按“辛未”年号计算,应为穆宗隆庆五年(1571年)。这件竹雕是他晚年的代表作。
|清中期紫檀嵌百宝花鸟笔筒
器壁用染牙、珍珠母、玛瑙、玉石等材料雕刻成喜鹊、梅花、竹石图案,象征喜鹊攀梅花。紫檀本身包浆润泽,与宝镶嵌工艺精致细腻,相得益彰。
|清中期沉香山水人物笔筒
器身浮雕山水,有山水、树木、岩石、房屋、人物等。画的一侧是一位高高在上的书生侧卧,另一侧是一位老人和一个提琴的少年,寓意提琴访友的意思。这一概念传达了古代文士对山林隐逸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在美学上,也达到了材质与工艺的完美结合,简约、简约、崇高。
|清末 黄花梨木宝镶嵌“胡人金瑞”笔筒
扫描海报二维码下单
https://image.xcar.com.cn/attachments/a/day_241024/2024102416_2a239a3467314332421cehHsbMYBYA7t.jpg
江南工匠的细腻心思和灵巧双手,将文人的情感与手中的刀融为一体。
|明代 象牙雕刻双螭纽印章
印章呈矩形,按钮上有高浮雕浮雕。印章上刻有两条螭龙。它们的眼睛睁得大大的,尾巴相互缠绕。他们动感十足,剑法粗犷笨拙。印章上刻有两行篆书“濮阳李廷香双惠堂书画私印”,美观生动。附民国楠木盒。
李廷祥,字梦碧,明濮阳开州人。弘治进士。正式任南京户部尚书。他善于藏书,多方收集古籍名画,建有图书馆“双柏堂”。其谥号为“文民”。着有《南拳手稿》。
|清中期 紫檀古纹方盒
它由红木制成,呈长方形。盖上采用地浮雕法刻有多组吉祥图案。其中,大葫芦瓶内置一戟,戟顶悬有水珠挂件,其上系一磬和一对鱼,寓意“吉祥有余”;瓶口处插着一根傲然的雪梅枝,象征着文士的高贵。还雕刻有如意、佛手等图案。画面左上方有小篆诗一首:“吉金勒石,古色古香,藏于一蕴,永不失落”。旁边有隶书铭文:“雪庭属世,齐庭明,西帖。”左侧刻有“西安”字样。画面右下角刻有“雪亭珍宝”印章。据《吴县志》载,“雪亭”应为王惟琪,清代人,字雪亭。修水(今浙江嘉兴)人,居吴县(今江苏苏州)。他热爱古代,好学。工画梅、篆刻。此器材质高贵,工艺精湛,寓意吉祥。而且由于有文人雅士参与创作,颇为考究,十分罕见。
|清末梅花图诗紫檀镇纸
镇纸一侧刻梅花,铭文“西斜居士”,钤刻“寿”字。另一面刻有行书诗三行,上书“九十二老人同写甲戌春”。书法风格洒脱、飘逸、严谨。西邪居士,号金农。金农(1687—1763),字寿门,笔名东信,清代书画家,“扬州八怪”代表人物。童舒即梁同舒(1723—1815),字元英,别号善州,钱塘(今杭州)人,清代书法家,与刘墉、王文治齐名。此幅扶手字画取自清代两位书画大师之手。风格高贵典雅,雕刻也较好地保留了两种书画风格的神韵。
它蕴含着江南文人爱山林、追求淡泊、超然的审美追求的文化精神。
过去,我国的书写格式是从右到左。为了防止手臂沾上墨水,开发了扶手来支撑手臂。写书的时候,把它放在腋下,可以防止墨水弄脏手臂,也可以防止夏天手臂的汗水浸透纸张。扶手也是书法桌上的重要装饰。它通常由竹子制成,去掉节子,分成三块雕刻。因作枕臂,宜雕浅平雕,以雕刻字画为主。
|明末清初
|明末清初张熹黄款绿刻山水竹扶手
此件采用优质长节毛竹制成,两端竹节切成条状。留青薄雕,其上施轻凹刻,刀工细腻。构图采用纵轴“南宗”山水风格,取高远近,远景怪石孤峰,中近景是河两岸的岛岸和沙台;中间古树丛生,岸头溪边错落有致的农舍。草房。
张锡璜,明代中后期著名竹刻家,《竹人续记》中有记载。据说,“六青阳文”雕刻,即“六青”雕法,始于西黄;刀工精湛,曲调工画,擅长雕刻书院风格的小山水、山水、亭台楼阁。他经常有诗意的标题。
|清代中后期蔡昭早期紫檀雕刻任熊《洛神颂》
画主体为浅雕仕女,衣裾飘逸,行走于水波之上。上半刻有诗文,内容为曹植《洛神赋》的一部分,铭文为“任子春日……任熊画蔡兆初刻”。任熊(1820—1864),字伟昌,别号香璞,浙江萧山人。他是清末著名画家。尤其擅长数字,可与陈洪绶相媲美;蔡兆初,又名蔡昭,又名荣庄,兆初是他的本名。浙江萧山人,精于金石雕刻。这个扶手是任雄和蔡兆初的共同作品。两人同为萧山人,又是著名书画家、金石学家,尤为珍贵。 “壬子”应该是1852年。
生命弥足珍贵,头脑清醒
中国古代文人的书房里常备有案头状的家具,如犀角杯、水瓢等,供朋友喝茶、饮酒、吟诗。他们将实用工艺与美学装饰与工艺结合起来。
|明末清初 山水人物纹犀角杯
这个杯子的杯柄是用松树制成的。外壁满是浮雕。上部矗立在岩壁上,犹如险峻的石崖。中间,几个读书人正在山林中行走,有亭阁为他们遮风挡雨。下面有一条小溪,船头上站着一个船夫。外套互相呼应;内壁雕刻有大理石浅浮雕图案。
|清初胆木刻诗与水瓢
https://aigc-image.bj.bcebos.com/miaobi/5mao/b%275bm/5Lic55yB5Y2a54mp6aaG6ZWH6aaG5LmL5a6dXzE3MjI3NTM2NDEuNDI1NjM0NF8xNzIyNzUzNjQxLjkyNTE0OTJfMTcyMjc1MzY0Mi43NzMzMjM4%27/2.png?authorization=bce-auth-v1%2FALTAKbRIJlaytWmofxMNJRsDLO%2F2024-08-04T06%3A40%3A43Z%2F-1%2F%2F9caf2125cc339571a38c8df1d297d39e17714dcaabd63593962cc5b7727a7eb8
它由天然五倍子木制成,并经过轻微抛光。外壁布满瘿,上刻两印:“毕渊珍藏”、“郭林叹”;内室黑漆,近口缘刻隶书诗文,并题“大笛子”字样。大地子,字石涛(1642年—约1707年),明末清初书画家,中国画大师。毕渊(1730—1797),清代官员、学者,镇阳(今江苏太仓)人。乾隆二十五年中进士,科举第一名,考中进士。经史小学的金石地理,他样样精通。 。郭鲁,字子甲,清代中后期山东省潍县人。他一生痴迷金石、书法、临摹篆刻。水勺最初是用于日常使用的。由于雕刻技艺精湛,艺术家参与,名人收藏,该器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古朴可爱。
古琴声回荡,焚香印香缭绕,将士们带入山水流水的冥想,进入广阔清净的境界。
此次特展还展出了古人书房中常见的香。使用时,通常在香中放入特殊香料或香花,香气从香壁和盖子的气孔中溢出。同时,由于香管的制作精良,工艺精湛,它也是一种高雅的室内陈设品。材质多种多样,其中以黄杨木、竹子、红木最为常见。工艺一般都很精美,雕刻多为镂空。比较经典的图案有上山四毫、竹溪六一、竹林七贤、会场九老等。伴随着古琴的回响,香火和印章的余韵,书生们被引入山水流水的冥想,进入一种广阔而清净的境界。
|濮仲谦竹刻会场九老图明末清初竹香炉
通体镂空浅浮雕人物、山水、树花、水桥亭阁等,上下端饰一圈梅枝。口部镶有黄花梨嵌扣,两端塞子已遗失。其上的图案和题材取自流行的“会昌九老聚会”,又称“香山九老”、“洛中九老”。即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年),收录了白居易、李元双等九位古代珍稀人物。长老们在洛阳南郊龙门香山寺举行盛大的游山聚会。这一事件被历代文人墨客纷纷效仿。
圆筒为香山,林间沟壑秀丽,古梅老松遮日,亭阁藤蔓缠枝间,松鼠奔跑嬉戏。 “九老”在林中弹琴、看画、赏花、下棋。剩下的都是穿着雕花豆腐头的年轻书生和几个包着包子的小童子。画面底部怪石隐秘处,淡淡刻着“钟谦”的名字。
濮仲谦,字程,明末著名文士、工匠。清初尚在世,为金陵竹刻创始人。他除擅长竹雕外,还擅长犀牛、玉器、漆器等。对于他的竹刻风格,清初张岱在《洮安梦忆》中盛赞他的竹刻:“古貌古心”、“工艺精湛,工艺无与伦比”。濮仲谦擅长浅雕等,线条细如发丝。此香造型精美,雕刻精美,特别是透雕与浅浮雕的结合。松树干、松针、树叶、梅花瓣、亭斗、瓦面,甚至人物服饰图案,都是用极其精细的刀刻而成。用线刻来表现它,是同时期精雕细琢的香管中的杰作。
此外,书房内常有各种装饰品,如屏风、佛像、如意、帽架、手链等,表达了主人独特的文化追求和审美情趣。随着时代的变迁,各类研究对象也反映了社会环境的变化。比如本次展览中的犀牛角饰品,就是当时尼泊尔政府送给中华民国政府的外交礼物。它们是由亚洲犀牛角制成的。它们很大并且易于使用。雕刻。
|清中期黄杨木雕瘦身罗汉
瘦罗汉又称雪山主、雪山童子、雪山婆罗门。雕像呈坐姿,左手搁地,右手执经。上身赤裸,整个身体极其瘦弱。前后肋骨清晰可见,脸上表情平和。无数的筋骨和脊椎力求表现出无私修行的无私,慈祥温柔的面容则致力于证悟菩提。器物的雕刻,形神兼备。黄杨木经过岁月的洗礼,颜色古朴温柔。将佛教的禅修思想表达得十分形象。
|民国时期象牙雕塑《张畅画梅》插屏
|清中期 红木雕花银丝镶嵌如意
该器为桃花心木制成,头部呈灵芝形,长柄为三弯形,中部微拱,正面通体镶有银丝纹饰。雕花底座也是桃花心木制成的。如意的起源与我们日常生活中俗称的“不求人”的刮背工具密切相关。如意早期,把柄末端呈手指形状,以示手所及不到的地方,可刮伤如意,故名。
|民国犀牛角饰品
扫描海报上的二维码即可下单
在书房这个纯粹的牧歌精神空间里,中国文人读书弹琴、吟诗作画、烧香喝茶、下棋……书房就如人一样。虽然他们的经济状况相差很大,但他们都非常重视书房的陈设和装饰设计。 ,追求书房的优雅与独特,无论是豪华奢华的大厅,还是狭小破旧的房间,都寄托着主人的理想,营造出一个具有中国文化独特魅力的天地。
展览地点:南京博物院美术馆珍宝馆
部分图文来源|南京博物院
编辑丨艺术狂野
排版丨崔婷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