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种植全攻略:从生长周期到高产技巧
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水稻和玉米。它们产量高、营养丰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它们现在遍布世界各地,甚至在冬季的热带和亚热带国家也是如此。或者在凉爽季节栽培,可获得较高产量。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土豆的种植方法!第一点是土豆的生长周期。 1、休眠期:马铃薯收获后放置在适合发芽的环境中,长时间不能发芽的,属于生理自然休眠。当匍匐茎尖端停止极生长并且块茎开始膨大时,块茎休眠开始。时间的长短与块茎的贮藏有关。性别关系到播种后能否及时出苗,从而关系到产量的高低。 2、发芽期:马铃薯从发芽到出苗的时期为发芽期,此时主茎第一节开始生长。发芽期的生长中心是芽的伸长、生根和匍匐茎的形成。营养和水分主要依靠种薯。根据茎、叶、根的顺序供应,生长的速度和质量受种薯和发芽所需的环境条件控制。
3、苗期:从马铃薯出苗到第六片或第八片叶压扁,即一片叶序生长完成,称为“团科”。 “团科”是主茎第二节的生长,也就是马铃薯的苗期。 。苗期时间短,无论春植或秋植仅需半个月。 4、定植期:马铃薯从第十二片或第十六片叶开始进入定植期。此时主茎开始急剧上升,主茎、叶均已立起,枝、枝叶已展开。 。根系不断扩大,块茎膨大至鸽子蛋大小,树体发育阶段有一个生长中心过渡阶段。 5、马铃薯结实期:马铃薯植株生长阶段完成后,进入块茎结实期,以块茎生长为主。此时期茎叶生长逐日减少,基部叶片开始变黄、枯萎。
植物各部分的有机养分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块茎中,块茎膨大速度更快,尤其是花期后10天。马铃薯结实期的长短受气候条件、病害和品种属性等影响,一般为30~50天。第二点是马铃薯的整地和施肥。 1、土地选择:马铃薯是一种不耐连作的作物。种植马铃薯的地块应选择近三年未种植过马铃薯或其他茄科作物的地块。它对连作十分敏感,因此生产中必须避免连作。在一块土地上连续种植,不仅会引发青枯病等严重病害,还会造成土壤养分失衡,导致马铃薯生长不良、植株矮小、产量低、品质差。马铃薯与玉米、小麦等作物轮作,增产效果较好。
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other/17bf39ca7b6114e1495b8226c486a071.jpeg?for=bg
2、整地:马铃薯块茎膨大需要疏松肥沃的土壤。因此,种植马铃薯最好选择地势平坦、灌溉条件好、排水良好、耕层深的疏松沙壤土。前茬作物收获后,必须进行深耕、细耙,然后进行镶畦。边界的宽度和高度取决于地形和土壤湿度。如果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可采用宽沟;地势低,可作窄沟,排水不畅则可作高沟。 3、施肥:马铃薯在生长期需要较多的养分。肥料三要素中,需要量最多的是钾,其次是氮、磷。施足底肥对马铃薯增产具有重要作用。马铃薯的底肥应占肥料总量的3/5或2/3。应以腐熟堆肥、人畜粪便等肥料为主。应与磷、钾肥配合施用。应结合畦施或挖穴施用,施于10厘米以下的土壤。施于土层中,以利于植物吸收,疏松块茎层。
第三点就是如何播种土豆。 1、精选种薯:在选择优良品种的基础上,选择形状规整、具有该品种典型特征、表皮光滑、色泽鲜艳、重量1~2两、大小适中的健康种薯。挑选种薯时,严格剔除皮裂、畸形、尖头、芽眼坏死、病斑或脐部黑腐病的块茎。 2、将种薯切块:将种薯切块种植,可促进块茎内外氧气交换,打破休眠,促进发芽出苗。但切块时易通过刀具传播病害,造成烂种、缺苗,或增加田间发病率,加速品种退化。如果块太大,就会使用大量的种子。一般切成20-30克为宜。切成块时,纵向切割,使每块的顶部都有一个边缘。
3、种薯催芽:马铃薯播种前催芽,可促进早熟,提高产量。同时,在发芽过程中,可剔除病、烂薯,减少播种后田间病株或漏苗、断枝率,有利于整苗生长。将种薯和沙子交替分层放置,约3至4层厚,并保持其最佳温度约20℃,并保持经常湿润的状态。种薯大约10天后就会发芽。 4、适时播种:确定马铃薯适时播种的重要条件是生长期的温度。马铃薯挂果高峰期原则上应保持日平均温度15~25℃。块茎适合持续生长的时间越长,总重量越高。大多是晚稻或中稻收获后种植的。秋薯最好在9月下旬至10月下旬播种,冬薯最好在12月下旬至1月中旬播种。
5、合理密植:构成马铃薯产量的因素是单位面积的株数与单株产量的乘积。单株产量由单株块茎数和单块茎重量决定。但群体产量的提高与单株产量的提高存在矛盾。 。考虑群体和个体协调发展,一般栽培水平下,每亩种植马铃薯6000株左右,每株2~3茎较为适宜。第四点是马铃薯田间管理。 1、查苗、补苗:马铃薯出苗后,及时查苗,如有缺苗,及时补苗,保证满苗。播种时,将多余的马铃薯块密植于田间,以补苗。补苗时,若缺陷穴内有病、烂薯,必须将病薯及周围土壤挖出后再补苗。土壤干燥时,应挖坑浇水,施少量肥料后定植,以减少幼苗减缓并尽快恢复生长的时间。
https://pics3.baidu.com/feed/8694a4c27d1ed21bb9702d81048fe0ca50da3f0c.jpeg@f_auto?token=964c39b0acb4d9a5cdfa1266481d5c12
2、中耕松土:中耕松土,使块茎层土壤疏松、透气,有利于根系生长、匍匐茎伸长和块茎膨大。出苗前,若土板打结,应松土,以利出苗。采苗后及时进行第一次中耕,深度8~10厘米,结合除草。第二次中耕在第一次中耕后10~15天进行,且要稍浅。当现蕾时,进行第三次中耕,较第二次中耕浅。 3、及时追肥:马铃薯从播种到出苗时间较长。出苗后应尽快追施芽苗肥,用干净的粪水和少量氮肥,以促进幼苗快速生长。现蕾期追施马铃薯肥料与土壤耕作相结合,以钾肥为主,配合氮肥。施肥量取决于植物的生长和外观。花后一般不再施肥。若后期因脱肥而出现早衰现象,可在叶片上喷施磷、钾或结合微量元素。
4、病虫害防治:马铃薯常见病害有病毒病、晚疫病、青枯病、环腐病、赤霉病、癌病等,注意用波尔多液或R早期防治晚疫病。防治方法主要有合理轮作、选用抗病品种、采用小整薯作种子等。主要害虫有瓢虫、土蚕、蚜虫、蛴螬、蝼蛄等,可用化学药剂或人工灭杀防治。 5、适时收获:当马铃薯植株停止生长,茎叶大部分变黄时,块茎易与匍匐茎分离,周皮变硬,比重增大,干物质含量下降达到最大值,此时是食用块茎的最佳采收期。 、块茎应提前5~7天收获,以减少生育后期高温的不利影响,提高种子品质。
页:
[1]